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提出,高中畢業(yè)前學生的英語課外閱讀量應達到30萬詞,僅靠課本閱讀顯然難以達到這一目標。因此,教師應當突破教材的限制,加強對學生拓展性閱讀的引導,帶領學生閱讀一些經(jīng)典的英文作品,以提高學生的閱讀量,幫助他們積累更多的詞匯,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本文從新高考的背景出發(fā),對高中英語教學中經(jīng)典英文作品的選用原則與閱讀方法進行分析,并提出幾點經(jīng)典英文作品拓展性閱讀的有效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英語;拓展性閱讀;經(jīng)典英文作品
【作者簡介】陳敏, 福建省連江第一中學。
新高考背景下的英語考試對學生的閱讀能力、知識儲備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語習得理論提出,學習語言需要“輸入”與“輸出”兩個基本環(huán)節(jié)。在高中英語教學中,閱讀教學一直占據(jù)著重要位置,師生在閱讀教學中投入的時間和精力也很多,但總體效果不夠理想。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閱讀教學的范圍局限在教材中,閱讀量不足。同時,課本中的文章比較側重于知識的傳授,在文學性、豐富性上相對較弱。因此,教師要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借助一些經(jīng)典英文作品,為學生提供更加充足優(yōu)質的閱讀食糧,培養(yǎng)他們的英文閱讀能力,為學科素養(yǎng)的發(fā)展奠定基礎。
一、高中英語教學中經(jīng)典英文作品的選用原則
1. 新穎性原則。在選擇經(jīng)典英文作品的時候,教師要充分考慮當下高中生的特點,選擇他們感興趣的作品。高中生身心尚未成熟,生活經(jīng)驗也比較有限,對過于晦澀深刻的文學作品難以產生濃厚的興趣,也較難產生深刻的體驗。因此,教師要從高中生的認知特點出發(fā),選擇內容新穎、符合他們閱讀能力和興趣的文學作品。只有這樣,高中生才會有興趣去閱讀,逐漸養(yǎng)成英文閱讀的習慣。比如《哈利·波特》《追風箏的人》等,在內容上比較新穎有趣,而且有的高中生已經(jīng)讀過漢譯本,在閱讀時會更有興趣,閱讀的難度也有所下降。
2. 實用性原則。高中英語拓展性閱讀的內容應當具有較強的實用性,高中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正處于發(fā)展過程中,理論度過高的閱讀材料對于他們來說難以理解,也缺乏實際應用的價值。因此,教師可以選擇一些關于不同國家歷史文化、民族風俗、社會現(xiàn)象、環(huán)境保護、科技動態(tài)等方面的文章。學生在閱讀中不僅可以鍛煉自己的英語閱讀能力,還能夠開闊自己的視野,提升對這個世界的認知水平。同時,這類作品中的英語詞匯與實際生活比較接近,學生可以適時應用到生活中,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3. 代表性原則。在高中英語拓展性閱讀中,教師選擇的經(jīng)典英文作品應當具有代表性,能夠讓學生通過閱讀了解原汁原味的英語,最好選用母語為英語的作者的作品,他們在語言表達上更為規(guī)范,特別是一些英文名言,對于學生的英語理解能力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一本具有代表性的經(jīng)典英文作品,可以有效地增強學生對英語的理解能力,感受作者在遣詞用句上的手法,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與表達能力。
二、高中英語教學中經(jīng)典英文作品的閱讀方法
1. 復述概括法。復述概括法是指讓學生在閱讀完作品后,用自己的話將作品的大致內容描述出來。有的學生在閱讀經(jīng)典文學作品的時候缺乏方向和重點,導致閱讀效率較低,難以長期堅持下去。而運用復述概括法,可以讓學生帶著任務與目標去閱讀作品內容,對其中的時間、地點、任務以及事情的起因、過程、高潮和結局形成更加清晰的理解,更好地把握作品的內容。同時,復述概括法也可以鍛煉學生的英文表達能力,需要他們將最關鍵的信息按照邏輯順序表述出來。閱讀理解在高中英語考試中分值較大,如果學生具有較強的復述概括能力,就可以快速地從閱讀材料中找出關鍵的信息,從而提高答題的速度與準確率,對于學生考試成績的提升具有積極的意義。例如在組織學生讀完《秘密花園》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形式對整個故事的脈絡進行梳理,并在課堂上進行分享與總結,不僅起到了檢測閱讀效果的作用,也讓學生對作品內容有了更加全面的理解。
