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山
(內蒙古財經大學 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混聲合唱《不忘初心》是在新時代背景下,色·恩克巴雅爾創(chuàng)作的一首具有濃郁蒙古族風格,具有明顯的個人創(chuàng)作特色的合唱作品。作品表明了在新時代,蒙古兒女對祖國繁榮昌盛的自豪感,以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蒙古兒女奮勇向前,一代代投身于祖國建設的決心。曲中運用了大量色·恩克巴雅爾在其合唱創(chuàng)作中經常使用的蒙古族音樂元素,如象聲詞的使用,蒙古族長調的元素等,并采用蒙古族作曲技法中常用的純四度、純五度音程疊置,彰顯蒙古族音樂的風味,其鋼琴伴奏也具有一定的藝術魅力。
《不忘初心》是一首單二部曲式結構的作品,其曲式結構圖如下:
引子5(1-5)+A22(6-27)+B62(28-89)
引 子 3+a4+b4+引 子 3+a4+b4 連 接5+||:c8+d8+e8+f8:||+g8+g8+g7
引子5(1-5):引子部分由鋼琴以2/4 拍在三個八度強有力地奏出樂曲的核心動機,在一組三十二分上行音階之后,將動機節(jié)奏型緊縮,轉為4/4 拍,分三次在三個八度逐漸下行演奏(如圖1),為降B 羽七聲清樂調式。布局充滿戲劇感,從一開始便吸引住了聽眾的耳朵,提示了A 段滄桑悲壯的音樂主題形象。
圖1
第5 小節(jié)首先由男低音在小字組唱出調式低沉的主音,營造出一種悲壯,滄桑的藝術形象(如圖2)。進入第6 小節(jié),男低音繼續(xù)作主音的長音保持,女低音在上方八度作同樣的演唱。鋼琴用半分解和弦和柱式和弦伴奏,填補了人聲在長音保持時的空缺感。引子部分演唱時要注意采用頭腔共鳴,并采用張嘴哼鳴的方法演唱,營造空靈遼闊的音樂形象,避免閉口哼鳴造成擠壓感。
圖2
A22(6-27):第8 小節(jié)首先由女高音擔任主旋律聲部,演唱出帶有回憶情緒的A 段主題音樂,女低音聲部作調式主音長音保持,男高音聲部以二拍長音二度音程循環(huán)作和聲襯托,鋼琴伴奏奏出琶音分解和弦,營造出草原清晨充滿晨霧的靜謐之感。女高音演唱時還應保持在mp 的力度上,并且在演唱時保證口腔內部空間,易產生良好的音效。第11小節(jié),作曲家依然采用了他合唱創(chuàng)作中常見的寫作手法,變換拍子。由4/4 拍變?yōu)?/4 拍,再轉回4/4 拍,為中規(guī)中矩的音樂形態(tài)增添了趣味性和耳目一新的感覺。第13 小節(jié)出現的新的節(jié)奏型音調為音樂增添了新的動感,仿佛草原濃霧逐漸散去,蒙古族人民在天蒙蒙亮的清晨濃霧中摸黑前進。女低音和男高音在演唱時應用跳音的方法演唱,塑造靈動的形象,不要將音符唱過滿。第15 小節(jié)拍子從4/4 拍變?yōu)?/4 拍,又轉到2/4 拍之后再轉回4/4 拍,將個人寫作風格展現得淋漓盡致。鋼琴伴奏的織體依舊以半分解和弦為主,但在右手出現了圍繞d 音的靜音環(huán)繞式伴奏型,在演奏時應注意要保持音之間的連貫性。
第19 小節(jié)是之前的變化重復,女高音聲部在演唱蒙古長調式的長音時切記控制自身聲部的音量,以免掩蓋住了女低音聲部的主題樂句呈示,造成聲部音量的不均衡。
