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鳴霞
作文一直是語文教學的難點,很多學生存在不知道從何處下筆,或者害怕寫作的情況。特別是小學生,他們的詞匯積累不足,寫作經(jīng)驗少,生活閱歷也不豐富,對他們而言,寫作是負擔。所以,提升小學生的寫作能力是教師目前迫切需要解決的教學難題。近年,讀寫一體化教學模式嶄露頭角,在提升學生寫作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下面便對此法進行探究。
一、讀寫一體化教學模式的積極作用
1.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運用讀寫一體化模式進行作文教學,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讀寫一體化的要素之一就是閱讀,且需要大量閱讀來豐富詞匯量。閱讀量的增加以及閱讀素材的拓展,可以幫助學生搜集各種信息,并進行理解與吸收,在腦海里形成自己的思想,從而在寫作時可以信手拈來。除此之外,廣泛閱讀,學生也可以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寫作題材與素材,從而產(chǎn)生寫作靈感。有了量的積累,找到了寫作素材和靈感,掌握了寫作技巧,寫作對學生來說,就不再是難事,會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2.提高學生對詞匯的運用能力
除了在課堂上能學到新內(nèi)容與新詞匯,課外閱讀中涉及的生字、生詞要比課堂上多得多。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遇到不認識的生詞生字,可以自行查閱字典,了解生詞生字的含義,掌握用法,并結合所閱讀的文章,進一步加深對生詞生字的印象,理解深層含義后在寫作練習中運用。經(jīng)常進行這樣的訓練,學生對于詞匯的運用能力就能得到提升。
3.提升學生的作文水平
采用讀寫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另一個好處就是能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閱讀是知識積累的過程,除了增加學生的寫作素材積累外,也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對字詞句的理解能力,從而在寫作中科學合理地運用。學生若能熟練使用字詞句,做到活學活用,在作文中發(fā)揮對文字的把控和駕馭能力,久而久之,在讀寫循環(huán)模式的作用下,就可以從整體上提升作文水平。
二、讀寫一體化的教學策略
1.閱讀素材“保質(zhì)保量”
讀寫一體化模式的應用,首先應保證學生能夠快速高效地完成閱讀任務,也就是我們說的“保質(zhì)保量”。這里的“保質(zhì)保量”不是指學生要根據(jù)成年人的意志清一色地閱讀名著、古詩、古文等,閱讀素材的選擇應結合小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挑選他們喜歡的讀物。對于低年級的學生,盡量使用繪本讀物,繪本讀物有人物有情境有對話,更直觀、簡單,能降低閱讀難度,比較適合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較差的低年級學生。對于高年級的小學生,則可以根據(jù)他們的喜好適當融入名著,但也要結合學生的特點來挑選,不能選那些理解起來難度較大的讀物。此外,短篇文章的賞析可以融合在閱讀任務里,讓學生抄錄并賞析優(yōu)美語句,并嘗試應用在寫作中,如此,除了可以提高作文質(zhì)量,還可以能提高學生的語言駕馭能力。
2.著重字、詞、句的訓練,提升造句能力
有了閱讀量的積累與閱讀有效性的保證,接下來就是訓練學生對于字詞句的運用,提升學生的文字使用能力。對于字詞句的訓練,首先要教會學生抓住文章的重點字、詞、句。
例如,《翠鳥》教學中:鷚喜歡停在水邊的葦稈上,一雙紅色的小爪子緊緊地抓住葦稈。它的顏色非常鮮艷,頭上的羽毛像橄欖色的頭巾,繡滿了翠綠色的花紋。背上的羽毛像淺綠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襯衫。它小巧玲瓏, 一雙透亮靈活的眼睛下面,長著一張又尖又長的嘴。整篇文章將動物描寫得生動形象,可以作為經(jīng)典案例運用在課堂上,這里面包含有顏色、動作、形象、事物等各方面的細致描寫。此時教師可讓學生在段落中找出重點學習的字、詞、句,引導學生觀察這些字詞句的使用方式與方法,說說在課文中是如何使用的。對于細節(jié)描寫,要巧妙的使用關鍵性的字詞句,進而創(chuàng)造完整且順暢的句子應用在作文中,從細節(jié)處體現(xiàn)作文的水平。所以作為語文教師,在進行讀寫一體化教學時,也應當注意細節(jié)描寫與文字的使用。
3.自我評改與反思
學生寫完文章,首先要自我評改,這樣做,一是能避免作文中出現(xiàn)錯別字,二是通過評改與反思,可修正文章,使作文效果更佳。絕大多數(shù)好文章都不是一氣呵成的,而是經(jīng)過千錘百煉,反復修改的。通過自我評改與反思、修改,查看文章是否存在語言生硬、偏離主旨、頭重腳輕、喧賓奪主等方面的問題,能使文章質(zhì)量得到提高。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明白,作文并不是辭藻越華麗越好,而是要通過對字詞的組合與恰當?shù)倪\用使情感得以抒發(fā),并將事物描寫得真實得體,做到不僅自己看得懂,別人也要看得懂,且能感同身受,有身臨其境之感。
總之,采用讀寫一體化教學模式,重點在于讀與寫的緊密結合,在此模式中,讀與寫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與發(fā)展的關系,將讀與寫融合在一起,不僅能增加學生的詞匯量,還能促進學生對詞匯的應用,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提高實踐和應用的能力,進而從整體上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