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清蘭
摘要:良好的開端就是成功了一半。導入作為課堂的開端,就像是一把鑰匙,唯有將學生的興趣激發(fā),才能夠提升學生的求知欲。導入在方式上多種多樣,對于導入語用心設置一下,就能夠讓一節(jié)課變得十分生動且豐富,也能夠取得較好的教學成效。
關鍵詞:初中語文;導入;策略
導入的技巧和導入的藝術向來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但教師必須圍繞已經(jīng)確定的教學目標來設計導入語,和教學目標的無關語言盡量避免,緊緊抓住教學內容,從實際教學內容出發(fā),將導入環(huán)節(jié)看作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導入的設計應該根據(jù)不同的課型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而靈活變化,做到根據(jù)學生的狀態(tài)調動學生的情緒,啟發(fā)學生的思維。本文淺析初中語文課堂導入的有效性策略,以供相關人士參考。
一、注重師生互動的活躍性和主動性
教師在初中語文課堂導入的時候應當關注師生互動,如此能夠有效地增強師生彼此間的情感溝通。在此之上,教師需要和學生構建起新式師生關系,使得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和教師的交流中,增加課堂活力。在初中語文課堂上,教師應當轉換思想,展現(xiàn)自己的親和力,運用多媒體和講解展開課堂導入,如此能夠有效地帶動學生參與課堂,讓互動交流得以實現(xiàn)。
例如,初中語文課文《背影》中,教師需要在課堂的導入環(huán)節(jié)調動學生的情感,使得學生可以有感情地閱讀課文,同時加強對于課文情感的理解。所以,教師能夠在課堂導入這環(huán)將自己的情感滲透進去,能夠透過將自己和父親的故事較快的講述,積極和學生構建起感情交流的橋。并且在這之上,教師可以讓學生分享自己的情感故事,從而形成課文和學生彼此間情感的共鳴。而在整個交流中,師生彼此間的情感溝通能夠和諧課堂氛圍,對于課堂教學實現(xiàn)有力支撐。師生互動是很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教師想要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富有成效,就應當注重這一點。教師積極引導和主動交流挑起話題,能夠有效地引導學生自主討論和主動交流,由此讓課堂在和諧的氛圍中順利展開,最終提升課堂的成效性。
二、增加課堂導入的生動性和趣味性
遵照初中語文課堂導入應有的效力來說,教師需要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有效增加充足的生動性和趣味性,并不能簡單地憑借教案展開講解。如此就需要教師合理考慮學生的詳細狀況,并且針對教學內容合理把握和厘清,再加上多樣化的手段達到最終的目的,如此才能夠以課堂導入的有效性促進高效課堂的構建,讓教學具有實效。
例如,初中課文《奇妙的克隆》教學,教師能夠以趣味性的問題進行引導:假若有這樣的一天,你在起床之后發(fā)現(xiàn)自己的媽媽正在和另外一個你進行交流,同時也認為你是另外一個人,此時你會有怎樣的表情以及反應呢?這種問題和現(xiàn)實相悖,不過在諸多科幻電影中出現(xiàn)過。作為語文教師,可以運用如今初中學生自有的審美觀,在此問題之上將學生吸引進來并進行合理交流和討論,同時慢慢地向著克隆這個議題上過渡。此時,學生需要在教師的導入中形成對克隆這一話題的興趣,如此才可以讓學生主動地參與進課堂教學。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有效地增加趣味性和生動性,能夠助力學生對于學習的內容合理地把握和理清,讓整個課堂教學富有實效,形成高效課堂。
三、指出適當學習的意義以及目標性
在整個課堂導入的環(huán)節(jié),作為語文教師需要綜合運用適當?shù)姆椒▽W習目標予以明確,應當盡最大可能讓學生了解學習的意義和目標,同時讓學生在確切的學習動機之下展開全部的學習過程。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遵照以多種形式將教學目標滲透進教學之中,幫助學生了解學習目標,推動其學習前進。
例如,初中語文課文《三峽》教學中,大部分的教師會選擇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運用信息技術直觀地為學生呈現(xiàn)三峽的全部面貌,以視頻的形式為學生呈現(xiàn)三峽的魅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得學生可以積極主動地參與進課堂教學里。重點就是,教師應當思考如何在課堂導入這一環(huán)合理地將學習目標滲透進去。在導入過程中,教師抓住提問環(huán)節(jié),在呈現(xiàn)三峽風光的時候適時將問題推出,問問學生們三峽的詳細特點如何,用以引導學生展開思考,由此將教學順延到新課教學上。除此之外,部分教師也應當在課堂導入之中有效地組織學生遵照圖片呈現(xiàn),并且運用自己的語言合理地介紹三峽的特點和構造。此種背景之下,學生就可以直接進入到課堂教學這一環(huán),由此初步地對課文內容進行合理地把握、認知。學生明確課堂教學的目的以及自己學習的意義,能夠有效地推進學生更好地投入到語文學習中,至此課堂才能夠富有成效性。
四、豐富導入方式調動學習積極性
語文教學導人的形式很多,懸念導入就是其中的一種,是通過揭示疑難引起懸念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將教學重點放在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上,學生在學習之初就對即將要學習的內容產(chǎn)生了認知沖突,整個教學過程緊緊扣著學生的心弦。帶有懸念的問題,最好是與學生的已有生活經(jīng)驗或學習基礎相沖突,促進學生產(chǎn)生探求知識的欲望。結合不同的課型,教師設計的導入也可以有些許不同,主要還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主。
例如,在講解魯迅先生的《孔乙己》時,教師可以通過設置懸念的方法,讓學生對孔乙己的人物形象產(chǎn)生好奇,而后在學生認真閱讀課文后,促進學生了解如何通過人物的悲劇命運來看待社會問題。教師:“據(jù)魯迅先生的朋友說,他最喜歡自己寫的小說中的人物就是孔乙己。我們看過很多魯迅先生的文章,也學過很多魯迅先生寫的課文。那么,為什么魯迅先生會最喜歡孔乙己這個人物呢?”圍繞課與課文有關聯(lián)的內容設置疑問,通過由遠及近的問題引入新課。
五、結語
綜上所述,語文是一門藝術性很強的學科,并且有著相對的靈動性,中學語文課堂的導入要以學生的具體學情為出發(fā)點,運用多種理論展開設計,組建起多樣化的中學語文課堂。因此,教師采取的導入方法都是根據(jù)教學目標、學生實際和教師的教學風格而選用的,導入時間不宜過長,除了關注學生的興趣發(fā)展與情感體驗外,還應該考慮到整體的教學氛圍。充分吸引學生的興趣,啟發(fā)學生的智慧,打開學生思維的大門。
參考文獻:
[1]潘智群.情感導入法在初中語文與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新課程研究,2020(06):53-54.
[2]陳健.一“導”激起千層浪———例談初中語文新課導入[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0(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