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國寶會說話》三季開播后,聚合了可觀的受眾和流量。它通過復合變換的敘事視角、勾連古今的敘事主題和浪漫靈動的敘事風格,有效傳遞了器物文化及其承載的文化記憶,足以成為未來文化類微紀錄片制作的標桿。
關(guān)鍵詞:微紀錄片;敘事特色;文化記憶;《如果國寶會說話》
中圖分類號:J95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1)04-0139-02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家文物局聯(lián)合攝制的百集微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分別于2018年1月、7月和2020年6月播出第一、第二和第三季,且均在B站獲得了9.9分的高評價。其憑借短小精悍的制作、恣意活潑的畫風,在全網(wǎng)引起了廣泛的討論和關(guān)注。本文以《如果國寶會說話》前三季為觀照對象,探析該紀錄片的敘事特色和成功經(jīng)驗。
一、敘事視角:全知視角+擬人表述
紀錄片敘事視角的固定與變換,往往會帶來不同的觀感體驗。在全知視角下,“敘述者既在人物內(nèi)部,又在人物外部;他知道人物內(nèi)心發(fā)生了什么,但他從來不與任何人物相混同”[1]?!度绻麌鴮殨f話》主要采用了這一敘事視角,片中的解說者處于全知全能的支配視點,以觀察國寶,表達價值,不受限制。即便如此,《如果國寶會說話》卻能巧妙避開全知視角給觀眾帶來的強勢教化感和被動接受感。下文是筆者選取的紀錄片中的部分全知視角解說詞。
陶鷹鼎:這是一只有著胖胖腿的鷹……
紅山玉龍:這是內(nèi)蒙古翁牛特旗發(fā)現(xiàn)的神秘玉器……
昭陵六駿:這六匹戰(zhàn)馬與帝王一同出生入死……
三彩載樂駱駝俑:這只駱駝,仰天,張著嘴,舌尖向上彎曲……
黑陶杯:大家對薄有怎樣的理解?薄如蟬翼、薄如錢唇?
良渚玉琮王:誰能讀懂這雙眼睛?
鑲嵌綠松石銅牌飾:上挑的眼眶里,一雙渾圓的眼睛,透過三千五百年的時光與你對視,它是誰?是龍,是虎……
貍貓紋漆食盤:我們也愿用同樣的話,送給每一位熱愛文物的觀眾,祝您每天都吃得開心、吃得舒坦。
從上述文本可以看出,該紀錄片中的解說詞開篇多以“這是……”此類表示近距離方位的敘述切入,營造了一種面對面指引的解說氛圍;同時使用相當比重的問句,旨在向觀眾提問關(guān)于國寶的細節(jié);甚至直接與觀眾對話,向其表達祝福與愿景,有力地提升了節(jié)目的親近性和互動性。而擬人化視角的穿插,則具有補充、強化的效果。
例如,在“你現(xiàn)在看到的我,來自三千年前的西周,我在地下行走了三千年……穿著我的繩子已經(jīng)腐朽,我的二百零四塊碎片被光線連接……”“兩顆凸出的蘋果肌,仿佛熟透的冬棗,構(gòu)成我可愛的面容。人們叫我說唱俑,雖然無名無姓,咱可是國家博物館里萬人朝覲的大明星……”“我生在恒河流域,溫潤季風和沃土孕育了我豐碩的身體,我們享受兩兩相伴的歡愉……”此類第一人稱視角中,國寶是真實的生命,是自己的解說員,開展了一場生動活潑的自述與自贊。
在“你來自泥土,頭微微仰起,仿佛仰望天空。而今凝望著的你,我們依舊在思索這一切的意義……”等第二人稱敘述中,解說者代表觀眾凝望國寶,與之對話。美國學者詹姆斯·保羅·吉(James Paul Gee)認為,話語可用來嘗試與受話者、讀者建立某種關(guān)系。對紀錄片而言,多視角的解說詞作為主要的敘事話語,正是創(chuàng)作者與受眾建立某種關(guān)系的途徑?!度绻麌鴮殨f話》復合運用全知視角和擬人表述,與觀眾之間建立了一種“當面對話”的親近關(guān)系,營造了強烈的代入感和沉浸感,真正拉近了國寶與觀眾的距離。
二、敘事主題:國寶記憶+當下生活
揚·阿斯曼認為,“‘文化記憶’是一種能夠鞏固和傳播集體形象并讓這個集體中的成員對這種形象產(chǎn)生認同的記憶”,并且,它“主要依托各種文化層面上的符號和象征建構(gòu)而成”[2]。國寶文物無疑是文化層面的標志性符號,是建構(gòu)文化記憶的重要載體?!度绻麌鴮殨f話》通過國寶器物,凸顯其中蘊含的歷史文化記憶這一敘事主題?!堵迳褓x圖》以“曹植自洛京東返封地遇洛神”開篇,講述了一段悲歡離合的至美愛情故事;《花樹狀金步搖》《鎏金銀壺》《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闡述了北周、唐朝時期絲綢之路上的貨物交換、審美交流和思想碰撞;《蘭亭序神龍本》《立獅寶花紋錦》《昭陵六駿》《敦煌經(jīng)變畫》描繪了書法織錦、石雕壁畫等傳統(tǒng)藝術(shù);《回洛倉刻銘磚》《黃河鐵牛》呈現(xiàn)了古代國家基礎(chǔ)建設的巧思設計。這些歷史情感典故、東西方交往經(jīng)驗和工藝成就,承載著中華民族共享的集體記憶。
