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初中教學中,歷史是一門無法再現(xiàn),也無法運用教學模型進行講解的課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如果缺乏學習興趣,那么整體學習效果將會受到影響。為了提升初中歷史教學的效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探究,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fā)點,積極轉變教學方法,端正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激發(fā)學生求知欲。本文主要探究了初中歷史教學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對策。
【關鍵詞】初中歷史;學習興趣;培養(yǎng)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21)30-0067-02
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重視學生基礎知識的學習,更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歷史學習過程中,學生如果缺乏興趣和積極性,就很難理解歷史知識。因此,初中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采取多樣化的教學策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就要求教師合理選擇多樣化的教學策略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歷史的興趣,從而完成歷史學習目標[1]。
一、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
學習歷史對于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有著重要作用。歷史知識是過去已經(jīng)發(fā)生的既定事實,與學生有一定的距離,具有一定的理論性,許多學生學習起來缺乏興趣。初中生只有產(chǎn)生了學習興趣才會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提升學習效果。首先,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可以引導學生積極學習歷史知識,體會我國歷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其次,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更積極自主地參與歷史學習。最后,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綜合發(fā)展。學生如果對歷史學習產(chǎn)生濃厚興趣,學習效率也會顯著提高,會使學生的整體學習狀況變得更好。
二、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對策
(一)精心設計教學導入
教學導入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之一。教師需要選擇有效的導入方式,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認識新知識,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為學生之后的學習和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通常會采用故事導入和問題導入等策略,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故事導入法以其新穎有趣的特點獲得了學生的青睞[2]。故事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得學生積極思考故事背后的深意。因此,在教學的初始階段,教師可以通過一些趣味性的故事吸引學生,然后再導入教學內容,這些教學內容就很容易被學生所吸收。此外,問題導入法可以調動學生的好奇心,促使其積極思考。初中階段的學生擁有較強的好奇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以問題為引鼓勵學生積極探索,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歷史學習。如學生在學習古代科技文化知識時,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大家知不知道有一顆小行星是以我國古代學者命名的?為什么會以這位科學家的名字命名?”通過趣味性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之后,教學活動便能更好地進行。
(二)設置懸念,激發(fā)學生好奇心
初中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一些外部因素所吸引,因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顯得至關重要。在歷史教學的初始階段,教師可以巧妙地設置一些懸念調動學生的好奇心,以達到吸引學生注意力的目的,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如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講解知識點時可以滲透一些之后要學習的知識內容,以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培養(yǎng)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三)合理利用先進教學手段
現(xiàn)代化的教學方式可以對歷史教學進行優(yōu)化,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解決教學中存在的一些難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也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之一。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想要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教師就需要尋求教學改革與優(yōu)化對策,使學生更加自覺地參與歷史學習,體會歷史發(fā)展脈絡,活躍學生思維,提高學生歷史探究與思考的積極性[3]。
如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合理利用先進的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設良好教學情境。只有教學方法變得更加豐富多樣,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才會更加濃厚,從而更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保持好奇心。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將一些歷史資料進行剪輯,制作成有趣的短片,并配以生動的解說,將無法再現(xiàn)的歷史內容以更具有趣味性的方式展示給學生。當然教師也可以有效地運用一些歷史圖片,通過計算機將其制作成動態(tài)畫面,以豐富學生的歷史知識儲備。學生在學習“西安事變”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播放相關的影視資料,在學生觀看之前還應設計一些問題幫助學生把握重點知識。教師將現(xiàn)代化的教學方式應用于歷史教學當中,能從更多方面刺激學生的感官系統(tǒng),使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有利于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使其掌握歷史知識。
(四)合理利用教學資源,提高教學直觀性
首先,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教材中的圖片信息,增加歷史知識的直觀性。教材中的插圖是具有表現(xiàn)力和趣味性的教學資源,在初中歷史教材中有很大的比重。隨著我國教學改革的不斷發(fā)展,歷史教材也越來越完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教材當中比較有趣的圖片,讓課堂變得更加活躍。其次,歷史知識距離學生的實際生活有一定的距離,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將抽象的知識內容具象化呈現(xiàn),提高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教師可在教學中通過收集到的影像、圖片等資料,給學生營造合適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體驗,從而高效學習歷史知識[4]。
(五)組織小組合作學習,提高學生參與度
初中歷史教學的目的并不只是將知識傳授給學生,更為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實際教學階段,教師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教學策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初中歷史涵蓋了不同時期的歷史知識,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選擇相應的內容,引導學生探究總結。學生在探討的過程中可以體會歷史學習的趣味性,在總結的過程中可以深刻認識歷史知識。如學生在學習“近代化的早期探索與民族危機的加劇”時,教師就可以將學生劃分成學習小組,讓各小組討論戊戌變法、洋務運動等歷史事件出現(xiàn)的背景、原因及其對我國發(fā)展的作用和意義。當學生總結并分享了討論結果之后,教師可以肯定的態(tài)度評價學生的討論結果,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5]。
(六)組織課外探究活動
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組織課外探究活動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還能幫助學生鞏固課堂所學內容,提高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根據(jù)課堂教學內容,為學生設計各類教學活動。如組織故事會,引導學生更多地了解不同時期的歷史知識。還可以通過競賽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擁有更深刻的印象。當然也可以采用小報、手抄報等方式,讓學生在課余時間積累更豐富的課外知識。學生能在參與課外活動的過程中積極探究,發(fā)現(xiàn)歷史學習的樂趣。
(七)生活與歷史教學的有效結合
在傳統(tǒng)的初中歷史課堂中,教師常常以自己為中心,學生在課堂中只能跟隨教師的思想和步伐學習,缺乏自我展示的機會,學習主體的作用也很難體現(xiàn)出來。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需引導學生積極探討,給學生更多自我展示的機會。教師還需要有效地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生活,導入一些貼近實際生活的元素,讓學生更多地了解歷史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效率。如在學習“中華民族抗日戰(zhàn)爭”時,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參觀烈士陵園,組織學生參與掃墓活動,讓學生體會革命先烈的偉大,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思想,讓學生感受到當前美好生活來之不易,學會珍惜當下美好生活。
總之,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對于教學有著關鍵性的作用。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需要分析學生的性格特點,不斷優(yōu)化教學策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以達到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張劍峰.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培養(yǎng)策略分析[J].新課程(中學),2016(1).
[2]晏煒.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培養(yǎng)策略分析[J].小作家選刊,2015(35).
[3]趙景瑜.談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培養(yǎng)策略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數(shù)據(jù)庫(全文版)教育科學,2017(2).
[4]李婭妮.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培養(yǎng)策略[J].初中生優(yōu)秀作文,2015(24).
[5]陳娟.關于初中歷史教學中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策略探討[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17(12).
【作者簡介】
吳祚明(1987~),男,漢族,安徽安慶人,本科,二級教師。研究方向:歷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