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勇
摘 要:案例教學是非常重要的一種教學形式,對有效提升課程教學的效率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案例教學能夠幫助學生將理論基礎知識的學習與實際生活有機聯(lián)系,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文章先說明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再敘述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采用教學案例的作用、選取教學案例原則,最后對案例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運用進行闡述。
關鍵詞:案例教學;初中;道德與法治;運用
一、 引言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和其他課程不同,基礎理論多、政策性強,內(nèi)容也較為單一枯燥,不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除此之外,在以往傳統(tǒng)課程教學模式當中,往往就是教師帶領學生明確基礎理論知識,再畫出重點內(nèi)容讓學生進行背誦。這種教學的形式,不僅不能夠有效提升教學的效率,還不容易達到教學的目標。因此運用案例教學法,能夠提升課程教學的成效,對培養(yǎng)學生法治意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方面
雖然當前階段在教育整體中已經(jīng)不斷地推進新課改,但是教師在具體的教學之中依然存在很多不足。首先,有些教師教育觀念沒有更新。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之中,部分教師會不自覺地采取傳統(tǒng)的機械式教學方法。而這種落后的教學觀念不利于學生進一步的學習,同時教學中也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其次,教學手段不夠豐富。教師在進行道德與法治教學時,所采取的基本上都是理論教學,即教師將課本上的知識原本地再讀給學生聽,以此來幫助學生接受各種知識。這種最終為了應付考試的教學,教學手段十分的單一,同時也相對地更加形式化。最后,教學目標與教學過程脫離。在具體的教學之中,教師一般情況下都會設立相關的教學目標,以此來確定大致的教學過程。但是部分教師在確定教學目標的時候沒有考慮到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實際情況,從而出現(xiàn)教學目標和教學過程相互脫離的情況。
(二)學生方面
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也會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問題。第一,學生用于道德與法治課學習的時間不多。由于初中課堂所開設的科目眾多,學生在有限的學習時間內(nèi)便會對科目進行主次輕重的排序,而部分學生不約而同地認為道德與法治課程并不重要,學生對待該課堂的態(tài)度便是考前突襲,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則更注重于理科方面的學習。第二,學生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沒有興趣。由于課堂的教學基本上都是理論方面的教學,這使得很多學生在課堂之上提不起興趣,便很容易出現(xiàn)學生走神、開小差或者是完成其他科目作業(yè)的現(xiàn)象。
三、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采用教學案例的作用
(一)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按照以往傳統(tǒng)教學方式,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是需要以“講讀”作為核心,這樣一來,完全忽視掉學生學習相關知識的主觀能動性,同時,這種僵化的課程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吸收以及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過程當中適當?shù)厝谌胍恍┓ㄖ蔚陌咐?,可以讓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的知識掌握更加牢固。同時,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巧妙地通過法治案例的融入,能夠激發(fā)學生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當中來,進一步地引導他們主動積極思考問題,并且可以想到解決方法,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相關知識的理解更加扎實,對有效提升課程教學有著至關重要作用。
(二)發(fā)揮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學習氣氛
我國新課改明確“以生為主”這一教學的原則,要求教師在教學時,應當尊重學生主體的地位,進一步發(fā)揮出他們學習知識的主觀能動性。誠然,與以往傳統(tǒng)“灌輸式”教學模式相比,創(chuàng)建出以生為主這一教學的課堂,可以充分地激發(fā)學生的主動參與性。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緊跟教學的內(nèi)容,適當?shù)厝谌胍恍┓ㄖ蔚陌咐?,進一步地引導出學生結合案例展開思考活動,解答法治案例背后所包含的相關法律知識等,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能夠充分獲得發(fā)揮,對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活躍課堂氣氛具有積極作用。
(三)現(xiàn)代教育媒體融入,促使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
在我國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之下,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有效融入現(xiàn)代信息技術,是有效提升課程教學效率的關鍵所在。與以往傳統(tǒng)單一課程教學模式相比,現(xiàn)代信息技術下的教學形式優(yōu)勢明顯,多媒體教學有效結合相關視頻教學的案例,可以有效加強教學感染力,進一步地提高課程教學的效果。在這一背景下,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過程當中有效融入法治案例,教師往往精選較為良好的法治案例,以藝術化處理的形式,有效地增強教學課堂的感染力,促進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信息化的發(fā)展。
四、 選取教學案例的基本原則
(一)具有明確的是非立場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道德品質以及高尚情操,進一步地幫助他們樹立正確法治的觀念。因此,在選擇相關法治案例進行教學時,教師需要選擇合適的案例,起到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的作用。教學案例還需要充分展現(xiàn)出來良好的道德觀念,讓學生能夠在學習中慢慢地培養(yǎng)其辨別是非的能力,可以準確地判斷什么事情是錯的、什么事情是對的。只有擁有清晰是非立場的法治教學案例,才可以有效地幫助到教師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達到課程教學的目標。
(二)貼近實際生活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本當中基礎理論知識,主要就是為了指導學生日常的行為,進一步地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诖耍踔薪處熢趯Π咐M行選擇時,需要注重貼合學生生活實際,在教學案例當中涉及的情景,應當和初中生周邊生活的環(huán)境具有一定的聯(lián)系。案例教學主要的作用是通過他們熟悉場景的呈現(xiàn),讓學生能夠和課程教學的理論有機結合,從而更快掌握課程教學的內(nèi)容。因此,教師選擇的案例應當來自日常生活,這樣可以更加真實地反映出來學生日常生活的情況。只有這樣,他們才可以真正地做到學以致用,才可以真正掌握運用到基礎理論知識,進一步地解決生活問題,以此來達到課程教學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