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乂心
雖然后進生的種種不良行為已經嚴重影響到當前院校教育的正常管理,但中職院校作為教育機構,應該秉承為學生負責,為教育盡忠的奉獻精神,全面解決“后進生”問題。校園教育應該從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對于表現不好的學生不能放棄培養(yǎng)。國外有位著名的教育學家曾說過:“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一無二的世界?!币虼?,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該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后進生”教育管理,促使他們都能發(fā)展成為對社會發(fā)展有用的全面型人才。
一、關于環(huán)境因素對中職院校中“后進生”影響分析
成長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是深遠的,其中關于環(huán)境因素給“后進生”帶來的影響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
1.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的負面影響是直接導致“后進生”形成特殊心理的主要原因。其中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第一,在當下社會環(huán)境中,由于上一輩人思想文化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因而家庭教育方面相對欠缺,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習不重視;第二,由于上世紀的計劃生育,導致現階段獨生子女占多數,家長對于獨生子女過分寵溺。這些孩子獲取了更多的愛和資源。但家庭和學校對孩子成長的過度保護,使得孩子們缺失了在人際關系中成長的必要環(huán)境,造成孩子們團體意識差、依托性強、過度叛逆等方面的欠缺,導致現在的孩子難以教育;第三,受父母不良行為或是家庭不和睦因素的影響,成長在家庭生活不和睦的環(huán)境里,孩子的自尊心從小就會受到傷害,繼而將消極的心理帶到校園學習中,造成學生人際交往障礙,更有甚者自暴自棄。
2.校園環(huán)境的影響
學生是國家發(fā)展源源不斷的動力,同時也是中華民族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但我們必須承認的是,近年來雖然教育已經普及,但當代學生自身道德素質參差不齊,這是中職類的思想政治教育跟不上所導致的。在全面實行素質改革教育的當代社會,仍存在部分學校為了提升“升學率”,而對一些學生采取排斥和勸退手段。即使這些學生進入中職類學校學習之后,他們身心都已經對于校園關愛失去信心,最終形成這些“后進生”難以管教的現象。
3.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
在當下,雖然社會環(huán)境對中職類學生的影響相對少,但社會上的不良風氣對學生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帶來扭曲。同時,這個階段的學生還沒有形成全面的主觀意識,正是盲目跟風的年齡階段,社會上的消極影響,給中等院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帶來阻礙。
4.互聯(lián)網環(huán)境的影響
互聯(lián)網的開放性和交互性使得任何人都可以借助網絡和他人進行溝通,比如傳遞自己厭世、厭學等消極思想。這個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建立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關鍵時期,極易受到不良文化信息的干擾,從而誤入歧途。更有甚者借助互聯(lián)網的隱蔽性對學生進行敲詐、誹謗等,比如,給學生傳遞暴力類的信息討要錢財,針對某個學生在網上散播惡意中傷的信息等,嚴重干擾了學生的正常生活,對學生身心都造成不可磨滅的影響
二、關于中職院校對“后進生”教育轉化的策略建議
1.校內開設網絡引導課
近年來,學校的教育設備設施也在不斷完善,這就要求教師們利用新型設備的優(yōu)勢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但由于互聯(lián)網上充斥著各種不同的理論觀點,這就要求學校做好校園內網的維護建設,為學生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創(chuàng)建一個有趣且多功能網絡內部平臺,滿足學生日常充實學識,拓展視野、提升藝術審美的需要。老師在日常授課講習過程中,要多多引導學生接觸“紅色網站”,一方面讓他們尊重歷史,另一方面也能讓他們學習歷史人物的優(yōu)良品格,促使他們自身建立正確的三觀。同時,開設思政網絡引導課,鼓勵學生多參與,在課上多互動交流,引導他們關心國家大事。也要注意提高他們的網絡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將網絡教學引入他們的校園生活中。
