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慧,侯著法,劉松山
(1.成都中醫(yī)藥大學,四川 成都 610072;2.成都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血液內科,四川 成都 610072)
肝脾T 細胞淋巴瘤(HSTCL)是外周T 細胞淋巴瘤(PTCL)的一種亞型,2001 年WHO 正式將其命名為HSTCL。HSTCL 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肝脾腫大,巨脾較常見。HSTCL 病理學特征為腫瘤細胞常侵及肝、脾、骨髓[1],淋巴結和其他部位少有累及。本病惡性程度高,侵襲性強,進展快,預后較差。本文對成都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收治的1 例HSTCL 病例診治過程進行報道,探討HSTCL 的研究進展,以加強對該病的認識,減少漏診和誤診,現(xiàn)報道如下。
患者鄧某,男性,21 歲,于2019 年11 月9 日以“腹脹2 周,發(fā)現(xiàn)血小板及白細胞減少1 天”收治入院?;颊咴诋?shù)蒯t(yī)院查血常規(guī)示:血小板計數(shù)34×109/L,白細胞計數(shù)2.47×109/L,淋巴細胞比率43%,單核細胞比率29.2%,紅細胞及血紅蛋白正常,全腹CT:巨脾;腹膜后淋巴結增多增大;盆腔少量積液?;颊咦栽V近2 周體重減少約2 kg。入院查體:患者頸部、鎖骨上、腋窩及腹股溝處可捫及散在多個約3 mm×5 mm 淋巴結,肝臟肋下未觸及,肋下可觸及Ⅲ度腫大脾臟(Ⅰ線15 cm,Ⅱ線21 cm,Ⅲ線+6 cm),脾臟表面光滑,邊緣區(qū)輕壓痛,肝脾區(qū)輕叩擊痛。血常規(guī):白細胞計數(shù)1.59×109/L,淋巴細胞比率45%,血小板計數(shù)38×109/L,紅細胞計數(shù)3.84×1012/L,血紅蛋白112 g/L;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時間17.6 sec,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53.6 sec,血漿纖維蛋白原1.52 g/L;血生化檢測:總蛋白57.4 g/L,白蛋白37.5 g/L,球蛋白19.9 g/L,乳酸脫氫酶(LDH)496 U/L,直接膽紅素11.4 μmol/L,谷丙轉氨酶(ALT)52 IU/L,谷草轉氨酶(AST)61 IU/L,其余電解質、腎功能、血糖、血脂無顯著異常;自身免疫抗體譜:抗核抗體(+);感染標志物全套(乙肝定型+丙肝艾滋梅毒檢測):無異常;男性腫瘤標志物無顯著異常。腹部彩超:肝大,脾臟明顯腫大,膽囊壁水腫樣增厚。淺表器官彩超:雙側頸部ⅤA、ⅤB、Ⅲ、Ⅳ區(qū)淋巴結增大,部分結構異常。骨髓穿刺及活檢:患者取右側臥位在髂后上棘點進行穿刺并取骨髓活檢組織,骨髓細胞學檢驗:骨髓涂片散在有核細胞增生活躍偏明顯,粒、紅、巨三系形態(tài)基本正常,原始細胞占42.5%,細胞形態(tài)學考慮淋巴瘤骨髓浸潤或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幻庖弑硇蜋z測:淋巴細胞約占有核細胞的18%,其中約77.5%的細胞表達sCD3、CD2、CD7、CD8、CD16、CD38、CD56、T 細胞受體(TCR)α/β,無明顯CD4、CD5 表達,無CD10 表達,無TCRγδ 表達,未見原始細胞標記表達,提示:異常T/NK 細胞增殖性疾??;骨髓病理學檢查:骨髓增生極度活躍,骨小梁旁及小梁間可見中等-大淋巴細胞呈片狀及散在分布,考慮淋巴瘤侵犯骨髓;骨髓活檢免疫組化及網(wǎng)染:網(wǎng)染MF-0,骨髓活檢物符合HSTCL 或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累及;TCR 重排基因檢測:檢測到TCRβ 和TCRγ 發(fā)生重排。診斷:HSTCL 并骨髓侵犯?;颊呷朐汉笥枰暂斞С郑ㄑ“寮把獫{)、止血等對癥治療,經(jīng)明確診斷并排除化療禁忌后給予CHOP 類方案(環(huán)磷酰胺1.1giv d1、表柔比星75 mgiv d1、長春地辛4 mgiv d1、潑尼松90 mgpo d1~5)化療?;颊呋熀蟾姑洶Y狀顯著好轉,脾臟明顯縮?。á窬€6 cm,Ⅱ線10 cm,Ⅲ線-6 cm),但患者因經(jīng)費問題放棄繼續(xù)住院治療并自動離院,遠期預后有待隨訪。
