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東亮
【關鍵詞】扶正養(yǎng)心湯;緩慢性心律失常;治療效果
緩慢性心律失常,為竇性患慢性心律失常,是心律失常中的常見類型,主要發(fā)病表現為心律減慢,一般低于60 次/min。西藥治療為該病常用治療方法,阿托品、異丙腎上腺素為常用藥物,然而西藥治療容易引發(fā)多種不良反應,不建議長期用藥[1]。經手術安裝心臟起搏器是治療緩慢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但價格昂貴,且具有創(chuàng)傷性,不能推廣應用。因此,探究緩慢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價格低廉的治療方法始終是學界共同追求。近年來,中藥治療方法受到關注,相關研究逐漸增多。與西藥治療相比,中藥治療注重標本兼治,而且中藥成分毒副作用很小,藥物成本低,具有良好應用前景。中醫(yī)認為,緩慢性心律失常主要病機為心腎陽虛,本次研究探討扶正養(yǎng)心湯對其治療效果,以尋找理想的治療方案。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于2018 年6 月至2020 年6 月,隨機采選60 例在我院住院治療的患慢性心律失?;颊?,采用隨機信封分入參照組和試驗組,每組各30 例。參照組:男16 例、女14 例;年齡25~73 歲,平均(46.89±5.47) 歲。試驗組:男17 例、女13 例;年齡29~71 歲,平均(47.21±5.33) 歲。以SPSS 26.0 分析兩組一般資料數據,差異不顯著(P>0.05),具有可比性。中醫(yī)診斷標準: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標準》關于病態(tài)竇房結綜合征、心悸的相關規(guī)定。西醫(yī)診斷標準:參考《2016 室性心律失常中國專家共識》相關標準。入選標準:符合中醫(yī)、西醫(yī)相關診斷標準,確診為緩慢性心律失常[2-3];有正常認知、理解、溝通能力;對研究內容知情,愿意配合研究,簽署同意書;通過倫理審查。排除標準:合并肝腎功能障礙,或有全身感染性疾病、內分泌疾病等;精神狀態(tài)異常,或配合意愿差;心律減慢(<40 次/min);合并腦供血不足。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予以擴張血管、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規(guī)藥物治療,并予以對癥處理。在此基礎上應用不同治療方案。
予以參照組患者硫酸沙丁胺醇片( 江蘇亞邦愛普森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4535,2 mg/ 片),2 mg/ 次,3 次/d,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調整用藥劑量,每次最高用量為4mg。連續(xù)用藥一個月。予以試驗組患者扶正養(yǎng)心湯治療。中藥方:人參、麥冬各15 g,黃芪20 g,山萸肉、白術、當歸、茯苓、川穹各10 g,葶藶子、桂枝、甘草各6 g。每天一劑藥,將諸藥加水煎至300 mL,分早晚兩次服用。持續(xù)用藥一個月。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中醫(yī)癥狀積分、臨床療效、不良反應發(fā)生率。①中醫(yī)癥狀積分:對主癥( 心悸、暈厥、氣短、疲乏、胸悶胸痛、脈象)、次癥( 自汗、盜汗、畏寒、納差、面色、舌色) 進行評估,主癥根據嚴重程度予以3 分、6 分、9 分;次癥根據嚴重程度予以1 分、2 分、3分,統(tǒng)計癥狀積分。②臨床療效:根據癥狀積分改善情況判定療效。A 顯效:主要癥狀、次要癥狀均消失,總癥狀積分減少超過70%;B 有效:主要癥狀、次要癥狀均改善,癥狀積分減少≥ 30%;C 無效:未達到上述效果。總有效率=(A+B)/30×100%。③心率:以動態(tài)心電圖檢測患者的心率,統(tǒng)計平均心室率、最慢心率、最快心率。④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統(tǒng)計治療后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 P S S 2 6 . 0 系統(tǒng)分析,計數資料以例( % ) 形式表示,χ 2 檢驗;計量資料以x±s 形式表示,正態(tài)分布變量行t 檢驗,否則秩和檢驗;檢驗水準a=0.05(P<0.05)。
2 結果
