王德花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國家也更加注重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同時也加大了對各階段學生綜合素質的考核力度,這無疑對各階段的教學提出了更大的挑戰(zhàn)。語文作為小學教育階段最重要的一門學科之一,是每個學生都必須認真學習的課程。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也應該結合新課標的發(fā)展趨勢,對課堂教學方法進行改進,以更好地順應和滿足新課改的要求。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探究式教學法應運而生,探究式教學法為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文章主要分析小學語文教學中探究式教學法的應用方法和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探究式教學法;應用方法;效果
小學是學生接受義務教育的重要時期,也是學生學習的起點階段,這足以顯示出小學教育的重要性。然而隨著社會以及時代的不斷發(fā)展,我國教育事業(yè)也紛紛進行了改革和創(chuàng)新,其中小學教育更應該順應改革趨勢,做好教育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工作。語文是構成小學教育體系的重要課程之一,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大背景下,做好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的改進和創(chuàng)新十分關鍵。探究式教學法是一種區(qū)別于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新型教學手段,既符合現(xiàn)代教育的發(fā)展趨勢,同時也滿足了教育改革的需求,鑒于此,做好探究式教學法的研究和應用十分重要。
一、 探究式教學法的基本內涵
最先提出探究式教學法的是約翰·杜威,在這一教育理念和方法提出后,經過了數(shù)十年的發(fā)展和深入研究,該教學方法也得到了實踐的檢驗,同時探究式教學法的理念以及具體實施的方法也更加完善,并逐漸在我國得到推行。而探究式教學法簡單來說就是指在課堂教學中,以問題為核心,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并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思維,引導學生圍繞問題進行自主、探究學習,從而在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加強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并逐漸探索出一套更加適合學生學習的良好方法。在學生思考以及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還能有效地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在學生探索出正確答案后,教師可以向學生傳遞正向的反饋,從而讓整個課堂的教學順利進行,這對學生學習積極性以及學習動力的提升均有重要作用。
探究式教學法與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相比,存在很多不同之處。首先,探究式教學法與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理念不同。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強調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而探究式教學法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可以結合學生的學習需求和知識的接受能力來合理的調整教學內容和進程,有利于對學生實施有針對性的教學,還能保證課堂的教學效率。其次,探究式教學法與傳統(tǒng)教學法在教學模式上也有明顯的差異。傳統(tǒng)教學法更加注重知識的講解和灌輸,具有明顯的模式化特征,而探究式教學法更加關注師生之間的互動,具有很強的針對性。
二、 探究式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效果
小學語文課程具有很強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小學生學習的重要基礎,也是啟發(fā)小學生思維發(fā)展的重要課程。而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課堂往往由教師主宰,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也更加注重知識以及考試技巧的講解,導致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之間產生了很大的鴻溝,教師教學方法、教學模式也十分單一、枯燥,學生的自主性缺失,只能機械化的被動接受。
而探究式教學法的誕生和應用,使得這種傳統(tǒng)、枯燥的教學觀念被打破,不僅可以有效地實現(xiàn)師生角色的轉變,同時還能有效地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的權威地位,使得教師的角色朝向教學引導者、組織者的方向轉變,而學生也從被動轉化為主動學習,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得到了確立。在這樣的教學方法下,不僅學生的求知欲得到了強化,同時也增加了語文知識的趣味性,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也得到了點燃,枯燥的學習氛圍也被打破,而且學生的學習深度也得到了強化。帶著問題去主動探究學習,也實現(xiàn)了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培養(yǎng),同時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以及學習效率也均能得到有效的提升,這對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三、 探究式教學方法的設計理念
(一)目的理念
探究式教學的核心就是探究問題,而在進行探究式教學的設計過程中,必須要保證問題指向明確目的,有目的地設計探究問題,保證問題的合理性。這樣才能正確地引導學生進行有效地思考和探究,從而指導學生進行探究性的實踐學習,讓學生在實踐中不斷地提升對知識的理解和認識,從而促進學生的自我完善,使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知識。
(二)主體理念
在探究式教學法中,最為關鍵的一點就是要堅持學生主體理念。也就是在具體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要始終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并將整個教學的重點放在“學”上,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若想體現(xiàn)出主體理念,就需要教師及時轉變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理念,并根據(jù)課本上的內容,合理地設計問題,激發(fā)和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將生活經驗與所學知識進行充分的結合,從而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
(三)整體與部分結合的理念
探究式教學法注重強調學生的完整學習過程,但是由于課堂教學時間以及學時有限,并不能保證經常開展探究式教學。也就是說在開展探究式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分析探究式教學應用的必要性,要從整體上考慮開展探究式教學的必要性,并關注問題設計的層次性,按照從部分到整體的原則,層層遞進,實現(xiàn)有效的課堂教學。
(四)實踐理念
探究式教學法也更加注重實踐性,這里所說的實踐性是指鼓勵學生大膽實踐。在具體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就需要教師充分地結合小學生的興趣點、結合教學內容來合理鼓勵學生進行實踐,利用實踐來促進學生文學素養(yǎng)以及學習能力的提升。
四、 探究式教學方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營造開放的課堂氛圍
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氛圍往往是枯燥的、乏味的,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相關的知識,教師往往會進行知識的灌輸,而忽視了小學生的學習需求和特點,導致學生對學習產生了一定的抵觸心理,從而影響了學生對相關知識的了解和掌握,不利于學生學習水平和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而將探究式教學法應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就可以改變傳統(tǒng)枯燥的學習氛圍,探究式教學關注學生的學習地位和學習需求。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就需要綜合考慮到學生的性格特點以及學習需求。而小學生具有思維活躍、注意力無法集中的特點,教師就可以利用小學生的這些特點為學生營造開放性的語文課堂氛圍,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在營造開放式課堂氛圍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及時轉變自身的教學風格,也就是說要改變以往嚴肅的形象,要以更加和善、詼諧的方式與學生進行交流,來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比如,傳統(tǒng)小學語文課堂提問就比較死板,而且具有一定的命令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