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靜雯
【摘要】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推進,各個學校為了更好地順應新課程的要求,在小學語文這門學科中,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師不能只是在教授學生語文知識,而且需要讓學生在語文這門學科中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素質(zhì)。教師也要在這個學科中,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這個過程是一個漫長而艱巨的過程,需要教師的不斷努力。這也說明德育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據(jù)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關鍵詞】小學語文;德育教育;道德素質(zhì)
一、引言
語文這門學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這也是因為語文課堂是開展學生德育教育的主要課堂之一,也可以說學生在語文課堂中能夠更好地讓自己的心靈健康發(fā)展。盡管目前,小學升中學已經(jīng)不需要進行升學考試,但是家長們還是對學生的文化課能力有著非常強的要求,因此,老師們?yōu)榱俗寣W生能夠在未來更好的學習中學知識,于是在小學課堂上直接忽視了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也正是這樣的原因,讓學生目前更偏重語、數(shù)、外這樣的學科,忽視了自己德育的培養(yǎng)。
二、德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滲透德育的方法老舊
很多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只注重書本上的知識,忽略了教材中存在的德育知識。教師在進行德育滲透的時候,還是采用很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進行滲透,并不能深挖德育素材。其次,教師們自身的能力目前還不足,很多德育教學都是由語文教師兼任,導致教師本身的德育觀念不強,專業(yè)能力不強,所以很難培養(yǎng)學生的德育知識。[1]最后,教師在進行德育教育的時候,往往只重視了大道理,而忽略了學生小的行為習慣,忽視了學生對德育教育的態(tài)度。學生的年紀較小,他們對德育的認識并不正確,因此,如果教師總是重視大道理的講解,而不讓學生從內(nèi)心深處重視德育,那么德育教育很難深入到學生的心里。
(二)德育教育脫離實踐
正如上文所說,教師在進行德育教育的時候,往往只是重視大道理的講解,這會導致學生覺得德育知識和自己的生活離得很遠。但是,其實德育最好的培養(yǎng)來源于生活,人們只有在生活中體驗、實踐,才能真正的理解德育知識。如果教師在進行德育教育的時候,知識脫離了生活,那么德育教育會顯得蒼白無力。
三、德育教育在小學語文學科中的展現(xiàn)途徑
(一)利用語文教材,拓展德育內(nèi)容
小學語文教材中涵蓋了非常豐富的文章,這些文章都是由很多教育家經(jīng)過不斷篩選,反復研究編進語文教材中的??梢哉f,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教師深挖的德育素材。舉一個例子來說:教師的任務是教書育人,所以,在教學時不能僅僅只是讓學生學會語文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做人。其中,對于學生來講,在他們這個年紀,教師需要培養(yǎng)他們學會感恩。學生學會感恩對于他們,提高自身的品德修養(yǎng)是有良好幫助意義的,感恩不僅能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個性,也能健全良好的人格。例如:在語文課文中有一篇《游子吟》,其中“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樣的詩句。充分體現(xiàn)了一個母親對于即將要離開家里的孩子的那種不舍和情意濃濃的場景。在這篇課文中,教師應該讓學生換位思考,閉眼想象一下,平時自己的父母都是怎樣關心自己的。而自己有沒有做到感恩父母,有沒有覺得哪些事情做得不夠好?也可以留下課后作業(yè),讓孩子們?nèi)ジ约旱母改刚f一聲謝謝,或者說一句對不起。通過這篇文章,啟發(fā)引導,讓學生明白家長的不易、教師的不易、讓學生能夠設身處地的考慮他人感受,學會用著感恩之心善待他人。[2]
(二)利用情景模擬,強化德育教育的培養(yǎng)
想要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德育知識,應該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真實”的情景。學生在這個時期的抽象思維并不發(fā)達,他們可能會更容易理解較為直觀的事物,因此,真實的情景會讓學生更好理解,并且讓學生方便記住。在目前的教學中,語文教師給學生創(chuàng)設的情景有一些過于簡單和單一,學生要么沒有足夠的時間與思考,要么就是過于簡單學生無需思考。所以,在情景的創(chuàng)設中,教師應該為學生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年紀、身心特征的情景,讓學生能夠在有趣的情景中,吸引學生的眼球,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參與其中。例如:在小學古詩詞《憫農(nóng)》中有: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在教師講授這篇古詩詞時不能僅僅要求學生學會背誦,或者是能熟練朗讀,而是要讓學生能夠知道勤儉節(jié)約,是一個傳統(tǒng)美德,讓學生在一在潛意識里要學會拒絕浪費。由于現(xiàn)在校園文化建設成為各個學校比較注重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很多學校不僅有圖書室、閱讀角,也會有小花園。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親自下地動手,種一些蔬菜或者是農(nóng)作物。這種教學模式,不僅把課堂遷出了教室,轉(zhuǎn)變了教學模式,也能讓學生增加動手能力,能夠理解糧食來之不易的道理。當學生自己親自動手實踐后就能明白糧食的來之不易,這比教師講述再多都更為有用。在等待蔬菜,農(nóng)作物成熟的這個過程中,一定要讓學生記錄一下自己的心得,這也能讓學生充分認識到“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含義。
結語:
語文教學中其實涵蓋了非常豐富的德育思想,教師應該能夠抓住教材中的德育知識,讓學生能在豐富多樣的方式下,進行德育的熏陶??梢哉f德育教育是學生必須接受的教育,對學生日后的學習和做人有著絕對的重要地位。所以,教師要端正自己的心態(tài),明確德育的重要性,讓學生成為更高素質(zhì)的全方面人才。
參考文獻:
[1]張敏."淺議德育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學周刊.(2016):237.
[2]范建軍."德育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才智.(2015):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