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仲駿
課堂教學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渠道,但是語文學習又不僅僅局限于課堂。教師作為學習的引導者、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設計者,要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幫助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和技巧,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語文教學亦是如此。掌握語文整本書閱讀的方式,能夠獨立建構知識網絡,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升具有重要意義。訓練學生利用MMOST思維導圖建構知識網絡進行整本書閱讀尤為必要。
一、MMOST思維導圖在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所謂MMOST思維導圖,簡單來說是一種用來表現思維的圖形結合的工具,實際操作較為簡單,呈現效果較為明顯,實用性較強。MMOST思維導圖的應用領域非常廣泛,而且它順應人的大腦活動的規(guī)律,利用MMOST思維導圖助力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大有可為。
(一)MMOST思維導圖應用的必要性
1.整本書閱讀課程理念的要求
自20世紀40年代葉圣陶先生提出“整本書閱讀”以來,這一教學理念就備受學界的關注,而且隨著素質教育的發(fā)展,課程改革也在語文閱讀方面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直到2011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正式提出了“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的閱讀理念,整本書閱讀作為義務教育階段重要內容才進入語文課程學習。這一課程標準的提出,對初中階段的閱讀教學是一個重大的變革也是一個全新的挑戰(zhàn),這就要求教師和學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采用新的方法與策略來應對這個挑戰(zhàn)。
2.整本書閱讀進課堂的現實教學需要
課程標準改革、部編版教材推廣、最新版考試大綱要求等各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強調將整本書閱讀教學在課堂上推廣。但是現實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學是依托教材進行的單元式篇章教學,受教學任務、教學目標以及升學、考試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決定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多地傾向于知識性的輸出而非素質性的培養(yǎng),文學性和思想性兼?zhèn)涞某踔姓Z文整本書閱讀系列書單,無法在課堂這一有限的平臺充分展示,教師無法實現整本書閱讀教學理念完全入課堂的暢想,那么如何解決這一困境?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結合現實情況選擇新的、合適的教學方法來打破僵局。[1]
3.學生發(fā)展的需要
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的普及與推廣是十分必要的,因為初中階段是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重要階段,學生的心智趨向成熟,自我意識逐漸增強,這個階段對學生進行正面的、良性的價值觀的引導非常重要。而且初中階段是學生學習生涯承上啟下的階段,縱觀學生整個基礎教育生涯,初中階段的教育是小學教育基礎上的一次升華,與此同時也是在為高中教育做鋪墊。初中是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yǎng)的重要階段。而且,初中階段對學生的閱讀能力也有了更多元化、多維度的要求,需要在日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解碼能力、組織聯貫能力、模式辨別能力、篩選貯存能力、概括能力、評價能力、語感能力與閱讀遷移能力。這些能力的培養(yǎng)必須依托高效的學習方法,因此選擇方法很重要。
雖然初中階段是學生發(fā)展的重要階段,整本書閱讀在這一階段推廣十分必要,但是這個階段的學生也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初中階段正處于青春期,學生的情緒較不穩(wěn)定,耐力和定力較差,甚至有些學生因為沒有養(yǎng)成一定的閱讀興趣以及閱讀愛好,所以很難在自主狀態(tài)下獨立完成繁冗復雜、篇幅較長的文本閱讀任務。而且,隨著人們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快,在求快、求簡心理影響下,快餐文化被廣為推崇。大家更習慣于碎片化的閱讀,紙質版的書籍正在走向沒落。那么想要克服這些難題,就需要結合實際選擇有效的方法和恰當的工具,來保證學生整本書閱讀工作的推進。
上述這些問題,急需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來幫助解決,筆者主張將MMOST思維導圖這一閱讀方法應用于整本書閱讀中。因為MMOST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思維工具,是基于某一主題內容的知識輻射,它可以是階段性的、循序漸進式的、片段式的、可拆解式的,可以根據實際需要,自主拆分。它是根據人大腦運作的基本原理發(fā)展而來的,符合人的思維方式和思維導向?;谡緯喿x的MMOST思維導圖,實際上是讀者對文本內容的重構,這一制作過程,可以有效地展示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方便教師考察學生的閱讀水平。它通過圖片、線條、顏色、關鍵詞句等一些碎片化的內容復現整書內容,符合當下人們對簡、少的需求。它自身的一些特點很好地滿足了整本書閱讀現實發(fā)展的需要,因此推行MMOST思維導圖構建整本書閱讀訓練,十分必要。[2]
