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志芬
摘 要:無意中讀到崔巒老師的“我的20條語文教育感言”,其中一條是:“語文教師不能只說不寫,要寫‘下水文。這樣,指導學生作文,才能有的放矢?!痹谄綍r的習作教學中,我經常寫“下水文”,把寫“下水文”當成是習作教學的備課內容之一。竊以為,教師經常寫“下水文”,能切切實實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
關鍵詞:下水文;五年級語文;習作教學
我所理解的“下水文”,可以是整篇作文,也可以是一個片段,還可以是一個提綱。
下面,結合部編版五年級語文上冊“習作7”的教學,談談我的做法和體會。
一、提綱引路,細化作文指導
“習作7”是一篇半命題作文:? ? ?即景,要求學生觀察一種自然現象或一處自然景觀,重點觀察景物的變化,寫下觀察所得。
備課時,我想起班上沈同學寫過一篇題為“家鄉(xiāng)的小河”的日記,所寫內容與本次習作要求吻合。我再次閱讀這篇日記,發(fā)現日記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所寫景物太多且沒有重點。這也是學生習作中常出現的問題。我決定以這篇日記為切入點,進行習作的指導。根據沈同學的日記內容,我列出了習作提綱:
第1自然段:我來到小河邊。
第2自然段:介紹河水,河里的水草、小魚等生物。
第3自然段:介紹廢船上的白鷺。
第4自然段:介紹鴨子跳入水中戲水。
第5自然段:介紹對岸的麻雀。
第6自然段:表達對小河的贊美和熱愛。
習作指導時,我先引導學生分析、討論沈同學這篇日記存在的問題,重新梳理習作的內容,確定習作的重點,用PPT逐一出示上述提綱。在此基礎上,學生再去觀察,心中就有譜了,知道觀察要有順序、有重點。觀察到位,寫起來自然得心應手。
層次不清、主次不明、沒有中心,這些是小學生寫景作文中常出現的問題[1]。指導時,如果教師只是一味地強調這些要求,而沒有給學生提供實例,大部分學生心中是沒有明確概念的?!傲曌?”教學時,我依據班中學生的作文列出提綱,給學生提供范例,為學生的習作“引路”,就不再是“空對空”的指導,而是細化了的、實實在在的指導。
二、片段對比,啟發(fā)學生自改
學生完成初稿后,我通讀了一遍,發(fā)現學生基本都能按順序寫,只是描寫景物不夠細膩,不能做到“融情于景”。
如王同學寫的是《小區(qū)即景》,其中一段描寫了銀杏樹,只是簡單介紹了樹葉的樣子,缺乏情感與生命。銀杏樹,我也很熟悉。于是,我對這個片段進行了修改,寫了一段“下水文”:
樓下種了一排銀杏樹,個個高大挺拔。前幾天,還是滿樹金黃的葉子,猶如穿著盛裝。似乎一夜之間,樹葉大多凋落了,只留下一小部分,頑強地在寒風中歌唱。又一陣風吹來,有幾片樹葉終于承受不住,似金色的蝴蝶,翩翩飛落下來。地上堆滿了扇形的小葉,有的已開始腐爛,為樹媽媽輸送養(yǎng)料;有的還帶著一絲青綠色,似乎還不愿將生命的顏色退去。我撿起一片比較完整的樹葉,細細端詳,邊緣呈波浪形,像少女的裙擺。右手摸一摸,非常細膩,觸感極好。我想把它帶回家當書簽……
初稿講評時,我用PPT分別出示王同學的作文片段和我的“下水文”片段,讓學生對比閱讀。學生紛紛表示:“老師的作文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讀上去更美了?!薄懊鑼懢拔飼r,要展開適當的想象與聯想?!薄白x老師的這段話,能讓人感受到作者對銀杏葉的喜愛?!薄?/p>
講評過后,我要求學生回家后再次觀察,修改自己的作文。如此,學生的作文質量大有改觀。
講評,是習作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修改學生作文中的“問題片段”,就相當于醫(yī)生“對癥下藥”,能很快解決學生作文的局部問題,指導學生自主修改作文,進而提高學生習作水平。
三、全文賞析,師生共情共長
作文全部完成后,我們照例進行一次“欣賞性”講評。講評之前,我根據沈同學的日記內容,寫了同題的“下水文”。講評課上,我讓學生讀自己寫得好的段落或篇章,我也把我寫的《小河即景》讀給學生聽。
以下摘錄“下水文”中的幾段:
河里有許多水草,有些水草下面有小魚在快樂地玩耍。突然刮來一陣大風,把一些水草送去旅行。小魚擺動著尾巴,好似在說:“哎呀,我們的家被大風刮走了!”
我轉頭看向河邊,有一艘廢船。一只白鷺站在未沉下水的船頭一動不動地看著河面。蓑毛是雪白的,腿細而長,看上去特別優(yōu)雅,特別純潔。它是在捕魚嗎?可它站在船頭就沒有小魚敢接近了。沒法子,白鷺的早飯就這樣沒了。
只聽“嘎嘎”兩聲,我向河對岸看去,只見一群鴨子準備下水玩。領頭的那只鴨子跳下水,其他的鴨子也陸續(xù)跳入水中。它們好像在尋找什么。突然一只鴨子猛地扎進水中,再次游了上來,嘴里還咬著東西,會是蝦嗎?肯定不會是小魚,捕魚高手白鷺都很難捉到小魚的。
學生寫,教師也寫,和學生寫一樣的內容。這樣教作文,師生的感情在無形中拉近;這樣學作文,學生樂在其中。這樣的作文課,可以達到師生共情共長的美好境界!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語文教師教學生作文,要是老師自己經常動筆,或者作跟學生相同的題目,就能更有效地幫助學生,加快學生的進步[2]。的確如此,教師寫“下水文”,習作教學才能真正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參考文獻:
[1]黃春梅. 小學生寫景作文的指導[J]. 小學教學參考(綜合版),2013(4):26.
[2]葉圣陶. “教師下水”[J]. 語文學習,2005(6):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