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偲姮
摘要:作為一門思想性很強的基礎學科,小學語文能夠影響小學生們的日常行為道德品質(zhì),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尤為必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道德教育,要注意將語文教學的重點和德育教育靈活的融合在一起,根據(jù)語文和德育的特點,語文教師可以通過課堂教學、課外活動、課外閱讀、教師影響等多種途徑,將德育滲透到小學語文教學中,以達到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和人文精神,提升學生思想道德修養(yǎng)的目的。
關鍵詞 小學;語文;德育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2-184
教師要注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們道德素質(zhì)的培養(yǎng),語文是義務教育中的重要學科,教師要發(fā)揮出語文知識對培育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的作用。語文在教育育人方面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為此,在開展小學語文教育過程中,教師要做好德育工作,使思想教育和語文教學在練習上達到辯證統(tǒng)一,同時,要開展多方面的練習,積極做好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使學生得到更好的發(fā)展。文章就小學語文對德育的滲透提出了一些建議,希望能給小學語文教師們帶來一些啟發(fā)和思考。
一、注意言傳身教,做學生道德學習的榜樣
教師對學生的影響,不僅體現(xiàn)在知識的傳授上,還體現(xiàn)在言傳身教上。教師要做到語言和行為的統(tǒng)一,才能為學生們樹立起一個良好的榜樣。一是教育學生講衛(wèi)生、愛整潔,上課時教師穿戴要干凈整齊;二是教育學生要尊老愛幼,讓他們學會在學習和生活中關心別人;三是教育學生要講文明。小學生模仿能力最強,他們會不自覺地以自己的父母和教師為榜樣,模仿學習自己的言行舉止,如果教師不能以身作則,再多的道德教育理論也難以真正落實到學生的行為中去。所以語文教師,都應該嚴格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行為,用良好的儀態(tài)、得體的待人方式、高尚的道德品質(zhì)、言行舉止來正確引導學生,積極發(fā)揮表率作用。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應擁有寬廣的胸懷,高尚的情操,要在日常學習中幫助學生塑造良好的學風,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和意志品質(zhì),讓他們的道德修養(yǎng)在日常語文學習中潛移默化的得到培養(yǎng)。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材料,根據(jù)教材對學生進行教育
小學語文教材中思想教育的內(nèi)容需要語文教師認真研讀教材,充分挖掘其中潛在的德育因素,將思想教育貫穿于對知識的分析之中。比如在講授成語來源時,可以列舉一些我國古代的例子給學生講解,這樣一方面學生掌握了知識,另一方面又能從對方身上體會到我國禮制的楷模。戰(zhàn)爭中涌現(xiàn)出的英雄人物,可以教育學生珍惜今生今世的美好生活,并從中受益。這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自信,進而轉(zhuǎn)變?yōu)榍趯W苦練的責任感、自覺性,又能培養(yǎng)學生不畏艱險、艱苦奮斗、刻苦鉆研的奉獻精神??烧f是一舉多得。這類案例在語文中還有很多,只要教師充分挖掘教材,就能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
為了找到教材的主題思想和內(nèi)涵等的內(nèi)容,教師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就必須堅持從學生在這一階段的生活經(jīng)歷、思想認識等方面入手,真正把握好教育的內(nèi)容,以便更好地影響學生。當學生年齡越來越大,認知水平等方面也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高。這也使得不同年齡層次的學生對道德教育的理解也有一定的差異。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從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和認知水平等方面入手,把握好德育的尺度,使學生更好地受其影響,讓德育的質(zhì)量進一步提升。
三、教學與實踐相結合滲透德育,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提升
對學生來說,他們所能體會到的思想都比較直觀,對某些抽象事物的理解也比較薄弱。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所教的知識或思想融入到實踐中去,是一種比較好的,也是小學生比較容易接受的教學方法。如今的孩子就是家里的寶貝,父母不愿讓孩子承受一些壓力,孩子想要什么給什么,把孩子的未來都計劃好了,每當孩子遇到一點小問題,不是讓孩子努力去面對,去解決,而是代替孩子去解決。這樣的教育方式,現(xiàn)在的許多孩子無論何時獨自面對困難和挫折,都會垂頭喪氣,或怨天尤人。而且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教師要把教材中的堅持不懈和遇到困難時不輕易放棄的堅韌,讓學生去學習,去理解,讓他們自己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一些困難。
四、組織課外活動、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
學生課外活動德育工作是語文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課余語文活動可以充實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品德。課程設計要貼近學生的思想實際,注重層次,有針對性。比如針對小學生處于單純、不成熟、獨立與依賴交織、其行為富于模仿的特點;課外活動要堅持選擇正面的好榜樣,以培養(yǎng)其優(yōu)良品質(zhì)、積極開拓的精神、社會主義道德情操和愛國主義情感。教師可通過舉辦革命詩歌朗誦比賽、名人事跡報告會等形式開展課外語文活動。透過這些活動去滲透德育,將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與品德的培養(yǎng)有機結合起來,將德育融入語文課外活動之中。
課后閱讀是實施語文德育的有效途徑之一。課外閱讀的主題內(nèi)容豐富,形狀各式各樣,既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zhì),又有利于培養(yǎng)他們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思想實際,為學生推薦相關讀物,列出書目,指引學生閱讀;要加強閱讀指導,教給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特別是評價和欣賞的方法,使學生在閱讀中有所收獲。比如針對某些學生在閱讀時只注意到故事情節(jié),就教育他們在閱讀文學藝術作品時要把握其思想的內(nèi)容,讓他們受到文章的感染。好書就是良師益友,不僅能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升他們的學習成績,還能培養(yǎng)他們刻苦學習,戰(zhàn)勝困難的奮斗精神,因此,教師應鼓勵學生訂閱書刊,使他們的視野開闊,思想覺悟提升。思維是一種重要的體現(xiàn)方式,無論是哪一種思維方式,都需要借助語言表達手段來體現(xiàn)。所以學生們只有對語言文字有更深的理解,才能更好地理解思想的內(nèi)容。因此,在實際工作中教師要指引學生深刻理解和感受文章中的詞語,這也是幫助學生理解文章主題思想的基礎。教師在教學中應把握關鍵詞 等等,指引學生用正確的鑒賞方法去閱讀﹐從而理解好文章中的道德內(nèi)容,分析其思想的內(nèi)容等方面。
總得來說,為了適應時代發(fā)展的需要,小學語文教學應了解學生們的語文學習情況和道德情況,再對學生的知識能力、思想素質(zhì)等方面進行教育。教師要根據(jù)小學語文學科的一些特點去找出滲透德育教育的著眼點,讓學生們在獲得語文知識的同時去提升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
參考文獻
[1] 吳莉文.小學語文德育滲透方法初探[J].時代教育,2017(06):166-166.
[2] 黃秋平.小學語文德育教育思考[J].教育界:綜合教育研究(上),2017(31):109-110.
浙江省江山市城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