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曦
【摘? ? 要】《紅樓夢》之成為紅學,雖歷時已久,而關(guān)于《紅樓夢》的宗旨與性質(zhì),到現(xiàn)在也沒有厘清,由此表明二百五十余年的紅學研究不過誤讀而已。雖然《紅樓夢》以“警喚”(“警幻”)開宗明義,以“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之存在論,形成《紅樓夢》“警喚”之宗旨,然不知其旨而進行的紅學研究,必為妄言。作為以文學形式表達思想的作品,時當滿清王朝乾隆時期無以復加的文字獄,《紅樓夢》必須于文字上避開所要觸動的文化意識形態(tài)——作為滿清王朝專制意識形態(tài)的宋明理學,從而以高超的“警喚”筆法,以隱喻之“真思”揭露了亙古以來尤其宋明理學造成的“以理殺人”的滿清犬儒文化與社會生態(tài),“警喚”犬儒文化之必然“終結(jié)”,《紅樓夢》由此成為中國文化思想史中之千古巨著。
【關(guān)鍵詞】 紅樓夢 文化 反思 隱喻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5.196
《紅樓夢》既然必須以文學為筆法,其要實現(xiàn)“警喚”“終結(jié)”中國犬儒文化與進路的歷史與邏輯的統(tǒng)一性,則必然獨創(chuàng)特殊的文學敘事與寫作形式來表達這一思想,從而以“真事隱去”與“假愚蠢言”之“隱喻”及“夢幻”筆法達到了這一思想目的。故《紅樓夢》開卷即云:
作者自云曾歷過一番夢幻之后,故將真事隱去,而借“通靈“說此《石頭記》一書也;故曰“甄士隱”云云?!译m不學無文,又何妨用假語村言,敷演出來,亦可使閨閣昭傳,復可破一時之悶,醒同人耳目,不亦宜乎?故曰“賈雨村”云云。更于篇中間用“夢”“幻”等字,卻是此書本旨,兼寓提醒閱者之意?!盵1]
顯然,《紅樓夢》開卷即“提醒閱者”,本書把“真事隱去”,是以“假語村言,敷演出來”——假愚蠢言,敷演出來的敘事,并以“更于篇中”四字特別強調(diào)“‘夢’‘幻’”“是此書本旨”。因此,緊接上文之后,其曰:
看官:你道此書從何而起?——說來雖近荒唐,細玩頗有趣味。卻說那女媧氏煉石補天之時,于大荒山無稽崖煉成高經(jīng)十二丈、見方二十四丈大的頑石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塊,那媧皇只用了三萬六千五百塊,單單剩下一塊未用,棄在青埂峰下。……(被一僧一道)攜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詩禮簪纓之族,花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xiāng)去走一遭。
……
又不知過了幾世幾劫,因有個空空道人訪道求仙,從這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經(jīng)過,忽見一大塊石,上面字跡分明,編述歷歷??湛盏廊四藦念^一看,原來是無材補天,幻形入世,被那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攜入紅塵,引登彼岸的一塊頑石:上面敘著墜落之鄉(xiāng),投胎之處,以及家庭瑣事,閨閣閑情,詩詞迷語,倒還全備。只是朝代年紀,失落無考,后面又有一偈云:無材可去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誰記去作奇?zhèn)??!瓘拇丝湛盏廊艘蚩找娚缮?,傳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改名情僧,改《石頭記》為《情僧錄》。東魯孔梅溪題曰《風月寶鑒》。后因曹雪芹于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又題曰《金陵十二釵》。并題一絕?!创吮闶恰妒^記》的緣起。詩云: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2]
上述表明,“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是以“假愚蠢言,敷演出來”之敘事的邏輯起點與終點,《紅樓夢》在短短的開篇中兩次“敷演”了“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以作為文學敘事的本體論起源與歸宿。由此表明,“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是“真事隱去”而以“假愚蠢言,敷演出來”之本體論隱喻,故“女媧氏煉石補天之時”亦是“夢”“幻”“敷演”出來的“假儒蠢然”,以“警喚”“女媧氏”“補天”之失——緣起于“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的“滿紙荒唐言”的犬儒文化與歷史進路,是產(chǎn)生“一把辛酸淚”之“到頭一夢,萬境歸空”結(jié)果之根本原因,“警喚”最終以回歸“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的“編述歷歷”表明所謂“昌明隆盛之邦,詩禮簪纓之族,花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xiāng)”不過“到頭一夢,萬境歸空”,從而必須“終結(jié)”犬儒文化造成的文化生態(tài):
為官的,家業(yè)凋零;富貴的,金銀散盡;有恩的,死里逃生;無情的,分明報應(yīng)。欠命的,命已還;欠淚的,淚已盡。冤冤相報實非輕,分離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問前生,老來富貴也真僥幸??雌频?,遁入空門;癡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飛鳥各投林] [3]
