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旺軍
摘 要:在傳統(tǒng)單篇文本閱讀模式日漸式微之際,時下頗受歡迎的“1+X”多文本閱讀、整本書閱讀模式如火如荼地推進,而《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中也明確設置了“學習任務群”這一板塊,在18個學習任務群中,“整本書閱讀與研討”被設為首要板塊,韋莊的《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其二)作為高中語文選修系列《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人教版)第二單元“置身詩境 緣景明情”模塊中的重要篇章,不容忽視。以韋莊《菩薩蠻》作為切入點,采用“1+X”閱讀模式,通過查閱資料,指導學生參閱韋莊《菩薩蠻》其余4首,開展多文本系列化閱讀活動,帶領學生在較大的視域中把握文本意蘊,探究文本中蘊含的“‘歸情”。
關鍵詞:韋莊《菩薩蠻》;“歸”情;教學策略
韋莊的《菩薩蠻》(5首)詞是組詞,它們之間形成了一種有層遞順序關系的整體。從意象選取角度看:5首詞都不同程度地選取了自然景致中富于生命勃發(fā)的意象;從主題內(nèi)涵角度看:5首詞均呈現(xiàn)出一種“賢人君子的幽約怨緋”之情;從“景”到“人”,再到“幽約怨悱”之情,或淡或濃,均蘊含著一種“‘歸情”,而這正是本議題探究的基點。
一、選文篇目、來源
教讀此文時,筆者為學生推薦了唐圭璋《唐宋詞簡釋》學術著作,供學生課堂中及課后參閱,其余篇目分別是:《菩薩蠻》(紅樓別夜堪惆悵(其一);《菩薩蠻》(如今卻憶江南樂)(其三);《菩薩蠻》(勸君今夜須沉醉)(其四);《菩薩蠻》(洛陽城里春光好)(其五);其中《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其二)來自《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人教版)。除此之外,筆者還為學生介紹了詞學大師葉嘉瑩的《唐宋詞十七講》(北京大學出版社),當然也有學生自己選的參考資料。
二、文本內(nèi)容解讀
1.置身詩境,緣景明情。韋莊的《菩薩蠻》(5首)是一組詞,《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僅僅選取了《菩薩蠻》(其二),筆者以此詞為切入《菩薩蠻》組詞的“元基點”“1”,結合其余4首詞,依托“1+X”群文閱讀模式,引導學生置身文本情境,體會文本意蘊,以“‘歸情”為5首詞的“結點”展開多文本閱讀。
2.緣情造端,幽約怨悱。5首詞通過白描、象征、比興寄托等手法,以微言造端,層層轉折、層層深入,揭示出了極為深沉的情感:或戀人離別勸早歸;或天涯羈旅無法歸;或國破家亡不能歸;或美人遲暮無處歸。不一而足,這些豐富而復雜的“幽約”“‘歸情”,詞人通過“美麗的景致”感發(fā)出“綠窗人生”“紅顏易老”“青春凋零”“壯志難酬”“美人遲暮”“國破家亡”。在感動的同時,我們也應將這份對人生、國家的美好情懷傳承下去,這也是將5首詞聯(lián)結成整體選錄的緣由。
三、問題解決及適用策略
1.引導學生掌握“置身詩境,緣景明情”的詩歌鑒賞方法,引領學生與“文本”“作者”等展開多文本深度對話,全身心地投入文本營構的美妙的藝術世界中,體悟美、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傳承美。
2.引導學生通過對詩詞的閱讀,逐漸體會詞中蘊含的復雜情感,不斷積累自己的詩詞閱讀經(jīng)驗,帶領他們在更加廣闊的語言環(huán)境中歷練,進而充實、豐富自己的生活實踐與生命情感,建構自己的閱讀審美體系。
四、教學過程
學習活動設計:
(一)置身詩境,探尋“好”景
1.一讀文本,整體感知詩歌描繪的江南美景。
2.二讀文本,感悟“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的意境美。
3.三讀文本,把握文本構思的層次美、情景交融美。
(二)緣景明情,幽約怨悱
1.分組學習《菩薩蠻》(紅樓別夜堪惆悵)(如今卻憶江南樂)(勸君今夜須沉醉)(洛陽城里春光好)4首詞,整體感知4首詞主題的連貫性。
2.比較、分析、評價5首詞,歸納總結它們在意象選用、意境營構、藝術特色、情感層次變化等方面的相似點。
3.結合5首詞,通過網(wǎng)絡、文獻資料查詢,探究詩詞背后隱藏的韋莊的悲哀情感。
(三)體味滄桑,共讀共寫
1.在深刻理解、解讀5首詞作的基礎上,發(fā)揮聯(lián)想與想象,用優(yōu)美的語言將本組詞連貫成一篇散文,上傳交流共享,不少于200字。
2.課后繼續(xù)查詢,收集材料,撰寫小論文,上傳學校資料庫,交流參閱,不少于800字。
綜上所述,本課題設計通過“置身詩境,探尋‘好景”“緣景明情,幽約怨悱”“體味滄桑,共讀共寫”等環(huán)節(jié),依托“1+X”群文閱讀模式建構文本,以“‘歸情”為議題,開展多文本探索性課堂教學,取得了預期效果。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20年度“‘線上線下一體化教學助推高中語文‘1+X整本書閱讀”(課題立項號GS[2020]GHB1525)課題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