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雪燕
摘要:目的:以患有呼吸窘迫綜合征的新生患兒為對象,應用綜合護理干預方法,探討其所產(chǎn)生的護理效果。方法:選擇進入本院兒科接受治療的呼吸窘迫綜合征新生患兒,以其為對象,從2020年1月開始,歷時1年,下一年同期結束,共78例,平均分為A組(常規(guī)護理)與B組(綜合護理),各39例,比較護理效果。結果:從呼吸指標和癥狀改善時間兩個方面來看,B組的各項情況優(yōu)于A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于患有呼吸窘迫綜合征的新生患兒來說,運用綜合護理干預方法,可改善其呼吸情況,縮短臨床治療時間,輔助治療效果顯著。因此,可在臨床中大力推廣與應用。
關鍵詞:綜合護理干預;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臨床護理
前言:在新生兒疾病當中,呼吸窘迫綜合征的發(fā)生概率相對較高,臨床表現(xiàn)為呼吸急促、呼吸困難,這與肺泡表面活性物質(zhì)欠缺因素有關,輕則會導致其處于呼吸困難的狀態(tài),嚴重時會威脅患兒的生命安全。因此,若想改善患兒的臨床癥狀,除了采取行之有效的治療措施,還需要制定科學合理的護理方案,達到輔助配合臨床治療的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進入本院兒科接受治療的呼吸窘迫綜合征新生患兒,以其為對象,從2020年1月開始,歷時1年,下一年同期結束,共78例,平均分為A組(常規(guī)護理)與B組(綜合護理),各39例。從性別上來看,男性43例,與女性相比多出8例。從胎齡上來看,最少與最多相差10周,后者為37周,平均胎齡(33.05±1.81)周,而兩組新生患兒經(jīng)過臨床檢查均確診為呼吸窘迫綜合征,一般資料不具備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1.2 方法
A組以常規(guī)護理為主,包括機械通氣、維持酸堿及電解質(zhì)平衡、翻身吸痰等,B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1)環(huán)境護理,22℃到24℃是病房內(nèi)的適宜溫度,而60%則是適宜濕度,護士還需要做好病房消毒通風工作,嚴格控制進出病房的人員數(shù)量,杜絕較差感染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2)密閉式吸痰:以氣管為主要切入點,將調(diào)整好壓力的呼吸機的吸痰管插入新生兒氣管,時刻保護好新生兒的呼吸道粘膜,定期清理患兒口腔,以0.9%氯化鈉溶液為主。(3)體位護理,護士要對新生患兒的體位進行定期調(diào)整,包括翻身和固定,確保患兒呼吸處于暢通狀態(tài)。
1.3 效果判定指標
本次研究以呼吸指標、癥狀改善時間為效果判定指標。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所選擇的處理軟件為SPSS22.00,護士將患兒的呼吸指標、癥狀改善時間等各項數(shù)據(jù)指標錄入其中,借助軟件對其進行處理分析,在檢驗計量資料方面,所運用的表示結果是t值,在計數(shù)資料方面,所運用的檢驗數(shù)值則是卡方X2,根據(jù)所得出的P值判斷是否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如果,P值<0.05,則視為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呼吸指標比較
如表1所示,A組新生患兒的呼吸指標情況比B組要更為良好,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癥狀改善時間比較
如表2所示,從機械通氣和用氧、住院,還有體溫恢復,這四個方面來看,A組的用時要比B組短,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當前,呼吸窘迫綜合征是新生兒的高發(fā)疾病,早產(chǎn)兒的發(fā)生概率相對更高。在對這一疾病進行臨床治療時,所采用的方法為機械通氣,不僅可確保患兒的病情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對患兒呼吸功能改善也具有良好作用。但是需要說明的是,此種治療方法發(fā)生并發(fā)癥的可能性相對較大,這就需要護士注重對新生患兒的臨床護理干預。在本次研究中,從呼吸指標方面來看,主要包括三項指標,分別是SPO2、PaO2、PaCO2,對于實施綜合護理干預的B組而言,這一組新生兒在三項呼吸指標方面的數(shù)值情況,與另外一組相比,也就是實施常規(guī)護理的A組,處于更為良好的狀態(tài),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從癥狀改善時間方面來看,主要圍繞機械通氣、用氧、住院、體溫恢復四個方面開展,被命名為B組的新生患兒,各癥狀改善的時間相對較短,這是以A組為參考對象,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于患有呼吸窘迫綜合征的新生患兒來說,運用綜合護理干預方法,可改善其呼吸情況,縮短臨床治療時間,輔助治療效果顯著。因此,可在臨床中大力推廣與應用。
參考文獻:
[1]歐陽燕,何菊賢,譚智謙,黃曉珍,陳雪梅,李俠.改良氣管內(nèi)吸痰護理在機械通氣新生兒呼吸道管理中的研究[J].贛南醫(yī)學院學報,2021,41(07):718-720.
[2]鄧婉,周玉娥,楊嚴政,廖桂.間歇俯臥位通氣在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中的應用效果[J].昆明醫(yī)科大學學報,2021,42 (06):166-169.
[3]李順好,王遠玲,藍英華.呼吸道綜合護理在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密閉式吸痰護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21, 27(09):13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