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太宰治一生命運多舛。作為一個舊貴族,生活在新舊秩序交替的社會中,又恰逢戰(zhàn)爭結束,經濟一片蕭條。貴族勢力沒落,太宰治不能作為一個理想中的貴族生活,又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這就造就了他本人在社會中的“多余人”地位。同時,在他的晚期作品《斜陽》中,最符合他本人形象的直治也變成了“多余人”。在社會中苦苦掙扎,積極爭取和逃避現(xiàn)實兩種想法在腦海中權衡,最終還是無法面對現(xiàn)實,無法排解心中苦悶選擇自殺。本文擬通過對直治的人物形象分析,探討他“多余人”的形象。
【關鍵詞】《斜陽》;直治;多余人;人物形象
【中圖分類號】I313?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1)18-0006-02
一、創(chuàng)作背景和故事梗概
“多余人”人物形象在首先出現(xiàn)在十九世紀的俄國文學中。在猛烈動蕩的社會中,對舊貴族知識分子提出要求:“對異質文化或是完全認同,或是完全抗衡,或是先認同后的‘復歸’,完成兩種文化的融合。而‘多余人’就是在兩種文化之間,找不到位置的形象表達”。這一說法完全契合《斜陽》作者太宰治的形象。1945年,太平洋戰(zhàn)爭結束。日本作為戰(zhàn)敗國,遭到了沉重的打擊,不得不承受戰(zhàn)爭帶來的各方面的重大損失。國內經濟體系搖搖欲墜,政府的統(tǒng)治也岌岌可危。受形勢所迫,日本不得已進行土地改革。曾經叱咤風云的大地主階級一夜之間變成了被眾人批判、指責的對象。在這樣的社會中,太宰治找不到自己的定位,四次自殺失敗,最終于1948年攜山崎富榮在玉川上水投河自殺。而《斜陽》一書發(fā)表于1947年,可以說是凝結了太宰治心中最真實的苦悶與掙扎的晚期作品,在日本轟動一時。
小說的開頭給大家展示出一幅貴族人家斜陽晚照的荒涼光景。主人公和子懷著身孕離開丈夫,并在家中誕下一名死嬰。后因家庭變故,不得不離開東京,與母親一起搬到伊豆的山莊里。隨著弟弟直治帶著一身不良嗜好回到家中,和子真正開始了“地獄般的生活”。母親生病,直治依舊每天渾渾噩噩,萎靡度日。和子則悉心照料母親,直到“最后的貴族”——母親因病離開人世。母親過世后,直治心態(tài)崩潰自殺。和子選擇前往東京尋找上原先生,最終懷孕并選擇生下孩子,獨自撫養(yǎng)孩子長大。
二、直治“多余人”的表現(xiàn)
文章中的三個主要人物形象:和子、直治、上原先生都有太宰治本人的影子。和子是渴望突破和改變的形象,上原先生是在痛苦中墮落妥協(xié)的形象。但筆者認為,直治才是和太宰治本人最為相似的人物。直治的內心是痛苦的,在痛苦中他積極尋找擺脫痛苦的方法。他嘗試與世俗同流合污以換取內心平靜,但是他心底對貴族的執(zhí)念不允許他獲得平靜。最終情緒的陰暗戰(zhàn)勝了光明,直治再也無法忍受而選擇自殺。
(一)直治的貴族情結
在小說中,直治的人物形象是陰暗墮落的。從戰(zhàn)場回來后的直治染上了毒癮和酒癮。終日借酒消愁,吸毒嫖妓。從直治的語言中,也能看出來他對當時社會上自稱貴族的人懷有強烈的不滿和蔑視。他認為,有了爵位不等于就是貴族,有些人一舉一動還是如賤民一般。沒有爵位的人也有的自然具有貴族高雅的品德。他舉例說:“柳井……穿著簡易的晚禮服,有必要穿那種衣服嗎……還一個勁兒用敬語表達法,實在令人作嘔……他只不過是虛張聲勢罷了?!?①文章中還多次提到貴族,從這里可以看出,直治對“貴族”一詞充滿了執(zhí)念。他在自殺前的遺書中也寫道:“我是貴族?!庇纱丝梢姡敝螌F族身份的執(zhí)念之深。
(二)直治的墮落行為
社會變動,貴族階級不再存在。直治便從頹廢墮落中尋找活下去的意義。直治沉迷毒品痛苦不堪時在寫下的《葫蘆花日志》中說道:“頹廢?但不這樣就無法活下去?!薄霸谖覀兊碾A級當中,沒有一個像樣的人,盡是一些白癡、幽靈、守財奴、瘋狗、牛皮大王以及站在云里撒尿的人?!?②貴族的腐敗墮落令直治不堪忍受,難以融入社會大潮流,逐漸被時代邊緣化。直治說:“我不愿卷進自取滅亡中而死,我只想一個人單獨而死?!?③在這里,直治認為當時人民群眾的所作所為是在自取滅亡。而他不愿同流合污,只愿自己一人尋求道路,單獨而死?!叭绻壹傺b早熟,人們就會宣揚我早熟,我裝作懶漢,人們就會傳說我懶漢……但是,當我真的在受苦,不由得發(fā)出呻吟的時候,人們就說我假裝痛苦??偸歉窀癫蝗搿!?/p>
