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
摘要:懶惰是人類的天性,作為教師怎樣把懶惰轉化為工作中的動力呢?作者通過三年《小學科學與中學物理貫通教學研究》的課題研究,獲得了一些“因為懶惰而努力”的感悟:集體備課、資源共享、積累經(jīng)驗與材料、專長發(fā)展,這些都會促進教師個人的成長。然后作為教研組長,引領教研組同事們互通有無、取長補短,我們就在工作中獲得了更多的個人可支配的時間,去思考教學、思考學生、健康體魄。
關鍵詞:集體備課,資源共享,積累,專長
每個人都有惰性,人類那么多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根源都是為了惰性服務的。所以沒有必要為了自己的懶惰而不好意思,我們都一樣。那么在教學中,我們怎么克服自己的惰性呢?或者說:我們怎樣不讓我們的惰性影響到我們的教學效果呢?在完成“小學科學與中學物理貫通教學研究”的項目過程中,收獲了一些感悟。
一、集體的力量是巨大的
我們都知道,一塊好鐵也捻不了幾根釘;一支筷子好折斷,一把筷子就難以折斷??朔栊?,或者說為了能夠偷點懶,我們就要發(fā)揮集體的力量。自己一個人閉門造車,難免有偏頗,有思慮不到的地方!群策群力,集體備課。
思想的碰撞容易產(chǎn)生火花,才能夠衍生出更好的教學策略,我們也就更容易進步。在完成七年級校本教材的編寫和實踐授課過程中,我們經(jīng)常集體討論,對每一節(jié)課的可行性進行討論,集思廣益。例如,我們在最初的教材編寫中,將初三的靜電知識和基本電路知識編入了教材。但在實際授課中,大家溝通的結果,都是發(fā)現(xiàn)學生對于電學的理解很困難。簡單的實驗電路,使得燈泡發(fā)光,他們很有興趣,但是到抽象出電路圖,用微觀的方式去分析電流,學生就很不理解,更談不上感興趣。這些與七年級學生的年齡有關,不容易理解比較抽象的知識。經(jīng)過幾輪詳細的討論,最后我們決定從校本教材中刪掉這一章節(jié),而增加凸透鏡成像的實驗。這樣光學知識更加系統(tǒng),而且學生更容易理解實驗現(xiàn)象,雖然有一些規(guī)律的歸納總結,但在教師引導下,學生能夠順利完成學習。
在六年級的大量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實驗教學中,我們集體討論怎樣實驗更加吸引學生注意力,哪一種課堂引入會使得教學更加順暢,實驗或實驗成果匯報課怎樣安排更加優(yōu)化。例如,最開始我們設計先講知識,再分組實驗,在匯報成果。但是授課中,發(fā)現(xiàn)學生興趣不大。討論后改成先演示相關實驗,學生觀察現(xiàn)象,引起學生的興趣。之后在揭秘的過程中講解知識,然后再讓學生利用學過的知識和相關器材分組實驗。最后學生分小組展示實驗成果,并利用學到的知識揭秘實驗現(xiàn)象。學生學習興趣大增,都在猜測今天又會看到什么新現(xiàn)象,都在比較誰的“小魔術”變得最好,誰的揭秘環(huán)節(jié)說的最透徹。這樣學生既學習了物理知識,也埋下了興趣的種子,為后續(xù)物理教學的順利進行做好了鋪墊工作。
通過集體備課、討論,我們少走了不少彎路,節(jié)省了時間,可以用來休息和思考的時間更長。所以,為了我們的懶惰,讓我們精細地集體備課吧!
二、資源共享也是集體力量的一大體現(xiàn)
我們都知道資源共享的好處,但是教師之所以被稱為“臭老九”,我的理解是:不僅僅是因為教師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儲量與所處的身份環(huán)境影響,更是因為具有的一點文人的酸氣。文無第一,文人相傾,內(nèi)卷嚴重。中華民族在內(nèi)斗中消耗了太多的能量,當我們回首時,只剩下了四大發(fā)明和那些璀璨的發(fā)了酸的千古名篇,還是與國際上技術交流與革新中用不上的名篇。我這么說并不是貶低我的民族和祖國,我熱愛它,所以我也痛恨它的那些病態(tài)的“美”,我們需要實用的學術。教師是做學問的,同時教師們都不舍得把自己的東西給別人觀摩,乃至于使用。我們總怕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實際上,你教會了徒弟,你已經(jīng)具備了另一項你徒弟所不具備的本領---“授徒”。在教的過程中,你的思想就沒有升華嗎?就沒有對教材更深層次的理解嗎?只要認真教,一定會有的!那你又獲得了提高。所以教別人的時候,也是提高自己,我們不吃虧!
