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汝雙 彭 敏
周敦頤《愛蓮說》在民國的傳播與接受
陳汝雙1彭 敏2
(1.湖南科技學院 國學院,湖南 永州 425199;2.西南石油大學,四川 成都 610500)
民國時期報刊雜志等媒體發(fā)展迅速,北宋周敦頤《愛蓮說》的傳播與接受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狀態(tài),人們對其有新的內化接受。通過搜尋《愛蓮說》在民國時的文獻資料,共匯集28篇相關文獻,對這些資料進行分門別類的整理歸納,可以分為教本、書跋與書后、藝文創(chuàng)作、仿作、游戲之作、注釋與翻譯等六種類型,且皆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
周敦頤;《愛蓮說》;民國
周敦頤(1017-1073),世稱濂溪先生。北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其與沈希顏、錢拓共游雩都(今江西省于都縣)羅巖,有詩刻石。之后沈希顏在雩都善山建濂溪閣,請周敦頤題詞,周敦頤作《愛蓮說》相贈。從此《愛蓮說》作為膾炙人口的經典名篇,歷代皆有傳誦解讀,宋元對《愛蓮說》的解讀主要從理學、君子德行等角度展開,明代則漸漸從文學角度來賞讀《愛蓮說》,清代除了理學與文學解讀外,更有書法、繪畫、印譜等多樣的藝術形式來表現《愛蓮說》。及至民國,報刊雜志等新的信息傳播技術迅速發(fā)展,人們對《愛蓮說》的解讀與二次創(chuàng)作得到極大的便利,期刊、講義、教材等不勝枚舉,其傳播與接受呈現出全新的面貌。
筆者通過讀秀、全國報刊索引、古籍網等網站搜集民國時期《愛蓮說》相關資料,現整理文獻資料共28篇。
序號標題作者出版社/期刊序號標題作者出版社/期刊 1國文教科書潘武中華書局15古文評注讀本:言文對照過商侯、印水心世界書局 2愛錢說瘦菊繁華雜志16愛棋說笑棋郵星 3愛閱《雙料五銅元》記杜壽潛雙料五銅元17濂溪愛蓮詠王江山學生文藝叢刊 4周子愛蓮賦徐幽客眉語18古文選譯:《愛蓮說》(中英文對照)佚名進步英華周刊社 5愛芬記灨一余興19文言初步趙景深北新書局 6讀周敦頤《愛蓮說》書后張?zhí)蚁赡蠀R縣立城南第一女子高等小學校校友會雜志20愛龍說吳乃器怡友郵票研究會 7愛蓮亭記唐慶增錫秀21引周子《愛蓮說》跋語王藎波漾 8愛國說國魂心報22短片文言選注:《愛蓮說》宗元 9惡蚊說茂苑逸梅小說新報23詩鐘:愛蓮栢隱廬 10中華全國古跡大觀顧冠英大陸圖書公司24某軍人愛戰(zhàn)說公
續(xù)表
上述內容中,有6篇出自正式出版的書籍,《國文教科書》《高級國文讀本》都選錄《愛蓮說》作為課文;《古文筆法》《文言初步》《古文評注讀本:言文對照》則主要對《愛蓮說》進行解讀和評論;《中華全國名勝古跡大觀》中記錄“愛蓮堂”這一景點,引用周敦頤《愛蓮說》來介紹。其余的22篇是登載于期刊雜志上的文章,包括對《愛蓮說》的仿寫、注解、書跋、讀后感、翻譯和二次創(chuàng)作等內容。
將搜集到的28篇民國與《愛蓮說》相關的文獻資料以內容性質為標準進行分類,大致可分為教本、書跋與書后、藝文創(chuàng)作、與時代結合的仿作、游戲之作、注釋和翻譯等六類,下文將就每類文獻取一到兩篇作詳細分析,以窺各類文獻之概要:
