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增和
論虞舜媒介形象的建構與傳播
楊增和
(湖南科技學院,湖南 永州 425199)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視覺文化背景下的符號傳播成為媒介環(huán)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新媒體建立起虞舜影像呈現方式。典籍文獻中虞舜形象有一個演繹的過程,成為虞舜媒介形象的來源。虞舜形象的傳統(tǒng)媒介傳播路徑有電視劇、電視專題片與紀錄片、動漫片;虞舜形象的新媒體傳播路徑有新技術電影傳播、短視頻、社交媒體等?,F代媒介以影像化表達形式建構了虞舜圣明君主、孝悌和順、仁德、傳奇的媒介形象。虞舜媒介形象建構與傳播具有視覺化表達、融合媒體傳播和視覺社會價值的特征。
虞舜;媒介形象;建構與傳播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和媒介技術的進步,視覺文化背景下的符號傳播成為媒介環(huán)境的重要組成部分,“當代文化正變成一種影像文化,而不是一種印刷文化,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1]。我們理解和再現世界更多的是以視覺化方式來表達,影視以直觀、活動和有聲的影像而成為重要的傳播媒介,具有強大的震撼力和感染力,在傳播活動中具有“近乎神話般的巨大生命力”[2]。現代媒介視域下虞舜影像的非線性敘事和視覺化傳播,活化了傳統(tǒng)典籍文獻中有關虞舜的文字敘事,創(chuàng)新了表達和傳播的路徑,“在消費影像的社會中,影像已成了史學文獻與歷史學者”[3]。虞舜為中華道德文明的始祖,學術界對虞舜的研究成果頗豐,但從傳播學的角度等對虞舜形象研究的成果尚不多見。媒介有一個從口頭媒介、文字媒介、電子媒介到網絡媒介的演變過程,這些年,以帝王敘事為主的歷史題材影視劇不斷出現,以虞舜故事為題材的影視劇、電影、動漫、專題片等視覺的媒介傳播也逐步增多。呈現虞舜形象的媒介是多類型和多樣化的,文章側重于研究數字媒體視域下虞舜媒介形象的建構與視覺化表達,借助智能手機、互聯網、虛擬現實,微信、QQ和短視頻等媒介技術,將傳統(tǒng)影視等大眾媒體與新媒體融合,形成虞舜文化的融合媒體傳播矩陣,為虞舜文化傳播提供更多的平臺和更為廣闊的空間。
現存典籍文獻中記載虞舜的史料主要見于《尚書》等,還有別史、雜史、野史、稗史等眾多記載,這些典籍可大致勾勒出虞舜敘事的基本內容?!渡袝肥歉鶕茍?、虞舜、夏、商、周王室和各諸侯國的文獻檔卷整編出來的官方文獻匯編,其首篇《堯典》合寫堯舜,且堯輕舜重?!渡袝穼τ菟吹拿枋龃蠖嘣凇秷虻洹泛汀端吹洹防?,記載了虞舜的功業(yè),刻畫了虞舜形象。《尚書》中的《虞夏書》可以看作是我國歷史化了的上古神話與傳說的匯集,其中,有關虞舜的神話和有關鯀禹治水的神話構成了《虞夏書》的核心部分,這些神話內容使《尚書》在歷史敘事之外,更增添了由想象與幻想等虛構敘事所帶來的形象性,使故事情節(jié)更為曲折復雜、絢麗多彩,人物形象更為豐滿生動[4]?!端吹洹酚涊d了虞舜因為德行被委以重任,虞舜知人善任,分封百官,各司其職,有治國才能,有仁愛和孝悌之心。
