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雨/杜成芬
說到鍛煉,很多老年人喜歡“冬練三九,夏練三伏”,隨著秋冬季來臨,不少老年人更是起早鍛煉。不過,有醫(yī)院專家表示,鍛煉是好事,但老人應把握適度原則,以免過度損耗,對自身機能造成損傷,也不建議老人、尤其是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起早鍛煉。
家住十堰市的邵奶奶接連幾日沒法下床,只因前段時間失眠,她聽說鍛煉身體有助于調整亞健康狀態(tài),便日日早起鍛煉,誰知腰腿疼痛越來越嚴重。兒子帶她到太和醫(yī)院檢查,才知是早上鍛煉惹的禍。
專家介紹,老年人機能出現老化,早起時,肌肉、四肢等都還處于松弛狀態(tài),這時候身體的新陳代謝水平很緩慢,選擇此時進行鍛煉,不僅效果不好,還很容易造成摔、碰、扭傷等,傷害身體。
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在溫差大的秋冬季節(jié),更不宜早起鍛煉。因為早上氣溫較低,室內外溫差較大,身體適應需要過程。再加上老年人對氣溫的感知能力稍遲鈍,晨練易導致關節(jié)受涼,還易誘發(fā)心腦血管疾病。
專家建議,老年人最好在黃昏以后鍛煉,因為該時間段大多數人的體力、反應、適應能力等都處于最佳狀態(tài),這個時候鍛煉對于老年人來說是相對安全的。同時,老年人的肌肉在慢慢萎縮,肌肉力量也有所減退,神經系統(tǒng)反應較慢,最好選擇一些緩慢、放松的活動,能使全身得到鍛煉,如打太極拳、慢跑等。
活動量過大或過頻是老年人發(fā)生意外損傷的原因。因此,老年人鍛煉時要循序漸進,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量力而行,切勿操之過急而使身體受損。如鍛煉過程中發(fā)生腰痛、胸痛、頭暈等癥狀,應立即停止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