2.為“后進生”提供生活化的學習環(huán)境
任課老師只有摒棄之前傳統(tǒng)的講習觀念,才能在師生間建立更全面更友好的關系,為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老師在日常講習中,多在課堂上為學生們普及各式各樣的知識,并對其進行詳細介紹,讓學生們參與其中,這樣不但能促使他們逐步對學習有更深刻的認知,還能充分激發(fā)出他們的想象力、創(chuàng)新力,大大提升他們對學習的熱度,同時也提升老師自身教學水平的良性發(fā)展。老師只有主動與“后進生”積極交流,為學生創(chuàng)建出輕松歡愉的課堂氛圍,才能促進師生關系友好發(fā)展,在良好的師生關系下,學生在課上才能積極投入學習中。
3.老師和家長相互配合共同履行監(jiān)督責任
任課老師和家長共同執(zhí)行監(jiān)督“后進生”學習的責任是保障教學順利進行的基礎。在中等院校的教學過程中,老師能力有限,因此,需要和“后進生”家長共同配合完成教學。老師可以利用空余時間與“后進生”家長進行溝通,充分了解家長的教育想法和學生校外生活的實際情況,尋求家長幫助共同促進學生成長,這樣不但可以讓他們提升對專業(yè)課程的重視,還可以幫助他們促進與家長的溝通。
4.對表現良好的“后進生”進行適當表揚
表揚和鼓勵可以增強他人的自信心,但教師要適度表揚和鼓勵,否則,適得其反。對積極參加學習的學生口頭夸獎,這樣既能為其他學生建立榜樣,又能鼓勵被夸獎的學生提高自信心,使其取得更大的進步。與此同時,對于一些“后進生”在校園中里的消極表現,老師應當及時發(fā)現,以他們能夠理解的方法,提高他們的主人翁意識。比如,多鼓勵他們與同學溝通或者積極參與活動,使其認識自身不足,并在老師的教育下及時改正。
5.定期組織開展學習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動
中職院校的學生,需要老師全面發(fā)揮其領導才能進行引導學習,在課后還應該多組織學習關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動,來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中華民族從古至今就非??粗丶w意識。老師要激勵他們全身心參加團體的活動,在實踐活動中,提升“后進生”的決策力、合作意識、創(chuàng)新思維等素質教育。比如,組織學生參加“紅色革命活動”“緬懷英雄先烈活動”等。
6.創(chuàng)建完整的管理體系
中等院校的老師應根據社會發(fā)展趨勢,不斷完善班級體制體規(guī),著重加強現代教育管理的方式,端正自身態(tài)度開展教育引導工作。在對“后進生”進行思政教育工作時,應以鼓勵為主,關心他們的心理成長,不要有等級劃分的意識,充分尊重每位“后進生”的想法,制定更全面、讓他們更信服的綜合指標。在教育的過程中融入以生為本的觀念,激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在更正自身不足之處的同時,讓他們樹立其正確的三觀。
7.關注“后進生”日常需求,幫助他們解決困難
中等院校的老師要發(fā)揮領導的作用,只有先解決“后進生”生活和學習中所遇到的困難,并且尊重“后進生”的想法,為他們提供良好的校園環(huán)境,他們才能全身心投入學習中。因此,老師要盡可能規(guī)避“后進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出現的問題,并及時幫他們解決,不斷增強“后進生”的主角意識,提高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能更好地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繼而成長為對社會有用的專業(yè)型人才。
8.老師主動幫助“后進生”維護學生間的關系
大部分“后進生”產生厭學心理都是由于沒有正確處理好同學之間的關系,孤立無援,作為老師應該幫助學生解決此類問題。比如,引導“后進生”觀看團結友愛的教學視頻、鼓勵他參加團體性的活動等,同時,勸導班內學生主動與“后進生”進行溝通。只有讓他們感受到團體溫暖,他們才能端正思想態(tài)度。
校園教育肩負著當代社會主義建設的主要任務,中等院校應對加大力度對學生滲透思想道德教育并創(chuàng)新校內教學模式,從每個層面提升學生的學習意識和思想品德涵養(yǎng)??偠灾敶夹g的突飛猛進發(fā)展為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并開拓了更廣闊的空間以供老師教學,老師應該積極探索革故鼎新,用科學的方法全面促進現階段“后進生”對學習的認同感?!昂筮M生”的思想品行教育是道阻且長的一段路,他們學生需要老師連續(xù)不絕的指引,需要老師付出相當大的時間和耐心。因此,老師要更全面地探尋思想政治教育相關的模式,并維持良好的師生關系,為推動轉化“后進生”教育做出貢獻。我們要不斷努力,持之以恒,讓學生以后能成為具有愛國主義和新時代特點的21世紀的建設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