2.1 癥狀積分對比 治療前, 兩組癥狀積分相近(P>0.05);治療后,試驗組癥狀積分低于參照組,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1。
2.2 臨床效果 經治療,試驗組總有效率為96.67%,高于參照組的70.00%,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2。
2.3 心率情況 經治療,試驗組患者平均心室率、最快心率、最慢心率均高于參照組,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3。
2.4 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對比 試驗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參照組,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4。所有患者的不良反應均于用藥后自行消失,未對治療造成嚴重不良影響。
3 討論
緩慢性心律失常治療問題備受關注,目前諸多研究者均認識到西藥治療該病存在不足,盡管各種藥物不斷更新,但仍不可避免不良反應。探索中醫(yī)治療方法成為學界關注的重要課題。近年來,我院開始對緩慢性心律失?;颊邞梅稣B(yǎng)心湯治療,取得良好效果。本次研究基于我院臨床經驗,將扶正養(yǎng)心湯治療與硫酸沙丁胺醇片治療進行對比,希望明確扶正養(yǎng)心湯的治療價值,為臨床治療方案的合理制定提供更多參考依據。以下結合本次研究數據進行討論分析。
硫酸沙丁胺醇片,隸屬于β2 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對于防治喘息型支氣管炎、哮喘等具有良好作用,也可用于治療緩慢性心律失常,而且是慢性心律失常常用治療藥物。硫酸沙丁胺醇片能夠經興奮β2 腎上腺素受體刺激心律恢復,從而糾正心律過慢。但是該藥容易引發(fā)頭痛、心動過速等不良反應,部分患者可能在用藥后出現心悸、低鉀血癥等不良反應,因此不能長期應用[4]。本次研究中參照組中16.66% 的患者發(fā)生不良反應,提示以該藥治療緩慢性心律失常有較高不良反應發(fā)生風險,雖然不良反應未對治療造成嚴重影響,但是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治療效果、增加患者的不適感。經過治療,參照組患者癥狀積分有所降低,心率有所改善,但治療后仍然較高,且有30.00% 的患者治療無效。表明該藥在治療效果上也存在不足。因此,有必要尋找更為有效的治療方法,以提升治療緩慢性心律失常的綜合效果及安全性,保證患者的生命健康。
中醫(yī)認為,緩慢性心律失常的主要病機為肺腑功能發(fā)生紊亂,病位在心臟,病本卻在腎臟,心腎陽虛。因此,治療的關鍵在于扶正養(yǎng)心。扶正養(yǎng)心湯,是我院在總結以往中醫(yī)治療緩慢性心律失常經驗基礎上,自擬的中藥方劑,藥物中含有人參、麥冬、黃芪、山萸肉、白術、當歸、茯苓、川穹、葶藶子、桂枝、甘草等藥,其中人參和黃芪均具有養(yǎng)氣益氣作用,桂枝能夠溫養(yǎng)心臟,人參、黃芪、桂枝三味藥能夠發(fā)揮協(xié)同作用,滋補心腎陽氣,扶正養(yǎng)心。當歸及川穹都具有活血行氣作用,而且川穹可以作為引藥,將各種藥物引入心經,充分發(fā)揮不同藥物的藥效。澤瀉和茯苓則具有利水健脾功效,能夠溫通心陽,促進血脈運行。甘草作為使藥,能夠益氣和中,調和諸藥作用,共同實現扶正養(yǎng)心的治療目的。另外,現代醫(yī)學也有證據證實扶正養(yǎng)心湯中的藥物具有改善心功能作用,人參、黃芪等中藥可以促進心肌收縮,并提升收縮力量,從而減輕心臟負荷、減少心肌中的氧耗量,提升心臟泵血功能,增加心臟排血量;而丹參還具有限制血小板聚集作用[5]。上述充分證實扶正養(yǎng)心湯能夠有效改善緩慢性心律失常。此外,扶正養(yǎng)心湯中的中藥不但具有治療作用,而且能夠滋補身體,提升自身免疫力,且基本不會引起不良反應。本次研究中,試驗組患者應用扶正養(yǎng)心湯治療后,癥狀積分明顯低于參照組;治療總有效率達到96.67%,也明顯優(yōu)于參照組的70%;治療后的平均心室率、最快及最慢心率均顯著高于參照組;在安全性方面,未見任何不良反應發(fā)生。這一研究結果表明,應用扶正養(yǎng)心湯可以提升臨床治療效果,而且用藥安全。
綜上,以扶正養(yǎng)心湯治療緩慢性心律失常,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促進心率提升,取得良好治療效果,而且不會引發(fā)不良反應,效果及安全性俱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