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奎東 周小平 代永
摘要 本文根據(jù)小金縣2000—2020年氣溫、降水、空氣濕度等氣象資料,分析得出這些氣象要素在有利氣象條件的配合下,可使得森林可燃物含水量偏低,易發(fā)生森林火災,并提出森林火災產(chǎn)生發(fā)展的機理和要素關系特征規(guī)律。
關鍵詞 森林草原火險;干旱氣象條件;關系分析
中圖分類號:S71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1)04–0076–02
森林草原火災是威脅地球生態(tài)的主要災害之一,不僅會破壞林中植被覆蓋度和碳元素的儲備量,改變大氣成分,嚴重時還將導致林中植被結構和生物物種的改變,對社會經(jīng)濟、人類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產(chǎn)生不良影響。有研究證明,在地形地貌因素影響下,森林草原火災的發(fā)生概率和氣象要素密不可分。高溫天氣的持續(xù)、降水在一定時期內偏少、空氣濕度小等,均為森林草原火災發(fā)生的有利氣象條件,并且風速和風向則對火災的蔓延速度和傳播方向有重要影響。一般來說,森林火險氣象指數(shù)(等級)越高,表示發(fā)生火災的可能性就越大,火災越易蔓延,火情也越難以控制??蓪㈩A報時間長短不同的森林火險指數(shù)(等級)分為短期預報(3 d以內)、中期預報(3~10 d)或者長期(10 d以上)預報。
1 小金縣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分析
小金縣位于四川西北部,地形狹長,境內多山,是川西高原主體部分之一,地處邛崍山脈高山地貌區(qū)西側,地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為典型高山峽谷地形。一般高山脊達4 500 m。河谷地區(qū)多在3 000 m以下,垂直距離約1 500~2 500 m,地貌從低海拔至高海拔依次展現(xiàn)為河谷地貌區(qū)、山坡草地、高山草甸、高山雪峰。山坡林地多為灌叢或森林,高山草甸分布于海拔4 000~6 000 m區(qū)域。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受地形影響,天氣復雜多變,災害性天氣出現(xiàn)可能性大。小金縣牧區(qū)枯草期長,草地分布成片集中且和森林混雜,易誘發(fā)火災且大范圍蔓延。
2 小金縣氣象條件對森林火災的影響
2.1 氣溫與森林草原火災
氣溫的變化與火災出現(xiàn)概率密切相關。冬春季節(jié)本地風干物燥,溫度影響枯枝敗葉的可燃性,溫度越高,蒸發(fā)作用越強,樹木枝葉含水量降低,接近可燃點,日最高溫度一般是判斷本地出現(xiàn)森林火災的主要指標。一天內太陽輻射強度不一,中午氣溫高,相對濕度小,風大,易出現(xiàn)火災。早間晚間相對濕度大,風小,不易出現(xiàn)火災。冬季由于積雪和人類活動減少,一般不會出現(xiàn)火災,但春季開始升溫時,容易出現(xiàn)火災,尤其是當該年度出現(xiàn)異常升溫現(xiàn)象時[1]。當溫度在-10℃以下,基本無火災出現(xiàn);當溫度在-10℃~0℃時,可能發(fā)生火災;當溫度在0℃~25℃時,火災出現(xiàn)概率增大;當溫度在25℃以上時,草木枝葉內部含水量減小,燃燒概率增大。小金縣2000—2020年10月至次年5月平均氣溫總體呈下降趨勢(圖1),下降速率為0.8℃/10 a,其中最高氣溫在5月,最低氣溫出現(xiàn)在1月。這種氣溫變化現(xiàn)象說明小金縣森林草原植被水分蒸發(fā)量有所減少,冬季升溫趨勢不明顯。但由于小金縣冬春季節(jié)氣溫在0℃~10℃,理論上講最易出現(xiàn)森林草原火災,并且成災危害較大。
2.2 降水與森林草原火災