(二)MMOST思維導圖應用的可行性
1.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
MMOST思維導圖是以圖文并重的方式呈現的,它利用層級結構關系,將同一主題下不同層級關系的內容,通過關鍵詞、圖像、不同顏色的標記等形式連接起來,以構建彼此之間的聯系,引起注意。在整本書閱讀中,依托MMOST思維導圖的圖文優(yōu)勢,將繁冗復雜、枯燥無味的文本材料,通過線條、圖像等形式進行二次處理,構建同一閱讀主題下多個信息之間的關系圖像。通過簡單的圖像、標記、關鍵詞,整書的內容躍然紙上,不僅幫助學生建構了知識框架,與此同時也是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將復雜的內容直觀化,引導學生自我創(chuàng)造,從內里進行自我思考。利用MMOST思維導圖建立文本內容的層級關系,實際上也是對主要內容的重構,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邊讀邊做筆記,記錄書中的關鍵信息,然后對信息進行重組。這一自我建構的過程,融合了研讀、概括、整合等一系列工作,通過這樣的不斷強化、訓練,自然激發(fā)學生的潛能,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其自主學習能力將顯著提升。
2.減少知識遺忘的高效工具
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的規(guī)律,大腦在學習新事物之后,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遺忘。那么學生在進行整本書閱讀的過程中亦是如此,當學生完成整本書閱讀后,如果不經常復習,或者在實際生活中沒有任何應用,那么書里的故事情節(jié)、主要人物等信息就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被遺忘。而MMOST思維導圖本身就是根據人的記憶規(guī)律和認知規(guī)律而產生的一種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人腦記憶的缺陷。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利用MMOST思維導圖建構書中的主要情節(jié)、人物關系等,可對記憶過程進行輔助。
3.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有力渠道
利用MMOST思維導圖的方式開展整本書閱讀,對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MMOST思維導圖是一個放射性的立體結構,在構建MMOST思維導圖時,其層級關系是全方位的、多層次的、發(fā)散性的、聚合性的,甚至可以是系統(tǒng)化的。因此,學生在構建MMOST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可以根據自我確定的主題,從不同角度進行思考,建立導圖。文本內容的處理上,可以多元化,不僅僅是相同類型的信息整合歸納,也可以是不同信息之間的比較分析。當然,構建的MMOST思維導圖中信息與信息彼此之間的聯系也必須是符合思維邏輯系統(tǒng)的,按照思維邏輯形成一個系統(tǒng)化的導圖。通過訓練學生構建MMOST思維導圖來進行整本書閱讀,可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思考問題更具深度,更為廣泛,學生能思考,也會思考。[3]
二、MMOST思維導圖在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中的建構
整本書閱讀過程中,學生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對信息進行整理、歸納。整本書的內容關涉的信息很多,比如,書中出現了哪些人物?人物之間有什么關系?人物的性格如何?有什么特征?書中講述了什么故事?故事情節(jié)如何鋪陳?有時候可能還需要對書中的一些內容進行鑒賞,書中語言的風格是怎樣的?具有哪些藝術成就?除此以外,可能還會立足于整書進行知識的概括和梳理,包括作者、作品體裁、主要內容等一系列相關信息都可以構建MMOST思維導圖。本文從人物關系、故事情節(jié)、作品鑒賞三個日常整本書閱讀需要關注的信息面出發(fā),構建相關信息的MMOST思維導圖以作示例。
(一)梳理書中人物及其關系
初中語文閱讀的書目有很多,其中不乏具有時代特色的小說。這些作品分別以當時時代的縮影印刻著不同群體的命運。
例如巴金筆下的《家》,刻畫的就是封建時代末期,辛亥革命后,官僚地主家庭高公館的故事。封建家長高老太爺,掌握著家族中絕對的話語權,思想頑固、自私自利、剛愎自用,用封建禮教管理著整個家族,是故事中青年一代以及下層仆人一切不幸的根源。進步青年覺慧,受新思潮影響,行事大膽,蔑視封建等級,與婢女相愛,反對包辦婚姻,甚至大膽揭露封建迷信等毫無科學根據的社會邪說。受封建禮教迫害的大少爺覺新,渴望追求幸福,但是由于是封建教育的產物,空有悲憫亂世的心,缺乏與舊制度抗衡的勇氣,奉行作揖主義,性格豐富而復雜。二少爺覺民,介于覺慧與覺新之間的人,追求進步思想但不激進,身為高家大族的少爺,為了追求愛情,離家出走。馮樂山,封建禮教的擁護者,受益者,也是故事悲劇開始的推動者,殺人不眨眼的劊子手。書中刻畫的女性,各有特色:與覺新一樣,受封建禮教限制,無力反抗,最終成為時代犧牲品的梅表姐;社會底層的小平民,渴望自由、幸福,但卻被壓迫、被剝削,無力掙扎,最終殞命的小婢女鳴鳳;溫柔賢惠、善解人意,但是卻無知迷信,最終難產而死的瑞玨;蔑視禮教,追求自由,勇敢與封建黑暗斗爭,最終沖破束縛的琴。除此以外,還有克明、克安、克定,高老太爺的三位繼承者,或為人正派,或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人間百態(tài),各占其中。
