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翠翠 王大千
所謂“口語交際”,是指人們在交際中通過語言來交流思想,傳遞信息,達到理解與協(xié)調,進而影響和調節(jié)相互關系的活動。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及現(xiàn)代教育的要求,口語表達在人們的工作、生活、學習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社會的發(fā)展使口語交際能力逐漸成為現(xiàn)代公民的必備能力,因此,培養(yǎng)和提高高職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理所當然地成為高職語文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也是每一位語文教師責無旁貸的主要任務之一。
口語交際是一種語言交流活動,它主要采用對話的形式,輔助表情和手勢,目的是獲取信息,交流思想和情感。
口語交際能力是交際雙方在面對面的交流過程中,為達到交際目的所應具備的語言、思維、語境、心理等各方面的能力??谡Z交際能力是語言交際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口語交際活動的必備要素,在口語交際活動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
口語交際涉及語言學、社會學、心理學等多方面的內容,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也應該多方面綜合考慮,除了提高學生基礎的語言知識外,還要對學生的心理、家庭環(huán)境、學校環(huán)境等方面進行探索實踐??谡Z交際能力的提高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循序漸進地進行培養(yǎng),本文主要從學生、學校和家庭三個方面入手對高職學生口語交際能力進行培養(yǎng)。
學生首先要認識到口語交際能力對個人發(fā)展的重要性。提升自身的口語交際能力是為走向工作崗位、接觸社會做準備,能更好地適應工作和社會,學生要調動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克服口語交際活動中出現(xiàn)的困難,提高口語交際能力,為將來適應社會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緊張是人面對未知的人和事的正常的情緒反應,在口語交際活動中,適度的緊張有利于集中注意力去傾聽和表達,但是過度的緊張就會導致阻礙語言的表達,出現(xiàn)說話語無倫次、斷斷續(xù)續(xù)等情況,學生在口語交際活動中要避免因過度緊張而影響交流。
人只有面對陌生和無法掌控的事情時才會出現(xiàn)緊張、不安等負面情緒,面對熟悉的可掌控的事物一般不會出現(xiàn)過度緊張的情況。學生要克服過度緊張的情緒,可以從熟悉的人開始練習口語表達,然后讓熟悉的人陪同出現(xiàn)在有陌生人的場合,這樣可以減少緊張不安的情緒,如果需要獨自面對陌生人進行交流,視線先不要太關注對方,影響自己的語言表達,可以適當轉移注意力,把視線轉移到物體上面,通過練習可以適應陌生場合的交流,再逐步把視線轉移到交際主體身上??傊?,學生過度的緊張會阻礙口語的交流,可以通過由熟悉的交際環(huán)境逐級走向陌生的交際環(huán)境,進行循序漸進的反復練習,來克服口語交際活動中過度緊張的情緒。
1.口語交際基礎能力的培養(yǎng)
從語言的傳輸過程來說,口語交際涉及語言的輸入與輸出,包括“聽”和“說”兩個方面,即口語傾聽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還涉及與兩者有關的思維能力,總之,口語交際活動的順利進行既需要交際主體具有良好的口語傾聽能力,也需要交際主體具有良好的口語表達能力,還需要從思維方式上進行培養(yǎng)。
(1)口語傾聽能力的培養(yǎng)。①注意力培養(yǎng)。注意力是一個人對事物的專注能力,從學習方面來說,注意力是一個人學習好壞的基礎能力,人的智力水平相差不大,很多學生學習成績不好主要是因為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是記憶力的基礎,注意力不集中會影響記憶力,從而影響學習效果。對口語交際來說,注意力對交際效果有重要影響,交談時如果注意力不集中,經常出現(xiàn)發(fā)呆走神或者東張西望的現(xiàn)象,既不利于獲取交談信息,也會讓對方認為自己對談話內容不感興趣,態(tài)度不夠認真,給對方留下不好的印象,影響了交際的順利進行。取而代之的是,在傾聽的時候集中注意力,以獲得有效的交談話信息,理解對方話語的真實含義,并且給對方留下良好的印象,促使對方愿意和自己繼續(xù)交流,保證口語交際活動持續(xù)下去[1]。培養(yǎng)學生的注意力,可以通過背誦的形式進行,因為記憶力是注意力的結果,擁有良好的注意力,才會擁有良好的記憶力,所以采用背誦的形式既考查了學生的記憶力,也是在訓練學生的注意力,具體操作方式是課堂上給出特定的段落,讓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背誦,然后教師依據學生背誦情況,給出相應的成績。②沉默能力的培養(yǎng)。美國加州大學的著名心理學教授古德曼提出了人際交往中的“沉默定律”,也叫作“古德曼定律”,該理論認為“沉默可以調節(jié)說話和聽講的節(jié)奏。沉默在談話中的作用,就相當于零在數學中的作用。盡管是‘零’,卻很關鍵。沒有沉默,一切交流都無法進行?!背聊芰κ莾A聽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我們在口語交際中能做到適當沉默和安靜傾聽,多給對方說話的機會,會贏得對方的好感。反之,在口語交際中,由于頻繁地打斷對方的話語,會干擾對方的說話思路,引起對方的反感,從而影響了口語交際的效果。從以上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口語交際活動中適當的沉默具有重要作用,所以要提醒學生在口語交際中學會適當沉默,從而創(chuàng)造和諧的人際關系。
