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頤瑜
晚霞映紅了天空,樹木迎著風(fēng)“沙沙”作響,我將書包斜挎于肩,踏著夕陽的影子,回到了家……
“吱呀——”我推開了門,一股熟悉的氣息撲面而來,媽媽正坐在餐桌前。
“我回來了?!边@聲音響在家里,仿佛一滴水落入平靜的水潭般,層層漣漪蕩漾開來……
媽媽抬起頭,棕色的眼睛中閃現(xiàn)出欣喜的光芒。
“回來啦!把書包放下,快去洗手,來吃飯了?!边€是熟悉的叮嚀。
坐在餐桌前,對面的媽媽微笑著說:“你最近很努力,學(xué)習(xí)也有進步。來,吃螃蟹?!?/p>
桌上放著一盤螃蟹。螃蟹在燈光的照耀下,泛著紅中透橙的光,像極了窗外的落日,光看顏色就知道味道一定很鮮美。
去殼,剔腮,卸腿……媽媽熟練地做著這一切。隨后,媽媽輕輕地將最肥厚的蟹腿中的肉放入我的碗中。
碗里的蟹肉滿滿當(dāng)當(dāng)?shù)?。這是極好的螃蟹。我用筷子夾起一塊蟹肉放進嘴里,一股鮮香的味道在口中蔓延開來。我滿足地吃著,臉上露出了微笑。媽媽看我吃得香,高興而又滿足地告訴我:“這可是媽媽在市場里挑的大螃蟹,個個都非常肥美?!?/p>
我仿佛看到,媽媽在擁擠的市場中,在一個個小攤兒前挑著螃蟹,不時點頭,搖頭,將一個個螃蟹拿起又放下……
我滿足地吃著美味的蟹肉,不多時,一碗蟹肉見了底。我看了一眼墻上的掛鐘,吃了一驚。不覺間,已經(jīng)晚上8點了。我放下碗筷,匆匆道了一句“我先去寫作業(yè)了”,便沖向書房……
媽媽抬了抬手,似乎想說什么,但我早已沖入書房。
“吱——”門已關(guān)上。
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嗒嗒”的聲響仿佛戰(zhàn)馬倉促的蹄聲,催促著身為“將軍”的我操縱著筆在“戰(zhàn)場”上奮力搏殺……
解完最后一道題,放下筆,伸著懶腰,我走出了書房……
“嗒”,時間仿佛停住了腳步……
那一刻,周圍的一切似乎靜止了,我看到媽媽幾乎保持著剛吃飯時的姿勢,在燈光下挑著蟹肉。
媽媽埋著頭,幾縷長發(fā)垂下,順從地披在肩頭,她一只手拿起螃蟹,另一只手捏住一根細小的竹簽,專注地盯著蟹殼,細致地挑出一點點蟹肉,再放入碗中……
我呆呆地看著媽媽,她不斷地挑起、放下,挑起、放下……媽媽的嘴角微微向上彎著,額頭上滲出了一層細密的汗珠。再看媽媽面前的飯,還是滿的,幾乎沒有動過。
我被觸動了,嗔怪道:“媽,您怎么還不吃飯???”媽媽聞言抬起頭來,笑著說:“你剛才急著去寫作業(yè),沒吃多少,我怕你寫完作業(yè)會餓,先幫你把蟹肉挑出來?!?/p>
裝在白瓷碗中的蟹肉,在燈光下閃著晶瑩的白色的光。媽媽輕輕擦了擦額頭上的汗,眼神中分明帶著幾絲疲憊,但是另一種情感——對女兒的愛卻蓋過了疲倦。
一股暖流自心底流過,一句話從我的心底涌至咽喉:“媽媽,謝謝您,我愛您!”
那個夜晚的燈很亮,媽媽的笑容很暖……
(指導(dǎo)老師 黃麗華)
簡 評
相信順敘的力量。有時候,我們會過于強調(diào)倒敘、插敘等花樣,似乎那樣寫才有水平,作文才出彩;這就像某些電影愛用一些特殊鏡頭,打亂時空、多角度敘述。其實,自自然然地順敘,處理好了也有其魅力,就像那篇傳統(tǒng)而經(jīng)典的《林教頭風(fēng)雪山神廟》。
回家路上晚霞照,心情不錯嘛。推門進家母端坐,是暴風(fēng)雨還是鴻門宴呢?招呼“我”坐下吃蟹肉,老媽有啥話要說快點吧。老媽市場挑肥蟹,您是向“我”邀功嗎?我們看,一步步寫來,疑問一點點堆積,讀者腦補甚多,結(jié)局到底如何?
此時作者秒遁,抽身入書房與作業(yè)大戰(zhàn),留下一地疑問,全文到此結(jié)束?
伸懶腰,出書房,哎呀,媽媽還在挑蟹肉。
于是很感動,發(fā)出感慨:媽媽,謝謝您,我愛您!
平心而論,該文所寫,無非慈母蒸蟹,事件單一。但作者頗富耐心,層層順敘,點點推進,也如抽絲剝繭,最后和盤托出,展現(xiàn)了打動人心的力量。
這是一種寫作技法,更是一種坦然真摯的寫作狀態(tài),值得玩味。
(郭培旺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