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洋洋
(上海市楊浦職業(yè)技術學校,上海 200438)
2014年,上海高校提出了“課程思政”這個核心的概念。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工作會議上明確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中職體育課程是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和方法的傳授為主要內容,以培養(yǎng)中職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和促進中職學生身心健康協(xié)調發(fā)展為主要目標的課程。截至2019年,包括普通中職學校、成人中職學校、職業(yè)高級中學在內的中職學??傆? 181所,在校中職學生接近397萬人。因此,在中職體育課程教學過程中進行思政教育是必要的,思政教育不僅能提升中職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yǎng),還能促進中職學生身心健康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中等職業(yè)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0年版)》的課程目標明確指出,要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錘煉意志品質,使學生在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3個方面獲得全面協(xié)調發(fā)展。中職學生在學習運動技能時能形成堅強的意志品質,更能促進中職學生養(yǎng)成體育精神。從生理學角度來講,在學習運動技能時中職學生的身體承受了較大的運動負荷,使其身心素質均獲得了良好的改善,從而促進了身心全面發(fā)展;從心理學角度來講,體能鍛煉極大地錘煉了中職學生不怕吃苦、敢于拼搏以及永不放棄的外在品質,在無形中培養(yǎng)了他們不畏艱難、自信勇敢的內在品質,從而使中職學生具備勇敢頑強、堅韌不拔、超越自我的精神風貌。
在中職體育課堂教學中,課堂的教學常規(guī)是必不可少的,其中包括課堂的組織紀律、個人的行為規(guī)范以及加強行為規(guī)范的練習(隊列、隊形)等,中職體育課堂教學格外重視對中職學生的行為規(guī)范的約束與強化,能促使中職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除了應教授一定的運動技能技術,還應傳授個人健康技能的學習,包括健康的飲食、科學的體育鍛煉方法以及職業(yè)健康安全知識等。2020年,國家體育總局和教育部聯(lián)合下發(fā)的《關于深化體教融合 促進青少年健康發(fā)展意見的意見》明確提出,要開展豐富多彩的課余訓練和競賽活動。開展課余訓練,對中職學生的行為規(guī)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職學生不僅要執(zhí)行教師的訓練安排,而且不能出現(xiàn)無故缺席、遲到等現(xiàn)象。在競賽過程中,中職學生必須遵守比賽規(guī)則、尊重裁判員,公平公正地參與比賽,這就促使中職學生養(yǎng)成了遵守紀律、遵守規(guī)則、學會自我約束等多方面的良好行為習慣。
在社會心理學層面,人格是指個體在對人及對事等方面的社會適應行為中的內部傾向性和心理特征。相關研究表明,體育運動對青少年人格的發(fā)展和塑造可以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并且能促進其生活方式中行為方式的改變。而中職體育課程的終極目標就是幫助中職學生在體育鍛煉過程中享受樂趣,享受體育鍛煉帶來的精神上的滿足。尤其是在競賽活動中,中職學生在賽場上揮灑汗水,能感受體育的魅力,積極創(chuàng)造自我成功的運動表現(xiàn),享受體育運動帶來的成就感和榮譽感。根據(jù)美國運動醫(yī)學的研究,人運動20min以上,體內的脂肪就會作為能源物質,從而有效抑制肥胖,塑造良好的個人氣質。以上這些積極的生活方式和運動表現(xiàn)均有助于中職學生塑造健全人格,為今后創(chuàng)造幸福美好的人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中職學生心理正處于發(fā)展敏感期,雖然其沒有普通高中學生學業(yè)壓力那么大,但也普遍面臨著學業(yè)和就業(yè)的雙重壓力,難免會產生一些心理問題,如果這些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輕則抑郁,重則會產生自殺的想法。相關研究表明,在學校開展體育活動可以有效地提高青少年的智力、調節(jié)個人的情緒、幫助青少年形成良好的自我認知,從而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產生積極的影響。還有相關研究表明,適度的體育運動和鍛煉能促使人釋放、分泌一種多肽物質和“快樂因子”,使人感受到愉悅的情緒、放松的心態(tài),讓人充滿活力與自信,變得樂觀與開朗,從而促使人往健康向上的方向發(fā)展。因此,中職體育課程能促進中職學生心理健康,增強其自我調節(jié)的能力。