B62(28-89):B 段的主題情緒與A 段不同,首先速度變?yōu)樾】彀?,其次由A 段較為抒情的旋律線條變?yōu)锽 段豪放曠達的點狀旋律,調式變?yōu)榧幼儗m的降B 羽六聲調式。第28 小節(jié)鋼琴將核心動機緊縮一倍演奏,并在第31 小節(jié)至第32 小節(jié)以連續(xù)五度上行模仿發(fā)展。鋼琴演奏應注意,要盡可能地把音彈出顆粒感,而不是像A 段那樣連線型演奏法(如圖3)。
圖3
33 小節(jié)開始,四個聲部用同樣的織體齊唱,增強了人聲的厚度,成功地強調出主旋律的線條,并在不斷攀升的力度階梯中,進一步向前推進了合唱團的情緒,與A 段形成鮮明對比(如圖4)。
圖4
根據筆者實踐心得,第33 小節(jié)這一段在譜面上雖沒做重音標記,但是根據歌詞的邏輯重音來看,應把每一句歌詞的第一個字作為重音演唱,打造音樂的層次感,給音樂表現的張力,避免平鋪直述,沒有力量對比的合唱效果。合唱團在演唱重音時應注意,小腹應積極主動地配合呼吸,用小腹的彈性帶動重音的演唱。演唱時整體的力度要強于A 段,以表現蒙古族兒女無所畏懼的革命精神。
筆者認為這一段在反復時,為了避免觀眾聽覺上的審美疲勞,B 段反復時可以與第一遍在力度上有一些改變。筆者在演唱完一房子的歌詞后,馬上作突弱處理,增強兩個重復樂段的戲劇化對比,給觀眾以聽覺新意。這一段鋼琴的伴奏織體也發(fā)生了變化,由之前舒緩柔和的織體變?yōu)閿嘧嗉又匾舻墓?jié)奏形態(tài),這樣的節(jié)奏型又一次使人聯想到草原上萬馬奔騰的場景,為B 段的明麗色彩進一步增強了藝術表現力。
重復進行到二房子時,樂曲到達高潮部分,鋼琴伴奏在帶重音的斷奏之外,在合唱團長音保持處還加入了環(huán)繞上行的重音演奏,與合唱團的演唱形成了一種你靜我動,你動我靜的互為補充的織體。合唱團員的情緒隨力度變化而越來越激動,而力度也隨著情緒的升華而達到高潮,最后一句“不忘初心”再次重現了歌曲的核心動機,并與引子首尾呼應,再一次強化了聽眾的審美印象。
混聲合唱《不忘初心》,A 部分整體是4/4 拍,速度為60,是稍緩的行板。B 段鋼琴前奏的引子同樣為4/4 拍,但速度加快一倍,變?yōu)榭彀?,隨后在人聲進入的地方拍子轉換為2/2 拍,速度再次加快一倍,一個四分音符=240,從表面上看好像是速度達到一個飛馳的感覺,但2/2 拍以二分音符為一拍,所以速度依舊是120,指揮每擊拍一次則代表一個二分音符,為一拍,每小節(jié)則擊拍兩次。因此指揮可以使用二拍子圖示指揮從33 小節(jié)開始的人聲演唱部分。
A 段和B 段的指揮形態(tài)有很大的不同。A 段主要以控制型的橫向虛拍為主,指揮整體連貫且柔和。B 段則以實拍為主,更多是縱向的強有力的點性擊拍,剛勁有力,與A段的指揮形態(tài)形成鮮明的對比。
A 段:作品開頭由鋼琴在三個八度上奏出強有力的作品核心材料。此處的拍型與核心拍不同,為2/4 拍,指揮要使用2/4 拍圖示。指揮可以使用左手給鋼琴強有力打點預備起拍,即點后迅速加速度反彈,并在短暫的停頓后,向下打出清晰有力的重音拍。第2 小節(jié)處,指揮要使用4/4 拍圖示揮拍。在擊出第一拍后用手臂內力控制手臂動作幅度,馬上減到最小,僅用左手的手指給予鋼琴長音保持時值的提示。鋼琴在第2 小節(jié)最后一拍的后半拍快速奏出四個連續(xù)上行的三十二分音符,指揮應該將第2 小節(jié)的第三拍作為預備拍,即在第三拍直接加速度抬手預備,之后在拍點上方四分之一處有力的擊拍,保證鋼琴準確起聲。從第3 小節(jié)到第5小節(jié),三個同樣的音型分別在三個不同的八度呈現,力度呈遞減趨勢,指揮的手勢幅度也應隨之逐漸變小。第5 小節(jié)處男低音在小字組唱出調式低沉的主音,指揮需要在第5 小節(jié)第一拍給完鋼琴伴奏后抬起雙手,眼睛望向男低音聲部,讓男低音聲部集中注意力,在圖示第二拍雙手向內做出預備拍(如圖5)。