與社會的脫節(jié)導致直治感到被排擠、被孤立,試圖選擇另尋他路,追求人性解脫。具體的解脫辦法就是與世俗同流合污。使自己變得低級無趣,通過吸毒、酗酒、嫖妓等手段使自己內心麻木,放棄對貴族的期盼,從此過上普通人的生活,遠離痛苦掙扎。通過和子的語言也可以證明這一點?!案纱鄼M下心來墮落下去,又會怎樣呢?說不定反而會使弟弟快活一些?!庇纱丝梢姡敝纬撩杂诓涣紣酆檬撬非笃椒?,嘗試在社會中立足,生存下去的一種手段。
三、成為“多余人”的原因
戰(zhàn)時的日本大力鼓吹軍國主義以凝聚人心。后期日本戰(zhàn)敗,統(tǒng)治者樹立的虛假價值觀破裂,天皇做出《人間宣言》,導致日本民眾長期以來的精神信條崩塌。多數(shù)人無法接受現(xiàn)實,突然間的信仰毀滅,民眾變得惶恐,社會秩序隨之崩潰。太宰治作為群眾的一員,也無法抵擋社會的大潮流。另一方面,戰(zhàn)后日本佃農和地主之間的矛盾日益激化,寄生地主因害怕土地改革而大規(guī)模奪取佃農土地,佃農反抗激烈。為了防止發(fā)生動亂,美軍主導下的日本進行了土地改革,消滅了寄生地主階級,舊時期的貴族階級徹底不復存在。在這樣的背景下,太宰治的心態(tài)和形象在直治身上完整地體現(xiàn)了出來。
一方面,直治是上過戰(zhàn)場的。戰(zhàn)爭給直治帶來了精神上的巨大打擊,也使人民生活非常艱難,社會籠罩在一片陰霾中,人民渾噩度日。另一方面,家族也已經破產,一家人居住在伊豆的村子里,過去榮華富貴的貴族生活不復存在。直治無法融入社會,也無法重回貴族,這導致直治內心扭曲痛苦,無法產生對任何一邊的歸屬感,成為社會的多余人。
貴族的身份對直治非常重要。當被他看作“最后的貴族”的母親去世后,直治的心態(tài)徹底崩潰,認為“貴族已死”。作為資產階級舊貴族的形象代表,他首先無法接受貴族時代的結束,始終認為自己是“精神貴族”。貴族最終的沒落使他失去心里依靠,選擇酒精毒品麻痹空虛悲涼的內心。
然而頹廢的生活并沒有從糾結的痛苦中解救直治。貴族的滅亡始終是他心中解不開的結。頹廢墮落沒能讓他融入社會,他被“精神貴族”的自我認知牢牢束縛,這是直治這個人物形象悲劇的所在。直治自殺前在遺書里寫道:“我是貴族?!笨梢娭敝蝺刃膶F族身份的執(zhí)念。在“貴族”與“無賴”兩個極端中掙扎,又并不屬于任何一方,對社會喪失歸屬感,成為一個典型的“多余人”。在“無賴化”失敗后,死亡是等待這個角色的唯一結果。
四、從直治看太宰治的“多余人”身份
直治的形象是在《斜陽》一書中最接近太宰治本人的一個形象。太宰治成長在資產階級舊貴族的深宅大院,階級意識強烈。但他的家庭是依靠投機買賣發(fā)家致富的,是剝削階級,并不屬于真正意義上的名門望族,這使他的心態(tài)中始終有一種罪意識存在。但豐厚家底使太宰治自幼受到的貴族階級待遇又難以割舍,以至于他的貴族情結非常嚴重,在貴族衰落的時代接受不了現(xiàn)實是必然結果。所以太宰治的自殺也可以說是那個時代導致的,是必然的。日本評論家平野謙說:太宰的死,可以說是這種歷史的傷痕所造成的。戰(zhàn)爭失敗顛覆了日本社會的舊價值觀,也顛覆了太宰治一類人的價值觀。貴族世界滅亡,他被拒之門外,現(xiàn)實社會又太荒唐,他無法融入進去。于是順理成章地演變成社會中的多余人,長期籠罩在焦慮與糾結的陰影中,痛苦不堪,精神崩潰,最終選擇告別世界,追求徹底解脫。
太宰治文學有價值的原因是他的作品在當時契合了許多日本戰(zhàn)后青年人的思想。舊秩序突然崩塌,新秩序還無法建立,導致大量日本群眾,尤其是青年人,無法一下改變自己的定位,感受不到社會歸屬感,被排除在時代之外,成為多余人?!缎标枴分兄敝蔚娜宋镄蜗蟾菄烂苜N合主題,真實反映社會現(xiàn)狀。時至今日,大多數(shù)年輕人也對太宰治的作品有所耳聞,可以證明太宰治的某些心態(tài)經得起時間的打磨,依舊能引起現(xiàn)在年輕人的一些共鳴,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值得進一步探討。
注釋:
①②③太宰治:《斜陽》,新潮文庫1950年版。
參考文獻:
[1]太宰治.斜陽[M].新潮文庫,1950.
[2]肖珊珊.《斜陽》中人物像的比較與分析[J].科教導刊,2012,(12).
[3]黃虎清.論太宰治“多余人”形象及其命運[J].長城,2011,(6).
[4]平獻明.論戰(zhàn)后日本新戲作派文學[J].日本研究,1991,(3).
[5]楊偉.太宰治思想發(fā)展試論[J].外國文學,1998,(1).
[6]赫爾岑.往事與隨想[M].項星耀譯.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8.
作者簡介:
鄒佩燁,女,漢族,河北邢臺人,碩士,研究方向:日本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