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葉華
摘要:“雙減”政策的頒布,旨在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1]。對于傳統(tǒng)的數學教學方式,已無法滿足現階段教育的要求,研究新的數學教學方式對數學教育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文主要探討“雙減”背景下,小學生數學的教學方式現階段存在的問題,生活化的數學教學方式如何在小學生數學教學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關鍵詞:雙減背景;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fā)展,家庭日益關注孩子的教育問題,不免很多家庭在課堂之外,選擇校外培訓機構,無形中加重了小學生的課業(yè)負擔。雙減政策的頒布,教學重心回歸校園,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已無法滿足“雙減”背景下的數學教學,研究新的教學方式對數學教育有著重要意義?!稊祵W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來源于生活。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除了要考慮到知識本身的要求,還要從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入手,遵循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把生活問題數學化,并用數學知識對生活問題加以解釋[2]。對于小學生而言,數學教學生活化能夠大大提升其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認知,提高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一、小學生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主要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將小學數學教學的內容延伸到社會,在教學中融進社會生活情景,增加數學教學到氣息和活力,以數學課程標準為依據,數學知識到教學以學生已有到生活水平經驗為依據,將數學知識聯系學生到日常生活[3]。
1.1 傳統(tǒng)教育理念深厚,教學生活化未深入校園
受傳統(tǒng)教育教學理念的影響,教學生活化未深入校園,對于學生的評價主要以“成績”作為首要衡量標準。教學方式主要以課本為核心,以考試大綱為基礎目標,不顧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客觀規(guī)律和他們的理解能力以及現有知識水平,主觀地決定教學進程也就是所謂的應試教育。小學期間正處于基礎教育階段,“應試化”的教學方式容易導致小學生學習中汲取知識受限,且限制思維的發(fā)散,對于之后學習存在很大的弊端。小學也是學習習慣和性格養(yǎng)成的階段,在“雙減”背景下,學校更應該肩負重任,改變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倡導教師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培養(yǎng)學生多元化發(fā)展,鼓勵發(fā)散思維。
1.2 教學生活化認識不足,為了“生活化”而生活化
蔣亞英在《數學生活化不能過度》中倡導“數學生活化”,首先要理解“數學生活化”的本質和精髓,不能為“生活化”而“生活化”,“數學生活化”是將數學回歸生活,在生活中提升數學,使生活與數學相得益彰[4]。但是部分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生活素材情境簡單而隨意,甚至走形式化,比如通過分蘋果、折手指來計算數學的加減。將數學教學生活化單純地理解為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運用或引入生活的情境,生活素材進行數學教學的思想,這是對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片面性理解。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豐富的生活情境引入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單純追求“生活化”,而忽視了“數學化”的方法,通常會使數學課堂演變?yōu)橛螒?,使得小學生學習專注力轉移,妨礙了小學生對數學知識對的全面理解。另外,生活化的數學教學方式不僅僅是讓小學生能利用數學解決生活中遇到的難題,更多的是讓小學生通過生活化的學習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因此,在“雙減”背景下,對于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教學方式,教師需要有清晰的認知,才能在教學中發(fā)揮作用。
二、小學生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具體措施
2.1 加強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理念植入
在“雙減”的背景下,教師團隊應跟隨時代的步伐,不斷提升自我教學能力,學習生活化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在提高小學生數學成績的同時,要建立小學生數學知識體系,教學更加生活化。因此教師在備課時,要仔細研究分析課本的教學內容,并加以轉化為符合小學生現階段實際水平和接受能力范圍內的知識,合理安排課程制定教學計劃。此外,也要有針對性地設置不同的問題和內容,提高備課效率。第一,教師要設定基礎初階目標,促使小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初步了解課程內容,在消化吸收后,再進行高一層次內容加強鞏固。第二,注重相關知識之間的銜接,教師在初階目標和高層次內容之間要加強內容的聯系,注重數學知識的規(guī)律性和邏輯性,保證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清晰了解知識結構。第三,教學內容要緊密聯系實際生活、創(chuàng)建生活情境,促使小學生在學習中的持續(xù)保持對知識的渴望和學習的熱情。
2.2 加強數學教學生活化認知,提高教師數學生活化教學水平
教師對數學教學生活化的認知水平,不僅僅體現在教學理念上的認知,更多的是教師在實踐教學生活化的教育方式的同時,給小學生帶來的影響。加強數學教學生活化認知,教師要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積極參加教學生活化的課程培訓,在培訓中溝通分享、總結經驗,從而拓展對教學生活化的認知。提高教師數學生活化教學水平,基于清晰的認知下,教師具體可以通過以下方式進行:
2.2.1運用生活化教學語言。例如在做乘法運用時,可以通過“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看有約分先約分再計算”的口訣來快速確定運算步驟,同時口訣的運用也增加了數學的趣味性。
2.2.2課后作業(yè)的布置更生活化。課后作業(yè)是學習中必不可少的一環(huán),那么課后作業(yè)的生活化也能更好地得到鍛煉。例如,小學學習位置和方向的練習題,以教室為原點,繪畫出從教室出發(fā)所經過建筑的地點和方向,畫一個簡單的學校地圖,在放學回家后繪畫出學校和家的方向,第二天在課堂上進行展示。利用實踐體驗的方式,提高小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提高對數學知識的熱愛。
2.2.3建立評價機制。評價機制不僅僅對教師進行評價,在對小學生的評價中,我們也可以跳出成績的限制,納入生活化實踐的指標進行綜合評價。不僅能在保證教師教學生活化水平的同時,還能提高小學生的實踐和探索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
日前,為貫徹”雙減”精神,為了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南京學校這樣做:①創(chuàng)設教育場景,檢測孩子綜合素質,針對低齡孩子,設計游戲化考核、生活化作業(yè);②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提升課堂40分鐘質效,做到當堂教學,當堂練習,當堂反饋; ③轉變教育觀念,加強學習過程性反饋,通過改革教育評價體系,引導學生高效學習。
三、結束語
本文主要圍繞“雙減”背景下小學生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探討,說明數學教學現狀和教學生活化的意義,分析小學生數學教學生活化存在的問題,提出對應的策略。在“雙減”背景下,小學生數學教學生活化勢在必行?!半p減”是為來減少小學生的課后壓力,但是教學方式上我們可以通過生活化的教學,使小學生在課堂上掌握所學,在課后能夠更加生活化運用實踐,做到“課前課后生活化,數學學習更自主”。
參考文獻
[1]全國人大:雙減擬明確入法,避免加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負擔 .百家號澎湃.2021-10-18
[2]劉兼,孫曉天.數學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3]馮偉良.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5
[4]蔣亞英.數學生活化不能過度[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8,10(10):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