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蘭華
摘 ?要:目的 ?探究卒中現實教育聯合延續(xù)康復指導對腦卒中后偏癱患者康復效能及肢體功能的影響。方法 ?選擇勝利油田中心醫(yī)院2018年6月~2020年8月收治的腦卒中后偏癱患者110例,根據隨機數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5例。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加以卒中現實教育聯合延續(xù)康復指導,比較兩組患者的康復效能及肢體功能。結果 ?觀察組患者活動功能維度、自我管理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上、下肢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卒中現實教育聯合延續(xù)康復指導應用于腦卒中后偏癱患者,能增強康復效能,促進肢體功能恢復。
關鍵詞:延續(xù)康復指導;腦卒中后偏癱;康復效能;肢體功能
中圖分類號:R473.5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1)-16-0088-03
目前,國內每年新增腦卒中患者約為200萬,40~64歲中年人群占比約為50%,且55%~75%的腦卒中幸存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肢體功能障礙[1-2]。梁莉莉等[3]研究結果顯示,首發(fā)腦卒中后偏癱患者殘障接受度低,且患者康復期生理、心理及社會角色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患者康復效能整體水平偏低,康復進程緩慢。延續(xù)性護理是指縱向延伸護理服務時間,橫向拓展照護層次,以保障患者出院后健康需求能得到滿足的護理方法[4]。本研究旨在探討腦卒中后偏癱患者應用卒中現實教育聯合延續(xù)康復指導對患者康復效能及肢體功能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東營市勝利油田中心醫(yī)院2018年6月~2020年8月收治的腦卒中后偏癱患者110例,根據隨機數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5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36例,女性19例;平均年齡(53.54±4.13)歲;平均病程(23.64±4.25)d;偏癱部位:左側肢體35例,右側肢體20例。觀察組患者中,男性33例,女性22例;平均年齡(53.10±4.22)歲;平均病程(23.90±4.19)d;偏癱部位:左側肢體32例,右側肢體23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及偏癱部位等方面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者及家屬知曉研究詳情,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自愿參與研究。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腦卒中臨床診療標準[5],且經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CT)、磁共振成像( MRI)檢查確診,首發(fā)腦卒中;②經臨床治療后病情穩(wěn)定,伴有單側肢體偏癱;③無外力支撐情況下,平衡端坐時間超過15 min;④出院前留有聯系方式,且能配合開展延續(xù)性護理。
排除標準:①伴有其他可能引起偏癱的疾病;②伴有認知溝通障礙;③伴有重要臟器功能異?;蚱渌卮蠹膊?④復發(fā)患者。
1.3 ?方法