“到頭一夢,萬境歸空”的犬儒文化進路表明了“女媧補天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無論“女媧”其人,還是“補天剩石”,本就“荒唐”,故落于“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的“補天剩石”,在經(jīng)過了“昌明隆盛之邦,詩禮簪纓之族,花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xiāng)”之“編述歷歷”的人生之后,最終“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仍回歸“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由此可見,由“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再回到“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紅樓夢》開篇兩次“敷演”“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表明其乃《紅樓夢》之本體邏輯與存在論,即《紅樓夢》所敘事的犬儒文化之歷史進路與社會現(xiàn)實都是“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這一存在的被存在,即“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之存在使中國歷史文化與社會成為犬儒文化之被存在,。故《紅樓夢》以開篇“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之“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到終篇“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之“說道心酸處,荒唐愈可悲”表現(xiàn)出犬儒文化的歷史與邏輯,從而形成《紅樓夢》之“警喚”與“終結(jié)”其歷史與邏輯的統(tǒng)一性。是故,“用‘夢’‘幻’等字,卻是此書本旨”的《紅樓夢》之宗旨與思想性質(zhì)乃“警喚”與“終結(jié)”犬儒文化與歷史進路。
作為邏輯起點,《紅樓夢》之文學敘事與“夢幻”筆法,其“警喚”與“終結(jié)”宗旨了然于《紅樓夢》“開卷第一回也”?!都t樓夢》第一回給出了緣起于“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到終結(jié)于“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的思想文化內(nèi)涵,并且其形式與邏輯于《紅樓夢》開篇與終篇之兩首五言律詩中和貫通——開篇之“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與終篇之“說道心酸處,荒唐愈可悲,由來同一夢,休笑世人癡”之承諾與推定統(tǒng)一,表明了《紅樓夢》思想精神與宗旨的一以貫之。是故,“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之“諧音隱喻”于本體論上“隱喻”了《紅樓夢》的宗旨與性質(zhì)?!都t樓夢》以《甄士隱夢幻識通靈,賈雨村風塵懷閨秀》為回目之首,即已明確了本書“甄士隱夢幻”——“真事隱”——“真示人”之“警喚”,“賈雨村風塵”——“假愚蠢”——假儒蠢之風塵,此謂以回目道破天機,故《紅樓夢》宗旨與性質(zhì)畢于第一回矣。是故,《紅樓夢》的“警喚”敘事筆法以及對“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之“敷演”,乃以本體的邏輯與基礎(chǔ)存在論表明《紅樓夢》是一部對犬儒文化之本質(zhì)進行反思批判的偉大作品。
是故,由“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的“真事隱”——“真思人”的邏輯關(guān)系所決定,使“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之隱喻十分深刻,大者,太也,故“大荒山”之隱喻了“達(韃)荒誕”——“大荒誕”、“太荒誕”之“真思”,并以“大荒山”“真示人”,“又向荒唐演大荒”表明自譽為發(fā)源于長白山之神圣的韃子滿清王朝,就是一個“太荒誕”的“大謊言”,“荒唐演大荒”的韃子滿清王朝之犬儒文化與社會生態(tài),必然是“韃荒誕”、“達荒誕”“太荒誕”之邏輯統(tǒng)一。在“韃荒誕”的前提下,“無稽崖”和“青埂峰”隱喻的“真思”則必然是——明知犬儒文化“太荒誕”卻以“文化故意”推動之,從而以宋明理學犬儒文化為專制意識形態(tài),必然形成“惡集”天涯,使之“荒唐”更“荒唐”,已然形成“以理殺人”“清更瘋”的“荒唐”而“辛酸”的韃子滿清王朝之歷史與社會文化生態(tài),這些堂而皇之的“惡集”天涯之舉,使?jié)M清形成了越來越嚴重的滿目蒼荑之嚴峻社會現(xiàn)實即“清更瘋”——滿清之“惡集”天涯海角已幾近瘋狂,“清更瘋”則必然產(chǎn)生“清更風”——山雨欲來風滿樓之歷史終結(jié)?!都t樓夢》之“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之“真思”表明,以“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還隱喻了韃子滿清王朝之“韃荒誕”、“無極訝”——無極而太極是個呀語蠢言,因此必然“清更”,從而以“清更”否定了韃子滿清與所稱道的“太極”文化本體所具有的道統(tǒng)、政統(tǒng)、學統(tǒng)之合法性?!都t樓夢》“警喚”失去文化合法性的大清王朝與犬儒文化之必然以“清更”而“終結(jié)”,而這一“警喚”,則在《紅樓夢》問世不久,即被歷史所驗證——“清更”為“民國”及其隨后發(fā)生“打倒孔家店”的“新文化運動”使犬儒文化退出了歷史舞臺。是故,《紅樓夢》是一部關(guān)于中國文化史、思想史、社會存在等問題的真實寫照與深刻批判的教科書,其以“千紅一哭,萬艷同悲”的文化意識“警喚”所存在的文化問題,使其極具中國文化之啟蒙意義,是故,中國文化之正本開新,當由《紅樓夢》之啟蒙開始。
由于《紅樓夢》的宗旨乃“警喚”犬儒文化與歷史進路之必然“終結(jié)”,因此必須把《紅樓夢》的重要意義放到中國思想史中,放到中國歷史與傳統(tǒng)文化中進行解讀,不應(yīng)把《紅樓夢》僅視為文學作品,更不應(yīng)把《紅樓夢》降低到清代及滿族文化的文學敘事中。更重要的是,要用中國文化史與哲學思想史的邏輯去考量《紅樓夢》,而不應(yīng)僅僅以中國文學史去判釋《紅樓夢》。以中國思想文化史、哲學思想史的邏輯與社會歷史反思《紅樓夢》的思想與邏輯,就會發(fā)現(xiàn)《紅樓夢》的作者不僅是一位偉大的文學家,更是一位精通中國文化史和哲學思想史的偉大思想家。
參考文獻
[1]曹雪芹.紅樓夢.第一回:甄士隱夢幻識通靈,賈雨村風塵懷閨秀[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第3版,1964.2:1.
[2]曹雪芹.紅樓夢..第一回:甄士隱夢幻識通靈,賈雨村風塵懷閨秀[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第3版,1964.2: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