儒家典籍中的虞舜是行仁修德和品行高尚的道德圣人,春秋戰(zhàn)國時諸子都把舜作為賢明帝王??鬃影延菟纯闯扇实率ネ酰献涌粗赜菟吹男陨婆c孝行,墨家筆下的舜是兼愛非攻的賢明帝王,韓非子借虞舜強調規(guī)矩的重要性。虞舜形象也隨著諸子的發(fā)揮變得多樣化,有圣人和孝子形象、兼愛非攻形象、明法度的帝王形象等?!吨駮o年》對虞舜的認識較為復雜,其中《五帝紀》有舜囚堯于平陽,取之帝位的記載,充滿血腥暴力的權力之爭,把虞舜塑造成一個野心勃勃和充滿暴力的政治家形象,對堯舜禪讓仁德和得民心贏天下之事均未提及。
司馬遷的《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五帝本紀》主要記載遠古傳說中的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的事跡。司馬遷集諸子各家和走訪所得,重點描寫堯舜事跡,其中,寫虞舜的內容約占《史記·五帝本紀》三分之二。虞舜形象在典籍文本中是不斷演變的,直到《史記·五帝本紀》,虞舜賢德的帝王形象才明確定型。舜接受堯的各種考驗而踐天子位,“攝行天子之政”;四次巡視四方,擴大盟主在十二州的影響力;設立刑法制度,穩(wěn)定社會;遷徙作亂部族,促進民族融合;百業(yè)興盛,天下太平?!妒酚洝分兴茉斓乃礊橘t明帝王,其成長軌跡清晰明了,真實可信[5]。虞舜形象開始從復雜多元走向統(tǒng)一,從扁平走向豐滿。
虞舜形象從平民、能臣到固化為以德治天下的賢明帝王,形成虞舜敘事情節(jié)的母題,為后來虞舜形象的塑造提供史實和藝術虛構的空間,虞舜形象的媒介呈現范式也從典籍文本轉向影像生產,再到超真實的擬象世界。虞舜“從一個神話傳說人物演變?yōu)閾碛心承┏揭话惴踩四芰Φ氖ベt”[4]。虞舜敘事“從神性的舜到圣君舜的演化”[6],虞舜的神性逐漸淡化而人性不斷凸顯,民間文化色彩趨向濃厚?!皬淖畛醯恼蝹髡f逐漸向道德倫理傳說演化”[7],典籍文獻中的虞舜形象以文字書寫的方式呈現,留下巨大的再建構和演繹的空間,不同媒介多維度拓展,不斷建構和豐富虞舜形象。
1.虞舜形象以電視劇形式傳播。這里影響比較大的電視劇,一是35集電視連續(xù)劇《大舜》,是山東電影電視劇制作中心出品的古裝劇,由吳子牛執(zhí)導,宗峰巖、趙文瑄等主演。作品以舜帝的一生為主線,將華夏、東夷、三苗由三分天下到三足鼎立統(tǒng)一的歷史穿插其中,講述了虞舜作為遠古時代英雄,歷經磨難、治理水患、為民造福、成就偉業(yè)的傳奇故事,展現了虞舜忠厚仁愛的精神品格[8]。二是80集電視劇《堯舜禹》,由陳家林導演,作品通過影視方式,把遠古堯舜禹禪讓的歷史演進過程呈現出來,堯從天下為公的理想出發(fā),把“天下人的天下”禪讓給天下最賢者,把帝位禪讓給賢德的舜,舜接位后鞏固了各部落聯盟,開創(chuàng)了堯天舜日的盛世天下,舜后來也把帝位禪讓給了大禹,開始走向權力交接的理性求索和文明傳續(xù)。三是30集電視連續(xù)劇《虞舜南巡記》,敘述舜繼位后,舜帶上禹等人開始南巡,與丹朱會戰(zhàn),丹朱、三苗王被擒獲,舜命禹治理水患,天下太平。虞舜形象與具體歷史語境中的事件相關聯,推進故事發(fā)展。