這一類是指著錄《愛蓮說》的民國教材。如過商侯原編、印水心增訂版的《古文評注讀本:言文對照》選錄《愛蓮說》,此書原作者為過珙(字商侯)。此評注讀本共六冊,按朝代劃分,《愛蓮說》被選入第五冊的“宋文”部分。書中對《愛蓮說》有作者簡介、注釋、評語以及白話演述。其中有對“蕃”“陶淵明”“李唐”“愛牡丹”“蓮”“淤泥”“清漣”“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褻玩”“陶后”等十二個詞語的注釋。在評論部分,作者將韓愈和周敦頤作對比,指出濂溪先生承道統,開理學,將“文”與“道”融為一體,又指出韓愈文章“迥環(huán)曲折,尺幅中具千里之觀者,大相懸異”[1],以此提醒讀者,需分清所讀文章是如韓愈的“文章家之文”,還是如濂溪的“道學家之文”。并進一步指出《愛蓮說》中“不染”為“貧賤不能移”,“不妖”是“富貴不能淫”,實與《孟子》中塑造的大丈夫形象如出一轍;“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含有“中庸”之道:不偏不倚,調和執(zhí)中,“香遠益清”即君子之道得以永存,“可遠觀不可褻玩”,乃指需做大丈夫不為小人之意。整體而言,是從君子道德的角度對《愛蓮說》進行闡發(fā)。
除此之外,教本部分還有《高級國文讀本》《國文教科書》《古文筆法》《文言初步》。秦同培、陳和祥編輯,楊哲、張肇熊校訂版的《高級國文讀本》,專供高級小學教課及自修之用,《愛蓮說》被選入第一冊,作為第三十六課課文。書中對《愛蓮說》的篇法、章法、用句、字法都進行了分析,并作了注釋和白文翻譯。潘武《國文教科書》將《愛蓮說》選入其中第一冊上卷,作為第二課的課文內容,此書編輯大意云:“本書宗旨在示學者以文章軌范,及為教授國文之預備,故所選文字,大率取其膾炙人口”[2]。可見其對《愛蓮說》之評價?!豆盼墓P法》經三人整理:清代李扶九輯,黃紱麟選評語并寫有書后,陳益加上新式標點,由掃葉山房出版時,已采用新式標點,符合當時閱讀習慣了。《愛蓮說》被收錄其中,有“評解”和“書后”。趙景深編《文言初步》共四冊,書中附有文法語法,其中第二冊有《愛蓮說》,并有譯文。如果說同樣作為教本,《古文評注讀本:言文對照》注重對《愛蓮說》思想內容的涵詠,并以之來熏陶學生人格的話,那么《高級國文讀本》《國文教科書》《古文筆法》《文言初步》這四種教本則更側重于對《愛蓮說》字句及文法、筆法的解讀,旨在提高學生的古文寫作與鑒賞能力。
這一類主要是對《愛蓮說》的評論。如《引書周子〈愛蓮說〉跋語》,作者王藎(1906-1984),字進之,甘肅禮縣紅河鄉(xiāng)人。王藎將《愛蓮說》分為五段:開篇兩句以各類花草引起“愛”字;后三句用陶淵明、李唐世人之愛來做對比陪襯;從“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到“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這七句說蓮的可愛之處,蓮與其他花不同,它不染不妖,靜虛達順,胸懷灑落,乃君子風范;“予謂”以后三句,說不同類別的花有不同的品格,菊為“隱逸者”、牡丹即“富貴者”、蓮是“君子者”;最后一段分述愛菊、愛蓮、愛牡丹者。最末總評《愛蓮說》:“似惜似諷,含蓄不露,沖淡曠遠,其味雋永,令人百讀不厭?!盵3]
