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長偉 鞏天秀 弓銘琦
摘? ? 要:在新冠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全國教育系統(tǒng)均采用線上授課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而這對于中外合作項目來說更是一個全新的挑戰(zhàn)。通過對中外合作項目線上教學滿意度問卷調查,借助SPSS對收集到的283份有效問卷進行統(tǒng)計分析,探究影響線上教學滿意度的主要影響因素,尋求提升線上授課教學質量的途徑和有效方法。結果顯示,在基本影響因素當中,學生所處年級與時差克服問題與滿意度存在相關性;在因子分析中,學生自身情況,包括學習交流情況、學生外語能力、課程回顧復習、作業(yè)完成情況的內在因子對滿意度的影響效果最顯著。根據(jù)對理論和實證研究結果的分析,提出提高中外合作項目線上教學效果的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中外合作辦學;線上教學;滿意度;對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G645?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2-4107(2021)10-0064-03
由于新冠疫情的影響,2019~2020學年度第二學期,全國高校均延遲了學生返校時間,采用線上教學的模式開展新學期的教學工作。2020~2021學年第一學期,國內疫情防控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復工復產復學全面啟動,但是,國際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中外合作項目的線上教學模式將持續(xù)半學年甚至更長時間。而教學質量是高校中外合作項目生存和發(fā)展的關鍵,探討如何保障線上授課的教學質量,尋求解決問題的正確途徑和有效方法,對推動中外合作項目的各項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促進“雙一流”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實踐意義,有助于促進高等教育改革以及中外合作辦學更好地發(fā)展。
一、文獻回顧
隨著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的快速發(fā)展,線上教學也迎來了大數(shù)據(jù)時代。胡樂樂全面探討了“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教育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zhàn),認為教育面臨著突破時空界限、模式多元、個性化提升等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線上教育“快餐”化、師生關系淡漠化、教育被技術奴役等諸多的挑戰(zhàn),因此需要更多地去探討教育的本質,得出了技術的存在是為了提升教育而不是顛覆教育的結論[1]。線上教育不斷融入到傳統(tǒng)課程設計當中,馬武林將英語混合式教學模式分為了自主學習、協(xié)作學習以及師生互動三個階段,實現(xiàn)教師角色的解構和重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2]?;旌鲜浇虒W模式不單指混合式學習一個方面,也不是傳統(tǒng)教學和網(wǎng)絡教學的簡單疊加。在疫情期間的全面線上教學無疑是混合式教學模式的進一步升華,對于線上教學的研究討論可以進一步完善混合式教學模式,實現(xiàn)教育改革新突破。
近年來,各學者對于線上線下混合辦學和中外合作辦學的滿意度調查研究增多。徐小琴等調查發(fā)現(xiàn),線上學習網(wǎng)絡不流暢、線上教學平臺的操作不熟悉是影響線上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3]。劉揚和王雨琦在對我國中外合作辦學滿意度的調查研究中發(fā)現(xiàn),中外教學質量還未達到學生期望值,教師還應該加強對學生學習成果的評價與反饋,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4]。翟春娟和孔海寧通過收集整理問卷的相關數(shù)據(jù),構建回歸方程,實證表明了高校的教學軟硬設施條件以及教師外在形象對學生學習滿意度有著顯著的正向影響作用,根據(jù)實證結論提出高校需要不斷加強自身的教學設施建設、努力提升口碑、不斷提高教育服務質量的政策建議[5]。