圖5
第6 小節(jié)至第8 小節(jié),左右手應分工給予聲部提示,左手每兩拍擊拍一次指揮男高音聲部的二度音程循環(huán),右手保持不動,以示長音的延續(xù)。第8 小節(jié)第三拍,左手抬起給女高音聲部氣口做預備拍,同時在第四拍抬起右手,連續(xù)給男高音聲部和女低音聲部預備拍(如圖6)。
圖6
第11 小節(jié)處指揮要注意拍子的變換,將指揮圖示轉為3/4 拍(如圖7)。樂曲進入到第13 小節(jié),女低音和男高音聲部出現了極富韻律和動感的節(jié)奏型音調,即在小節(jié)內第一拍和第三拍后半拍進入,打破了節(jié)拍原有的強弱規(guī)律(如圖7)。指揮這時應以帶動這兩個聲部為主,不斷地為聲部后半拍的進入作預備,保證節(jié)奏與旋律聲部準確對位。
圖7
指揮在第13 小節(jié)應帶動女低音聲部和男高音聲部為主,不斷地為聲部后半拍的進入作出,保證節(jié)奏聲部與旋律聲部準確對位。
歌曲第19 小節(jié)至第27 小節(jié)是第一樂段的變化重復,主旋律聲部由女高音轉到女低音聲部,同時第一女高音聲部在上面演唱蒙古長調式的高亢的長音(如圖8)。指揮此時應以帶動第一女高音為主,以長線條的橫向揮拍穩(wěn)定女聲的氣息,可以使用合拍指揮,并在第21 小節(jié)回到原拍指揮,右手在第一拍抬手預備男低音第二拍的進入。
圖8
第20 小節(jié)指揮應以帶動第一女高音為主,以長線條的橫向揮拍穩(wěn)定女聲的氣息,可以使用合拍指揮,并在第21小節(jié)回到原拍指揮,右手在第一拍抬手預備男低音第二拍的進入。
作品在B 段的情緒由A 段慢速的充滿回憶的悲壯情緒轉為快速的斗志昂揚的曲風,因此指揮形態(tài)也應該發(fā)生改變。進入28 小節(jié),指揮左手保持不動,以示長音的延續(xù),右手馬上變?yōu)?/4 拍帶彈性的小圖示擊拍,并在第二拍提示合唱團收拍(如圖9)。
圖9
第28 小節(jié),指揮左手保持不動,以示長音的延續(xù),右手馬上變?yōu)?/4 拍的帶彈性的小圖示擊拍,并在第二拍提示合唱團收拍。
29 小節(jié)到32 小節(jié)依舊用4/4 拍圖示指揮鋼琴,進入到第33 小節(jié)處,指揮迅速變?yōu)槎淖又笓]圖示,并且要干脆,短促有力地做縱向的擊拍(如圖10)。這一段的力度整體比A 段高出一個梯度,在強力度呈示。根據上文所述,每一句歌詞第一字為重音,因此指揮應在手勢中突出重音的提示,強化重音拍的拍點,大于平常拍的非重音拍。同時,指揮應該動靜結合來表現重音,即在重音處用更加有力清晰的拍點表現重音,加以大臂的帶動,而非重音處用手腕為軸擊出短促的縱向圖示,形成手勢上的對比,讓重音的提示更加明顯,層次更加清晰,避免了揮拍圖示重復不變,造成團員和觀眾的視覺審美疲勞。
圖10