2.虞舜形象的電視專題片與紀錄片形式傳播。電視專題片通過簡潔明了的影片鏡頭表現虞舜形象,闡述虞舜事跡的來龍去脈。具有地方性特色的大型欄目《品讀永州》,是永州電視臺著力打造與推廣的精品欄目,多次對九疑山的自然風光和風土人情進行了解讀和推介,其中有虞舜文化方面的內容,如《九疑山下覓舜蹤(上、下)》和《舜帝廟博物館》等。湖南教育電視臺打造的一部電視紀錄片《舜帝南巡之路》,反映舜帝南巡的史實。紀錄片運用多種藝術手法創(chuàng)造性地表現和刻畫虞舜形象,《中國通史》之《天下為公:堯舜禹與禪讓時代》《帝舜有虞氏之謎:對舜帝傳說故事的理解》等,把舜帝的故事歸納為舜帝出身、舜帝被堯舉用前、舜帝被推舉在位、南巡蒼梧、崩葬九疑幾個部分。另外,與虞舜相關的人物娥皇女英傳說的紀錄片《非物質文化遺產:舜帝與娥皇女英的傳說》,以湖南寧遠九疑山為中心形成舜帝與娥皇女英傳說圈,反映了舜帝晚年南巡時與妻子、朋友、大臣、百姓的關系。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舜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毒乓缮秸\信石》講述都市女孩到寧遠九疑山尋找信物的故事,展示了九疑山的美麗風景和誠信精神?!兜乩碇袊分械乃吹蹞崆購棾赌巷L歌》。還有《中國古代名人圣賢》系列中的《古代賢君·舜帝》,舜帝傳說典故系列《舜王碑》,以及《三峰石:九疑山舜帝傳說》等。
3.虞舜形象的動漫片傳播。動漫集合了動畫與漫畫形式,把文字、音樂、動作與表演融為一體來呈現,用動漫的形式來表現虞舜形象,更富于感染力和傳播力,能更好地拓展舜文化的創(chuàng)意表達空間,吸引更多受眾關注舜文化,尤其是少年兒童。269集大型少兒動漫教育片《上下五千年動畫片》,其中與舜帝相關的《堯舜讓位》《大禹治水》,《大舜的故事》動畫片全集,《中華德育故事·孝篇·大舜》,其他動漫作品還有《舜帝的誕生》《史記虞舜篇》《孝感動天》《以德報怨的舜帝》等。這些作品把傳統(tǒng)典籍中具有教育性和普及性的虞舜文化,通過動漫化演繹而轉化為可視化的動態(tài)影像,把經典的虞舜故事賦予新的傳播手段,使虞舜形象更為鮮活生動。
1.虞舜形象的3D電影體驗式傳播。一是用3D影像空間傳播虞舜形象,《遠古大帝·大舜傳奇》運用3D技術展現舜帝帶領的兩位兄弟,尋找適合族群生活之地的奇幻冒險故事,塑造虞舜曲折成長的過程,將上古英雄譜系呈現在人們面前,呈現亦真亦幻的遠古洪荒歲月,蒙昧時代的原始生態(tài)環(huán)境極具視覺沖擊力[9]。影片凝聚了科技優(yōu)勢與藝術想象力,用沉浸式體驗觀影方式給受眾獲得遠古文化體驗,3D的視覺特效包裝增添了玄幻元素,超現實的影像構建給虞舜形象增添了神話色彩。影片由李智導演執(zhí)導,根據冷明權所著《遠古大帝·大舜傳奇》改編,演員陳龍、藍盈瑩、顧又銘領銜主演,邀請好萊塢3D視覺特效大師Keith Collea擔任影片的3D特效總監(jiān)。二是湖南寧遠縣九疑山紫霞巖水幕激光電影《舜帝斬孽龍》,通過影像創(chuàng)意空間的視覺體驗,把觀眾帶入電影場景中,切身感受現代科技的觀影效果,沉浸式體驗遠古時代的生活。
2.虞舜形象的短視頻傳播。視覺文化時代的媒介呈現形式顛覆了傳統(tǒng)的影視傳播方式,影像作為一種文化載體和傳播媒介,成為私人領域和公共空間交織在一起的新的呈現方式。自編自演虞舜題材的微電影,如《大虞舜》,由小海星表演工作室出品,少年兒童參與表演,小演員作為影像主體參與影片拍攝。又如,中央電視臺CCTV-12播出的國學兒童劇“孝篇”的《虞舜耕田》,5至15歲的少年兒童演出,節(jié)目也只有短短的一分鐘,但是虞舜人物原型所具有的人格魅力和小演員生動而有靈氣的虞舜體驗式表演,讓觀眾在故事中潛移默化地接受虞舜文化的影響,節(jié)目一經播出就廣受觀眾好評。古裝連續(xù)劇《舜帝傳奇》,娛樂性短視頻《舜帝微服私訪》等,都是由兒童作為演員演出的,鏡頭語言強化主體參與,虞舜形象在體驗式表演、拍攝和制作過程中生成。大眾傳播媒介語境中用現代影像方式創(chuàng)作的短視頻,通過移動終端、微博、微信、論壇、視頻網站等社交媒體傳播,與受眾形成互動,受眾更容易對虞舜形象產生文化認同。