通過整理文獻發(fā)現(xiàn),相關學者對于線上教育辦學、混合式教育滿意度的研究較多,但對于全球新冠疫情爆發(fā)大背景下中外合作辦學線上教學滿意度的調查研究較少。2020年初爆發(fā)的新冠疫情給全球的教育行業(yè)帶來了極大的影響,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也不得不面臨新的考驗,因此,在全球突發(fā)事件的沖擊下,對于中外合作辦學滿意度的研究就顯得愈發(fā)重要,關于疫情期間線上教學滿意度的研究分析是各高校、教育部提升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教學質量的可靠理論依據(jù)。為此,文章將從疫情大背景下,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線上教學滿意度的角度出發(fā),探究新冠疫情背景下中外合作辦學學生在線學習滿意度以及對于線上教學的質量評價與反饋,依據(jù)分析結果,提出提升中外合作辦學教育教學質量的可行性建議。
二、研究設計
(一)研究方案
研究對象為東北農業(yè)大學中外合作項目學生。東北農業(yè)大學現(xiàn)有中俄合作辦學項目三個,中美121實驗班項目四個。受疫情影響,2019級中俄合作辦學項目的培養(yǎng)模式由“0.5+1.5+3”調整為“1+1.5+2.5”,2020~2021學年第一學期采取學生居家線上俄方教學的方式;2019級中美121實驗班項目的培養(yǎng)模式由“1+2+1”調整為“1.5+2+0.5”,延期半年出國。目前來看,2020~2021學年第二學期,中外合作項目的學生赴國外學習的可能性仍然不大,因此,項目大概率仍然采取線上教學的方式。依托線上問多星平臺,共發(fā)放286份問卷,剔除填寫時間小于30秒的無效問卷3份,最終收回有效問卷283份,有效回收率為98.95%。
(二)問卷設計
調查問卷由三部分組成,一是關于中外合作項目學生的基本信息情況,包括性別、專業(yè)、線上課程數(shù)、時差等;二是居家學習現(xiàn)狀評價,包括學生參與課程討論、學習任務完成情況、課程回顧復習、俄語交流水平以及網(wǎng)絡環(huán)境等;三是對于線上課程滿意度評價、對于自身線上滿意度評價、對于中外教師線上授課滿意度評價以及對于線上授課方式總體滿意度的綜合評價。等級和滿意度評價參考李克特量表分析方法,將評價等級劃分為總是、經(jīng)常、有時、偶爾、從不,以及非常滿意、比較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非常不滿意等五點,選項分別對應5、4、3、2、1分,以此進行統(tǒng)計。
(三)數(shù)據(jù)分析與結果
1.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
對所收回的283份有效問卷進行描述性的統(tǒng)計分析,部分結果如表1所示。
為探究學生的基本信息對項目線上教學的滿意度造成的影響,教師對學生基本影響因素進行相關性分析,部分分析結果如表2所示。從表2可以看出,學生的性別、專業(yè)、課程數(shù)與項目線上教學滿意度不具備相關性,而產生影響的基本因素有學生的時差和線上學習時間,通過了相關性檢驗,且系數(shù)在5%水平內顯著。而在年級這一基本影響因素中,本科三年級學生對于疫情階段線上課程滿意度最高,其次為四年級學生,滿意度最低的為二年級學生。在線上學習時間影響因素中,問卷設計的選項分別為2小時以下、2至4小時、4至6小時、6小時以上,其中“2小時以下”滿意度最高,滿意度依次遞減,“6小時以上”學生滿意度評價最低。
2.信度分析
條目的一致程度與所測量的內容有關,系數(shù)越大提示內在一致性越強,一般而言,系數(shù)大于0.7,可認為條目之間的一致性較好。條目的系數(shù)為0.756,提示這6道題目具有高度的內在一致性,說明本次調查問卷收集的數(shù)據(jù)信度較好。如表3、表4所示。
3.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法是以單純的因素說明復雜現(xiàn)象的統(tǒng)計方法。在關于中外合作辦學線上教學滿意度的調查當中,由于涉及的滿意度影響因素較多,為了凝練出具有共同特征的影響因子,實現(xiàn)降維,我們對數(shù)據(jù)進行了因子分析。
