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敏慧
摘要: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學習動機是眾多個體差異因素中不可忽略且極為重要的因素之一?!癆RCS學習動機模型”的提出有助于更深入地激發(fā)和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筆者在中職英語教學中融入該理論,以外研社新技能英語1 Unit 9 Life goes electronic中的閱讀篇為例,重新調整教學設計,調動學生的學習動機,在真正的教學應用中體現(xiàn)ARCS理論的有效性。
關鍵詞:ARCS學習動機模型;中職英語;閱讀教學
《中等職業(yè)學校英語課程標準(2020年版)》中,對激發(fā)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動機有明確的要求,強調了內驅動力的重要性。所以,如何在中職英語課堂上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自尊心、自信心,情感和任務的驅動變得尤為重要。
一、ARCS學習動機模型概述
ARCS動機模型是由20世紀80年代美國教授約翰·M·凱勒提出,ARCS模型包含注意(Attention)、關聯(lián)(Relevance)、信心(Confidence)和滿意(Satisfaction)四個層次的教學設計模型。該模型關注的是如何通過教學設計來調動學生的學習動機問題,代表了四類主要的動機策略(見下表),圍繞這四個方面來設計教學,就可以激發(fā)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動機。
[學習動機 動機
策略 具體含義 注意
(Attention) 注意動
機模型 指教師通過教學設計來吸引和維持學生的注意力。包括知覺喚醒、激發(fā)探究、變化等 關聯(lián)
(Relevance) 關聯(lián)動
機模型 指教學要與學生的知識背景、個人需求和生活經(jīng)驗聯(lián)系起來。因為與自己切身相關的事物,更容易引發(fā)關注。包括熟悉化、目標定向、動機匹配 信心
(Confidence) 信心動
機模型 指通過各種方式來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維持學生對成功的渴望。包括期望成功、挑戰(zhàn)情境、歸因方式等 滿意
(Satisfaction) 滿意動
機模型 指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價值、學習的快樂,讓他們在學習中獲得滿足。包括自然的結果、積極的結果、公平等 ]
二、ARCS學習動機模型在中職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在中職英語閱讀課堂上,學生的英語基礎薄弱、學習被動、自身約束力較弱且缺乏學習動力。中職教師常規(guī)的教授方式是通過講授法帶著學生一起找答案,學生滿足感和成就感低,難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本文以外研社新技能英語1 Unit 9 Life goes electronic中的閱讀篇Mobile Phone為例,探究如何在英語閱讀教學中融入ARCS的四要素,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閱讀前
1. 借助新穎信息化手段,喚醒學生學習英語的知覺
課前,借助問卷星進行問卷調查,對2020級聯(lián)想電腦班進行問卷調查,班級總人數(shù)為42人。
在導入課堂前,找出貼近生活,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并根據(jù)調查結果和學生展開簡單的討論。調查結果得出,大多數(shù)學生對于手機的使用率是非常高的,日常生活中大多通過手機與朋友家人聯(lián)系、隨手拍攝照片和視頻、聽音樂等等。通過一系列的交流,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提高學生對相關話題的興趣,為下面講課的內容做充足的鋪墊。
2. 建立與專業(yè)相關關聯(lián),引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關注
通過交流得知,大部分學生對蘋果手機比較感興趣。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采用蘋果12發(fā)布會的一些主要介紹片段作為導入,在視頻中出現(xiàn)了四款蘋果手機的信息(iPhone12、iPhone12 Max、iPhone12 Pro和iPhone12 Pro Max),聯(lián)想電腦班的學生對新出的四款手機的屏幕尺寸、顯示屏、芯片、攝像頭、電源和電池、運行內存、內存空間、機身材質等進行了熱烈討論。接著教師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情境,把學生代入具體的情境中:“If you are going to buy a new mobile phone, what factors will you consider? Try to make a list.”。小組以專業(yè)的角度簡單討論出性價比最高、最實用和最符合學生購買的一款手機。在討論過程中,學生通過運用自己的專業(yè)知識,意識到他們現(xiàn)在所學的專業(yè)知識和生活中的各種電子產(chǎn)品息息相關,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閱讀中