對照組患者出院后開展常規(guī)護理,護理周期為4周:(1)常規(guī)院外健康教育。出院前發(fā)放康復手冊,手冊內容包括康復訓練、康復飲食、注意事項等,患者及家屬通過閱讀健康手冊了解健康信息,護理人員通過電話隨訪了解患者對健康信息的掌握情況,并解答疑問。(2)定期健康信息采集。出院后,護理人員通過電話隨訪(1次/周)、門診隨訪(1次/2周)、上門隨訪(1次/月)了解患者健康狀況,并提出康復指導意見。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加以卒中現實教育聯合延續(xù)康復指導,干預時長4周:(1)卒中現實教育。護理人員借助門診隨訪、上門隨訪機會開展卒中現實教育。①“描述”卒中現實。護理人員通過搜集有關腦卒中、腦卒中后偏癱、偏癱康復相關數據,包括“我國腦卒中發(fā)病率、患者規(guī)?!薄澳X卒中后肢體偏癱發(fā)生率、偏癱程度”及“腦卒中后偏癱患者肢體功能恢復有效率”等,對數據進行整理,據此繪制相應圖表,如“2016~2020年我國腦卒中發(fā)病率、患者規(guī)模變化(折線圖)”“不同護理模式下腦卒中后偏癱患者肢體功能恢復有效率(柱狀圖)”,據此“描述”卒中現實。②卒中現實教育。護理人員通過微信群或線下發(fā)送電子版或紙質版“卒中現實描述圖表”,結合圖表面向卒中后偏癱患者及其家屬開展教育,分析圖表整體趨勢,明確我國腦卒中發(fā)病情況,如“我國約有腦卒中患者7 000萬例,每年新增腦卒中患者約為200萬例,患病例數呈增長趨勢”“85%的腦卒中患者發(fā)病初期即伴有肢體功能障礙,且發(fā)病6個月后仍有30%~36%的患者伴有上肢功能障礙”“發(fā)病3~7 d即開展康復治療,院內藥物治療+院內康復護理+常規(guī)延續(xù)護理模式下患者實現基本生活自理的時間為2~4個月,院內藥物治療+院內康復護理+延續(xù)康復指導模式下患者實現基本生活自理的時間為1~3個月”,教育工作分2次進行,20~40 ?min/次。(2)延續(xù)康復指導。出院前,護理人員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統一培訓,向其演示延續(xù)康復自護項目的具體操作,包括懸吊固定Flexi-bar訓練方法、下肢熏洗方法及下肢感覺輸入方法,說明操作要點及注意事項,指導患者家屬現場練習,直至其完全掌握,并向家屬推送訓練視頻。出院后,根據患者及家屬反饋問題,對延續(xù)康復訓練進行指導。①懸吊固定Flexi-bar訓練。家屬協助患者取坐位,保持雙肩關節(jié)前伸90°,肘關節(jié)呈伸展狀態(tài),患者握Flexi-bar訓練棒中央,并使用彈力繃帶對患側手進行固定,以確保其能緊握Flexi-bar訓練棒,并借助懸吊帶對患側肘關節(jié)進行懸吊,對Flexi-bar訓練棒進行前后振動,振動時長15 s,而后間歇2 min后開展下組訓練,6~8組/次,2次/d;家屬在護理人員指導下,根據患者對訓練的掌握程度、患肢恢復程度,調整Flexi-bar訓練棒振動幅度。②下肢熏洗。熏洗組方:伸筋草、桑寄生、桑枝、威靈仙各30 g,獨活、紅花、當歸、桂枝各20 g,照方取藥制成熏洗藥包,患者家屬出院前領取,并向其說明煎煮方法、熏洗要領;患者家屬自取熏洗藥包浸泡2 h后,煎煮40~60 min取藥液,而后將藥液倒入專用熏洗桶內,待溫度降至60 ℃左右,指導患者將患側下肢置于熏洗桶上覆蓋毛巾,借助藥液熱汽對下肢進行熏蒸,待溫度降至40 ℃,將肢體置于藥液中浸泡,并使用浸泡藥液毛巾對患肢進行擦洗, 2次/d,連續(xù)干預4周。③踝足感覺輸入。熏洗完成后擦干,患者家屬借助直徑為3~5 mm的鈍圓木棍一端對患側肢體足底負重區(qū)加壓畫圈,所涉部位有足跟、足外側等,每部位順逆時針各10圈,20 min/次,5 d/周,連續(xù)干預4周。
1.4 ?評價指標
評價兩組患者的康復效能及肢體功能。(1)康復效能。干預4周后,借助腦卒中康復自我效能量表(SSEQ)評價患者康復效能水平,量表共有2個維度,分別為活動功能維度(8個條目)、自我管理維度(5個條目),共有13個條目,條目評價均采取11級評分法,量表Cronbachs α系數為0.969,分數越高代表自我效能感越高(評分范圍為1~4分,總分為每個項目分值相加再除以項目數)[6]。(2)肢體功能。干預4周后,借助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分量表(FMA)評價患者肢體運動功能,量表包括上肢、下肢2部分,對應條目數分別為33、17個,條目評價均采取3級評價,對應分值0~2分,量表總分為100分,評分高低與肢體運動功能好壞一致[7]。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取兩獨立樣本t檢驗,采用(x±s)表示,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康復效能比較
觀察組患者活動功能維度、自我管理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肢體功能比較
觀察組患者上、下肢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腦卒中后偏癱患者對后期康復護理的需求率達到了73.58%,且完善的延續(xù)性護理服務能顯著促進患肢康復進程,促使患者盡早實現生活基本自理。研究結果顯示,康復效能是腦卒中后偏癱患者后期康復效果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8],而強化患者康復效能,能有效促進康復進程。