體育教學目標是體育教學活動的起點與歸宿,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體育教學理論與實踐問題。《中等職業(yè)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0年版)》教學要求中,是以立德樹人為教學理念、以促進學生體育核心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和發(fā)展為主要教學目標的。因此,有效落實中職體育思政建設,就要求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目標的3個維度上圍繞“立德樹人”而展開設計,體現(xiàn)思政教育對體育課程育人價值的助推。有相關學者提出以德育情感目標為先導、技能目標為主導、兼顧認知目標這種全新的體育教學目標模式。筆者認為,中職學生情感缺陷是普遍存在的問題,在體育教學目標設計中以德育情感目標為先導是極有必要的。中職學生對運動技能的學習是有限的,而對情感價值的追求是無限的。因此,充分發(fā)揮體育教學目標的導向作用對落實體育課程思政建設有積極影響。
中職體育課程內容主要分為基礎模塊和拓展模塊,且規(guī)定了相應的課時安排。因此要將思政元素很好地融入中職體育教學內容,就要尋找二者之間的結合點。首先,體育教師要對中職體育教材有著深刻的認識,熟知新課標每個模塊的教學內容,從不同類型的運動項目中挖掘思政元素,從中職學生的實情出發(fā)進行針對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如在籃球、足球、排球等球類運動中,體育教師應側重于中職學生團結友愛、遵守規(guī)則等體育精神的養(yǎng)成,從而加強對中職學生進行集體主義教育。其次,體育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前插入一些勵志的體育明星傳記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如2020年東京奧運會年僅14歲的奧運跳水冠軍全紅嬋,家境貧寒的她每日刻苦訓練,只為了有一日能奪得冠軍為家里的母親治病,這種責任與擔當更值得中職學生去學習。
中職院校體育教師的教學方式直接影響中職體育課堂教學質量和中職學生的學習效果。在中職體育課堂教學中,體育教師常用的思政教育教學方法主要有語言法、榜樣示范法及激勵法等,這些教學方法的教學效果遠達不到預想效果。在新課標中,體育教師應根據(jù)中職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和職業(yè)發(fā)展需求創(chuàng)設多元化學習情境,同時要學會利用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手段開展體育課堂教學,探索中職學生線上、線下體育學習新模式。因此,體育教師要轉變思想觀念,突破傳統(tǒng)的單一教學形式束縛,以課為單位,開展形式多樣的體育課堂。例如,在隊列隊形的教學設計中,體育教師在導入部分可以播放儀仗隊方隊升旗的視頻,巧妙地運用多媒體設備等信息技術手段對中職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從而促進中職體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二者之間的良好互動。
構建科學合理的體育課程思政評價體系是為了增強中職體育課程思政的實效性,因此評價體系應圍繞體育教師、中職學生和教學等相關方面,采用可測量的指標進行有效性評價。一是要確定評價主體,新課標要求在體育課程學習評價的過程中,強調多元評價主體的共同參與。評價主體應包括教育教學主體和第三方主體,各主體獨立評價中職學生在不同環(huán)境下的思想傾向情況,在此基礎上進行整體性綜合評價,并及時對評價結果做好統(tǒng)計分析。二是要確定多維度評價指標,在體育課程思政教育教學過程中,對不同主體應制定不同維度的評價指標,以保證體育課程思政教育評價的全面性和科學性。在體育課堂教學上,體育教師應對中職學生課堂表現(xiàn)進行客觀評價。同時,中職學生一方面要對自我運動表現(xiàn)、體育學習態(tài)度等方面進行客觀評價,另一方面還要對體育課堂進行滿意度評價。除此之外,中職學生家長和其他學科任課教師還應對中職學生的日常行為表現(xiàn)、情感和價值觀等方面進行評價。三是要做好系統(tǒng)化評價,思想政治素養(yǎng)的提升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做好每個階段中職學生思想變化記錄,堅持發(fā)展性的評價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