從表5看出,影響因素“學習交流情況、學生外語能力、課程回顧復習、作業(yè)完成情況”對因子1(內部因子)有較大的正面影響。根據(jù)分析,“學習交流情況、學生外語能力、課程回顧復習、作業(yè)完成情況”均屬于學生自身因素,所以將因子1命名為“內部因子”。同理,“外教中文水平、線上網(wǎng)絡情況”對于因子2(外部因子)的影響或負面影響或影響微弱,因此將其命名為“外部因子”。對于影響中外合作項目線上教學的內外因子,教師進行回歸分析,定量測定二者對于滿意度的影響情況?;貧w分析結果如表6所示。
從表6看出,內部因子的回歸系數(shù)為0.588,外部因子的回歸系數(shù)為0.314,表明內部因子對于滿意度的影響作用大于外部因子,即學生自身的“學習交流情況、學生外語能力、課程回顧復習、作業(yè)完成情況”對滿意度的影響更大。
三、結論與建議
通過對283份有效問卷進行分析研究發(fā)現(xiàn):學生“國內外時差”“線上學習時間”與本次疫情授課期間線上教
學滿意度存在相關性,而性別、專業(yè)、課程數(shù)等與線上教學滿意度不具備相關性;通過信度分析驗證數(shù)據(jù)滿足可靠性要求,以學生自身“學習交流情況、外語能力、課程回顧復習、作業(yè)完成情況”等因素為代表的內在因子對項目線上教學滿意度的影響效果較以“外教中文水平、線上網(wǎng)絡情況”作為代表的外在因子顯著。根據(jù)以上的分析研究,作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增加基礎外語課,提升學生學習技能
中外合作項目中課程設計較為不同,具有三分之一以上甚至更多外語教授的專業(yè)課程,從調查問卷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反映外語基礎薄弱(交際能力),導致專業(yè)課程理解起來難度較大,而線上教學由于無法實現(xiàn)面對面交流,更加劇了學生與外教之間的溝通理解難度。在解決增加外語課課時、減緩專業(yè)課授課進度、提高學生的外語水平、提高學習效果等問題,以及不定期了解學生在外方課堂上的學習動態(tài)基礎上,充分發(fā)揮輔導員及班級干部的積極性,以便學院盡快全面地掌握外方線上授課的教學狀態(tài)。
(二)配備助課教師,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由實證研究結果可以看出,學生自身情況“學習交流情況、學生外語能力、課程回顧復習、作業(yè)完成情況”對滿意度的影響較為顯著。因此,應該配備助課教師,做好教學引導,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靈活運用網(wǎng)絡教學資源讓學生可以保持活躍性和專注度。對于學生而言,助課教師能夠增強學生自身的自我約束能力,靈活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提升學習效率。
(三)增加問題反饋渠道,關注學生學習需求
高校的中外合作項目有別于普通本科的人才培養(yǎng)體系,加之疫情影響,加大了問題反饋的難度。這就需要校方增加問題反饋渠道,及時發(fā)現(xiàn)線上教學期間存在的教師授課和學生學習的問題,獲悉教師和學生的需求,不斷完善中外合作項目各項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促進“雙一流學科”的建設。
參考文獻:
[1]胡樂樂.論“互聯(lián)網(wǎng)+”給我國教育帶來的機遇與挑戰(zhàn)[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5,25(12):26.
[2]馬武林.新世紀大學英語后續(xù)課程設置研究(三)——教師觀[J].外國語文(雙月刊),2014,30(4):162.
[3]徐小琴,蘭羽,王運武.新冠肺炎疫情下在線教育的機遇與挑戰(zhàn)[J].現(xiàn)代商貿工業(yè),2020,41(32):129.
[4]劉揚,王雨琦.中外合作辦學大學生對中外教師教學的滿意度——水平、影響因素及提升策略[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34(1):158.
[5]翟春娟,孔海寧.高等教育服務質量對學生滿意度及其行為意向的影響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20,38(11):53.
■ 編輯∕陳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