降水是直接影響可燃物含水量的因素,尤其是死可燃物。降水量的多少與可燃物含水量呈正比關系,地表植被和附著物越潮濕則著火率越低。當一地區(qū)年降水量>1 600 mm,或月降水量>100 mm則一般不會出現(xiàn)森林草原火災,即使出現(xiàn)火勢也容易控制熄滅。在降水量相同情況下,細雨狀降水對可燃物的影響最低,持續(xù)性降水比間歇性降水影響力大,降雪對可燃物濕度的影響比降雨大,霜、霧、露則基本無影響。小金縣近20年冬春降水量變化不明顯(圖2),以0.11 mm/10 a的速度增加。冬春降水量明顯時空分布不均,12月份降水最少,均值為0.6 mm,20年間有9個年份降水為0 mm,占比將近一半;1月次之,均值為0.7 mm,20年間有5個年份降水為0 mm,占比1/4。這表明雖然冬春總降水量在緩慢增加,但由于冬季干旱嚴重,本應降雪對降低森林火災影響力最大,但自2005年后,連年冬季降水量減少現(xiàn)象頻繁出現(xiàn)。11月至次年2月間各月降水量為0~5 mm,尤其利于林火的出現(xiàn)。一般情況下降水量大于5 mm時,對林火發(fā)展有一定抑制作用,當降水量不足5 mm時,十分利于林火發(fā)生。自2月后降水量逐月增加,降水量白天最少月份為2月,晚上最少為12月。因受地形和高原熱力驅動關系影響,加之地勢對不同方向氣流和水汽輸送的阻礙,小金縣降水量自南向北逐漸減少,西北部降水量偏低。該縣存在明顯的干季,即冬春季,加之冬季下墊面地被物增加,即便有小范圍降水其蒸發(fā)作用也很強,火災出現(xiàn)幾率增加。
2.3 空氣濕度和森林草原火災的關系
空氣濕度越低越容易誘發(fā)森林火災。一般一天之中上午11:00~12:00,空氣濕度接近最低時段時,溫度較高。午后14:00由于白天太陽輻射強度提高,空氣飽和水汽壓隨溫度升高而逐級增加,土壤和可燃物含水量的蒸發(fā)強度與飽和水氣壓增加幅度小。相較而言,10月至次年2月的空氣濕度處于中間水平,2月后空氣濕度逐漸降低,至5月一般達到最低,這是季節(jié)和氣象因子相互作用的結果。此外,林火出現(xiàn)前2~3 d的空氣濕度對林火的發(fā)生也有重要影響,空氣濕度越低,越利于當天林火的出現(xiàn)。當空氣濕度高于75%,則出現(xiàn)林火的概率在5%以下;當空氣濕度在55%~75%范圍內則出現(xiàn)林火的概率上升至10%~40%;當空氣濕度在30%~55%時,出現(xiàn)林火的概率為40%~50%范圍內;當空氣濕度在30%以下時,則出現(xiàn)林火的概率為50%左右,容易出現(xiàn)特大火災。一般而言,小金縣林火出現(xiàn)前2~3 d內,空氣濕度在16%~46%,空氣處于極端干燥狀態(tài)。小金縣近20年10月至次年5月平均空氣濕度在40%~50%,屬于較容易出現(xiàn)林火的范圍[2]。
2.4 風速和森林火災的關系
風能使得土壤和可燃物含水量下降,加速地表植被的蒸發(fā)速度,還能助長火勢的蔓延。小金縣10月至次年5月間,以2月風速最大,均值達到2.25 m/s,風速均值自10月至12月逐步降低,1月至5月逐步增加。2000—2010年平均風速明顯低于2011—2020年,這說明風速在逐年增加,最高值出現(xiàn)在2014年,為2.46 m/s,最低值出現(xiàn)在2010年,為1 m/s。近20年來,該縣林區(qū)2/3以上的特大火災發(fā)生在2—3月期間,4月大于5級風的大風日數(shù)在15 d以上。當某時段風速在3 m/s以上時,在風和熱平流共同作用下,火災面積擴大,甚至將火種帶至較遠地區(qū),導致新的火災。
3 結束語
小金縣森林火災多發(fā)生于冬春季節(jié),特別是早春正值干旱季節(jié),晴天多,日照時間長,降水少,溫度適中特別適合林火的出現(xiàn)。由于氣象條件每年有變化所以火險期的早晚和長短也會有不同表現(xiàn),當冬季降雪量少且春季回溫快時,火險期會提前。氣象部門需要在火險期間,利用氣象因子數(shù)據(jù)為森林防火工作提供準確的火險預報,以制定有效防火方案。
參考文獻
[1] 李思香.云南省金平縣森林火災與氣象因素的關系[J].北京農(nóng)業(yè),2015(5):253-253.
[2] 劉刈,李強,劉德,等.重慶市森林火險變化特征及氣象條件分析[J].干旱氣象,2014,32(5):744-750,759.
責任編輯:黃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