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琦 馬雪松 張泳
【摘要】本文基于英語教學在我國作為外語的實際情況,以外語教師自主教學及學生自主學習研究為研究背景,以學習者自主為自變量,學習者語言運用能力為因變量,以70名英語專業(yè)學生為研究對象,采用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證實了主要研究問題,即學習者自主對學習者語言運用能力具有一定程度的積極影響。同時,本文提出培養(yǎng)學習者自主及促進外語教師自主教學的理論意義及實踐意義。文章最后指出本研究的局限及對于今后外語教師發(fā)展研究的建議。
【關鍵詞】學習者自主 ?語言能力 ?相關性 ?自主教學
【Abstract】Starting 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each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in China, based on learner autonomy and teacher autonomy, taking learner autonomy as an influential variable on learners?蒺 language proficiency. This article carries out the investigation into 70 English majors with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pproaches, verifying the research question that learner autonomy does have positive effects on learners?蒺language proficiency to some extent. In addition, theoretical and pedagogical implications of cultivating learner autonomy and teacher autonomy are presented. In the end, the limitations of this study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udies in the field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re pointed out.
【Keywords】learner autonomy; language proficiency; correlation; teacher autonomy
【基金項目】哈爾濱商業(yè)大學2017年度教學改革與教學研究重點項目“翻譯人才培養(yǎng)模式研究——一項基于教師自主與學生自主相關性的實證研究”(HSDJY201708(Z));2017年度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一般研究項目“翻譯人才培養(yǎng)模式研究——一項基于教師自主與學生自主相關性的實證研究”(SJGY20170069)。
【中圖分類號】H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05-0084-02
引言
隨著學習者自主研究的廣泛深入(Dickinson,1987,1995; Gardner& Miller, 2002),國外研究者們(Benson, 2001; Gardner, D. & Miller, 2002)開始關注學習者自主及其語言運用能力的相關性,并認為學習者自主能夠促進語言能力的提高。然而,二者之間關系的討論仍屬理論探討,實證研究尚屬空白,其原因在于學習者語言運用能力影響因素較復雜,較難界定。本研究嘗試以黑龍江某省屬高校英語專業(yè)三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采用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以期發(fā)現(xiàn)自主學習能力與學習者語言運用能力的相關性。
1.學習者自主及其語言運用能力相關性實證研究
1.1 研究的問題、思路和方法
本實證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學習者自主與其語言運用能力之間的關系,具體研究問題為具備自主學習能力的學生是否在語言運用能力方面比不具備自主學習能力的學生進步要快。本研究的研究工具包括問卷調(diào)查、訪談、研究對象的英語專業(yè)四級考試成績等。定量研究的數(shù)據(jù)通過SPSS 13.0分析處理。
1.2 數(shù)據(jù)收集與整理
定量分析的數(shù)據(jù)來自關于學習者自主情況的調(diào)查問卷和研究對象的英語專業(yè)四級考試成績。關于自主學習情況的調(diào)查問卷主要包括學生對自主學習的了解情況,對教學目的和要求的了解及制定學習計劃的情況,預習、復習及課堂師生互動情況等。本研究所采用的調(diào)查問卷根據(jù)Gardner & Miller 的設計范本,并結(jié)合學習者信念、學習態(tài)度、元認知知識、學習策略等相關變量進行設計。
1.3 研究的主要內(nèi)容及討論