1. 科學設計閱讀任務,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合理科學地制定教學目標和任務,在教學過程中由淺入深、化繁為簡,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水平和個體差異,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學生往往會因為不熟悉新單詞而對英語學習產(chǎn)生恐懼,因此教師在課前就要求學生熟悉本篇閱讀文章的生詞,通過希沃游戲讓學生在歡樂的教學環(huán)境中熟記重點單詞。
因為消除了不認識的單詞,學生自然在課堂上表現(xiàn)得自信和積極。接著教師在正式講解課文前給出了本篇閱讀理解的框架,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并完成框架。
在閱讀過程中,根據(jù)文章的框架提示,還有課前對課文主題的理解,學生會感覺到教師所給的學習任務既有一定難度,但答案又是有章可循的。大部分學生能順利完成表格,這讓他們既能了解課文內容,又能獲得做題的成就感。教師繼續(xù)讓學生進行進階式的閱讀練習(如下圖所示)。運用支架式教學,層層遞進,學生在“最近發(fā)展區(qū)”再努力一下就能達到目標,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自信心。
有了前面的單詞和固定搭配的積累,學生發(fā)現(xiàn)做這一道連線題只需要找到每一個人對手機的要求,再從三款手機的性能里進行篩選就能找出正確的答案。通過支架式教學,學生在英語閱讀課中變得不再焦慮,漸漸找到了做題的樂趣。
2. 及時給出積極反饋,維持學生的閱讀動機
中職生常常對英語課感到力不從心或者沒有信心,所以對待英語的態(tài)度常常是消極的。教師應該讓學生明白,學習英語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長時間積累,才能做到熟練精通。教師也應該用積極樂觀的教學態(tài)度進行英語教學,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慢慢發(fā)現(xiàn)英語與生活的緊密關系,并意識到在現(xiàn)代社會學好英語的重要性。
(三)閱讀后
1. 重視學生的認知和情感需求,讓學生獲得滿足感
在學生完成閱讀任務后,教師應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用欣賞與包容的眼光看待學生的每一次嘗試,讓學生感受到完成任務后的滿足感。這種滿足感主要來源于兩個方面:一是知識的本身讓學生獲得內在的滿足,二是學生的情感上得到大大的滿足。對于回答正確的學生,教師可以使用“Way to go! Bravo! Good job! Im proud of you! Youve made great progress! You are doing better now! Come on, you can do it! You nailed it!”等給予學生充分的肯定與表揚。對于回答錯誤的學生,教師要先耐心聽完他的答案,找出他的犯錯點,給予正確指引之余還要肯定他的努力。在語言上可以使用“Well, its ok. It doesnt matter. Lets try it again. You can make it. Ive got your back. What a good try. Im happy to see you working like that.”等。
2. 解決實際閱讀問題,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價值
為了增強學生學習的滿足感,鞏固在閱讀中所學的英語單詞和句子,教師可以通過半開放的問題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和專業(yè)能力。在完成本課閱讀任務后,教師可以設置與本課閱讀內容相關的問題讓學生進行創(chuàng)作性參與。如在本單元閱讀篇結束后,教師設置了以下任務:請結合本專業(yè),以“2020年智能手機選購指南”為主題,以小組為單位,在班會課上展示成果。
通過小組成果的展示,學生對自身專業(yè)有更深的認識,也熟悉了一些和本專業(yè)相關的英語單詞。本次展示后,教師要適時地給予評價,讓學生先自評,然后互評,最后是教師評價。這樣的評價方式可以讓學生在自評的過程中完善自我,在互評的過程中學習別人的優(yōu)點,發(fā)現(xiàn)自己的缺點,在教師評價中更加客觀地了解自己的長處和短處。這是學生不斷發(fā)現(xiàn)自己的閃光點的過程,會讓學生切身感受到學習的價值,從而獲得大大的滿足感。
三、總結
綜上所述,ARCS學習動機模式在中職英語閱讀教學的實踐中,筆者深深地感受到學習動機對于學生學習英語的重要性。在課堂中,給予學生“探究感”“熟悉感”“自信感”和“滿足感”四個方面的積極向導,能夠有效地刺激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探究學習的熱情,讓學生帶著自信和熱情更好地獲取知識。
參考文獻:
[1]Keller J.M.Development and Use of the ARCS Model of Instructional Design[J].Journal of Instructional Development,1987(03).
[2]劉豪杰.ARCS動機設計原理在中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英語廣場,2016(07).
[3]馬賢卓.基于ARCS學習動機模式的英語閱讀教學——以繪本W(wǎng)e want to be supermen一課的教學為例[J].江蘇教育,2020(09).
[4]張祖忻.如何將動機原理整合于教學設計過程——談約翰M·凱勒教授的動機系統(tǒng)學說[J].開放教育研究,20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