2. 有聲朗讀法。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句話在英文閱讀中同樣適用。朗讀是一種有效的閱讀方法,英語屬于表音文字,其特點在于形與音的結合,通過有聲朗讀,可以加強學生對英文拼讀規(guī)則的學習。只有通過大量的朗讀,才能使學生感受到英語在韻律方面的美感。同時,有聲朗讀可以使學生對作品內容形成更加深刻的記憶。在默讀的時候,學生容易出現(xiàn)注意力分散的情況,雖然很快讀了過去,但難以清晰地回想起書本中的內容,而運用有聲朗讀的方法,可以使學生的注意力保持集中的狀態(tài),從而提高閱讀效率。朗讀的方式多種多樣,學生既可以獨自朗讀,也可以建立讀書小組,采取分段、分角色朗讀的形式。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有聲朗讀的積極性,促使他們在讀的過程中深化對閱讀內容的記憶,增強英語語感和口語水平。
3. 交流互動法。文學作品的核心在于其蘊含的思想內涵,拓展性閱讀的目標不僅是培養(yǎng)學生的英文閱讀能力,還包括他們思想品質、情感態(tài)度等方面的發(fā)展。因此,在拓展性閱讀中,教師不能在發(fā)布閱讀任務后就放任不管,而是要經(jīng)常組織閱讀交流活動,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閱讀心得,讓他們在表達、分享、交流、合作的過程中,對閱讀的作品形成更加深刻全面的認識,促進其思維層面的發(fā)展。例如在組織學生閱讀《弗蘭肯斯坦》一書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一次辯論賽,辯論的主題是“怪物變壞是不是由于人類的原因”,讓學生根據(jù)不同的觀點進行分組,并展開辯論,從不同的角度來分析作品的思想內涵。通過這種方式,為學生的閱讀學習提供展示成果的平臺,也能夠促使他們進行思想上的碰撞,對作品形成深層次理解,在辯論過程中發(fā)展自己的語言能力。
4. 角色模擬法。小說是經(jīng)典英文作品的重要體裁,也是比較受學生歡迎的作品。這類作品通常會有個性鮮明的人物與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教師可以利用這一特點,組織學生開展角色扮演活動,讓他們通過自身的演繹來深化內心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在人物扮演中來感受作品的內涵。角色扮演的方式為學生提供了自主表達的空間,在形式上也比較有趣,有助于激發(fā)學生閱讀經(jīng)典英文作品的興趣。在拓展性閱讀中,教師可以與學生進行商討,選擇某本書或某一章節(jié),讓學生選擇人物、設計臺本,并在課堂上進行表演。在表演的時候,學生不必完全遵循原著,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對臺詞、情節(jié)作出適當?shù)恼{整,只要符合原著的思想主題即可,這是學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進行二次創(chuàng)作的過程,對于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方面的發(fā)展都具有積極的意義。
三、高中英語教學中經(jīng)典英文作品的拓展性閱讀策略
1. 運用精彩故事情境,培養(yǎng)英語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一旦對某本書的內容產生了興趣,自然就會積極地進行閱讀,產生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有些學生不喜歡記單詞,或者記單詞的效率較低,缺乏興趣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閱讀經(jīng)典英文作品是培養(yǎng)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有效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難發(fā)現(xiàn),學生對于故事類閱讀材料往往具有更高的積極性。因此,教師可以利用高中生的這一認知特點,選擇一些故事性較強的經(jīng)典英文作品,引導學生走進故事情境,激發(fā)他們英語閱讀學習的興趣。
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Pygmalion一書,這本小說中人物描寫十分生動,對話緊湊,情節(jié)具有戲劇性,閱讀的過程就像是在看舞臺劇一般,對于讀者有很強的吸引力。為了讀懂故事內容,學生會自發(fā)地去查找不認識、不熟悉的詞匯,由刻板的機械記憶轉變?yōu)橹鲃拥奶骄繉W習。精彩的故事情境,可以激發(fā)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讓英語學習成為一種充滿樂趣的過程。學生在剛開始閱讀經(jīng)典英文作品的時候,通常會感到比較吃力,容易打退堂鼓。對此,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觀看與作品相關的影視劇片段,讓學生對書中的世界產生直觀的認識,對后續(xù)的情節(jié)形成強烈的好奇心,從而使他們積極地投入到閱讀活動中去。
