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娜
摘要:動手實踐操作活動作為小學數學活動和教學過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當下小學數學課程改革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同時也是學生探索新知識和獲得數學經驗的重要手段,在新課改背景下逐步引起教師的重視。因此,深入分析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踐操作的意義,探析具體培養(yǎng)策略,對于一線小學數學教師具有一定的現實作用。
關鍵詞:小學數學;實踐能力;教學策略
學生動手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有利于激發(fā)學生數學學習動力,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感悟,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動手實踐操作是通過具體操作將抽象的數學概念轉化為具體形象的過程,對于學習經驗相對較少的小學生來說,動手實踐操作是一種更加直觀、形象的數學學習方式,能夠讓學生另辟蹊徑地發(fā)現更加多樣的數學學習思路。
一、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價值
(一)激發(fā)學生數學學習動力
小學數學知識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特別是其中的一些概念、原理和定律等對于以形象思維為主要特征的小學生而言,理解、學習及掌握具有較大的難度,久而久之容易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利用學生好奇、好動的特性,通過動手實踐操作,從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和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fā),將有利于數學知識具體化、生活化,從而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動力,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覺性和能動性,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猜想、探索和驗證等系列學習過程,從“要我學”向“我要學”轉變,在愉悅的感受中學習和掌握新知識。
(二)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學生思維和數學經驗的積累是通過動手實踐操作而建立的,動手實踐操作活動的展開可以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取經驗,把抽象問題具體化。在課堂教學中,為減少不必要的時間浪費,提高學生動手實踐操作的效率,增強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以及探究成果的分享,使學生能相互監(jiān)督提醒,一般動手實踐操作活動以小組分工協作的形式展開,從而讓學生在動手實踐操作的過程中不自覺地養(yǎng)成團隊協作習慣,有利于達到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能力的目的。
(三)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
眾所周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最佳途徑,數學課堂中注重學生動手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我們要將課堂學習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化被動接受灌輸式的、枯燥的數學理論知識學習為自主性動手實踐,在引導學生有計劃、有步驟的操作過程中提出相應的啟發(fā)性問題與開放性問題,調動學生發(fā)散思維去加以思考,鼓勵學生在實踐中尋找答案、驗證答案。充分尊重學生的奇思妙想和自主發(fā)現,并以此作為提升學生實踐有效性和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的切入點,從根本上而言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教學策略
(一)引入生活元素激發(fā)學生的實踐興趣
為了有效提高小學生的動手實踐操作能力,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將生活元素引入課堂教學過程中。這樣教師就可以依托生活元素與數學學科之間的關聯性,引導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到動手實踐操作中。首先,教師可以基于數學知識點,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數學實踐情境。
例如,在教學“認識時間”這部分知識時,教師可以提前準備好硬紙板、小木棍和硬塑料等材料,然后讓學生利用這些材料來自制一個簡易的帶有時針、分針與秒針的時鐘,隨后教師就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什么時候需要注意時間呢?”這時一名學生回答道:“早上上學之前要看時間不能遲到!”這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將手中的時鐘調整到合理的出發(fā)時間點。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熟悉時間的識讀方式,同時也能為學生帶來更多的樂趣。教師還可以圍繞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加入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真實物品。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工作本身就以基礎啟蒙教育為主,學生接觸的很多數學知識本身就是生活中常見的概念。
(二)組織小組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合作能力
首先,教師可以通過項目式教學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例如,在教學“統計與概率”相關的數學知識點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己設計與概率或可能性有關的數學活動,然后通過小組分工合作的方式展開對這部分數學知識點的立體探究。比如說,一個四人小組決定設計一個“在盒子中摸彩球”的實驗,其中一名學生可以負責摸球,另一名學生負責記錄,余下兩名學生負責整理數據和計算。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在合作中更加高效地提高自身的動手實踐操作能力,同時也能讓學生感受到團隊合作的優(yōu)勢。其次,教師也可以結合教學內容的特點,為學生制定分層次的動手操作任務,從而滿足更多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實際需求。
(三)增加應用性動手實踐操作數學知識
來源于社會生活和生產實踐,并在社會生活和生產實踐中得以廣泛應用,而教導學生數學知識的最終目標也在于應用,在于培養(yǎng)學生以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和生產實踐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因此,在對學生動手實踐操作能力進行培養(yǎng)之時,教師需要增加應用性動手操作實踐,從而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和數學知識應用能力。
在“組合圖形的面積”一課教學時,筆者考慮教學重難點在于運用一題多解的方式解決問題,因此設置教學情境:“思考裝修時如何做到讓面積相同的情況下,地板磚的鋪設做到用料最?。俊痹趯嶋H教學過程中,筆者鼓勵學生結合生活經驗,采用紙板模型的形式探究問題的解決策略,尋找規(guī)格最合適的地板磚。整個教學圍繞提高學生數學活動應用性經驗而展開,通過動手實踐操作激發(fā)學生內在學習動力和拓展創(chuàng)造性思維。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學生動手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要以實踐為出發(fā)點,以提高學生數學綜合素養(yǎng)為目標,讓學生在動手實踐操作的猜想、觀察、實驗、驗證、總結、反思的過程中,積累數學活動經驗,實現數學教學的形象化,突破教學重難點的同時提升學生思維能力以及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
參考文獻:
[1]李肇文,殷世東.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模塊的旨趣與實施策略[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20,21(07):57-60.
[2]楊艷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動手實踐操作的有效性分析[J].華夏教師,2020(3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