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鵬飛
【摘要】目的:探究對比球囊輔助呼吸與氣管插管在院前急救心臟驟停心肺復蘇患者中的效果。方法:我院選取56例于院前接受救治的心臟驟停病人,病例選取時間始于2020年5月到2021年5月截止,采用抽簽法方式平均將其分成兩組,實驗組與參照組各28例病人,實驗組采用球囊人工通氣,參照組則采用氣管插管輔助通氣,比對兩組建立通氣時間、復蘇后血氧飽和度以及復蘇成功率情況。結(jié)果:實驗組病人予以球囊輔助呼吸后建立通氣時間明顯快于參照組,兩組數(shù)據(jù)差異(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兩組復蘇以后血氧飽和度相比(P>0.05),無比較意義。經(jīng)過不同通氣救治后兩組復蘇成功率比較,實驗組高于參照組,(P<0.05)有對比價值。結(jié)論:采用球囊輔助呼吸對心臟驟停心肺復蘇患者進行救治臨床效果更好,此方式值得臨床廣泛應用和進一步推廣。
【關鍵詞】心臟驟停;心肺復蘇;氣管插管;球囊輔助呼吸;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541.78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5.204
心臟驟停病人有極高的死亡率,已對人類生命安全構(gòu)成了嚴重威脅[1]。臨床心肺復蘇技術(shù)可以提高心臟驟停病人搶救成功幾率,還需盡快幫助其恢復氣道的暢通性,為此予以有效的人工輔助呼吸極為重要。本文選取56例心臟驟停病人分別予以不同輔助呼吸方式進入臨床研究,具體研究結(jié)果如下文。
1 資料與方法
1.1基礎資料
我院以抽簽方式選取56例于院前救治的心臟驟?;颊撸x取病例時間跨度為2020年5月到2021年5月。納入的全部病人均對本次研究知情且簽訂同意書,將患者按照抽簽法分組方式分為兩組,實驗組(n=28)和參照組(n=28),實驗組中男性病例共計16例、女性病例共計12例,病例年齡在22-56歲之間,中位年齡(39.17±5.46)歲,心臟驟停原因:18例心臟疾病、4例急性中毒、6例其他原因。參照組中有女性病例有共計13例、男性病例共15例,患者年齡最小為23歲,最大為55歲,年齡平均值(39.24±5.37)歲,心臟驟停原因:3例急性中毒、17例心臟疾病、8例其他原因。兩組病人年齡等在一般資料中數(shù)據(jù)差異(P>0.05),不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2]。
1.2方法
(1)參照組病患實施氣管插管進行通氣,執(zhí)行搶救的人員可用手按壓病人心臟部位,每分鐘按壓頻率要大于100次,深度按壓超5厘米,且按壓控制和放松比例為一比一。同時按壓中使用氣管插管實施輔助通氣,在放置氣管插管時按壓要暫停,確保氣管插管可以順利放到氣管中,其中按壓暫停時間一定控制在一分鐘之內(nèi),確認插管成功后才可繼續(xù)按壓病人心臟。
(2)實驗組病人給予球囊來輔助通氣,其中搶救人員手按壓病患心臟方法和參照組相同。在按壓中,搶救人員要采用球囊面罩通氣來對患者進行搶救,通氣和按壓比例為2比30,每分鐘通氣頻率為10到12次,嚴密監(jiān)測患者在急救過程中的各項生理指標,并與其他方案配合治療,如電擊除顫或靜脈推注腎上腺素等[3]。兩組病人均在入院后予以急診治療,并依照病癥給藥、嚴密監(jiān)測生命體征等。
1.3指標觀察和分析
(1)比較兩組建立通氣時間、復蘇后血氧飽和度情況。
(2)實驗組與參照組病人復蘇成功幾率,持續(xù)自助循環(huán)恢復時間大于6小時則判定為成功復蘇。
1.4統(tǒng)計學方式
本次研究中56例病人涉及的所有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計算處理,計數(shù)資料如復蘇成功率采用%表示,應用x2檢驗,計量資料如復蘇后血氧飽和度以及建立通氣時間采用(x±s)表示,用t檢驗,當兩組數(shù)據(jù)對比結(jié)果為P<0.05時,存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1兩組建立通氣時間與復蘇后血氧飽和度對比
經(jīng)對比兩組之間建立通氣時間數(shù)據(jù)結(jié)果為(P<0.05),參照組明顯長于實驗組,具備臨床統(tǒng)計學意義,但兩組間復蘇后血氧飽和度數(shù)據(jù)結(jié)果為(P>0.05),參照組和實驗組無明顯差異,無臨床比較意義,具體情況見表1。
2.2兩組病人復蘇成功率比對
參照組和實驗組復蘇成功概率比對差異較大,明顯較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情況見表2。
3 討論
在心臟驟停病人院前急救心肺復蘇過程中,徒手按壓心臟相對簡單,有效建立人工氣道卻很難,氣管插管操作又非常復雜,如不能準確操作則會延誤治療[4]。而將球囊輔助呼吸方式運用到心肺復蘇過程中能確保最短時間建立人工氣道,操作簡單,對搶救人員水平要求也不高,以此可以有充足時間實施院前急救。早期通過人工氣道建立方式有助于縮短心肺復蘇時間,同時使用球囊人工通氣輔助呼吸能準確的把握適用范圍。本文研究結(jié)果顯示,兩組建立通氣時間相比實驗組更快,復蘇成功率比對實驗組更高(P<0.05),有比較價值。復蘇后血氧飽和度相比,無比較意義(P>0.05),再一次驗證此方法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心臟驟停病人實施心肺復蘇予以球囊輔助呼吸救治效果較為理想,可在臨床相關救治中進一步使用。
參考文獻:
[1]楊春華.心臟驟停心肺復蘇院前急救中氣管插管與球囊輔助呼吸的應用效果對比[J].養(yǎng)生保健指南,2021(10):67.
[2]陳樹民.心臟驟停心肺復蘇院前急救中氣管插管與球囊輔助呼吸的應用效果對比[J].健康必讀,2021(14):205,210.
[3]韓云潔.心臟驟停心肺復蘇院前急救中氣管插管與球囊輔助呼吸的應用效果對比[J].養(yǎng)生保健指南,2020(15):20-21.
[4]車立明,韓書進.心臟驟停心肺復蘇院前急救中氣管插管與球囊輔助呼吸的應用效果對比[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20,30(2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