從節(jié)目中部分國寶的解說詞表中可以看出,從節(jié)目中部分國寶的解說詞表中可以看出,除了對所承載的歷史記憶的挖掘,《如果國寶會說話》還指向現(xiàn)實生活,用一種“古今同構(gòu)”的方式連接了過去與現(xiàn)在。過去的記憶對于現(xiàn)在的觀眾而言,往往是久遠的、散落的,更是不易感知的,因而該片注重闡述文化記憶與當下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和共通之處。
古老的國寶與故事,處處指向當下的生活哲學、生命美感、社會秩序、設計觀念、數(shù)學計算、祝福期盼和話語習慣等等,與時代文化、現(xiàn)代科技和價值觀念一脈相承。從久遠的文明到現(xiàn)實的意義,《如果國寶會說話》在呈現(xiàn)國寶時,注重古今相扣,以歷史切入現(xiàn)代時空和周邊生活,極易引起觀眾的情感共鳴,從而進一步凸顯了敘事主題,喚起了文化記憶。
三、敘事風格:靈動明快+浪漫追遠
在敘事風格上,《如果國寶會說話》擅長運用角色扮演式的互動對話來搭建敘事情境,敘事節(jié)奏靈動明快,引人入勝。在《唐代仕女俑》中,解說者與國寶的對話以“你”和“我”的人稱指代展開,如“有時候,你也會穿著男裝抬頭挺胸地走在朱雀大街上,變成長安城最酷的小妞”“但你悠然的樣子說明心不累,因為你是大唐的一枚胖妹子啊。一千年后的胖妹如我看到那時的你,真是羨慕、嫉妒、愛”“作為一個每天都在努力減肥的胖妹,我曾夢想生活在大唐”,這類口語化、生活化的表達,形象自然地突出了仕女俑的慵懶肥美、自由多變,加上搖滾舞曲的配樂,奠定了紀錄片輕松俏皮的敘述基調(diào)。
《阿斯塔那俑與文書》以熄燈為信號,畫面從現(xiàn)實的博物館穿越到想象的國寶世界,唐朝高昌的官吏、舞女,熱鬧的街市生活,唐人胡人交往的糾紛一一呈現(xiàn)在眼前。此外,“和高昌有關(guān)的詞拿出來都能上熱搜”“世界級的網(wǎng)紅”“你就是這條街上最靚的郎君”等網(wǎng)絡流行語的運用,也使其更貼近時代生活。
《水晶綴十字鐵刀》中的唐刀和漢刀分別扮演徒弟和師父,漢刀怒氣質(zhì)問、步步緊逼,唐刀耐心回答、有理有據(jù),該片借兩者的對話,闡述了漢代以后刀類兵器的材質(zhì)特性和工藝進展?!躲y鎏金論語玉燭龜形酒籌筒》以丹丘生、岑夫子和李白三人的畫外音交流展開,描述了龜形酒籌筒的外形材質(zhì)、名稱典故,在三人的行酒令中展示了論語酒籌的刻字內(nèi)容。
上述這些充滿懸念和現(xiàn)場感的敘事,既起到了描摹器物的作用,又賦予了國寶以動感和靈氣,營造了生動豐富的觀看情境。
同時,《如果國寶會說話》還致力于營造出一種浪漫追遠的氛圍,片中多運用“村落成了國,符號成了詩,呼喚成了歌”“那時風動,此時心動”“我們曼妙豐姿里,就是生命;我們輕盈飛過處,就是天空”“一別行千里,再見是暮年”等韻律十足的詩化語言,每一集國寶故事均帶有表示“延續(xù)與綿長”的時間詞,如“穿越九千年的笛聲”“陶醉了六千年”“三千年的歷史演進”“一千五百年過去了”,調(diào)節(jié)了敘事節(jié)奏,為觀眾構(gòu)建了一片空靈朦朧、追溯遠古的意境空間。
四、結(jié)語
電視紀錄片文本中的敘事元素與敘事技巧都體現(xiàn)著節(jié)目的制作目的和傳播意旨?!度绻麌鴮殨f話》通過復合變換的敘事視角、勾連古今的敘事主題和浪漫靈動的敘事風格,有效傳遞了器物文化及其承載的中華民族文化記憶,實現(xiàn)了現(xiàn)代人國寶文化的“快速充電”,激發(fā)了集體共享的精神情感和文化認同,堪稱一次文化類微紀錄片的成功嘗試和生動實踐。
參考文獻:
[1] 羅蘭·巴特.敘事作品結(jié)構(gòu)分析導論——敘述學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29.
[2] 王蜜.文化記憶:興起邏輯、基本維度和媒介制約[J].國外理論動態(tài),2016(6):8-17.
作者簡介:周愛炳(1992—),女,江蘇丹陽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新聞傳播學、影視藝術(sh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