《讀周敦頤〈愛蓮說〉書后》作者張?zhí)蚁稍谖闹袑懙溃骸皣L觀古之賢人君子,多有借物以譬其為人者焉。”[4]像蘇洵《木假山記》之類的“其實有深意寓乎其間也”[4],初讀《愛蓮說》時,作者以為是周敦頤因喜歡蓮花而作,之后才明白周子乃借物喻人:蓮“中通外直”,為花中君子,指做人能中通外直即是君子,若不明事理,不正直無骨氣,則為小人。又指出陶淵明愛菊,是因為他性喜隱逸;唐朝人喜歡牡丹,是因為當時崇尚繁華,愛好不同,為人也不同。則周敦頤作《愛蓮說》,其用意不言而喻。
此類“書跋”與“書后”,皆為作者有感而發(fā),分析周敦頤寫作《愛蓮說》的背景原因,挖掘《愛蓮說》深刻的思想內涵。
這一類指以《愛蓮說》為主題的全新的文學創(chuàng)作。如《濂溪愛蓮詠》,作者王江山,是篇云:
草木之花蕃水陸,世愛牡丹陶愛菊。趙宋以來無愛蓮,愛蓮遂為濂溪獨。濂溪有文說愛蓮,愛蓮說我曾捧讀。讀時茫茫不解意,再拜問師師不棄。固知濂溪不愛蓮,乃托愛蓮以見志。愛蓮非是欲鳴高,物以群分聚以類。是知天地萬物無不貴,特人專愛殊不易。吁嗟濂溪愛蓮那有偽![5]
這是一篇七言古詩,作者以詩歌記敘自己賞讀理解《愛蓮說》的過程,自稱經多次品讀、求教于師之后才理解,周敦頤并非因為喜愛蓮花而作《愛蓮說》,而是托物見志,然亦非借蓮自鳴高潔,而是發(fā)自真心以蓮之品德為貴。
《愛蓮亭記》,作者唐慶增,字抒高,江蘇無錫人。唐氏家中世代植蓮,至其祖若父在家中建池植蓮,并在池上建亭,名曰“愛蓮”。唐氏每當空閑時即至亭中賞玩,以之為嬉游之所:
投壺博弈,飲酒賦詩,涼風入座,芳氣沁人。況乃菱荇泛綠,柳成蔭,甘蕉掩映于前,藤蘿繚繞于后,時而蜻蜓點水,蛺蝶穿花;時而清鳥弄聲,游魚出躍;時而片帆略影,遠銜一角斜陽;時而繅車震音,恍聽山半飛瀑。試步回廊而北,度小橋而東,亭之東南,又有茅亭一座,以資游息,上倚茂蔭,下環(huán)清流,短籬密樹,不漏天日。攬惠山之勝境,挹太湖之余氣,憑欄四顧,俗慮頓消。[6]
然其祖若父訓誡其云:“愛蓮亭”名愛蓮,絕非僅供游戲之所,更要學蓮之內蘊,唐氏為之深銘于心,故而作記。從此文中可看出,“蓮”之君子形象備受推崇,提到蓮花便會想到廉潔清雅,品格高尚,不同流俗等詞,此乃《愛蓮說》與一般小品文迥異之處。
除上述兩篇外,這一類還有《愛蓮堂》《周子愛蓮賦》《詩鐘:愛蓮》《愛蓮雜詠》等,顧冠英在《中華名勝古跡大觀》中用《愛蓮說》來介紹“愛蓮堂”;徐幽客以《愛蓮說》中“香遠益清,亭亭凈植”為韻,作《周子愛蓮賦》;栢隱廬在《詩鐘:愛蓮》里,通過對比,突出“愛蓮”的主題;《愛蓮雜詠》共28首,內容皆為描寫鞋襪之類,與《愛蓮說》無甚關系,作者名“愛蓮居士”,蓋因慕濂溪之風罷了,故此不贅述。
這一類指體現時代精神與特色的文學仿作。如《愛國說》刊于《心》,《心》主要談論國內時事。這篇仿作署名為“國魂”,當為筆名,從作品標題與筆名可見此文的愛國之情。其敘述云:天地之間,可以喜愛的事物不計其數,古之圣人獨愛德行。從鴉片戰(zhàn)爭至民國,中國面臨內憂外患,一片亂象,可稱“叔世”。雖多愛金錢,而作者唯愛國家,“予獨愛國之永存而不滅,興盛而不衰,民強財裕,不險不驚,版圖益擴,威名遠震,可欽敬而不可欺侮焉”[7],又稱德行是人的根本,金錢乃身外之物,國是人身性命所托付者。喜愛德行的從圣人之后就很少聽聞,喜歡金錢的多如牛毛,那愛國之人又有哪些呢?作者最后發(fā)出呼問,在外憂內患的民國時期尤顯鮮明時代特色。
此外,《愛國說》直截了當的抒發(fā)愛國之情,稱國家是人命所托之處?!稅埤堈f》云“龍,國鄂輩始者也”[8],《某軍人愛戰(zhàn)說》稱自古以來,戰(zhàn)事將發(fā),有主張“讓”“講和”“戰(zhàn)”三種態(tài)度的人,而當時處于軍閥混戰(zhàn)期間,作者獨愛“戰(zhàn)”,極具時代特征。此三篇文章寫于民國時期,面對內憂外患,文人皆抱愛國情懷和民族尊嚴,借用《愛蓮說》之文章形式,通過文字抒發(fā)情感,成為當時最強勁的時代呼聲。