新的媒介和技術對虞舜媒介形象的建構與傳播有重要影響,用新媒體技術創(chuàng)作出更具時代感和創(chuàng)造性的影像作品,以形成具有民族想象和家國情懷的重要媒介話語。帝王題材的影視作品“以政治史為核心內容、以一代帝王的政治生涯為跨度、以帝王為敘事主體并將之書寫為主體英雄”[10]。中國人看歷史劇猶如在讀歷史,虞舜形象背后隱藏的是中國傳統(tǒng)政治與歷史文化,與華夏民族形成價值同構關系,表現出生命圣化的傾向。黑格爾認為,每個時代都會有當之無愧的偉人[11]。帝王和英雄是人類有史以來重要的話題,人們追捧崇拜帝王和英雄。現代媒介塑造了虞舜圣君形象,賦予典籍文獻中固化的人物形象以新的生命?!洞笏础吩佻F了虞舜治國理政的杰出才能,虞舜設立了一系列官職,任命了大禹、伯益、皋陶等22人的官職。征收貢賦,安定民生,發(fā)展生產,治理水患,開疆拓土,南巡視察民情,為民造福立下了歷史功績。虞舜作為遠古時期杰出的部落聯盟首領被尊為圣君,他以生命獻祭部落利益和理想,對形成中華民族凝聚力有重要的影響,虞舜以“圣君政治”[12]成為明德圣君的典范,在民眾心中形成了一種社會群體記憶。
影視媒介表現虞舜孝悌和順的家庭關系,突顯虞舜形象承載的社會倫理價值和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洞笏础肥沁h古早期國家初創(chuàng)時的尋根作品,中國古代血緣家庭的孝成為一種意識形態(tài)話語,延伸到了社會文化領域,形成社會性的道德準則,反映中國人生命不息和文化綿延不斷的社會意識。虞舜的孝悌和順通過影視藝術呈現出來,《大舜》《堯舜禹傳奇》《二十四孝之孝感動天》中,虞舜心地善良仁慈,始終以孝悌為本。虞舜幼年喪母,少年生活艱難,他的父親瞽叟續(xù)弦,繼母奸詐,同父異母兄弟象,傲慢自私,他們虐待虞舜,虞舜以德報怨,一如既往地孝敬父母。建立在血緣基礎之上的父子關系是人倫之本,是家庭關系的核心,虞舜尊敬父母,表現在父母有大的過錯也從不抱怨,以其孝維持了家庭的穩(wěn)定與和諧。虞舜以悌為核心的兄弟關系,體現在虞舜對兄弟具有寬厚仁慈的品德,虞舜對弟象以德報怨。象時常都想殺掉舜,而舜繼承王位后,不但沒有懲罰象,還把他封為有庳。帝王與平民一樣具有驚天動地的愛情,舜帝與二妃夫妻恩愛,愛情忠貞,舜帝南巡駕崩后,二妃千里尋夫,溺于湘江,演繹了一個慟天地、泣鬼神的愛情故事。
虞舜以德治國成就一代偉業(yè),他教人們耕田、打漁、制陶,展現了勤勞、勇敢、善良、忠厚、仁愛等精神品格。虞舜對內提出慎刑的思想,德法并舉,明德慎罰,以人為本,不主張酷刑和死刑,而是改為象刑,體現了虞舜獨特的道德情懷和仁慈的精神品德。堯舜禹傳承中國歷史上舉賢不維親的禪讓制度,展示堯、舜、禹授受君權的合法性,影視中,舜帝將帝位禪讓給鯀之子禹,而不是自己的兒子商均,成為中華文明史上原始民主制度的楷模。虞舜執(zhí)政后對外不僅通過軍事手段擒共工等四兇族,而且采用德化懷柔政策,安撫民眾,如影視中鯀授意共工返回西北水族部落,伏擊考察水系的舜,足智多謀的女英用藥將敵人迷倒,三人得以逃脫,事后,舜為了部落聯盟不再追究。德治教化,撫琴演繹《南風》,瓦解對方士兵的意志,以仁德之風征服了有苗氏,實現華夏和東夷兩大部落和平聯盟,得到了天下部族的擁護。