在整本書閱讀的過程中,學生通過對文中人物為人處世的點滴進行記錄,通過自己的思考分析人物性格及其特征,這些關鍵信息能夠幫助學生建立自己的信息庫,在讀后的回顧中,迅速定位書中的主要人物及其主要事件,加深學生對書中內容的理解。
(二)以故事情節(jié)為主題
小說是圍繞人物、基于情景展開的事件的描述,由此便生成了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jié)。老舍的長篇小說《駱駝祥子》,主要圍繞主人公祥子展開敘述,描寫了底層勞苦大眾悲慘的一生。《駱駝祥子》的故事情節(jié)十分鮮明,即主人公祥子的三起三落。祥子來到城里打工,作為一個拉黃包車的師傅,他希望擁有一輛屬于自己的黃包車。三年的辛苦奔波,他終于迎來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崛起,擁有了屬于自己的新車。但是兵荒馬亂的時代,他很快迎來了第一次低潮,他的車不幸被擄走,他只剩下三只駱駝。此時祥子的斗志尚在,他更加努力奮斗,隱隱看見了第二次崛起的光輝,但是錢還沒攢夠,就被洗劫一空,迎來第二次落寞。祥子依然想要擁有一輛屬于自己的車,于是為了買車,他娶了虎妞,虎妞為他買了一輛二手車,他迎來生涯中的第三次崛起,但是生活的打擊仿佛遠遠不夠,虎妞難產死了,祥子不得不賣車辦喪事。第三次的沒落徹底打擊了祥子,他的理想沉底,信念崩潰,從此渾渾噩噩,自暴自棄,放棄了掙扎。[4]
顯然,從祥子一生的三起三落,我們可以大致掌握整書的主要事件以及人物的整個人生經歷。所以,學生通過利用MMOST思維導圖梳理故事情節(jié),一方面降低了文字篇幅的壓力,另一方面也讓整書的脈絡更加清晰。
(三)圍繞整書進行作品賞析
初中語文教學的內容有一個重要的部分就是對文學作品進行賞析,賞析的角度是多方位的,可以從宏觀角度把握,比如通過整書的內容探究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文章線索的鋪陳。除此以外也可以從微觀入手,對重點語句、段落賞析,感知文中的表達方式、表現手法等。
《老人與?!愤@本書是美國作家海明威創(chuàng)作的一部非常著名的中篇小說,寫的是一個老漁夫在經歷漫長的困頓后,在大海上與巨大的馬林魚搏斗的艱難歷程。這部作品的藝術特色別具一格。首先從敘述上看,像第三者講述,也夾雜著主人公的對話,而對話的鋪陳非常簡單,這些簡單的對話并不顯單薄,反而更加有力地凸顯人物的價值。作品中使用了一些修辭,但是這些修辭很干凈、不贅述。作品采用輪輻式的結構,將出海前后總共四天的事情拼湊在一起,故事情節(jié)簡潔、明快。周圍不同角色的群體,對老人或尊敬、或關心、或懷疑,雖然各具特色,但是卻與老漁夫截然不同,凸顯老人的形象。作品的節(jié)奏感緩急相間,剛開始人物出場,很悠然、緩慢。隨著老人出海,航海前段海面風平浪靜,但是當老人遇到馬林魚后,隨著搏斗的突起,起伏強烈。制服大馬林魚,一波平息一波起,又遇鯊魚搶奪,搏斗場面激烈,引讀者為老人擔憂。大馬林魚最終被搶食完畢,只剩一副骨架,老人拖著疲憊的身軀,伴隨落日回到家中,一切回歸平靜。這起起伏伏中,讀者的情緒也被調動,泛著波瀾。
對作品進行賞析,需要學生閱讀文本內容,在文本內容的基礎上實現進一步的升華。這從某種角度來說,是對學生閱讀能力的一個重大考驗,但是這也不乏是一個訓練學生、開發(fā)學生發(fā)散性思維的機會,學生利用原有知識進行文學作品鑒賞,形成自己的知識網絡,在之后的學習中也會更輕松。[5]
三、結語
整本書閱讀可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推廣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勢在必行。
而MMOST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思維工具、學習工具,無論是在開展整本書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還是在學生課后自我學習中都具有積極作用。MMOST思維導圖能夠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提升學生的記憶力,學生在構建MMOST思維導圖的過程中,能夠培養(yǎng)發(fā)散性思維,這些都是初中階段學生閱讀能力提升的重要橋梁。當然,構架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的MMOST思維導圖,也不僅是學生的獨立行為,教師在教會學生使用MMOST思維導圖進行整本書閱讀后,也要及時幫助學生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不斷探究、反思,從而實現MMOST思維導圖在整本書閱讀中的高效運用。
注釋:
[1]楊惠君:《初中語文如何運用MMOST思維導圖開展名著教學》,《科技資訊》,2020年第25期,第154頁。
[2]李鑫:《整本書閱讀理念下MMOST思維導圖在初中語文名著導讀教學中的引介》,《曲靖師范學院學報》,2019年第5期,第78頁。
[3]李玉、柴陽麗、閆寒冰:《MMOST思維導圖對學生學業(yè)成就的影響效應——近十年國際MMOST思維導圖教育應用的元分析》,《中國遠程教育》,2018年第1期,第16頁。
[4]邱相彬、曾紅麗:《MMOST思維導圖技術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教學與管理》,2011年第24期,第124頁。
[5]楊麗娜、鄒霞、周浩:《MMOST思維導圖對個性化教學的啟示及其應用價值》,《現代教育技術》,2009年第3期,第119頁。
本文系江西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基于MMOST有機閱讀思維導圖的初中語文整本書有機閱讀的教學研究”(編號:20PTYB114)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江西省新余市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