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2017年以來,《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將文化意識列為四大核心能力之一,這對高中英語教學和教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新課標精神為指導的2019新人教版英語教材已經在全國范圍內開始使用。與2007年版相比,新教材對文化意識的反映更為明顯,更為通俗易懂。本文將以2017版和2019版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為例,對閱讀文本中的文化意識進行比較研究,以幫助教師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新教材,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關鍵詞:文化意識;閱讀文本;新舊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
1.引言
語言與文化是密不可分、相互依存的。英語本身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雙重特征,這決定了英語教學不應僅僅教授語言知識,還應包括傳播文化知識和培養(yǎng)文化意識。
在《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文化意識被列為高中英語教學的四大核心素養(yǎng)之一和五大課程目標之一。新課標的出臺,對語言教學中體現和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英語教材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這種情況下,人教版2019版英語新教材已經出版并在全國范圍內開始使用。與2007年版相比,2019年版教材的編寫是以四大核心素養(yǎng)為基礎,體現了五大課程目標的。
2.關于“文化意識”
根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學生的“文化意識”是指對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對優(yōu)秀文化的認同,是學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現出的跨文化認知、態(tài)度和行為取向[1]。
王薔于2017年在《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英語閱讀教學:問題、原則、目標與路徑》中提出:“在新的課程標準的指導之下,英語閱讀對于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特別是文化意識方面,將會起到關鍵的作用。[2]”高中英語教材涵蓋了多種閱讀材料,具有覆蓋面廣、內容豐富的特點。教材中的真實材料也為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提供了支撐和基礎。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文化意識的傳授并不等于對別國文化觀、價值觀的全盤接受,而是要讓學生在保持本土文化認同感和自豪感的同時,形成對世界優(yōu)秀文化的接受和認知意識,提高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應適當利用教材中的材料,采取正確的教學策略,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
因此,隨著新課程標準和新教材的實施,如何將挖掘教材中閱讀文章蘊含的文化意識成為一個值得研究和思考的問題。
3.教材中文化內容的分類與比較
在這一部分,筆者將以人教版高中英語2007年版和2019年版模塊一為例,對兩本教材中閱讀材料蘊含的文化內容進行簡要比較。
按照地域的不同,Cortazzi&Jin將文化分為三種類型。首先是“母語文化”,即學習者的本土文化。二是以英語國家為代表的“目標語文化”。最后是“國際目標語文化”,包括世界上所有英語國家和非英語國家的文化。
根據這一分類,本文選取人教版第一冊2007年版和2019年版的閱讀文本進行比較。結果見下表。
在2007年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中,共有五篇含有文化元素的閱讀文章。這些閱讀文本的主題包括英語歷史、名人軼事、人際關系等。有關目標語文化的內容是主要部分。母語文化和國際目標語文化也有所提及,但目標語文化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仍占主要位置。
在人教版英語教材2019版中,首先閱讀文章的數量相較于2017版教材有所增加,每個單元有兩篇閱讀材料,大部分都在一定程度上傳達了文化意識。這些文章的主題包括旅行經歷、寫作語言的發(fā)展、社會關系等。母語文化已經成為閱讀文本最常見的話題。有關目標語文化的文本比例則有所下降。
4.新舊版教材中文化內容分析
從上面兩個表格中可以看出新教材中文化意識有變化和發(fā)展。
4.1母語文化和國際目標語文化內容增加
結果表明,母語文化和國際目標語文化在新教材的閱讀文本中所占比例明顯高于舊教材。然而,目的語文化材料的比例有所下降。
由此可見,2019版新教材試圖改變以目標語國家文化為主的輸入方式,增加母語文化和國際目標語文化的比重,促進學生對本國文化的理解和認知,培養(yǎng)學生的全球意識,而不僅僅是學習目標文化。這也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即幫助學生開闊視野,提高對中外文化的敏感性和認同能力,培養(yǎng)全球意識。
4.2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更受重視
與2007年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相比,2019年版的閱讀材料有了明顯的變化和改進。
2019版新教材中的閱讀材料并非關注一種特定的文化,而是介紹了多種文化,這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
以新教材一單元為例。本單元有兩篇閱讀短文。第一篇介紹了中國學生韓江在中國高中的第一天學習生活。第二篇包含兩個主要部分,展示了一個叫安的美國學生和一個叫桑多的南非學生的學習概況和日常生活。
新教材通過將多種文化整合到閱讀文本中,可以幫助學生更直接地理解文化差異,并通過對已知文化和尚不熟悉文化的比較,更好地學習不同的文化。這樣也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
5.結語
總的來說,新教材的設計增加了母語文化與國際目標語文化的比例,凸顯了新課程標準中“深化對母語文化的理解,培養(yǎng)全球意識”的理念,為師生提供了豐富的教學素材,有利于促進學生對文化差異的理解,尊重本土文化和外來文化。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6.
[2]王薔.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英語閱讀教學:問題、原則、目標與路徑[J].英語學習,2017(02):19-23.
[3]Cortazzi, M., & Jin, L. X. Cultural mirrors: Materials and methods in the EFL classroom[J]. Culture i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1999:197.
作者簡介
袁曉杰(2000-),女,漢族,湖南益陽人,本科在讀,主要從事英漢語言研究、英語教學研究,單位:湖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