第39 小節(jié)“印”字漸強(如圖11),指揮的左手可以用“拉”的方式表示漸強,右手繼續(xù)揮拍。要重視的是,因為2/2 拍的四分音符位半拍,所以譜面上所有的四分休止符和四分音符的組合都應該看作是第一拍的后半拍起聲,為弱起。指揮應在每一次弱起前的一個整拍的反彈拍定點處,給出一個清晰有力的小拍點,作為每個休止四分音符之后起聲的預備拍。
圖11
第53 小節(jié)處女高音聲部再次演唱長調式旋律(如圖12),指揮此時依舊可使用合拍帶動女高音聲部,即每兩小節(jié)打一個二拍子圖示,在57 小節(jié)回到分拍指揮。
圖12
第53 小節(jié)指揮可使用合拍帶動女高音聲部,即每兩小節(jié)打一個二拍子圖示,在57 小節(jié)回到分拍指揮。
B 樂段重復時的突弱處理,指揮應在給出一房子最后一拍的拍點后,在反彈拍處將手位迅速放低,隨后作極小幅度的點狀擊拍,將拍子圖示縮減至最小,同時身體重心可以略微前移,實現突弱的提示,之后再逐漸增大指揮的幅度,回到正常力度上來。其他指揮方式與B 段第一次呈現大體一致。樂曲進入到二房子后,情緒逐漸推向高潮,指揮的手勢也達到最大的幅度。在第84 小節(jié)至第88 小節(jié)長達九拍的長音中(如圖13),情緒繼續(xù)向結尾的頂點推進,指揮可用右手劃拍,左手做托舉狀逐漸抬升。
圖13
在第88 小節(jié)第一拍,指揮可以抬起左手預示在第88 小節(jié)的最后一拍長音保持與最后一句之間的小氣口,同時抬起右手做最后一句的預備拍,即同收同起。最后四個字譜面標記在極強的力度上收束,且音的位置較高,所以指揮的預備拍應給予力度、音區(qū)、情緒等全方位的預備。運用大臂內在力量,在“初”字上強化拍點,右手高手位以控制性實拍的強收結束音樂(如圖14)。
圖14
混聲合唱《不忘初心》中,歌曲第一部分較為抒情,速度為稍緩的行板,音樂線條清晰,合唱團以線型的連音演唱為主,鋼琴伴奏配以柱式和弦和長連音線的分解和弦,音樂比較舒緩,表現出蒙古人民的赤誠之心。指揮在這一段應以橫向的線性揮拍為主,將音樂線條緊緊地拽住,手臂肌肉加以適當的控制,以肩關節(jié)為軸,利用大臂帶動小臂,小臂帶動手掌來指揮。
本文根據色·恩克巴雅爾在其合唱創(chuàng)作個人鮮明且獨特的藝術特點,結合個人專業(yè)知識,總結出了在指揮色·恩克巴雅爾合唱作品使需要特別關注的指揮方面的技法,使得指揮手勢及指揮整體風格與作曲家所營造的音樂形象相吻合,準確地表達音樂性格。它們分別是,第一,色·恩克巴雅爾的作品力度變化充滿多樣性,因此指揮應關注到力度變化的因素,據此在指揮手勢上做準確的設計;第二,變換拍子的使用,要求指揮能夠提前做好速率上的變化提示,給予準確的預備拍;第三,根據作品塑造的不同音樂形象,選擇指揮的主要形態(tài)。指揮手勢的設計要服從于音樂形象的需求,應在案頭工作中詳細地對音樂的整體形象,局部想象加以分析,設計用點狀或用線型擊拍方式;第四,根據音樂進行中聲部的主次關系,合理選擇合拍與分拍。
筆者從音樂會的前期排練過程以及音樂會演出等實踐中,將蒙古族風格合唱、色·恩克巴雅爾合唱創(chuàng)作以及指揮藝術處理這三者結合研究,創(chuàng)造性地將蒙古族合唱的風格與指揮處理進行綜合分析,使得蒙古族合唱有了一個新視野的研究方向,也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研究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