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珊珊
摘要:目的:探討分析人性化護理模式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價值及對睡眠質量的影響。方法:2020年1-12月為本次研究的研究期,期間納入120例手術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利用計算機雙色球分組法將患者分為兩組,一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對照組,n=60),一組給予人性化護理(觀察組,n=60),以護理滿意度、術后睡眠治療改善情況為標準,對不同護理模式的臨床效果進行比較。結果:護理總滿意度比較,觀察組(98.33%)高于對照組(86.67%),(X2=5.8859,p=0.0152);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睡眠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的睡眠質量評分,(p<0.05)。結論:將人性化護理模式應用于手術室護理中,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緊張、焦慮情緒,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提升手術效果,值得推薦。
關鍵詞:人性化護理模式;手術室護理;對睡眠質量
【中圖分類號】R536.24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1)09--01
隨著現(xiàn)代社會人們生活水平的進步,醫(yī)療技術也得到了長足發(fā)展,醫(yī)療護理模式也逐漸向“以患者為中心”轉移,在完成治療疾病的目標時,予以患者更多的人文關懷,是當前臨床醫(yī)療護理的核心[1]。本次研究就此展開探討,納入120例手術患者,圍繞人性化護理模式的臨床效果進行分組分析,內(nèi)容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期(2020年1-12月)圍繞120例手術患者展開,利用計算機數(shù)字隨機模型將患者分為兩組,一組命名為對照組(n=50),予以開放式手術治療,一組命名為觀察組(n=50),予以腹腔鏡腹膜前腹股溝疝修補術治療,研究方案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統(tǒng)計學分析結果顯示無基礎資料差異,患者之間能夠比較(p>0.05)。
性別:觀察組中男性33例,女性27例,對照組男性32例,女性28例;
年齡:觀察組18-65歲,平均(48.96±4.36)歲,對照組18-65,平均(49.02±4.33)歲;
手術類型:觀察組骨科手術65例,普外科48例,婦科手術32例,其他手術25例;對照組骨科手術65例,普外科50例,婦科手術35例,其他手術20例。
1.2方法
常規(guī)護理:手術前對患者進行常規(guī)檢查,醫(yī)護人員與患者進行充分溝通,了解患者的基本情況,手術前備好相關器械、藥品,控制患者飲食飲水;術中陪護主治醫(yī)生完成手術,保持手術室內(nèi)的環(huán)境適宜;術后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情況,按照醫(yī)囑給予患者用藥,一旦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處理。
人性化護理:①術前,護理人員應按照手術通知書的要求,定期對患者病房進行巡查,觀察記錄患者在手術前的生命體征情況,并與患者進行交流溝通,回答患者對于病情治療及預后方面的問題,應注意在與患者進行溝通時,交流語氣應緩和輕柔,從而降低患者內(nèi)心的緊張和焦慮情緒,使患者建立起對醫(yī)護人員的信任及治愈疾病的信心,更好地配合醫(yī)護人員完成本次手術治療,此外,在手術前還結合患者臨床實際情況對手術過程進行總體安全評估,分析手術過程可能出現(xiàn)的風險并及時做好預案,最大化保證手術的安全;②術中。在手術進行過程中,護理人員應根據(jù)臨床要求,在最大化滿足手術要求的情況下使患者保持舒適的手術體位,同時還應注意患者隱私部位的遮蔽,如手術為一些疼痛感較為劇烈如分娩手術時,護理人員在必要情況下可全程陪同在患者身邊,通過緊握患者的手進行撫慰或陪同患者進行溝通說話安慰的方式,給予患者鼓勵,指導患者如何降低疼痛感,一定程度上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使患者樹立手術信心;③術后。待手術結束,護理人員應對手術室內(nèi)的遺留雜物進行清理,并對患者的生命體征情況進行實時觀察,一旦發(fā)現(xiàn)異常應及時處理,待患者返回病房后,向患者及其家屬叮囑手術后的注意事項并定期對患者情況進行巡查,以促進患者的恢復。
1.3觀察指標
(1)采用我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diào)查問卷交由手術患者填寫,問卷內(nèi)容包含了患者對護理人員專業(yè)性、溝通能力、護理態(tài)度,患者自覺護理作用等指標,以百分制進行評價,評分≥90分,記為非常滿意,評分≥70分,<90分,記為基本滿意,評分<70分,記為不滿意。
(2)選用匹斯堡睡眠質量量表(PSQI)對患者護理前后的睡眠質量進行評價,評價分數(shù)越高表明患者的睡眠質量越差。
1.4統(tǒng)計學分析
統(tǒng)計學分析由SPSS20.00統(tǒng)計學軟件完成。
2結果
2.1護理滿意度
護理總滿意度比較,觀察組(98.33%)高于對照組(86.67%),(X2=5.8859,p=0.0152)。見下表1:
2.2睡眠質量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睡眠質量評分相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睡眠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的睡眠質量評分,(p<0.05)。見下表2:
3討論
手術室的護理內(nèi)容貫穿患者的整個圍術期,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人性化護理模式從患者的自身角度出發(fā),結合患者的護理需求,有效緩解了患者由于對自身疾病的不了解以及對手術的擔心、焦慮而引起的負面情緒,提升患者的手術依從性,保證手術的順利完成,最大化手術效果,有效改善患者預后[2]。
綜上,將人性化護理模式應用于手術室護理中,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緊張、焦慮情緒,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提升手術效果,改善患者預后,具有臨床實踐價值。
參考文獻:
[1]張雪.人性化護理在手術室臨床護理工作中的應用及對患者睡眠質量的影響分析[J].世界睡眠醫(yī)學雜志,2020,7(4):695-696.
[2]趙悅.人性化護理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中國醫(yī)藥指南,2020,18(3):314-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