這一類主要是指俳偕之作。如《愛芬記》,作者為陳灨一。民國京劇興盛發(fā)展,有聲名大噪的“四大名旦”?!稅鄯矣洝废妊阅媳眲鲋谢ǖ┲倍啵讓嵏ο矏勖诽m芳,有人喜愛璧蕓,而他愛朱幼芬,因為朱幼芬“色秀麗而不濁,歌柔潤而不弱,內實外樸,不即不離,技藝益進,鼎鼎盛名”[9]。梅蘭芳是旦角名伶,璧蕓只是尋??梢姷难輪T,而朱幼芬卻是特殊的一個,作者將三人進行對比,表達自己對“芬”之喜愛。
《惡蚊說》,作者茂苑逸梅,原名鄭逸梅(1895-1992),江蘇吳縣人。其文云歐陽修憎惡蠅蟲,王維、孟浩然之后,世人大多厭虱子。而作者唯獨厭惡蚊子,因為它“潛化日而不出,飛深宵而市成”[10]。形狀奇怪,類型甚多,喜歡吸血。蠅有羶腥氣味,虱子其味很臭,蚊子聒噪煩人。討厭蠅的歐陽修后少有聽聞,討厭虱子的人可太多了,討厭蚊子的還有誰呢?完全借用《愛蓮說》之形式來描寫作者的厭蚊之說,可供一笑。
除《愛芬記》《惡蚊說》外,仿《愛蓮說》的游戲之作還有7篇,其中有兩篇皆名《愛錢說》,瘦菊在《愛錢說》中說喜愛“外圓內方”的銅錢;而云根在《愛錢說》里則表示更愛金;《愛哈德門說》作者表達了對“哈德門”這一種類煙的喜愛;《愛閱〈雙料五銅圓〉記》這篇文章是為宣傳《雙料五銅元》而作;《愛棋說》中作者表明自己獨愛下棋;《愛女星說》這篇文章表達了對女星的喜愛;《愛蓮說》雖與周敦頤《愛蓮說》名字相同,但這里的“蓮”說的卻是蓮香味的包子。
這幾篇游戲娛樂文章,仿的只是周敦頤《愛蓮說》的格式,作者將自己或喜愛或厭惡的事物通過仿寫《愛蓮說》的這種方式表達,這無疑說明《愛蓮說》宋元時期所具有的理學色彩與神圣內涵在此時被部分文人完全解構了,這則完全是民國時期對《愛蓮說》全新的接受與再創(chuàng)方式了。
這一類是對《愛蓮說》的詳注與英語翻譯。如《短片文言選注:〈愛蓮說〉》,共有11個注解,分為是:“者”“自李唐來”“之”“而”“焉”“花之隱逸”“者也”“噫”“菊之愛”“同予者何人”“乎”。其獨特多處在于多從文字、音韻學角度作注,略舉幾例如下,其釋文之法可見一斑。
釋“者”云:“‘者’是代名詞,代上面的花。形容詞‘可愛’本該放在花之前,成:可愛之水陸草木之花甚蕃。但如這樣寫,就會顯得冗長無力;現先提出花來使成一讀,既可引起讀者之注意,而且‘花’同‘蕃’相隔,音調亦響?!盵11]
又釋從“出淤泥而不染”一直到“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是一系列用于形容蓮的語句,對蓮的說明層層遞進,先是它從淤泥中長出,然后其枝干中間空外形直,再是花朵香味宜人,最后綜述蓮花只可遠觀不可褻玩。上述三組為排比,錯綜排列描繪蓮花,表現出了語調抑揚頓挫。
釋“而”云:“本句中的三個而字都是轉接,表上下兩事互相背厭,相當語體的‘但是’?!盵11]
又釋“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中“焉”字為代詞,代指蓮,與“之”字同意,在此不用“之”而用“焉”,是為了音調的協調。
此篇還有對《愛蓮說》文法、修辭、結構、體裁、字詞的分析,它對字詞的用法和文法體例分析比較詳細,不局限于釋義,對通篇文章都進行了講解,內容極盡詳實。
另一篇《愛蓮說》注釋使用了漢語拼音符號,共7個注釋,其中有三個用了漢語拼音符號:“蕃”讀音為“ㄈㄢ”;“漣”讀音為“ㄌㄧㄢ”;“褻”讀音為“ㄒㄧㄜ”。
