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芬
微課是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形式,也是滿足小學數學學本課堂打造的有效載體和有力抓手。江蘇省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教育局建立了首批國家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與應用試點平臺,開發(fā)“一庫一門戶六系統(tǒng)”,在十大門戶之一的“易加互動”設立微課資源平臺,專門開辟微課專欄。目前,全區(qū)所有師生都已在區(qū)教育局開發(fā)的“易加系列平臺”注冊,人人獲得免費登錄學習的權限,為微課使用和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具體教學中,教師要注意:一方面查漏補缺,不斷充實、完善微課資源;一方面加強微課與課堂教學有效融合的實踐研究,著力開展“以學定教,順學而教”“先學后教,以學促學”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其一,微課導入,問題驅動。導入是課堂教學的第一步,也是關鍵的一步。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巧借微課導入可以“預熱”課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可以設計任務單,讓學生在邊看微課邊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將知識點串聯起來。如教學“圓的認識”,教師課前設計了這樣一個任務:認真觀看微課,想一想寶物在哪兒。用一個黑點代表小明的左腳,請你畫出寶物可能在的位置,并說明你的理由。讓學生根據微課學習的知識確定寶物的位置,并作出合理的解釋,既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為其深入探究奠定基礎。
其二,微課拓展,豐富認知。數學家華羅庚說過:“就數學本身而言,是壯麗多彩、千姿百態(tài)、引人入勝的……認為數學枯燥乏味的人,只是看到了數學的嚴謹性,而沒有體會出數學的內在美?!苯虒W時,教師應想方設法使數學變得有趣又有料。如教學“年、月、日”,在“回顧反思”環(huán)節(jié),教師引導學生分享質疑:關于年、月、日的知識,你還有什么疑問?還有其他知識要和大家分享嗎?隨即播放微課,介紹歷史上年、月、日的由來,并解釋公歷、農歷的區(qū)別與聯系,介紹古今歷法、天文歷法等知識。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反思、歸納和總結,拓寬視野,豐富認知。
除了在課內有效融合運用微課外,還能將其應用于課外。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講授知識,還要引導學生進行有意義的知識建構,達到對知識的深度理解和應用,實現“先學后教,以學促學”。如教學“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課前,教師設計任務單,發(fā)布微課,讓學生自主觀看微課,并填寫任務單中的表格,同時做出猜測,寫出自己的收獲、疑問。課中,引導學生重點圍繞幾個核心問題展開討論: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如何計算?這個計算公式是怎么來的?有什么用?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小組交流,匯報展示,質疑釋疑,完整經歷猜想、驗證、歸納的過程,同時聚焦“每行個數乘行數等于平面圖形的面積”,凸顯面積計算的本質屬性,達到對知識的深度理解,發(fā)展推理能力和概括能力。
另外,評價是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微課引領下的課堂要著力構建以學生自評、互評為主的評價體系。教師要結合學生觀看微課的情況及線上線下測評的情況,定性與定量相結合,橫向與縱向相結合,綜合評定學生的素質,促進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