用藝術手法展現虞舜形象,在真實性的基礎上展開藝術想象,尋求與觀眾情感和思想的共鳴點,將典籍文獻中的人物原型轉換為生動感人的藝術形象。虞舜形象的情節(jié)單元不僅基本符合生活邏輯,也具有典籍文本的神圣化和理想化敘事,而且還把生活素材虛構和渲染,通過巧合或偶然的情節(jié),表現虞舜形象的傳奇性色彩。舜帝傳說中的種麻、耕歷山、陶河濱、漁雷澤、浚井、修谷倉等情節(jié)單元是生活本身形態(tài)的敘事,而虞舜的家庭傳說中舜母遇虹而孕,虞舜的神奇出生屬于感生;虞舜具有雙瞳仁,形象奇特;“焚廩”“浚井”“醉酒”等情節(jié),在細節(jié)描寫上作了合理想象和發(fā)揮,融入了合乎民間邏輯和生活常理的敘事情節(jié)。
1.媒介技術推動虞舜影視形象的廣泛傳播。虞舜形象從典籍文獻的文字書寫到電子媒介的影像呈現,適應媒介變化的要求。當代社會的媒介環(huán)境正在發(fā)生變化,傳統(tǒng)傳播的媒介主要是文字,而當代傳播的媒介則是數字影像?,F代社會已進入圖像時代,我們身處影像的包圍之中,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都“被把握為圖像”[13],即使是傳統(tǒng)的印刷媒體也大多用圖像符號來追求版面的視覺沖擊力,視覺文化傳播時代的來臨,標志著文化形態(tài)和傳媒理念的形成和拓展,意味著人類思維范式的一種轉換,現代社會被看成是“景觀社會”[14],影像景觀因能引起人們的關注而變成視覺的注意力,人物通過影視媒介傳播給受眾,以影像敘事來挖掘典籍文獻的人物形象。
2.塑造虞舜形象的影像作品不斷出現。近年來,以獨有的史實與藝術虛構相結合的電視劇系列作品不斷出現,這種對歷史進行藝術再造的影視作品,既傳播歷史文化,又給觀眾帶來審美感受。虞舜形象的影視傳播是在這樣一種大眾文化、媒介形態(tài)變遷和現代都市文明的環(huán)境中形成的,同時,借助影視作品,以影像手段記錄、展示和詮釋虞舜文化。虞舜知識傳播類的紀錄片,作為一種歷史敘事時空的記錄和表現方式,運用現代影像技術建構的傳播體系,通過影視技術生產的跨媒介轉換,將歷史文本中的經典意象符號、現實空間中對虞舜形象的文化解讀,歷史空間中難以再現的場景、事件和人物等,通過影視媒介生產呈現給受眾,喚起受眾對遠古虞舜文化的歷史記憶。
3.舜文化知識的影像化生產與傳播。電視作為一種視覺中心的媒介,其大眾化傳播方式改變了傳統(tǒng)的知識生產模式,如波茲曼所說,“電視最大的長處是它讓具體的形象進入我們的心里,而不是讓抽象的概念留在我們腦中”[15]。電視文化講壇的影像化在虞舜形象傳播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數字媒體時代傳播者和受傳者的地位發(fā)生了變化,人人都可參與媒介內容的生產和傳播,知識層級傳播的錐形結構得以改變,以電視為代表的大眾媒體擁有知識話語,以影像化傳播的媒介可使受眾倍數增長,受眾寓教于樂。如《瀟湘講壇》,多次就舜文化專題開講。舜文化的傳播還有用“文字+圖片+視頻”等圖文并茂的形式,給受眾強烈的視覺沖擊,影像媒介用故事情節(jié)來表達,增強內容傳播力,擴大舜文化的影響力。
