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娟
小班教育階段是幼兒生活習慣培育的重要時期,孩子在心理和生理層面都處于個體發(fā)展的低級階段,在當前各階段教學不斷進行改革深化的時期,國家也對幼兒的教育越來越重視,在一定程度上對一線教師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培育小班幼兒的生活習慣,促使小班幼兒得到全面發(fā)展,就要創(chuàng)新教育理念,從借助幼兒熟悉素材指導幼兒參與游戲活動、挖掘生活教育契機對幼兒進行恰當生活教育等方面入手引領幼兒積極參與相應的活動,促使幼兒的能力得到全面發(fā)展。
一、借助幼兒熟悉素材指導幼兒參與游戲活動
在一日活動中,孩子們常常會參與各種游戲,在寓教于樂中學習相應的知識。教師通過游戲引領學生學習生活知識,讓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能夠指導幼兒充分參與游戲活動,借助孩子們熟悉的素材去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吸引幼兒積極參與,從而培育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及綜合能力。如,小班的幼兒很多吃飯比較費勁,因此教師在教學時組織了“喂食”游戲。制作各種娃娃道具,準備小勺子及紅豆、綠豆等道具當作“飯”,將小班的孩子們兩兩分組,一個小組負責一個“弟弟/妹妹”的喂食任務,孩子們在喂食的過程中需要用到勺子、筷子等,有時還需要兩個小朋友合作才能完成一次喂食活動。這樣的游戲能夠強化幼兒合作意識,也讓孩子們在早午餐時更加熟練自己進食,不再拖拉或者讓老師追著喂,強化了他們的自主意識。
二、挖掘生活教育契機對幼兒進行恰當生活教育
一日活動中,孩子們的生活看似簡單,但卻也是瑣碎的、豐富的。孩子們在吃喝玩睡的幼兒生活中也存在著多元的生活內容,隱藏著豐富的教育契機。教師要能夠將這些內容進行充分挖掘,借助恰當?shù)慕逃鯔C鼓勵幼兒去思考,通過適時對幼兒進行教育,促使幼兒的能力得到全面發(fā)展。如,在課間休息分發(fā)小餅干時,教師可以給孩子們準備不同形狀的餅干,然后讓孩子們根據(jù)教師拿的餅干說出它是什么形狀。同時,教師可以鼓勵孩子們說一說不同形狀的餅干的特點,總結不同形狀特點的過程中孩子們初步認識了數(shù)學中的圖形知識。在吃飯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幼兒辨別識記餐飲中的蔬菜,如:吃的是什么蔬菜,這個菜是什么顏色的,菜是什么形狀的……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孩子們對平時的食物特征有充分認識,由此讓孩子們從生活中學習到相應的知識。又如,教師還可以鼓勵家長在平時帶孩子出去玩的過程中,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相應的知識,對孩子進行滲透教育,通過這樣的形式培育幼兒養(yǎng)成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觀察生活的良好習慣。
三、依托一日教育活動培育幼兒良好生活習慣
習慣的培養(yǎng)需要從小養(yǎng)成。小班的幼兒剛剛入園,很多孩子還沒有遵守紀律的意識,對集體的概念較為模糊,加上他們的家庭環(huán)境及生活習慣不同,主觀意識較強。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單純批評他們,為了讓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教師要能夠依托一日教育活動,在餐飲環(huán)節(jié)、午睡環(huán)境及戶外活動或者不同的區(qū)域活動中,引導他們養(yǎng)成正確的生活習慣,同時提升孩子們的生活能力,讓他們能夠養(yǎng)成生活自理的習慣。如,午休是孩子們入園后生活的一項重要內容,若不好好午休,較大的活動量會使他們沒有精神,從而影響學習,甚至影響幼兒的情緒。對此,教師要鼓勵孩子們養(yǎng)成良好的午休習慣,從孩子們吃完飯到午休的這個階段,盡量不讓他們進行激烈的運動,防止過度興奮造成孩子不能及時入睡;還要讓孩子們提前上廁所,養(yǎng)成良好的睡前習慣。教師可以給孩子們講故事或者放一些舒緩的音樂伴隨孩子入眠,同時也要及時巡視,注意孩子被子是否蓋好。孩子們起床后,可以試著鼓勵孩子們自主整理被子、穿衣服和穿鞋子等。
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綜上所述,在小班幼兒教育過程中,教師通過開展不同的教育活動引領孩子們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能夠對孩子的一生產(chǎn)生重要影響。在實際教育過程中,教師要能夠充分關注小班教育的有效性,從不同教學方式入手,引領幼兒參與到幼兒園一日活動中,實現(xiàn)幼兒綜合素養(yǎng)的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