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娟
摘 要:目的:探討體驗式教學法在護理技術實訓課堂中的應用。方法:選擇江蘇省贛榆中等專業(yè)學校2017級護理專業(yè)82名學生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教學法授課,研究組采用體驗式教學法授課,采用考試成績和問卷調查方式對教學進行評價。結果:研究組技能操作考試成績高于對照組,差別有顯著性(P<0.05);問卷調查顯示研究組學生好評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體驗式教學法把教學置于情境中能夠提高護理技術實訓課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 中專學校;體驗式教學法;護理技術;實訓課;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712;R47-4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30-0080-02
體驗式教學是指在教學中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的,從教學需要出發(fā),引入、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引導學生由被動到主動、由接受性到創(chuàng)造性地對教育情境進行體驗,幫助學生迅速而準確地理解教學內容。其力求在師生互動的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的主觀感受,達成學生自主發(fā)展的目的,注重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護理技術實訓課是強化護理技術操作的一門綜合課程,以能力培養(yǎng)為目標,以臨床為原則,以技能為本位,以職業(yè)實踐為主線,以現(xiàn)代護理模式為中心,努力提高學生操作技能,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能較快適應護士角色,勝任職業(yè)工作。本文對體驗式教學法在中專護理技術實訓課堂中的應用進行探究。
一、資料與方法
1.資料
以江蘇省贛榆中等專業(yè)學校2017級護理專業(yè)學生82人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研究組(n=41)和對照組(n=41)。兩組均為初中畢業(yè)后參加中考錄取的學生,前期課程一致,均在中專二年級開設護理技術實訓課,所使用教材、進度、學習內容及授課教師相同。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1)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即教師講授并示教—學生在模擬人教具上進行練習—教師點評。
(2)研究組采用體驗式教學法,體驗式教學實施過程如下。一是準備工作。學生根據(jù)教師課前發(fā)布的學習任務,初步掌握血壓的測量技術與注意事項,并且熟悉護患溝通常用語言,為保證體驗式教學的順利進行打下基礎。二是課堂活動。這是體驗式教學的主體,由三部分組成。第一,小組合作,自主探究。在這里筆者以血壓的評估及護理為例。學生之間相互進行血壓測量,認真評估現(xiàn)存的主要護理問題,列出護理診斷和護理計劃,讓學生掌握正常血壓范圍的理論知識。第二,角色扮演,實戰(zhàn)演練。學生角色扮演有兩種身份轉換,“病人”和“臨床護士”。這樣學生既能感受到病人的痛苦,又能體會成功測量出血壓的愉悅。從“護士”的角度來講,一方面“護士”進行操作面對的“病人”是自己的同學,通過溝通交流,能提高學生的溝通能力。另一方面在操作中遇到問題,如袖帶纏得過緊、肱動脈高于心臟水平面等,學生可以自己解決。從“病人”的角度來講,學生可以親身體驗到患者的痛苦,在以后的臨床工作中會做到關愛病人,尊重病人,同情病人。教師要在創(chuàng)設情境的基礎上,讓每位學生都能夠親自體驗,這樣既能掌握血壓測量技術,又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xiàn)教學目標。三是拓展活動。在拓展環(huán)節(jié),教師可要求學生利用周末到社區(qū)醫(yī)院進行血壓測量,解答疑慮,做好健康教育。學生親臨現(xiàn)場進行體驗,能加強對知識的鞏固。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可組織學生自評、互評,讓他們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二、教學評價方法
護理技術綜合實訓課程教學完成后,對照組和研究組采用相同試卷及評價標準進行實踐操作技能考試。考試成績的數(shù)據(jù)采用(X±s)描述,兩組結果比較用t檢驗。還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問卷內容包括學習興趣、動手能力、與教師互動、知識點理解、情感意識等。對問卷調查結果用χ2檢驗,以了解對照組和研究組教學效果。
三、教學結果
1.考試成績比較
由表1可知,研究組操作考試成績優(yōu)于對照組(P<0.05)說明體驗式教學法在護理技術實訓課教學中具有可行性。
2.兩組學生對各自教學法應用效果的評價比較
由表2可知,在教學過程中,研究組學生學習興趣、動手能力、知識點理解、情感意識、與教師互動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四、結論
本研究通過對比分析發(fā)現(xiàn),在護理技術實訓課中應用體驗式教學法比傳統(tǒng)教學更具優(yōu)勢。
1.有利于提高學生護理技能
研究組學生操作考核成績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 0.05)。傳統(tǒng)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主,教師利用課件授課,講解實驗步驟和要求,播放操作過程。學生只是機械重復地進行練習,學習興趣不高,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體驗式教學法改變了教師示教、學生機械練習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親自去體驗。在體驗式教學中,學生可以自己設計操作內容,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從不同角度,采用不同方法進行操作練習。這種教學模式,不僅能讓學生掌握操作要領,還能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yǎng)學生的愛傷觀念;這種教學模式,將護理技術和臨床工作無縫銜接,能提高學生操作能力,為學生就業(yè)打下良好基礎。
2.有利于促進學生情感發(fā)展
情境再現(xiàn),可提高學生與病人溝通的能力。學生在為患者進行護理時,與病人交流,關心體貼病人,能形成臨床思維。就業(yè)后,學生在臨床工作中能夠做到“以人的健康為中心”,為患者提供整體護理,人性化護理,實現(xiàn)人道主義關懷。
3.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體驗式教學過程中的實戰(zhàn)演練、角色扮演,可以實現(xiàn)情感交換和情感分享,喚起學生的共情意識。學生將自己融入患者的角色,從患者角度思考問題,從而達到與患者共情的目的。采用角色扮演促進了護患溝通,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體驗式教學法在護理技術實訓課教學中的應用,其教學效果優(yōu)于傳統(tǒng)教學方法,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為學生就業(yè)后能順利勝任臨床護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敦杰.關于體驗式教學形式的研究[J].教育探索,2009(07).
[2]汪濤,李敏,譚靜.體驗式教學法在《醫(yī)學心理學》中的應用[J].醫(yī)學教育探索,2007(05).
[3]吳麗萍,張建軍.應用綜合模擬人進行急診急救技能訓練的實踐與認識[J].中國醫(yī)學教育雜志,2007(03).
[4]張玉芳,李建平.共情——良好護患關系的切入點[J].國外醫(yī)學:護理學分冊,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