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茂乾 劉靈捷
[摘? ? ? ? ? ?要]? 近年來,我國高職院校在健康教育方面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由于起步較晚,總體上仍然存在對健康教育認識不足、目標不明、體系不完善等問題,亟須提高認識、明晰目標定位、加強機制建設、建立完善的健康素質教育體系。
[關? ? 鍵? ?詞]? 高職院校;大健康視域;健康教育體系
[中圖分類號]? G715?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21)01-0032-03
大健康是圍繞人的衣食住行及生老病死并根據時代發(fā)展、社會需求與醫(yī)學模式改變而提出的一種全新健康理念,提倡自我健康管理,關注各類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和誤區(qū),追求身體、精神、心理、生理、社會、環(huán)境、道德等方面的完全健康。2016年10月,國務院出臺的《“健康中國2030”規(guī)劃綱要》(簡稱規(guī)劃綱要)提出“將健康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把健康教育作為所有教育階段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1]將“健康教育”單獨作為“所有教育階段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并納入“國民教育體系”,開啟了“健康中國”大健康時代的到來。2017年4月,教育部印發(fā)的《普通高等學校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簡稱“指導綱要”)進一步指出要“加強高校健康教育,提高學生健康素養(yǎng)和體質健康水平”,[2]要求高校轉變觀念,加強健康教育,提高學生健康素質。緊接著2017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要完善國民健康政策,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周期健康服務?!盵3]高校大學生的健康情況事關國家民族昌盛和“健康中國2030”大健康的偉大進程,雖然高職院校對學生的健康教育從身體、心理及思想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績,但由于起步較晚,總體上仍然存在對健康教育認識不足、目標不明、措施落實不到位與體系不完善等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大健康時代背景要求高職院校構建學生健康教育體系
(一)緊迫性:實現“健康中國2030”偉大目標的迫切需要
“將健康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把健康教育作為所有教育階段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說明健康教育在公民素質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性。目前高職院校普遍存在重科學文化和思想道德教育,輕健康素質教育的現象,現有關學生健康素質方面的研究以及對在校學生按照《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體能測試結果都表明高職院校學生的健康素質情況不容樂觀:(1)由于缺少運動、飲食不合理、生活不規(guī)律、自身壓力過大等,造成大部分學生體質處于不同程度的亞健康狀態(tài),[4]學生體質呈下降的趨勢;(2)由于對學生思想及心理健康教育重視不夠,心理問題已成為影響學生健康心態(tài)的重要因素,學生因心理問題被迫休學、退學的不斷增多,[5]有的問題學生雖然勉強畢業(yè),卻不能適應社會而成為社會負擔。基于高職院校學生現狀和“健康中國2030”大健康目標的逐步臨近,高職院校迫切需要高度重視學生健康教育,構建完整的健康教育體系,通過開展健康教育,培養(yǎng)學生積極健康的生活態(tài)度,主動追求健康,全面助力“健康中國2030”大健康的偉大目標。
(二)保障性: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必要保障
早在2002年11月,黨的十六大就已將“形成完善的全民健身和醫(yī)療衛(wèi)生體系,明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納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6]報告把國民健康從素質的角度提升到與崇高的思想道德、先進的科學文化相并列的高度。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講話時再次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huán)節(jié),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本o接著2017年4月出臺的《指導綱要》要求:“高校要全方位、多途徑、多形式開展高校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充分發(fā)揮健康教育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素質教育中的綜合作用,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全面發(fā)展。”這就要求高校需重新審視育人方案與育人目標,把健康教育提升到與科學文化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同等的高度,從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能力三個方面全面提升學生健康素質,為實現高校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提供必要保障。