根據(jù)英語專業(yè)四級考試大綱的描述,英語專業(yè)四級主要考核學生運用各項基本技能的能力以及學生對語法結(jié)構(gòu)和詞語用法的掌握程度,既測試學生的綜合能力,也測試學生的單項技能。因此,本研究按照學生的英語專業(yè)四級考試成績及其等級標準,把研究對象的英語語言運用能力分為高中低三組:70分及以上的學生為高分組(high language proficiency,以下簡稱HLP,共11人),沒有通過專業(yè)四級的學生為低分組(low language proficiency,以下簡稱LLP,共31人),其余為中間組(moderate language proficiency,以下簡稱MLP,共28人)。
1.3.1 關于學習者制定學習計劃及執(zhí)行情況
本部分問卷旨在調(diào)查學生是否了解教學目的和要求,是否有明確的學習目標,是否有制定學習計劃的習慣,執(zhí)行學習計劃的情況,及其對提高學習效果的影響等。所有問題采用單項選擇或多項選擇的方式,調(diào)查對象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選擇。
表1 ?學習者制定學習計劃及執(zhí)行情況描述統(tǒng)計
從表1可見,高分組學生均從制定學習計劃中獲益。有38.7%的低分組學生從制定學習計劃中獲益,而12.9%的低分組學生并不認為學習計劃的制定對于提高語言運用能力有什么幫助。如表1所示,63.6%的高分組學生,71.0% 的低分組學生及60.8% 的中分組學生沒有很好地執(zhí)行學習計劃。在調(diào)整計劃以適應實際情況方面,90.9%(36.4%+54.5%)的高分組學生,39.3%(3.6%+35.7%)的中分組學生及61.3% (9.7%+51.6%)的低分組學生能夠根據(jù)實際情況靈活調(diào)整學習計劃。
1.3.2 關于預習、復習及課堂師生互動情況
該項調(diào)查屬于學習策略調(diào)查的部分內(nèi)容。學習策略調(diào)查共分35個選項,本部分問題約占三分之一。在本部分調(diào)查中,所有選項根據(jù)Likert的五級量表分為A.完全符合,B.符合,C.說不清楚,D.不符合,E.完全不符合。具體情況描述如表2。
表2 ?預習、復習及課堂師生互動情況描述統(tǒng)計
如表2 所示,高分組中有45.4%(18.2%+27.2%)經(jīng)常預習,63.6%(9.1%+54.5%)經(jīng)常復習,而低分組中有38.7% (3.2%+35.5%)的研究對象經(jīng)常預習,22.6%(3.2%+19.4%)經(jīng)常復習。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高中低三組中分別有54.5%, 64.3%, 及58.1%的研究對象對課堂上的師生互動態(tài)度消極。不到半數(shù)的高分組成員45.5%(9.1%+36.4%)能積極融入小組活動,而有71.0%(9.7%+61.3%)的低分組成員更愿意參加小組活動。
從以上發(fā)現(xiàn)可知,高分組調(diào)查對象在制定及調(diào)整學習計劃方面、預習及復習方面均高于或明顯高于中分組和低分組調(diào)查對象。因此,可以證明本研究的問題,即具備自主學習能力的學生在語言運用能力方面比不具備自主學習能力的學生進步要快。該發(fā)現(xiàn)進一步證實了Risenberg & Zimmerman (1992)的論斷,即與自主學習能力弱的學生相比,自主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會取得更好的成績。然而,描述統(tǒng)計顯示,盡管高分組學生總體上比低分組學生更具有自主學習能力,高分組研究對象在制定學習計劃及實施,課堂師生互動等方面并沒有突出的表現(xiàn)。
數(shù)據(jù)顯示,超過半數(shù)的高分組研究對象(63.6%)沒有很好地制定并執(zhí)行學習計劃,說明自律性較差,學生者自主尚需教師的監(jiān)管才能實現(xiàn),或者說,培養(yǎng)學習者自律性應該作為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前提條件。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發(fā)現(xiàn)是,較少高分組研究對象愿意在課堂上發(fā)表觀點,或課后與教師交流,說明現(xiàn)階段學生仍處于較被動狀態(tài),而教師則應該研究如何創(chuàng)建一種使學生感到安全(這里指學生自由發(fā)表看法,不必害怕“丟面子”)、舒適的課堂氛圍,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主動與教師交流。
2.實證研究對促進教師自主教學及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啟示
本研究具有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本研究結(jié)果證實,在我國英語學習的大背景下,教師應具備對學生有效的約束和監(jiān)管能力,以培養(yǎng)學生自我約束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本研究證實了自主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其語言運用能力也較強。然而,從本研究的部分數(shù)據(jù)可見,與低分組研究對象相比,高分組研究對象并非在所有方面都具備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例如只有9.1%的高分組調(diào)查對象非常同意“自己具有較好的心理環(huán)境,能夠根據(jù)環(huán)境適時調(diào)整自己”的觀點,盡管這一數(shù)據(jù)高于中分組的7.1%和低分組的6.5%的比率,然而卻有高達74.2%的低分組學生較同意此觀點,明顯高于高分組的45.5%及中分組的53.6%比率。這一發(fā)現(xiàn)與Oxford(1990: 140)的研究發(fā)現(xiàn),即“語言運用能力強的學生通常知道如何控制并處理好學習中出現(xiàn)的各種情緒和態(tài)度”略有不同。因此,本研究不妨作為以往研究的一個補充,證明在中國英語學習的環(huán)境下,學習者心理環(huán)境的掌控及小組活動的參與情況并非學習者自主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并對學生語言能力提高的影響相對較弱。
