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濤
漢朝始有紙,舊說蔡倫發(fā)明?!逗鬂h書·蔡倫傳》云:“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縑帛者謂之紙。縑貴而簡重,并不便于人。倫乃造意,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wǎng)以為紙。元興元年(一0五)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從用焉,故天下咸稱‘蔡侯紙。”二十世紀(jì)考古發(fā)現(xiàn)西漢古紙,或以為蔡倫功在革新造紙術(shù)。東漢后期靈帝朝,左伯(子邑)制紙最為著名,名為“左伯紙”,有“子邑之紙,研染輝光”之譽(yù)。大概經(jīng)過砑磨、染色,故而輝光。
魏晉是紙張取代簡牘的時代。尤其晉朝,詔敕、表奏、尺牘普遍用紙。《晉書·愍懷太子傳》錄其被廢后上書太妃訴冤情,提到宮中用紙三種:“有一小婢持封箱來,云‘詔使寫此文書。鄙便驚起,視之,有一白紙,一青紙。催促云:‘陛下停待。又小婢承福持筆硯墨黃紙來,使寫。急疾不容復(fù)視,實(shí)不覺紙上語輕重。”
東晉元帝詔書用黃紙。《世說新語》方正篇第二十三記載:元帝欲立少子為儲副,群臣反對,王導(dǎo)、周二公苦爭懇切,唯刁協(xié)贊成以阿帝意。元帝擔(dān)心諸公不奉詔,召王、周入宮,欲事先傳詔。王導(dǎo)“徑至御床前曰:‘不知陛下為何事見臣?帝默然無言,乃探懷中黃紙詔裂擲之”,乃舍少立長,皇儲始定。
東晉還有其他紙?!冻鯇W(xué)記》卷二十一載,史家秘書丞虞預(yù)《請秘府布紙表》云:“秘府中有布紙三萬余枚, 不任寫御書?!?范寧《教》曰:“土紙不可以作文書,皆令用藤角紙。”王羲之尺牘云:“下近欲麻紙,適成,今付三百?!保ā斗〞洝び臆姇洝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