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松奎
(中國礦業(yè)大學體育學院,江蘇 徐州 221116)
在大學籃球選項課程教學中,由于籃球教學設施條件的約束,是教學組織管理的疏漏,學生自主鍛煉意識的薄弱以及選課的自主性、隨意性,加之以互聯網為平臺的教學模式不斷涌現,以講解示范為主要手段的傳統(tǒng)課堂已不能滿足現代大學生的籃球學習需求。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fā)以來,教育部明文要求采取“政府主導、高校主體、社會參與”的方式,共同實施并保障高校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的在線教學,實現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這無疑給以技戰(zhàn)術實踐為主的大學籃球選項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使其面臨更大的挑戰(zhàn)。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和體育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微視頻為教學媒介的翻轉課堂備受關注。O-PIRPAS翻轉課堂就是把傳統(tǒng)課堂中的教師講解知識、學生課后完成作業(yè)的教學模式顛倒過來,變成學生課前學習教師布置的教學內容和制作的教學視頻,課上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課堂活動設計、解惑答疑、完成作業(yè)等。在O-PIRPAS翻轉課堂中,O(Objective)指教學目標和內容,P(Preparation)指課前準備和問題導入,I(Instructional video)指課前教學視頻,R(Review)指課堂知識回顧,P(Problem solving)指課堂問題解決,A(Activity)指課堂活動設計,S(Summary)指課堂總結與反思。在大學籃球選項課教學中,O-PIRPAS籃球翻轉課堂緊密結合現代科技手段,大學生通過電腦或手機軟件,以微視頻為媒介在課前完成籃球知識和技能的學習,于課中加以交流、答疑、練習及深化等,大大節(jié)省了籃球教師統(tǒng)一講解示范的時間,從而教師利用更多機會給予學生個性化指導和針對性練習。(圖1)
圖1 O-PIRPAS翻轉課堂教學示意圖
O-PIRPAS籃球翻轉課堂的核心在于通過把教師直接講解移出課堂之外,把寶貴的、面對面的課堂時間用來進行豐富的、有意義的交互學習活動,也就是將傳統(tǒng)課堂中“知識傳遞”與“知識內化”2個階段進行了翻轉,最大化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深層參與交流的時間。翻轉課堂相對于傳統(tǒng)課堂的優(yōu)勢在于課前學生可以利用網絡平臺進行自主學習,并且學習小組及成員之間可以相互學習交流,課前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會在課上得到很好的指導答疑。由于教師的角色由傳統(tǒng)課堂的傳授知識變成了主要為學生答疑解惑,因此,教師有充足的時間為學生提供針對性指導,師生、生生之間的聯系更加密切。O-PIRPAS籃球翻轉課堂打破了以往教師的“雙主”模式,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自主學習能力,也大大提高了學生之間相互協(xié)作和獨立思考能力,更加關注教育過程、強調教育增值(表1)。把課堂還給學生,增強了教學的吸引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練習積極性,以興趣帶動學習,讓課堂教學更具有活力和實效。
表1 O-PIRPAS籃球翻轉課堂與傳統(tǒng)籃球課堂的異同
翻轉課堂教學能夠為教師和學生帶來新的教學體驗與學習體驗,能夠推動高?;@球教學生態(tài)的革新,同時也能夠為高?;@球教學成效的提升提供助力。因此,將O-PIRPAS翻轉課堂引入大學籃球選項課教學,并從籃球課程教學實踐出發(fā),嘗試彌補高?;@球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的弊端和問題,也是對傳統(tǒng)課堂教學進行有益的補充和改良。
當今大學生的學業(yè)任務比較繁重,課程安排也比較緊密。在大學籃球選項課中,大學生對籃球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戰(zhàn)術等的學習,如果僅僅局限于每周2節(jié)籃球選項課是完全不夠的。加之籃球班級上課人數多,籃球教學又需要特定的練習場地,大學生的籃球基礎及學習能力千差萬別,還有籃球技戰(zhàn)術教學的復雜性與實踐性。因此,在相對有限的時間內籃球教師課堂上很難兼顧到每位大學生的學習和練習情況。針對目前高校籃球教學現狀及大學籃球選項課程的特殊性、復雜性,將基于微視頻的O-PIRPAS翻轉課堂應用到籃球教學中,期許不斷提升大學籃球選項課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
大學籃球選項課O-PIRPAS翻轉課堂在教學實踐中主要由籃球教師的精心籌備、解惑答疑和設計指導、大學生的自主學習、團隊協(xié)作和主動探究以及師生和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活動等組成,大致分為前期籌備工作、課前自主學習、課堂活動設計與課后鞏固加強等幾個階段。
籌備階段的準備工作主要由教師來完成。首先,在計劃運用O-PIRPAS籃球翻轉課堂教學的早期,教師就要根據教學計劃和籃球課程標準的要求,確定O(Objective)——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在教學目標引領下,對主要教學內容進行甄別篩選,根據大學生的籃球基礎和學習能力選取難易適中的學習材料,撰寫詳細、嚴謹的教案。其次,圍繞教學內容制作籃球技戰(zhàn)術教學微視頻。課前教學視頻I(Instructional video)的制作要花費籃球教師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并且對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視頻要求做到目標明確、內容精煉準確、時間不宜過長、各學習模塊之間必須緊密銜接等。然后,為方便教師和學生更好地進行交流,還需搭建利于O-PIRPAS籃球翻轉課堂開展的網絡學習與交流平臺,教師也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指導與監(jiān)督等。