在教學實踐方面,教師應該認真思考如何組織有效的課堂活動以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在現(xiàn)代外語教學環(huán)境下,學習者信息處理能力將成為其是否具備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標志之一。此外,培養(yǎng)學習者自主也對教師自主教學及教師發(fā)展提出了進一步要求。定性研究結(jié)果表明,教師應努力嘗試“立體化”外語教學,即教學從課上延伸至課下,從課堂這一“物理空間”延伸至網(wǎng)絡的“虛擬空間”,從紙質(zhì)教材延伸至電子媒體,等等。而這種“立體化”外語教學模式無疑又對外語教師教學能力、想象力、和綜合素質(zhì)等提出了挑戰(zhàn)。周燕(2010)認為:“只有提高教師的外語教育意識、語言掌控能力以及課堂設計和把握能力,才有可能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nèi)提高教學質(zhì)量和學習效果,才能開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潛能,提高他們對外語的興趣,增加對外語學習的投入。因此外語教師能力的發(fā)展是中國外語教育水平提高的前提條件。” ? 3.結(jié)語
本文基于國內(nèi)外關于學習者自主研究,以黑龍江某省屬高校英語專業(yè)學生自主學習現(xiàn)狀的實證研究為背景,闡述了調(diào)查研究對于促進學習者自主的啟示。研究發(fā)現(xiàn),自主學習能力與學習者語言運用能力成正相關,即自主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語言運用能力也較強,反之亦然。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語言運用能力受到教育環(huán)境、遺傳、智力因素、學習風格、興趣、性格等多種變量的影響,自主學習在多大程度上促進學習者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尚不明確。
參考文獻:
[1]Benson, P. (2000). Autonomy as a learners′ and teachers′ right. In B. Sinclair et al. (Eds.). Learner autonomy, teacher autonomy: Future directions. London: Longman.
[2]Dickinson, L. (1987). Self-Instruction in Language Learning.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Gardner, D. & Miller, L. (2002). Establishing self-access: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4]Holec, H. (1981). Autonomy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Oxford: OUP.
[5]Oxford, R. L. (1990).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 New York: Newbury House.
[6]Voller, P. (1997) Does the teacher have a role in autonomous language learning? In P. Benson and P.Voller (eds.) Autonomy and independ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 London: Longman. 98-113.
[7]Wenden, A. L. (1991). Learner strategies for learner autonomy. London: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8]陳堅林.大學英語教學新模式下計算機網(wǎng)絡與外語課程的有機整合——對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概念的生態(tài)學考察[J].外語電化教學.2006(6).
[9]周燕.教師是外語學習環(huán)境下提高英語教學水平的關鍵[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