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莉
摘要:探索是初中生必備的思維能力之一,可幫助其認識客觀事物、領會英語知識與技能的本質、主動應用英語知識進行交流、表達情感。以英語課程標準中“發(fā)展學生思維”的基本要求為導向,結合對探索意識及英語教學的思考與實踐探索出一種以探索空間構建為基礎、以“無疑生疑”為核心、以課內外一體化為支撐、可培養(yǎng)學生探索意識的初中英語教學模式。
關鍵詞:初中;英語教學;學生;探索意識;培養(yǎng)策略
當前我國所推行的素質教育、新課程改革均強調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這就要求初中英語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造探索思維過程的機會,充分調動學生推理、聯(lián)想等思維能力以增強其語感,指導其自主構建英語知識架構,并在日常生活交流、社會實踐中運用英語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體驗情境—產(chǎn)生疑惑—自主探索—答疑解惑的過程中形成強烈的探索意識,能夠直面英語學習及生活中的困難。下文將結合實際教學經(jīng)驗及教學案例探究初中英語中培養(yǎng)學生探索意識的策略,旨在為初中英語教學提供思路。
一、創(chuàng)設情境,構建英語知識探索空間
語言產(chǎn)生并應用于特定的情境中,如果教師在課堂上將英語的詞匯、句式、語法等知識看作是相對獨立的單元,則會導致學生無法體驗英語語言在表達、表意上的魅力[1]。為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創(chuàng)設與學生生活、社會聯(lián)系緊密的語用情境,為學生構建開放、自主的英語知識探索空間,進而使學生逐漸掌握英語語言的應用規(guī)律,產(chǎn)生靈活與準確應用英語語言的內在動因。
以“Planning a trip”一課教學為例,學生此前已經(jīng)掌握“May I...?”“How far...?”“How can we...?”等重點句式及詞匯語法知識。本節(jié)課教學的重點在于引導學生制定屬于自己的旅行計劃。
首先,筆者以問題“Is there an interesting place in your town or city?What is it?Do you like to make plans for a trip?”為引,調動學生的生活及知識經(jīng)驗,為學生后續(xù)的自主探索奠定基礎。
其次,請學生自主閱讀教材對話,熟練后與同桌分角色閱讀,了解Danny與Jenny旅行計劃的內容。同時,請學生談一談自己國慶節(jié)期間的旅行安排,說一說自己想要參觀的景點、想要做的事情等,并按照一周的時間順序簡單地記錄下來。
最后,請學生就同桌的旅行計劃進行提問,注意綜合運用新舊知識,將同桌的計劃記錄下來并與同桌的旅行時間表進行對比。
上述教學案例以學生的自主探索、自主練習為核心,首先以生活化的問題與情境調動學生的思維,再通過旅行計劃表的制定、對話的編排等使學生循序漸進地掌握本節(jié)課的語言知識。
二、無疑生疑,妙用提問發(fā)散學生思維
提問是培育初中生探索思維的有效方式,可改變僵化的課堂模式,充分發(fā)散學生的思維[2]。在長期教學實踐中筆者總結出三種可培育學生探索意識的提問方法,具體如下。
一是激發(fā)性提問。例如在講解名詞的負數(shù)相關知識時,筆者提出激發(fā)性問題:“為何Frenchman的復數(shù)為Frenchmen,policeman的復數(shù)為policemen?而Walkman的復數(shù)為Walkmans,German的復數(shù)為Germans呢?”該問題可激發(fā)學生的歸納、總結與對比思維。
二是為引導式提問。例如在教授“Planning a trip”一課時,為了引導學生說出自己心中的旅行計劃,筆者提出了引導式問題:“I have a week for my trip to countryside.Heres what I want to do.(借助多媒體展示筆者制定的七天旅行計劃)What do you want to do during the National Day holiday?”在示范與引導下,學生產(chǎn)生積極表達自身想法的動因,便會主動探索如何通過英語表達自己的旅行計劃。
三是為追問。仍以上述課程為例,一名學生表示:“I will go to Taiwan.”但接下來學生難以組織語言表達內心所想,筆者便以追問的方式為學生的思索提供支架:“Oh,Taiwan is a beautiful place.I heard that there are many delicious food in Taiwan.Will you go to Taiwan for food?”
上述三種提問方式相輔相成、相互補充,以提問為學生構建攀登英語知識大廈的支架,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提升與探索意識的發(fā)展。
三、內外銜接,提供充足的自主探索機會
建構主義指出,學生是學習的探索者,學習的過程,不僅僅是知識獲取的過程,更是研究、創(chuàng)新的過程。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若能處理好預習、課堂教學、課后鞏固、自主探究之間的關系,促成課內外教學的一體化,將對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意識大有裨益。
首先,引導學生進行課前復習,感受新舊知識的碰撞,在此過程中產(chǎn)生疑惑、問題。同時,將正式授課前五分鐘作為學生預習交流時間,可談談自己的收獲,分享預習的方法或簡單討論預習中存在的問題。筆者則總結學生共性問題,將其作為重點講解的內容。
其次,在課中階段采用多樣化的提問方式、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促成學生對英語知識的內化,并在“Problem Book”中記錄下自己聽課中未解決的問題、未能掌握的知識點等。
再次,在課堂教學結束前五分鐘,請學生互換“Problem Book”,相互解決問題,促進學生間的優(yōu)勢互補與合作互助。
最后,改變作業(yè)布置的方式,綜合布置課外閱讀、寫作等任務,真正實現(xiàn)學以致用。
四、結語
初中英語教學中培育學生探索意識需要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探索空間,提供多樣化的問題支架,并注重課內外教學的一體化,使學生在課上內化知識、課下運用知識,體驗探索的樂趣與價值。
參考文獻:
[1]晏淑芳.初中英語教學中互動探究式教學方法的反思與探索[J].科技資訊,2020,18(26):158-160.
[2]李海霞.初中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的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20(11):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