除了注釋之外,另有英譯兩篇,《古文選譯:愛蓮說(中英文對照)》刊登在《進步英華周刊》,《進步英華周刊》以“研究西方學理,弘揚譯學”為宗旨。作者將《愛蓮說》翻譯成英文,表明《愛蓮說》之作為中國古典文學的代表作,值得中外學子學習,其深意值得品味?!禩RANSLATIONSFROMCHINESELITERATURE:愛蓮說(中英文對照)》刊登于《英文學生雜志》,作者是朱祖榮和周沛霖,該雜志是學習英語的讀物,主要內容為英語短文、學習方法、學習體會等。
民國時期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西方文明的傳入、近代工商業(yè)的發(fā)展、民主思潮的影響不斷推動著社會前進。其中交通和通訊工具的發(fā)展使得信息交流方便迅速,使得《愛蓮說》在民國時期的傳播與接受帶有鮮明的時代特點。首先,傳播方式多樣,報紙、雜志、期刊等發(fā)展趨于成熟,給文人學者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期刊、雜志、著作、教本、讀本中皆有《愛蓮說》的身影。其次,創(chuàng)作內容豐富,在創(chuàng)作主題上,文人對《愛蓮說》進行仿寫與二次創(chuàng)作,涌現了許多與前代迥異的書寫新主題;在創(chuàng)作形式上也十分多樣,不僅有仿寫,還有讀后感、書跋、詩歌以及外語翻譯解讀等。此外,傳播范圍廣泛,當時電話、電報、廣播等使通訊更為便捷,書局、報館林立,極大地促進了經典文學作品與新創(chuàng)文學作品的交流傳播,不僅讓《愛蓮說》本身得到了更為廣泛的傳播,也讓《愛蓮說》的衍生作品得以較廣地流傳??偠灾?,這些時代特點讓《愛蓮說》在民國煥發(fā)出完全不同以往的嶄新面貌,也為《愛蓮說》的闡釋解讀提供了全新的視角。
[1]過商侯,印水心.古文評注讀本:言文對照[M].上海:世界書局,1928:76.
[2]潘武.國文教科書[M].上海:中華書局,1914:1.
[3]王藎.引周子《愛蓮說》跋語[J].波漾,1948(1):27-28+31.
[4]張?zhí)蚁?讀周敦頤《愛蓮說》書后[J].南匯縣立城南第一女子高等小學校校友會雜志,1918(1):27-28.
[5]王江山.濂溪愛蓮詠[J].學生文藝叢刊,1930(1):179.
[6]唐慶增.愛蓮亭記[J].錫秀,1918(1):44.
[7]國魂.愛國說[J].心,1919(2):36.
[8]吳乃器.愛龍說[J].行遠郵刊,1946(5):4.
[9]灨一.愛芬記[J].余興,1916(19):42.
[10]茂苑逸梅.惡蚊說[J].小說新報,1919(5):5-6.
[11]宗元.短片文言選注:愛蓮說[J].樹人,1948(11):1.
I206
A
1673-2219(2021)06-0024-04
2021-05-31
2019年湖南省湖南科技學院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項目“周敦頤《愛蓮說》在民國的傳播與接受”(項目編號S201910551010)。
陳汝雙(1999-),女,湖南長沙人,湖南科技學院國學院2017級學生。彭敏(1987-),女,湖南衡山人,博士,西南石油大學國際漢語教學中心講師,研究方向為唐宋文學。
(責任編校:潘雁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