(2)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谡Z表達能力是口語交際能力的關鍵因素,每個人面對相同的內容,會有不同的表達方式,不同的表達方式體現(xiàn)出不同的口語表達能力,良好的口語表達能力不僅能準確傳達話語的含義和意圖,而且能形成友好的人際關系[2]。因此,口語表達既要求準確性,也要求情感性,兩者結合才能取得良好的交際效果。我們對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目標是:發(fā)音標準、音量適中、句子的停頓和重音正確、語速和語調恰當,用詞準確,語法符合規(guī)范,表達得體。
為了達到以上培養(yǎng)目標,主要采用兩種方式進行培養(yǎng):首先采用講授的形式,介紹關于口語表達的相關知識,在基礎語言知識方面,需要進行生活知識和職業(yè)知識的積累,如生活常用詞匯,本專業(yè)專用術語等等,還要介紹口語交際的基礎技能,包括語音、詞匯、語法、表達等方面的知識,讓學生掌握口語表達的理論知識。其次采用課上朗誦的形式,讓每個學生課前自己準備朗讀材料,課堂上利用八分鐘的時間,讓學生輪流進行脫稿朗誦,然后其他學生和教師依據前面講授的口語表達的相關知識,從音量、停頓、重音、語速、語調、詞匯、語法、表達等方面進行考查,給朗誦的學生進行綜合評分,記入學生的平時成績。通過以上講練結合的方式,讓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得到提高,從而在口語交際活動中準確而生動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3)思維能力的訓練。語言和思維有著密切的關系,一個人的思維靈敏,在口語交際中就能反應迅速,話語隨機應變能力增強,以下介紹與口語傾聽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密切相關的兩種思維能力,即推導性思維和邏輯性思維,通過這兩種思維的訓練,可以提高學生的口語傾聽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①推導性思維訓練。推導性思維是口語交際中合作性原則的體現(xiàn),也是傾聽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推導性思維是指由已知的表征推斷未知的本質的過程,它通過推導把已知和未知之間建立聯(lián)系。在口語交際中,交際的目的是交流思想和情感。語言是溝通思想和感情的工具,我們需要通過說話者的語言,推測出對方的內心想法,這就需要使用推導性思維,在與對方交談的過程中,通過對方的語言、表情、動作等外在表征,推斷出對方的話語意圖,從而在了解對方的想法的基礎上,給出對方滿意的回答,這有利于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培養(yǎng)學生的推導性思維可采取課堂提問的形式,讓學生閱讀特定的小說,然后通過提問的形式,引導學生對小說人物的語言進行分析,從中推導出人物話語的目的、人物的性格等相關內容。通過以上的方式可以鍛煉學生的推導性思維,學會透過語言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思想的本質,提高自己思維的深度,在口語交際中獲得優(yōu)勢。②邏輯性思維訓練。邏輯性思維是影響表達能力的重要 因素,在口語交際中,邏輯性思維是通過語言來體現(xiàn)的,它是指說出的話語具有清晰的順序,能讓聽話者準確理解自己的話語內容。如果說話者思維混亂,在交談中話語容易斷斷續(xù)續(xù)或者偏離交談的主題。相反如果說話者擁有清晰的思維,說出的話語具有邏輯性,就便于對方理解,更有利于取得良好的交際效果。條理性思維的培養(yǎng)側重于找出事物的順序,可在課堂上可采用復述課文內容的形式,選定不同寫作順序的課文,根據其寫作的順序來復述課文內容,例如: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等等,還可以讓學生說出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談自己的想法的時候,讓學生先說觀點,再說理由,這樣說出的話語結構完整,不會偏離主題。經過上述訓練,使學生能夠準確理解和清晰流暢地進行口語交際,提高自身的口語表達能力[3]。
(4)輔助知識的拓展。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人們通過語言交流思想和情感,在實際的口語交際活動中,口語交際能力能體現(xiàn)出一個人的綜合素養(yǎng),交際雙方如果想實現(xiàn)交際的目的,并給對方留下良好的印象,除了語音、語法、語用等語言方面的知識,還需要了解心理學、文化學,社會禮儀等相關的知識,學校需要給學生開設一些相關的輔助課程,如心理健康輔導、中國文化、實用社交禮儀等等,這樣學生才能在口語交際活動中得體地進行交流,取得良好的交際效果。
2.口語交際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
2019年國務院印發(fā)的《國家職業(yè)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指出“職業(yè)院校實踐性教學課時原則上占總課時一半以上”,從中可以看出實踐課程占總課程的比重很大,對于職業(yè)院校的學生來說,培養(yǎng)實踐能力非常重要。高職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也需要把課內和課外的實踐活動結合起來,在實踐中提高學生的口語綜合應用能力。