(三)客觀性:高職院校特殊生源結構組成的客觀需求
世界銀行在《2000/2001年世界發(fā)展報告》中對貧困的定義是:“貧困不只是指物質的匱乏,還包括低水平的健康與教育、風險和面臨風險時的脆弱性,以及個體不能表達自身需求和影響力缺乏的狀態(tài)。”[7]由于貧困使人物質匱乏、營養(yǎng)不足、健康水平低下、對疾病的抵抗力降低,進而影響人的健康,同時健康水平與受教育程度的低下又會使人的心理發(fā)生改變、社會適應能力下降。高職院校學生與本科院校學生就高考分數、學習能力、家庭背景等方面相比較而言,高職院校生源質量明顯低于本科院校。調查顯示高職院校學生大多來自廣大農村,隨著辦學規(guī)模與招生人數逐年擴大,貧困學生人數、比例及貧困程度高于本科院校已是不爭的事實。這對以農村學生為主要生源的高職院校來說,由于生源整體質量不高且貧困學生比例較大,因此基于貧困學生的健康問題、心理問題以及社會適應能力問題,開展健康教育已成為必然??梢姼呗氃盒3吮WC不讓任何學生因貧困而失學外,還迫切需要建立完善的健康教育體系,對學生開展健康素質教育,全面提升學生整體素質。
二、大健康視域下學生健康教育的基本內涵溯源
健康素質是指“人在軀體、心理、社會方面的素質,指人在先天遺傳的基礎上,通過環(huán)境、教育及社會實踐的影響,在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等方面形成相對穩(wěn)定、積極的生活品質或特征”,[8]是公民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內涵包括健康要素和健康質量兩個方面:健康要素是指人的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健康,其中身體健康是基礎,在此基礎上發(fā)展形成心理健康,社會健康則是在身體、心理健康基礎上與一定環(huán)境影響下發(fā)展形成,且各素質之間既相互影響、又互相促進;健康質量就是人的健康知識、健康意識、健康技能和健康行為等生活特征是否達到健康的要求或標準。健康知識是健康素質形成和發(fā)展的基礎,健康知識積累到一定儲備量則逐步內化形成健康意識與健康技能,最終形成良好的健康行為。良好健康素質需要一定時間積淀才能逐步養(yǎng)成,健康素質一旦形成,就會長時間對人的健康狀況產生作用。
健康素質教育簡稱健康教育,是指“通過教育渠道將健康知識、健康意識和健康技能內化為大學生的健康素質,通過健康行為外化為一個人真實健康素質水平的教育方式”。[9]宗旨就是教育學生樹立健康意識、健康行為,養(yǎng)成良好健康的生活習慣、提高自身健康管理能力,增強維護全民健康的社會責任感,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全面發(fā)展。健康教育據其構成要素可分成身體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社會健康教育,具體來說就是從身體、情緒、精神、社會、智力、環(huán)境、道德、職業(yè)健康八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健康教育。由于各種素質之間互為聯(lián)系、相互促進,因此對各種素質的教育也是互相聯(lián)系與互相促進的,如身體健康不僅可提升學生健康體質,也可促進其心理健康和社會健康;良好社會健康必須在一定的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基礎上發(fā)展形成,反之在一定程度上又影響和促進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的形成。
三、高職院校構建學生健康教育體系亟須解決的主要問題
高職院校對學生的健康教育大都處于探索階段,沒有成熟的經驗與模式可供借鑒與移植,普遍存在以下主要問題。
(一)健康教育認識不足
學生素質的發(fā)展是和諧統(tǒng)一全面的發(fā)展,教育則既要注重學生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的發(fā)展,也要注重健康素質的發(fā)展。早在1990年國務院頒布的《學校衛(wèi)生工作條例》中就明確規(guī)定“學校應把健康教育納入教學計劃”。[10]但在健康教育方面普遍存在的“健康教育師資力量薄弱、教學形式單一、教材不夠完善”[11]等所造成的高校健康教育堪憂之現狀,這都基于高職院校對健康教育認識不足所致,只注重科學文化、思想道德的教育,忽略了健康教育。近年來,各地各高校的健康教育普遍存在覆蓋面不廣、針對性不強、措施落實不到位等突出問題,進一步說明高職院校對健康教育的重視不夠,沒有厘清健康素質的真正內涵,厘清健康教育的重要意義,對學生的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健康教育只由各部門單獨完成、各自為政,沒有進行有機整合,形成獨立、系統(tǒng)性的健康教育體系。國家已明確提出“要完善國民健康政策,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周期健康服務”,因此高職院校構建健康教育體系勢在必行。
(二)健康教育目標不明