課前階段的活動首先由籃球教師發(fā)布學習任務與學習材料,即完成P(Preparation)——課前準備和問題導入。在O-PIRPAS籃球翻轉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為學生提供學習資源,而且引導學生明確課前深入學習的任務,確保學生開展自主學習的目的性和針對性。上課前大約1周的時間利用網絡學習平臺發(fā)布學習目標任務的通知,提示大學生按照籃球教師的要求在網上學習教學視頻內容。學生通過移動媒體對教學視頻進行觀看,對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多加關注,及時記錄自主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并在課上反饋給教師。先學后教也是O-PIRPAS籃球翻轉課堂的特點和優(yōu)勢。另外,為了提高大學生籃球學習興趣和練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還應該要求大學生對需要掌握的籃球技戰(zhàn)術動作進行課前分組練習。由于籃球技能學習的實踐特殊性,課前安排大學生自主學習中采取小組互助協(xié)作練習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課中主要是大學生課前自主學習知識之后的內化階段。課堂階段的活動主要包括R(課堂知識回顧)、P(課堂問題解決)、A(課堂活動設計)、S(課堂總結與反思)。大學籃球選項課O-PIRPAS翻轉課堂教學如何合理翻轉和教學創(chuàng)新,是整個翻轉課堂的關鍵所在,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與優(yōu)化亦是翻轉課堂的重中之重。
在課堂教學中,首先,教師對大學生課前深入學習中獲取的反饋信息以及出現的問題進行歸納,并為課堂教學活動設計提供依據。對教學內容中的重點、難點進行集中講解,對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答疑和指導。其次,通過課前自主學習、小組協(xié)作、課堂反復練習、教師糾錯和指導后大學生對籃球教學內容有了很好的認識,教師可以安排大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籃球技能課堂展示,同學之間進行觀摩交流和相互學習,強化大學生間的互動,引導大學生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共同提高籃球技戰(zhàn)術水平。同時,對遇到特殊困難的大學生根據其學習特點進行針對性的個性化指導和幫助。大學籃球選項課O-PIRPAS翻轉課堂恰好解決了傳統(tǒng)課堂無法兼顧所有大學生個性化學習要求的問題。最后,還要進行S(Summary)——課堂總結與反思。O-PIRPAS翻轉課堂不但注重大學生學習結果的評價,還要考慮學習過程的評價,做到定量與定性評價、形成性與總結性評價相結合,綜合考量大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小組協(xié)作表現、課堂糾錯成果展示等方面。
課后教學主要是鞏固和加強籃球知識和技能的階段。課后教師及時總結課堂籌備工作、課前和課中遇到的問題及大學生反饋的信息,課下大學生與教師通過網絡學習平臺進行相互溝通和答疑,更加有利于籃球技戰(zhàn)術的鞏固和加強。課后教師還可以通過教學公眾平臺推薦一些關于籃球基本知識和技戰(zhàn)術教學的書籍、圖像、經典籃球比賽等激發(fā)大學生籃球學習的興趣;大學生也可以提出更利于籃球翻轉課堂教學改進的創(chuàng)意和建議。這是教師教學與大學生學習經驗的分享與碰撞,使得課后活動不再枯燥乏味,這也正是O-PIRPAS籃球翻轉課堂與傳統(tǒng)課堂的區(qū)別所在。
大學籃球選項課O-PIRPAS翻轉課堂教學順應了現代教育觀的要求,符合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改革的發(fā)展趨勢,體現了教育功能的前瞻性。翻轉課堂教學充分考慮大學生的籃球基礎、個體差異、學習能力及籃球需求,促使每個大學生在原來的基礎上得到個性化指導和提高。
目前我國對于翻轉課堂的構建和應用還處于初步發(fā)展階段,對于O-PIRPAS翻轉課堂教學的理解還停留在表面層次,并且普及度不高。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復出現、國家和地方政策的大力支持以及網絡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盡管大學籃球選修課O-PIRPAS翻轉課堂教學引起了教師的重視,但仍然存在網絡學習平臺有待完善、籃球教學內容及視頻制作缺乏系統(tǒng)性、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不足、教學評價及反饋不及時、教師運用多媒體技術水平不高等問題,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大學籃球翻轉課堂教學的實施。
每種課堂教學模式都不是萬能的,無論是翻轉課堂教學還是傳統(tǒng)課堂教學,都有著各自的優(yōu)勢和不足,我們應揚長避短、優(yōu)勢互補。翻轉課堂是新時代教育信息化的衍生物,對于O-PIRPAS翻轉課堂在籃球教學實踐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需要體育教育專家和一線教師通過不斷的實踐探索和改進優(yōu)化,在不久的將來,摸索出一套適合高校大學生籃球學習的具體教學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