1.虞舜形象融入多元媒體進行傳播。傳統(tǒng)媒體時代的影視傳播是線性和單向的,而新媒體時代的影像傳播是雙向互動的,媒體之間能進行信息與技術的共享,微博、微信、QQ等網絡即時社交平臺和抖音、快手、西瓜等短視頻的影響力不斷擴大,優(yōu)酷、土豆、愛奇藝、搜狐、樂視等幾大視頻網站紛紛崛起,都為影像傳播提供了技術支撐,形成傳統(tǒng)影視與新媒體聯動傳播環(huán)境,獲得更多的受眾資源。如電視劇《大舜》在電視媒體播出之前,就已經利用濟南人民廣播電臺、《濟南日報》等傳統(tǒng)媒體進行前期宣傳,到電視播出之時,除了在央視電視劇頻道和山東衛(wèi)視播出以外,還在搜狐視頻、愛奇藝視頻、樂視視頻和騰訊視頻四大網站上同步播出。傳統(tǒng)電視媒體播出前期的電視預告來造勢,播出期間跟進報道,后期二度造勢,并與網絡媒體積極有效配合,設置議程,給觀眾提供強大的影視傳播信息流。
2.虞舜形象在虛擬現實技術形成的環(huán)境中傳播。電影是現代媒介技術高度發(fā)展的產物,體現了科技與藝術完美融合,它在聲、光、電和化學等高科技的作用下呈現出影像奇觀。虛擬現實技術創(chuàng)造的3D電影《遠古大帝·大舜傳奇》,構筑了新的人與環(huán)境、主觀與客觀、真實與夢幻的關系,這種貼近現實又超越現實的審美情境,讓受眾沉浸其三維虛擬空間而融入劇情,用沉浸式體驗的方式獲得更舒適的感官享受,受眾獲得的大奇觀、超震撼和全體驗的文化體驗顛覆了傳統(tǒng)電影的觀影體驗。
3.虞舜形象在新媒介影視空間中傳播。水幕電影就是通過高壓水泵將水自下而上高速噴出,霧化后形成“銀幕”,由專用放映機將特制的影像投射在“銀幕”上,形成斑斕奪目的奇異效果。寧遠縣九疑山紫霞巖中的水幕激光電影《舜帝斬孽龍》,將虞舜形象與九疑山自然景觀、數字技術和藝術融為一體,產生一種沉浸體驗效果,更好地展現出遠古部落首領虞舜的魅力。
1.虞舜形象在大眾化表演與展示中獲得受眾認同。新媒介技術給公眾更多影像表達的自由,社會化媒體賦能影視空間新的交往模式,這是網絡空間中出現的一種大眾文化現象。微電影是在新媒體平臺上播放的新興影像媒介,是具有完整故事情節(jié)的微時長和微投資的短視頻,打破了物理空間和虛擬空間的界限,拓展了新的媒體影像空間。以微電影為代表的虞舜形象自媒體傳播,民間戲說成分和自我娛樂與展示特征明顯,如《大虞舜》等拍攝與傳播,造就了影像的平民化生產和傳播的私人化空間,這些微電影拍攝的質量不高,大多是娛樂化和體驗式的觀看與表演,按照阿伯克龍比的觀點,現代社會是一個表演的社會,媒介是一個舞臺,個體居于其中,不斷切換觀眾與表演者角色,在觀看與表演中尋找群體認同。有關虞舜微電影的拍攝和制作,以直觀的形式展現個人對劇情的體驗與表演,其作品經過媒體傳播就具有了社會意義。
2.虞舜動漫形象傳播體現寓教于樂的功能。作為人類早期的英雄和帝王形象,虞舜的原型在不斷被整合創(chuàng)新,成為民族道德和文化精神符號的象征。典籍文獻中虞舜形象改編為動漫作品,成為少兒動漫教育的文化符號,將虞舜形象所蘊含的文化精神以視覺化的方式表達,寓教于樂。如《舜帝的誕生》等動漫片,用動漫符號表達虞舜傳說情節(jié)單元與民間故事母題,虞舜符號具有豐富的社會文化意蘊,激發(fā)受眾的文化認知、文化想象和文化記憶,體現了虞舜形象所具有的樸素的道德傾向和中國傳統(tǒng)的價值訴求。