2.1 臨床特點 HSTCL 是一種高侵襲性T 細胞惡性淋巴瘤,發(fā)病率極低。HSTCL 多發(fā)生于年輕男性,馮燁等[2]報道中位年齡為39 歲。HSTCL 分為兩種類型,大多數(shù)為γδT 細胞型,主要累及男性,少數(shù)為αβT 細胞型,主要累及女性[3],二者具有相同的臨床、病理及遺傳學特征。HSTCL 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肝脾腫大、外周血細胞一系及以上減少,肝功能檢查常有輕度異常[4]。本例患者為21 歲男性,以巨脾、體重減輕、外周2 系血細胞減少為主要表現(xiàn),有ALT、AST、膽紅素和LDH 上升。
2.2 病因與發(fā)病機制 HSTCL 的病因與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據(jù)報道,20%的HSTCL 病例與免疫抑制相關[5],如白血病、霍奇金淋巴瘤導致的免疫缺陷或使用免疫抑制劑,長期使用腫瘤壞死因子-α 抑制劑和嘌呤類似物等藥物對HSTCL 的發(fā)病可能有一定影響[4]。持續(xù)抗原刺激如乙肝病毒、瘧原蟲、EB 病毒(EBV)等也可能與HSTCL 發(fā)病有關[6]。也有研究認為[7],EBV 感染在HSTCL 發(fā)病過程中發(fā)揮非關鍵作用。
2.3 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 肝臟、脾臟和骨髓的竇內浸潤為HSTCL 的主要病理特點。骨髓易受侵犯,約有2/3 的HSTCL 病例有骨髓受累[8],骨髓活檢可見粒、紅、巨核細胞明顯增生,主要侵犯骨髓竇內及間質;脾大通常為巨脾,腫瘤細胞常侵及脾血竇及紅髓,肝輕度增大,腫瘤細胞沿肝竇浸潤[9],罕見HSTCL 侵及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報道[10]。HSTCL 的骨髓細胞免疫表型為主要表達T 細胞標記:CD2+、CD3+、CD7+,CD4-,CD5-,CD8-,表達TCRγδ 或TCRαβ,常有NK 細胞標記如CD16+、CD56+,TIA-1 通常陽性,不表達B 細胞標志物、細胞毒性分子顆粒酶B、穿孔素、Fas 配體等。本例患者骨髓病理學檢查提示腫瘤細胞侵及骨髓,免疫表型:sCD3+、CD2+、CD7+、CD8+、CD16+、CD38+、CD56+、TCRα/β、CD4-、CD5-、CD10-,無TCRγδ 表達,符合以上特點,可明確診斷。
2.4 細胞遺傳學和分子生物學特征 約60%HSTCL病例有同染色體7q[i(7q)]異常[11],導致了TCR 基因重排,其次為+8 染色體三體,+8 異常的病例一般同時存在i(7q)異常[12]。HSTCL 常見的分子生物學異常包括STAT5B 和STAT3 突變導致JAK/STAT 途徑的持續(xù)激活、SETD2 的失活突變、PIK3CD 突變導致P13K/AKT 途徑異常激活,以及EZH2、KRAS 和TP53 基因的突變等[13],這些異常可能提示了HSTCL治療的潛在靶點,未來可能借助其他細胞遺傳學以及分子生物學檢查診斷HSTCL[14]。此患者TCR 基因重排為陽性,未行其他染色體及分子生物學檢查。
2.5 治療及預后 HSTCL 目前主要治療方法為常規(guī)化療、脾切除及造血干細胞移植(HSCT)等。有研究指出[15],脾切除能改善患者癥狀但并不能影響HSTCL 進展。目前一線化療方案為CHOP 及其類似方案。還有研究報道[16],CHOP 方案總反應率為50%,但復發(fā)率較高,中位生存期小于2 年,5 年總生存率小于10%。CHOP 方案化療為預后不良因素,其他二線化療方案效果也有限。李艷芬等[17]認為,盡早開展HSCT 尤其是同種異體造血干細胞移植(allo-HSCT)能改善預后。目前也有在HSCT 前運用不同誘導或預處理方案治療獲得緩解的報道[3]。但也有學者認為[2],接受HSCT 的患者本身較未接受HSCT 的患者更為健康,ECOG 評分較高,所以有更好的預后。本病尚無標準靶向治療方案,但近幾年一些新型靶向藥物逐漸用于治療HSTCL,如阿倫單抗和噴他斯汀等,其具體效果有待證實。STAT 抑制劑、去甲基化藥物等未來也有望投入HSTCL 的治療中。
綜上所述,HSTCL 臨床較為罕見,典型臨床表現(xiàn)結合免疫分型、骨髓病理檢查及TCR 基因重排等結果可診斷。本病侵襲性強,預后差,今后仍需積極探索新的靶向藥物及其他可行的治療方案,以期改善患者的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