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守芳
摘 要:對于小學生而言,計算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同時也是展現學生數學綜合素養(yǎng)的方式。小學數學教師通過教學可以發(fā)現,小學生在進行數學計算的過程中會思考該采用怎樣的方式進行計算。比如,在計算兩位數和兩位數乘法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根據經驗和題目選擇適合的計算方式,轉變傳統(tǒng)的使用豎式進行計算的方式,通過夯實學生的計算基礎,從而提高學生的計算效率和速度,使學生的計算能力得到提升。
關鍵詞:小學數學;計算能力;方法
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最基礎的內容就是計算,這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需要掌握的最基本的技能。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目標之一就是培養(yǎng)學生靈活、快速、準確的計算能力。學生在數學考試的時候經常會出現算錯或者是計算步驟過于復雜的情況,有的學生會過于依賴豎式進行計算,沒有結合題目的實際情況進行考慮,導致計算步驟過于復雜,不利于學生計算能力的提高。比如,進行45×20的計算,很多學生在計算的過程中都會選擇使用豎式。
有一次,筆者在考試后詢問學生:你們平時計算兩位數與兩位數乘法的時候會選擇怎樣的計算方式呢?學生普遍回答會根據題目要求進行口算或者豎式計算,如果題目沒有特別要求,一般都會采取豎式運算的方式。通過和學生間的交流,筆者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學生是否真的已經掌握計算的基礎和技巧?是否已經能夠熟練地進行兩位數和兩位數的乘法?如果單就教學內容來說,學生能夠了解兩位數和兩位數相乘的原理,同時也可以理解計算過程中進行大量的練習,這樣是不是能夠說學生已經掌握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能力呢?如果學生掌握了計算能力又為什么會在考試的過程中出現很多問題呢?帶著這些問題,我與其他教師溝通后進行了深入的思考。
在交流的過程中,有的教師認為想要讓學生的計算能力得到提高,首先要夯實學生的計算基礎,讓學生勤于練習。還有的教師認為,在進行兩位數和兩位數乘法計算的過程中,最好的方式就是利用豎式進行計算。有的學生喜歡用口算的方式進行計算,但是這樣的方式非常容易出現錯誤,為了保障計算結果的準確性,一般會讓學生利用豎式進行計算。這導致很多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會片面地認為,提高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需要按照計算流程進行細心的計算,也就是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兩位數乘兩位數必須用豎式計算,從而提高做題的準確率。這樣的教學方式僅僅是為了追求考試分數,卻沒有注重學生在計算時的想法和做法,學生雖然能夠掌握計算的流程,但是卻沒有辦法提高自身的計算能力。總是采用單一的計算方式會導致學生不進行深入的思考,學生的計算技能將沒有辦法得到提高。學生只有在計算的過程中進行思考和分析,根據題型選擇適合的計算方式才能夠靈活地掌握和運用各種計算方法,提高自身的計算能力。
那么,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學生該如何選擇合適的計算方法呢?比如,在計算40×22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分析。我們能夠發(fā)現,這道題可以分解為4個10乘22,也就是88個10,那么就可以計算出得880,同時也可以理解為4×22后在結尾加一個0,也得到880。面對這種兩位數相乘的問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和需求選擇口算和豎式解題兩種方式進行。如果面對56×78這類問題,由于涉及比較復雜的計算,學生一般情況下都會選擇采用豎式計算的方式,因為使用口算非??赡軙霈F計算錯誤的情況。另外,對于一些可以進行口算的題目,學生在計算完成后可以再利用豎式進行檢查,以確保計算的準確性。
有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曾經向教師表達過自己在計算過程中遇到的困惑,主要是因為在進行兩位數乘兩位數的過程中不確定該如何選擇計算方法。造成學生出現這類困惑的主要原因是在日常練習的過程中對計算方法有過多的限制,比如,會在題目中明確要求學生用豎式計算各題或者是用口算計算各題。由于有了明確的計算要求,學生就會按照要求進行計算,也就不會主動地選擇其他的計算方式。時間一久,學生就會根據要求進行計算,再遇到問題后也不會進行主動的思考,如果在題目中沒有明確的要求學生就會手足無措,導致很多學生在能夠用口算計算的題目中用豎式計算或者該用豎式計算的題目中用口算。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注重學生基礎計算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系統(tǒng)地了解口算和筆算的應用情形,能夠自己分析題目該用怎樣的方式計算,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數學學習離不開計算,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在計算的過程中學會分析題型和數據,采用合理的方式進行計算,有效提高計算速度和準確率,同時提高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從而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尤彩屏.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思考[J].亞太教育,2016(33):16.
[2]徐傳云.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數學計算教學思考[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2):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