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勤勇
【摘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要求:教師從多種渠道獲得信息,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刂普摰膭?chuàng)始人維納曾說過:“一個有效的行為必須通過某種反饋過程來取得信息,從而了解目的是否已經達到”。如何在課堂觀察后給予建設性反饋,筆者略談幾點認識。
【關鍵詞】課堂觀察;建設性;反饋
比爾·蓋茨在《老師需要真正的反饋信息》中說:“我們都需要能給我們反饋信息的人,這是我們不斷自我發(fā)展的方式”。教師發(fā)展,需要專業(yè)引領、同伴互助。通過課堂觀察,給予教師課堂教學建設性反饋,讓教師獲得有效信息提升自己、促進發(fā)展,是教研工作中經常開展的一項活動,是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的有效途徑。
一、給予建設性反饋與評課
給予建設性反饋是課堂觀察者通過對被觀察教師的課堂教學進行直接觀察,獲取有關該教師的教學行為、過程、特點以及所展現(xiàn)出來的教學能力等第一手信息,有針對性地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從而使其能有效進行課堂教學的反饋。評課是對照課堂教學目標,對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活動及由這些活動所引起的變化進行價值判斷。
給予建設性反饋是圍繞觀課所收集的課堂信息提出問題,發(fā)表意見建議,“反饋”的過程是展開對話,表達想法的過程;“評”是對課的好壞下結論、作判斷(如各級各類的優(yōu)質課競賽、公開課、示范課等)?!胺答仭笔菂⑴c者圍繞共同的話題平等交流;“評”有被評的對象,下結論的對象,有“主”“客”之分。“反饋”以“改進、發(fā)展”為主要獻課取向,鼓勵教師暴露問題以獲得幫助,求得發(fā)展;評課主要將“表現(xiàn)、展示”作為獻課取向,執(zhí)教者重在展示教學長處。兩者的取向、側重點不同,帶來的效果亦不同。給予教師課堂教學建設性反饋適用于校內部日常的教研和教師培訓活動,更有助于教師專業(yè)成長。
二、如何在課堂觀察后給予建設性反饋
(一)調整心態(tài),擺正位置。給予建設性反饋的作用在于促進發(fā)展而不是區(qū)分教師的優(yōu)劣,它強調其形成性作用,注重發(fā)展功能。所以要破除“只有難倒教師,才能體現(xiàn)反饋人的水平”的陳腐觀念。筆者曾經與部分老師就“給予建設性反饋”作過交流,個別老師認為,要專挑別人的不是來講,以證明自己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有獨特的眼光。這種想法是極為錯誤的。作為深入課堂中的一個觀察者,要充分認識到在課堂觀察后給予建設性反饋,是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的平臺,是實現(xiàn)“同伴互助”的重要途徑,而不是去看別人的笑話,去挑剔別人的刺。給予建設性反饋應該是一種民主、平等的“對話”,這種“對話”過程貫穿著尊重人、愛護人、發(fā)展人的人本主義情懷。當把這樣的活動當作課堂研討,最好不要以“專家”、“學者”、“大師”等自居,所有人以平等的身份和平等的心態(tài)參與到活動中來。
(二)深度鉆研,不說空話?!皼]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fā)言權”。同樣,對教學情況不了解,就不能對一堂課妄加評論。因此,反饋者決不能“赤膊上陣”,而是要對學情及教學內容研究深透。給予建設性反饋雖然是很“日?;钡?,但是,“日常化”不等于“隨意化”。如果對自己所觀課的內容不作研究,不從實際扎扎實實地分析課的內容,反饋就難以切中肯綮,甚至會鬧出笑話。
教育學家布萊克·威廉提出,有益的教師反饋應該是具體的、描述性的和及時的。作為反饋者,應盡量用描述性語言,不用評價性語言,要詳細,提出具體辦法,哪些地方“非常好”,或者哪些地方“很糟糕”?例如 :“你說話時有條不紊,表達的內容條理清晰,讓我真切地感受到你對語言的感悟能力很強”。這么說就比僅僅說“你的表達很好”有幫助??梢哉f,具體詳細的反饋將為反饋對象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
(三)學會賞識,多予鼓勵。我們都知道,對學生,“最大的獎賞莫過于教師的鼓勵”。而對教師,又何嘗不這樣呢?其實,大多數人都需要鼓勵,需要被告知自己做事非常棒。因此,當你在給予別人反饋意見的時候,首要的步驟就是告訴他們你認為在哪方面他們做得好。例如:“你的板書很漂亮,這一點我非常欣賞”。有時候,我們總是急于去批評,而忽略我們所喜歡的部分。事實上,如果我們先談論積極的方面,然后再討論負面的東西,人們就更易于傾聽和接受。一位執(zhí)教老師在接受了專家“不一樣”的反饋后這樣寫道:“反饋開始了,我以為又像以往一樣,優(yōu)點有,但不談了,主要談談不足和改進的方向。但這次我發(fā)現(xiàn)自己錯了?!處煹挠H和度很強,學生的參與性很好……’聽著專家的反饋,我緊張的心情逐漸放松。每一位專家對我都很包容,所有的反饋讓人聽了都覺得舒服,需要改進的地方表達委婉,讓人易于接受……大家在和諧、放松的環(huán)境里,平等、友好地相互促進,使你對上課、反饋不再害怕。相反,你會喜歡上這樣的課,享受這一過程,最后使自己一點點進步”。這就是鼓勵帶來的效果。
(四)尊重差異,有效建言。影響教學的因素是復雜的,同樣的內容在不同的學校,不同的班級,不同的學生,不同的教師那里,面貌可以千差萬別,而所謂“教法”如果脫離了實際情況,也往往會適得其反,教學效果不佳。具體的課堂教學千差萬別,反饋結果亦各不相同。反饋必須針對實際,依據各學科及每堂課的教學目的、內容、課型及教育者自身素質和受教育者的實際情況,加以中肯建議,使反饋產生激勵效應。
著名的教育評價家斯塔佛爾姆強調:“評價不在于證明,而在于改進”。有效的反饋不只是簡單的判斷或褒獎,而應注重具體引導,應更多的從內容、方法等方面去點撥和啟發(fā)?!澳愕恼n上得很好!”這樣泛化的反饋,只會增加老師們的審美疲勞,長此以往,造成教師心理效應為零,反饋也就失去其應有的作用?!澳闵系恼n真好”,好在哪里?都應給出具體參數,讓老師獲得方法和導向,并在此基礎上有所發(fā)展和提升。
一次和諧的課后反饋應該是一次提升的校本研修活動,是參與者相互提供教學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課堂信息,圍繞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的“對話”,開展好這樣的活動,對改進課堂教學、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不無裨益。
參考文獻:
[1]張曉華.通過課堂觀察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基礎外語教育,2010,12(006):45-49.
[2]胡定榮.課堂反饋的學習理論視角與綜合分類[J].上海教育科研,2013(03):57-60.
貴州省安順市普定縣教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