雖然《指導綱要》中已經闡明大學生健康教育目標、要求及教育內容,但由于高職院校對健康教育重視不夠、認識不足,造成目標不明。健康教育課程是集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等多學科交叉的綜合性課程,而高職院校目前只重視科學文化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把科學文化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納入人才培養(yǎng)目標,對健康教育則只是通過體育衛(wèi)生、心理學、社會實踐等各自單獨教學完成課程,健康教育被游離于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邊緣。沒有對專業(yè)教育和健康教育進行有效銜接,并把各自的教育目標進行有機整合,對培養(yǎng)方案進行同步修訂并進一步整合形成系統(tǒng)科學的教育體系,造成健康教育整體目標缺位。提升學生全面素質離不開對學生的健康教育,高職院校要高度重視健康教育,以《指導綱要》提出的健康教育目標、要求及教育內容為指南,結合本校實際,開展獨具特色的健康教育,才能有效提升學生全面素質,實現國家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
(三)健康教育體系缺位
我國一直實施的都是體育、健康相結合的課程模式,健康教育一直都沒有獲得獨立地位。雖然國家已有文件明文規(guī)定普通高等學校需開展健康教育,但從國內各高校的開課情況來看,大部分高校都沒有開設健康教育課程,[12]沒有形成獨立完善的健康教育體系,這一現象在高職院校尤其明顯。高職院校雖然對廣大學生的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方面開展了相關教育,或成立了心理咨詢中心、思想政治教育部、體育中心等機構,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都是進行分散的、各自為政、單獨的教學,缺乏有效的聯(lián)動、評價及管理機制,綜合效果不明顯?;诖?,高職院校需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建立健康教育推進機制,構建教育活動與相關學科相結合、課內與課外相結合、集中宣傳與經常性宣傳相結合的完善的健康教育體系。
四、大健康視域下高職院校學生健康教育體系的構建策略
高職院校要以《指導綱要》為指南,結合本校特點,從健康要素、健康質量層面構建完善的教育目標體系、內容體系和教學體系,再從時間層面構建完善的評價體系和管理體系。
(一)以提高認識、重視頂層設計為指引創(chuàng)建獨具特色的目標體系
明確的教育目標決定學科性質、教育內容和教材的規(guī)范,影響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一系列教育過程。因此構建科學、系統(tǒng)的健康教育目標體系是提高大學生健康素質的關鍵。高職院校健康教育目標缺失、沒有完善的目標體系都是基于沒有引起高度重視的結果。高職院校健康教育包含身體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社會適應能力教育三個方面,且各自的教學目標、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手段與方法又不盡相同,具有各自的教育目標體系。因此高職院校需在各自教育體系基礎之上,堅持“以人為本,全面發(fā)展、健康第一”的大健康理念,以《指導綱要》等相關文件精神為指導,從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預防、心理健康、性與生殖健康、安全應急與避險五個方面建立完善的既獨立又統(tǒng)一的健康教育目標體系。健康教育與高職院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學文化教育同步進行,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身心健康的高素質人才,最終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二)以育人為本、堅持務實創(chuàng)新為指導構建契合目標的內容體系
全面健康追求的不僅是個體身體健康,還包含精神、心理、生理、社會、環(huán)境、道德等方面的完全健康。因此在高職院校健康教育整個過程中,關鍵在于是否構建契合目標且獨具特色的教育內容體系。高職院校要根據《指導綱要》的指導思想、教育內容及教育目標要求,結合我國社會發(fā)展需要、高職院校自身特點以及學生健康狀況,根據健康要素組成以身體、情緒、精神、社會、智力、環(huán)境、道德、職業(yè)健康等為藍本,遵循健康教育內容的銜接性、選擇性、自學性,從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預防、心理健康、性與生殖健康、安全應急與避險五個方面,以學生具體健康需求、健康行為養(yǎng)成為出發(fā)點,堅持課內與課外相結合、個體健康與社會責任相統(tǒng)一、總體目標與本地實際相結合的原則,搭建既科學合理、適合高職學生發(fā)展需求,又注重學科之間有效銜接的健康教育內容體系。
(三)以全面發(fā)展、貫徹因材施教為宗旨建立科學實用的教學體系
健康教育實施的核心和實施途徑是建立完善的教學體系,通過健康教育使學生掌握應有的健康知識和必要的健康意識、健康技能,逐步養(yǎng)成主動健康行為。高職院校要根據健康質量內涵要求,在學生體質健康基礎上,從健康知識、健康意識、健康技能和健康行為方面構建完善的教育教學體系。以教學目標為指引,教學內容為指導,充分利用并整合現有課程資源,拓展新的資源,規(guī)范現有課程內容,實現相關學科教育課程的有機整合,構建具有高職特色的校本化健康教育課程教學體系。按照《指導綱要》確定的原則、內容,因校制宜制訂健康教育教學計劃,同時拓展健康教育載體,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多渠道、多形式地開展健康教育與實踐。充分發(fā)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以培養(yǎng)學生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為主線,從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預防、心理健康、性與生殖健康、安全應急與避險五個方面開展健康教育。鼓勵學生通過學習健康知識、具有健康意識、形成健康理念、養(yǎng)成健康行為,逐步提升為全面的主動健康行為。