從課內的角度來說,可以通過課堂提問、朗誦、分組討論、模擬教材的人物角色進行對話等形式,也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模擬購物、轉告、聊天、招聘等具體的工作和生活場景進行訓練,在課內口語交際實踐中發(fā)現(xiàn)問題,進行及時糾正,并用成績制約和激勵學生主動參與口語交際的實踐活動,以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從課外的角度來說,可以鼓勵學生參加學校的演講、辯論等社團活動,參加學校組織的普通話水平測試,也可以鼓勵學生利用寒暑假參加社會實踐,接觸新的環(huán)境,在社會實踐中鍛煉膽量,克服羞怯的心理,提高自身的口語交際能力。
在所有的語言實踐中,誦讀是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誦讀訓練是有意識地進行說話訓練的基礎,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語文能力訓練。語文教材中選編的文章,大多是文質兼美的名家名篇,為學生學習語言文字提供了豐富雋永的材料。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導學生朗讀,對學生理解語言文字、掌握規(guī)范的語言文字大有裨益,對方言區(qū)的學生使用規(guī)范的語言文字更能起事半功倍的作用,誦讀訓練還應結合語文教學進行,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如可有教師的范讀,學生個別讀、齊讀、分小組讀、多角色讀。通過誦讀訓練,不僅可以使學生積累詞匯和句式,豐富口頭語言,而且通過眼、口、耳的相互配合促進大腦積極思維,建立起視覺、聽覺的密切聯(lián)系,逐漸形成熟練的語言技巧,全面提高學生口語表達的綜合能力。
奧地利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認為,對于一個人的人格成長來說,最重要的是培養(yǎng)其合作能力,即對他人和社會感興趣,他指出“只有對他人感興趣,并樂于合作,才能使得人的各種能力得到最大的開發(fā)。”而家庭是合作能力培養(yǎng)的關鍵因素,父母通過照顧孩子,讓孩子對其感興趣,愿意同父母合作,然后父母引導孩子走出家庭,對社會感興趣,要成為具有良好的社會人格和獨立自信的人??傊?,父母要關注孩子的成長,和孩子建立情感聯(lián)系,幫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獲得自信,從而克服人際交往中的羞怯和緊張心理。關于孩子良好人格的培養(yǎng)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1.父母與子女建立信任關系
家庭環(huán)境是影響一個人的基礎因素,父母要讓子女信任自己,與子女建立良好的情感關系,對于不同階段的子女,父母應該采取不同的培養(yǎng)方式,兒童期的孩子需要父母的悉心照顧,父母應當給予兒童更多的陪伴,參與到兒童的活動中去,與孩子建立情感聯(lián)系。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識覺醒,需要自主權,父母應當適當給孩子選擇的空間和決定權,讓孩子成為獨立自主的人。總而言之,家長應該以尊重理解、關心的態(tài)度與孩子互動,讓子女在情感上與父母建立信任關系,使得子女愿意與他人交往,為子女走向社會,與他人建立信任關系打下良好的基礎。
2.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
阿德勒認為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卑感,自卑感促進了人類的進步,但當自卑感無限放大超出正常的范圍,就形成了“自卑情節(jié)”。他認為在家庭中三類孩子極有可能會形成自卑心理,分別是身體有缺陷、被溺愛、被嚴厲要求或者忽視的孩子,我們知道成年以前的孩子處于心理和生理的成長階段,是需要家庭保護和培養(yǎng)的階段,如果孩子處于這三種境遇之下,又沒有成人的教育指導,這種自卑心理會影響到成年以后。所以家庭要營造出良好的家庭氛圍,父母對待子女不要過度嚴厲和忽視,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甚至無法與他人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被溺愛的孩子對父母太過依賴,以自我為中心,當其走向社會,沒有人再無限制滿足其愿望,便會對他人和社會生出敵對態(tài)度和自卑心理,不利于他們的人際交往。父母要用支持鼓勵的態(tài)度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讓其有勇氣解決現(xiàn)實的問題,成為獨立自信的人。
口語交際活動是一個綜合性的活動,涉及語言、思維、情感、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口語作為外在的表現(xiàn)形式,能體現(xiàn)出一個人的綜合能力,未來在探索高職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途徑,除了需要進行語言知識的培養(yǎng),還需關注非語言因素,如心理、家庭、語境等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影響,以及這些非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