2. 整體記憶詞匯內容,提升英文閱讀能力。詞匯學習是英語課程中的重點,在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大多采取機械背單詞的方式,雖然掌握了單詞的意思,但在閱讀中仍會感到比較吃力。詞匯是存在于一定語境中的,學生需要在語境中理解和記憶詞匯,才能掌握其真實的含義。在經(jīng)典英文作品的閱讀中,詞匯不再是零散的知識點,而是連接在一起的整體,可以讓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學習單詞,從而使他們對英文單詞形成更加牢固的記憶,這也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方法。
例如,在閱讀The Million Pound Note一書的時候,詞匯不再是抽象的知識點,而是以人物或畫面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如小說中的男主角像“wolf”一樣狼吞虎咽,一旁的服務員(waiters)帶著鄙夷嘲笑的表情看著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會在腦海中勾勒出相應的畫面,并將這些單詞與畫面中對應的內容連接起來,以整體性、輪廓式記憶存于學生的腦海中,不必刻意背誦就能夠記住并理解詞匯。由此可見,經(jīng)典英文作品閱讀可以將英語學習融入形象的畫面與情境中,讓學生根據(jù)作品內容構建富有畫面感的整體輪廓,提高英語學習的效率。
3. 引導學生自主閱讀,養(yǎng)成英語閱讀習慣。拓展性閱讀應當是學生主動發(fā)現(xiàn)、分析與吸收的過程,教師承擔著指導者的角色。如果教師沒有為學生留出充足的閱讀時間,只是單方面地為學生講解作品的情節(jié)、思想內涵等,就失去了拓展性閱讀的意義,無法讓學生的英語素養(yǎng)得到有效的提升。因此,教師要將學生作為拓展性閱讀教學的主體,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并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從而促進他們英語素養(yǎng)的持續(xù)提升。
以The Million Pound Note一書為例,教師可以在上課的前幾天向學生發(fā)布閱讀任務,要求學生閱讀其內容,將陌生的單詞、遇到的問題整理下來,并撰寫讀后感,在上課的時候讓學生交流分享自己整理的詞匯與讀后感,與老師、同學討論自己遇到的問題,或者對小說中的情節(jié)進行分組表演,讓學生成為閱讀活動的主體,激發(fā)他們的能動性。同時,教師還可以教給學生標注、做筆記等方法,讓學生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自主閱讀習慣。
4. 完善閱讀考核方式,深化拓展閱讀效果。閱讀學習任務在量化評價與檢查上存在一定的難度,但教師必須要重視拓展性閱讀的考核,這不僅是了解學生閱讀學習效果的必要途徑,也是一種督促、激勵學生進行閱讀的方法。傳統(tǒng)的紙筆測試不適用于拓展性閱讀,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撰寫讀書報告的方式,檢查他們的閱讀效果。讀書報告應當包括作者簡介、作品總結、個人評論等方面的內容。通過對讀書報告的分析,教師可以直觀地了解到學生是否完成閱讀任務以及對作品的理解深度。同時,撰寫讀書報告也是學生回顧閱讀內容的過程,可以使他們對經(jīng)典英文作品的內容以及作者的寫作風格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與記憶,有助于深化拓展性閱讀學習的效果。
四、結語
綜上所述,新高考對于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拓展性閱讀有助于擴大學生的閱讀視野,提升其英語素養(yǎng),更好地達成課程標準的要求。因此,高中英語教師要積極組織拓展性閱讀活動,引導學生閱讀優(yōu)秀的經(jīng)典英文作品,培養(yǎng)學生英文閱讀的興趣,讓他們在具體形象的語境中學習詞匯知識,引導學生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自主閱讀習慣,并通過完善閱讀考核的方式,進一步深化學生閱讀學習的效果,使學生在閱讀經(jīng)典英文作品的過程中提升英語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莫文曉.高中生英語拓展性閱讀素養(yǎng)現(xiàn)狀及培養(yǎng)策略研究[J].瘋狂英語(教學版),2017(3):37-38.
[2]陳娟娟.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的高中英語拓展性閱讀教學[J].校園英語,2016(35):145-146.
[3]徐婷燕.高中英語拓展性文學作品閱讀的原則和途徑[J].瘋狂英語(教學版),2017(6):50-51.
[4]孔曉洪.初中英語拓展性閱讀課中培養(yǎng)學生思辨能力的行動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