(四)以健康第一、堅持質量至上為目的構建切實可行的評價體系
高校需把健康教育作為學校教育教學評估的重要內容,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門把健康教育納入高等教育教學評估體系。高職院校健康教育評價是一項需要貫穿到整個教育活動中的連續(xù)性、持久性、系統(tǒng)性工作。高職院校完善的健康教育評價體系包括教學內容、教學效果、社會成效三個方面,具體以普通高等學校健康教育目標為構建依據,評價指標構建遵循實事求是、簡明科學、內容全面和可操作性的原則。評價內容首先根據健康素質組成要素設立一級指標,即從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預防、心理健康、性與生殖健康、安全應急與避險五個方面建立一級指標,每個一級指標下又根據健康質量的要求設立若干二級指標,即以健康知識、健康意識、健康技能和健康行為等特征要求確立若干個二級指標,以此搭建健康教育評價內容體系的基本框架。按照教育評價連續(xù)性,從新手入學、學習期間到畢業(yè)后至少進行三次追蹤問卷調查,并分析評估學生健康素質成長情況,及時反饋、調整健康教育目標、課程內容、教育教學,使評價體系更加完善合理。
(五)以加強監(jiān)督、規(guī)范制度管理為核心構建講求實效的管理體系
健康教育實施需要規(guī)范的管理體系,包括組織管理、制度管理、宣傳管理等,高職院校要完善管理機制,切實把健康融入高校工作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首先建立健全組織管理機構;負責制訂目標、完善制度,建立學校健康教育推進機制,使健康教育貫穿并融入高職教育課堂全過程。其次建立完善的教育管理制度,為健康教育實施提供制度保障;如建立合理的學分制度、科學的評估制度等,構建相關學科教學與教育活動相結合、課堂教育與課外實踐相結合的健康教育模式。然后加大經費投入,保障健康教育機制運行,配備必需的公共教育設施,充分發(fā)揮健康環(huán)境的育人功能,促進學生健康行為和習慣的養(yǎng)成。最后,加強健康教育的宣傳管理,加大宣傳教育力度,采取經常性宣傳與集中式宣傳教育相結合,充分利用校園廣播、???、媒體等,將健康教育滲透到學生生活中,加強包括心理咨詢室、健身中心、網絡學習等健康教育“硬件”建設,保障健康教育工作正常開展。
總之,學生的身心成長、健康素養(yǎng)形成的重要時期是高校教育階段。為了響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提升中華民族健康素質”的偉大號召,高職院校要高度重視對學生的健康教育,充分認識到實現《健康中國2030》大健康偉大目標的緊迫性。按照《指導綱要》確定的健康教育原則、內容要求,堅持以人為本、務實創(chuàng)新為指導加快構建健康教育目標體系,積極開展健康教育,提升學生的健康素質,全面助力“健康中國2030”大健康的偉大目標。
參考文獻:
[1]國務院.“健康中國2030”規(guī)劃綱要[EB/OL].(2016-12-26)[2018-8-24].http://sports.people.com.cn/n1/2016/1026/c14820-28808459.html.
[2]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EB/OL].(2017-10-28)[2018-08-24].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7/1028/c1001-29613514.html.
[3]教育部.關于印發(fā)《普通高等學校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的通知[EB/OL].(2017-06-04)[2018-08-24].http://www.moe.gov.cn/srcsite/A17/moe_943/moe_946/201707/t20170710_308998.html.
[4]李雯娟.大學生體質亞健康現狀調查[J].教育與職業(yè),2012(13).
[5]丁笑生.關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建設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7(6).
[6]江澤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新局面[EB/OL].(2004-05-21)[2018-08-24].https://www.fmprc.gov.cn/ce/cech/chn/xwss/t115277.htm.
[7]蔡連玉.教育脫貧的本科教育責任及其履行[J].高校教育管理,2017(6).
[8]陳杰.構建大學生健康素質內容體系的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07.
[9]李靜.健康素質教育與學校體育改革[J].湖北體育科技,2004(2).
[10]教育部.學校衛(wèi)生管理條例[S][EB/OL].(1998-03-06)[2018-8-24].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ziliao/586921.html.
[11]楊梟.我國學校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思考[J].教育與職業(yè),2006(21).
[12]文海燕,劉建軍,李永華.普通高等學校健康教育課程內容與評價指標的構建[J].山東體育科技,2012(6).
編輯 馮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