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萍嬌
周老師是西部某中心學校的心理健康教師,她要給該校初一年級的8 個班上心理健康課,還要給有需求的學生做心理咨詢,同時兼職學校政教處的工作。近日,《半月談》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一方面,我國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低齡化,另一方面,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面臨專業(yè)教師缺口大、不專職、培訓少等問題的挑戰(zhàn)。
(9 月24 日《中國青年報》)
一所學校僅有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還要兼職,如何開展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報道中的案例,折射出我國一些地方的中小學不重視學生心理健康的問題。心理健康教育被邊緣化和弱化,也是近年來中小學生心理問題增多的原因之一。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有政協(xié)委員提出一組數(shù)據(jù):全國范圍內,沒有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小學、初中分別占到49.2%、41.0%。其中,在農村學校,沒有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小學、初中分別占比63.7%、61.2%。而與此同時,教師資質門檻和專業(yè)化水平也亟待提高。
今年7 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fā)《關于加強學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每所中小學至少要配備1 名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縣級教研機構要配備心理教研員。
顯然,每校一名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要求,不少學校并沒有做到,更不要說增加專職人員配備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與心理健康教師配備密切相關,如果一所學校只有一名專職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對學生的心理教育最多只能開開公共課、搞搞講座,很難實現(xiàn)個性化的心理咨詢與輔導。而如果連這樣的配備都沒有,心理健康教育更是一句空話。
當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主要有兩種兼職現(xiàn)象。一類是由學科教師、班主任經(jīng)過一定的培訓,兼職擔任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另一類是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被學校要求同時承擔其他工作任務。不論哪一種情況,都弱化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學校里的地位。2019 年發(fā)布的《中國青年發(fā)展報告》顯示,我國17 歲以下少年中,約3000 萬人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的困擾。如果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重視起來,這一趨勢又該如何扭轉?
重視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不但不應該讓專職心理教育教師變?yōu)榧媛?,還應著力于建設更加關注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生態(tài)。讓心理健康教育能由專業(yè)的人做專業(yè)的事,同時獲得校方與教師隊伍的鼎力支持,仍是各地各中小學應該努力實現(xiàn)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