不舍得把自己的資源與同事共享,同事能夠把他的資源與你共享嗎?得不到共享,個人要花多少的精力于搜集資料、新編試卷等工作上呢?結論顯而易見:偷不了懶,反而更累!所以當我們編寫完第一遍教材時,當我們整理出第一套六年級授課課件和視頻資源時,我把所有的資源與組內(nèi)所有同事共享。
共享資源,不是照抄照搬。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和長處,借鑒和參考才是最好的選擇!所以我要求每一位老師都可以用共享的材料,但要有自己的理解、增刪和側重。老師們,為了能夠獲得更多的“偷得人生半日閑”,放開你的小倉庫,資源共享吧。
三、積累是必須的
教師都在不斷的積累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同時也在積累我們慢慢成型的課堂設計。這些積累是寶貴的,有了積累,我們在重復教授相同的課題時,就有了參考和整體的構思。有了積累,我們才能少做很多重復性的準備工作,我們才有偷懶的資格。所以為了更好的休息,不要吝嗇積累你的比較成熟的教案、案例,把你的經(jīng)驗跟你的同事交流,換取你沒有過的經(jīng)驗。這樣,你不僅積累了自己經(jīng)歷過的,也積累了一些別人經(jīng)歷過的經(jīng)驗。隨著項目的進行,我們積累了六年級的授課材料購物單、實驗演示材料、授課課件、演示視頻、學生實驗制作和匯報過程中的圖片與視頻,我們積累了七年級校本教材、配套練習冊、配套考查試卷、配套課件和相應視頻資料等材料。隨著項目的深入,積累使得我們的授課越來越輕松自如。所以,為了我們每個人身上與生俱來的惰性,積累是必須的!
四、在課堂把知識講的精彩,才能夠省去一些盯學生的累
1.課堂教學永遠是教師的主陣地
在課堂教學中,讓我們的學生真正的理解你所講授的知識,想方設法加深他們對于知識點的準確的第一印象,才能夠少一些沒完沒了的盯作業(yè)、改錯,練習。題海戰(zhàn)術和讓學生抄寫多遍,都是教師的無奈之舉。因為我們在準備正課上沒有多動腦筋,沒有下到功夫,學生沒有能夠真正的理解概念、定律,沒有掌握解題的方法、要點。所以他會出現(xiàn)錯誤、或者干脆不做作業(yè)。而第一印象是很難改變的,之后所做的功夫再深,也難以彌補課堂的疏漏!因此我們在六年級的實驗授課中,重在興趣培養(yǎng)和現(xiàn)象觀察,同時也強調教師的授課語言必須精準。有些相關概念可以暫時不作系統(tǒng)講解,但是概念的給出必須準確。例如關于杠桿的力臂問題,準確地給出“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垂線段”,決不順著學生的理解說成“支點到力的作用位置的距離”。學生如果感興趣,想做更加準確的了解,我們在備課中,延伸準備了力臂畫法的講解。靈活的備課,多樣的實驗,精準的講解,學生才會喜歡,才真正省去了盯學生的累。
2.如果環(huán)境允許,具有專長是偷懶的好辦法
如果你的備課組或者教研組內(nèi)具有良好的氛圍,我是指:能夠資源共享,能夠互相扶持。那么成為某一個知識領域的“專家”,對這一知識有系統(tǒng)的研究,形成系統(tǒng)的講授方式,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專長是個很好的偷懶辦法。組內(nèi)的同事在不同的知識領域具有專長,就可以形成互補多贏的局面。而成為這種專家,要比成為全面的人才容易很多,我們可以花費相對比較少的時間去實現(xiàn)。之后,我們可以利用交流,來慢慢完善對于整個所教學科的知識的把握。我們在七年級的校本教材編寫中,碰到了很多問題:大到知識的順序、章節(jié)的書寫是否利于學生自學,小到一個標點符號是否準確、一個“的”字是否應該出現(xiàn)。也正是有了這么多的討論,才慢慢形成了比較成型的使用教材。而每位老師都有個人負責的章節(jié),在這些章節(jié)的討論中,明顯可以看出他們對章節(jié)的理解比其他老師更加深入,在集體備課中能夠給大家提出了大量建設性的意見?!皩<摇钡男纬?,是經(jīng)歷了多次教材磨合的痛苦思考與工作得來的??梢?,為了偷懶有實現(xiàn)的可能,就得先付出努力。
在整個項目的研究中,我們深刻體會到:惰性不是教師或者學生的特性,惰性是每一個人的原罪。愿我們的老師想出各種更多的方法,既可以節(jié)省時間,又能夠實現(xiàn)我們的教學目標。與其說克服我們的惰性,倒不如說為了更好的休息而努力。
讓我們一起,因為懶惰而努力。
北京市教育規(guī)劃課題《小學科學與中學物理貫通研究》研究成果
北京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8年度一般課題
立項編號:CDDB18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