3.虞舜形象在祭舜大典的儀式傳播中體現國家民族價值理念。祭舜大典是對祭舜進行儀式化呈現的媒介儀式,通過媒介符號的傳播產生象征性的實踐過程和行為。主流媒體在媒介傳播系統(tǒng)中代表主流價值觀,形成的媒介矩陣承擔傳播任務,祭舜大典是把國家民族話語融入傳媒系統(tǒng),主流媒體制造盛大慶典場面等媒介景觀,通過視覺表征機制與形象符號編碼來呈現意義,把國家和民族精神符號融入祭舜儀式的體驗之中?!毒乓缮郊浪创蟮洹贰逗韧馑匆嶙谟H齊聚湖南寧遠祭奠舜帝》等祭舜大典的系列視頻,形成影像視覺傳播,通過生產視覺符號建立影像符號表征體系,影像賦能虞舜祭祀的表達方式,給虞舜形象以生命活力,彰顯虞舜形象的民族精神內核,形成民族文化認同。
[1][美]丹尼爾·貝爾.資本主義的文化矛盾[M].趙一凡,蒲隆,任曉晉,譯.北京:三聯書店,1989:156.
[2]李恒基,楊遠嬰.外國電影理論文選[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5:76.
[3]肖同慶.影像史記[M].廣州:南方日報出版社,2005:153.
[4]于文哲.《尚書》虞舜神話溯源[J].學術交流,2011(3):175- 179.
[5]張丹,蔣波.論《史記》中的虞舜形象[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16(9):17.
[6]李美清.舜的神話及舜歷史形象的演變[J].貴州文史叢刊, 2006(4):12-17.
[7]張雪.舜象傳說的演變新探[J].貴州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07(1):40-43.
[8]佚名.電視劇《大舜》新聞發(fā)布會在濟南舉行[J].現代視聽, 2011(11):81.
[9]陳龍黑.超亮相上海電影節(jié)新作打造3D傳奇巨制[EB/ OL].(2014-06-17)[2021-08-17].https://ent.qq.com/a/20140617/072718.htm.
[10]林風云.中國帝王電視劇敘事研究[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08:60.
[11][美]悉尼·胡克.歷史中的英雄[M].王清彬,等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40.
[12]劉玉娥.論堯舜治國方略及其歷史貢獻[J].洛陽大學學報, 2005(1):48-52.
[13][德]馬丁·海德格爾.林中路·世界圖像時代[M].孫周興,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4:71+91.
[14][法]居伊·德波.景觀社會[M].張新木,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7:3.
[15][美]尼爾·波茲曼.娛樂至死[M].章艷,譯.南寧: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158.
I206
A
1673-2219(2021)06-0028-05
2021-09-02
湖南省社會科學成果評審委員會課題“湖南文化‘走出去’戰(zhàn)略下祭舜大典海外傳播研究”(項目編號XSP19YBC141)階段性研究成果。
楊增和(1964-),男,湖南寧遠人,湖南科技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為地方文化傳播。
(責任編校:潘雁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