本研究面向腦卒中后偏癱患者及家屬開展卒中現實教育聯合延續(xù)康復指導。(1)開展卒中現實教育。主要為結合統計數據描述卒中現實,包括腦卒中發(fā)病率、偏癱發(fā)生率等,使其對腦卒中及卒中后偏癱高發(fā)有所認知,降低其病恥感水平;并通過圖表分析、比較說明不同護理模式對偏癱康復效果的影響,明確完善的延續(xù)護理在功能康復中的促進作用,以增強其康復信心,提升康復效能水平。(2)指導腦卒中偏癱患者居家開展懸吊固定Flexi-bar訓練。Flexi-bar訓練產生振動后,經上肢傳導至軀干,能引起全身性振動,而機體皮膚感覺器對各種頻率振動能形成相關反應,強化患側肢體的感覺輸入,激活患側肌肉,促進運動功能恢復。(3)指導患者家屬對患者患側下肢進行中藥熏洗。采用伸筋草、桑寄生、獨活、桑枝等藥物配伍,有祛風濕、通經絡和活血止痛的效果,經熏蒸操作借助溫熱效應能使足部肌群放松,擴張毛細血管,從而有助于藥物進入足部毛細血管,強化干預效果。(4)指導踝足感覺輸入。調查結果顯示,腦卒中患者因感覺神經通路、感覺相關皮層結構受損,造成感覺輸入下降,加之患側肢體功能障礙,患側足底壓力輸入不足,對機體平衡功能影響較大;通過足底觸壓覺刺激,能激活感覺神經通路,降低姿勢控制中的視覺、前庭感覺代償,有助于形成有效的平衡控制策略,促進功能恢復[9-11]。
本研究中可見,觀察組患者應用卒中現實教育聯合延續(xù)康復指導后,患者活動功能維度、自我管理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上、下肢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卒中現實教育聯合延續(xù)康復指導應用于腦卒中后偏癱患者,能增強康復效能,促進肢體功能恢復。
參考文獻
[1]汪杰,蘇建康,王叢笑,等.三維平衡訓練對腦卒中偏癱患者靜態(tài)平衡功能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20,35(3):342-344.
[2]張瑜,李淑英,劉建花,等.KAP模式健康教育對腦卒中自我效能、希望水平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康復,2019,34(8):407-410.
[3]梁莉莉,許夢雅,林蓓蕾,等.中青年腦卒中患者康復自我效能現狀及影響因素[J].廣東醫(yī)學,2018,39(10):1535-1538.
[4]寇琳,汪淼芹,段柯旭,等.腦卒中患者對延續(xù)護理的認知及需求研究[J].四川醫(yī)學,2019,40(1):90-94.
[5]鐘迪,張舒婷,吳波.《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8》解讀[J].中國現代神經疾病雜志,2019,19(11):897-901.
[6]李陽,張麗群,王艷梅,等.結構和心理授權聯合模式在腦卒中老年病人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實用老年醫(yī)學,2020,34(8):852-855.
[7]李敏,黃丹妮,郭京偉,等.腦卒中患者自我效能水平與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相關性[J].中日友好醫(yī)院學報,2020,34(4):217-219.
[8]賀郁琳,徐月花,湯阿毛,等.經顱直流電刺激聯合運動想象療法治療急性腦卒中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yī)刊,2020,55(10):1141-1144.
[9]周滿相,黃任秀,張靖,等.本體感覺康復的最新研究進展[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20,23(4):363-368.
[10]劉兆平,曾滿萍,謝輝,等.沖擊療法對腦卒中后痙攣性偏癱患者運動功能的影響[J].卒中與神經疾病,2019,26(5):617-619.
[11]張紹華,張?zhí)旆?,王玉龍,?頭針聯合下肢康復機器人對腦卒中患者足底靜態(tài)平衡的影響[J].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8,34(1):5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