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化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發(fā)揮著輔助作用,為教師的課堂教學帶來了新鮮的嘗試,能夠激發(fā)學生在課堂內的學習熱情,推動課堂教學向著更高、更好的方向發(fā)展。但是,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的實際使用過程也會存在一定的雙面性,教師在使用過程中要認識到信息化教學模式的特殊性,注意規(guī)避風險提升教學質量。筆者主要著眼于分析了信息化教學模式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帶來的影響及作用。
關鍵詞:信息化;小學語文;教學;影響
1信息化模式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原則
1.1提升原則
信息化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主要起輔助作用,幫助教師展示課堂內的重點內容,攻克課堂教學中的難點。因此,教師要善于發(fā)揮信息化教學模式優(yōu)勢,在課堂中應用信息化教學模式能夠活躍教學氣氛,提供豐富的視音頻文本等相關主題的知識學習資源,輔助教師高效達成教學目標,提質量增效能。因此,教師要不斷學習更新課堂中運用信息技術的意識,不斷提升對信息技術知識與技能認知層次,以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科學習的興趣及深度認知、提升語文課堂教與學的最佳效果為主旨,在課堂中精心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利用信息化教學模式提升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打造信息化時代下的優(yōu)質課堂。
1.2恰當原則
在實際應用信息化教學模式的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找到信息技術與語文課堂教學的合理切入點,融合課堂教學的重點內容,結合學生對語文學習的不同認知能力,遵循學生的思維意識,設計豐富合理的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加深學生對語文課堂中學習內容的印象及理解。同時,信息化模式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也要與學生的認知和學習特點、文本的資源特點相吻合,構建高效課堂,促進學生理解及思考等深層認知能力的提升。因此,恰當原則是教師運用信息化教學模式轉變課堂教學效果的主要原則。
1.3融合原則
教師在課堂教學的實踐中要善于將信息化模式與傳統課堂教學方法相融合。教師要意識到傳統教學模式與信息化方式各自的利弊,善于融合新舊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中做到教學資源的整合,憑借傳統教學模式的穩(wěn)定性,以及新鮮教學模式的靈動性,為學生打造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同時處理好新舊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之間的關系,為語文課堂中的教學增質提效。
2信息化教學模式對小學語文教學積極影響
2.1利用信息化教學模式構建活躍教學氣氛
信息化模式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為學生的學習構建了活躍教學氣氛,也是學生參與語文學習的主要動力。因此,教師要善于應用信息化教學模式的趣味性、靈活性,在課堂內設置與課文中教學內容相似的教學情境,為學生提供聲音及圖像上的生動逼真體驗教學模式,學生通過聽覺與視覺的不同感官,理解課文中的重點,激發(fā)和深化他們的學習情感。教師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能夠增強學生的歸屬感,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教師還能夠通過教學氛圍的營造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學生在比較輕松的教學氛圍中進行學習有利于學生更好地進行思考,對于學生接受知識的程度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例如:如《田家四季歌》這篇課文,選自民國老課本,文中敘述的每個季節(jié)鄉(xiāng)村田園生活和勞動的獨特情景,學生通過朗讀課文,欣賞視頻和圖片,對“插秧、揚場”等農活產生興趣,這時可以指導學生利用網絡自己搜集了解相關的農事和節(jié)氣,在小組中交流,既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又幫助他們親近農村,了解農事。課文中還會涉及到動物、植物的知識,小蝌蚪為什么先長出后腿、再長出前腿?植物是怎樣傳播種子的?自然界中的水是怎樣變成云、雨、霧、雪?學習過程中學生不斷生成一個個問題。我們就可以順勢指導學生學會在仔細觀察中提出自己的思考或看法,然后在班組討論中說出。學生問題提出后,不要急于給予他們答案,而是讓學生帶著問題學會運用網絡,學生在任務的驅動下,紛紛行動起來,大展其能。這樣既可以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及質疑精神,無形之中也培養(yǎng)了學生搜集信息、篩選信息的能力及良好的閱讀能力。
2.2利用信息化教學模式延伸課堂教學內容
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綜合全面增進學生學習效果,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主要方式可以通過延伸和拓展學生學習內容手段進行。教師可以通過開展課外閱讀方式,延伸語文教材中的文章內容,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和情感意識。另外,教師可以通過信息化模式的應用,引導學生在網絡中搜集不同的文章或詩詞,拓寬學生的語文學習視野,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感悟。
2.3利用信息化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語文教師應從不同角度詮釋課堂中的重點教學內容,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意識,向學生傳授課堂內的重點教學內容,增進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小學語文教師可應用信息化教學模式的視頻和圖片文字,全方位展示課堂中的教學重點內容,為學生構建探索和思考的語文學習空間,激發(fā)和增進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例如:在課文《風箏》的講解教學中,教師可以應用信息化教學模式為學生展示風箏大賽的視頻資料,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同時加深學生對風箏的認識。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實際在課堂中動手操作完成風箏制作,增進學生的操作能力和探索精神。在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充分調動之后,教師再在課堂中完成課文內容的講解,會強化學生的學習效果,也會為教師的高效語文教學構建環(huán)境基礎。
2.4豐富教學資源
信息化發(fā)展帶來的主要影響就是互聯網走入的人民群眾的生活。學生在進行信息化教學的過程中就是利用互聯網進行教學,達到提高學生教學效率的作用?;ヂ摼W上的知識非常豐富,學生能夠利用互聯網足不出戶的獲取到大量的知識。教師利用信息化進行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也能做到這點。例如:教師在進行《荷花》的教學時,就能夠發(fā)揮信息化的這一作用。《荷花》是一首描寫荷花的抒情文,文章描寫的生動形象、語言優(yōu)美。教師能在教學過程中找到關于其他植物的文章或語句,通過“野菊花們開得隨意又隨性,小朵的,清秀,不施粉黛”“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等語句陶冶學生的情操,讓學生在進行學習的過程中進行語句的積累,讓學生在了解到不同植物之間的特性后,加強語言的表達能力,對學生作文成績的提高也有一定的作用。
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學與信息化教學模式的結合是課程改革及教學優(yōu)化必然之路,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應走出傳統教學模式的限制,多采用信息化教學方式,實現對教學內容的直觀化場景化轉變,從而使小學語文教學更加生動豐富,藉此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張志飛.人才培養(yǎng)視野下小學語文信息化教學模式分析[J].教育信息化論壇,2019(01):285.
[2]周俊峰.試論小學語文信息化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與實施策略[J].中華辭賦,2018(11):218-219.
[3]林端惠.小學語文信息化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與實施策略分析[J].教育信息化論壇,2018,2(07):24.
課題: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智慧課堂應用案例研究,課題編號:ZYZX2020287CX。
作者簡介:楊娜,女,籍貫:陜西延安,身份:小學教師,研究方向:信息化教學。
(陜西西安市鳳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