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思思
[摘? ? ? ? ? ?要]? 在高職院校的教學過程中,德育一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板塊。而在這個過程中,采取教育激勵法,能夠讓德育這部分工作開展得更為順利。執(zhí)行教育激勵這項任務時,必須以學生為主體,從實際活動出發(fā)。要大力發(fā)揮德育的功能,考慮綜合應用等因素,將激勵教育靈活地運用到高職院校的教學工作中。通過對高職院?,F(xiàn)狀的分析、討論,提出在德育教學中實行教育激勵的策略、方法。
[關? ? 鍵? ?詞]? 高職院校;德育教學;激勵教育;策略分析
[中圖分類號]? G715?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21)49-0212-02
現(xiàn)在高職院校德育的首要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完整的人格、健康的思想品質(zhì),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在未來的生活中,能夠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為社會做出貢獻。而在院校期間培養(yǎng)這種正確的思想品質(zhì),首先在德育中,應當充分發(fā)揮激勵教育的功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優(yōu)化院校的教學資源。
一、德育的根本目標
進行德育教學模式,首先要明確德育工作的根本目標。第一,通過德育教學,要讓學生深刻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良好的行為習慣與積極的愛國主義思想傳播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綜合提升學生的個人素質(zhì)。第二,教師應當提升學生的理性道德能力,根據(jù)學生的日常需求與心理狀態(tài),開展一些德育教學活動,在實踐過程中提高學生的理性判斷能力。第三,要以學生的身心綜合發(fā)展為首要前提,尊重學生的想法與實際需要,摒棄頑固、封閉的教學模式,教學過程當中,應當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使學生認識到錯誤,并及時改正,更要鼓勵他們發(fā)揮個性思維,為更美好的未來發(fā)展提供空間。第四,要體現(xiàn)出人文關懷的思想,讓學生能夠從實踐過程中體會到個人道德,在生活中展現(xiàn)出誠信與滿足,從而激勵自己走向更完善、更美好的人生道路。總而言之,在學生的綜合教育過程當中,德育目標有著不容替代的作用與意義。
二、激勵型教育應注重實際,因需利導
(一)學生的問題與要求分析
根據(jù)高職院校的教學現(xiàn)狀分析,不同的學生存在不同的問題。首先,高職院校的生源遍布較廣,城市學生與農(nóng)村學生占比基本相當。一些家庭條件較為困難的學生,每天的溫飽問題是需要首先考慮的。其次,對一些大城市的學生來講,對學校的住宿環(huán)境問題較為關注,并且強烈希望校園能夠維持良好的治安秩序,對人身、財產(chǎn)有一定的保障。最后,學生都希望能夠?qū)W有所成,得到教師的評價、認可,滿足自己的需要,通過自己的潛力和學習到的技術能夠在未來的事業(yè)、生活當中取得一定的成功。
(二)實行激勵性教育時,應當做到因需利導
對一些家庭較為困難的學生,首先學校應當給予一定的幫助,通過對貧困學子進行助學金補助或者減免學費等方法,讓他們減少這方面的壓力,在學習過程當中沒有后顧之憂。而對一些跟教育目標不符的要求一定要做到堅決制止,絕不遷就。另外,因需利導需要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判斷能力和處理問題的實際能力,對學生之間的矛盾、與教師之間的矛盾等,學校都要給予他們一定的課程咨詢來幫助他們遇到這種問題時能夠積極處理,避免因為血氣方剛造成嚴重的后果。
三、激勵型教育必須基于德育功能進行應用
首先,我們在學校的日常教學過程中,常見的激勵型教育就是表揚與批評。高職院校的學生已經(jīng)形成了基本的價值觀,但是對自尊心和榮譽感更為看重一些,大部分學生希望他們能夠在生活和學習方面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別人的肯定與認同。基于這種情況,在教學過程當中,對一些在學習或者綜合實踐中表現(xiàn)良好的學生,教師應當給予一定的表揚與肯定,提升他們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鼓勵他們在日后的學習生活當中能夠更進一步。而要對學生當中存在嚴重違規(guī)或者不良嗜好的學生進行及時的教育,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嚴重者可給予適當?shù)膽土P。只有采取這種是非分明的方法,才能夠更好地激勵學生努力向上。
其次,在高職院校的德育工作當中,應當注重學生的情感激勵這一重要部分。教師在教學時應當注意如何與學生進行良好的溝通,采取將心比心的態(tài)度來讓學生知道德育的重要性。另外,教師應該對學生做到關心和尊重,讓他們感受到教師的溫暖與期望,在學習過程當中及時鼓勵學生的自信心,培養(yǎng)學生自信、陽光的性格。其實,大部分學生都是能夠做到將心比心的,當他們感受到教師真正的情感時,就會付出等同的努力去回報這一份真心愛護,這也能夠使學生積極努力地學習更多的技術知識,在日后的發(fā)展當中,能夠?qū)崿F(xiàn)自己的理想、抱負。在德育基地性教育當中,教師除了要尊重學生的情感思想,還要理解學生、關心學生,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教育好學生。
四、實踐活動中滲透德育的措施
在實踐活動當中,學校應該對學生加強基礎教育,培養(yǎng)出具有專業(yè)技能和較高道德素質(zhì)的綜合性人才。
(一)統(tǒng)一學生的思想,了解德育的重要意義
目前這個社會當中有各種各樣的價值觀念和道德觀念,而這些沖突已經(jīng)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高職院校的學生思想。而此時教育工作者就必須擔起統(tǒng)一學生思想的重任,把握高職院校德育的新形式,將德育放在首位,在進行德育時,應當走出課本、走向社會,在部分傳統(tǒng)德育的基礎上,拓寬教育內(nèi)容,加強正確的觀念教育,爭取在平時的實踐活動體驗當中讓學生了解德育教學的真正意義。在實踐活動中,通過反復的實踐練習,對于情感事物的掌握和技能的熟練都是非常有利的。德育所教學的知識理念較為抽象,大部分為理論性知識,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感到枯燥難懂是正?,F(xiàn)象,因此,教師一定要在教學方法上創(chuàng)新,吸引學生進行學習。總而言之,在德育課程當中,教師應當定期或者不定期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活動的體驗,在真實的情況當中讓學生感悟,提升德育的教學效果。
(二)營造良好的活動環(huán)境
一個活動除了內(nèi)容主題之外,支撐它的還有活動背景和條件,因此活動環(huán)境就顯得尤為重要。比如我們要準備一個主題為反映時代精神的活動,那么除了活動的內(nèi)容之外,它的背景和環(huán)境也格外重要,我們可以挑選一些時代人物,從他們的背景和成為時代人物的原因出發(fā),了解滲透,做成海報或者PPT,在活動開始的時候播放或者朗誦,營造出具有時代精神的小環(huán)境,要讓學生感受到他們身上所具有的精神,并為之學習。這對學生的思想和教育有一定的提升和塑造。另外,活動的主題內(nèi)容也要和現(xiàn)在高職學生的生活稍微貼近一點,這樣有助于情感上的共鳴,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德育發(fā)展。
(三)建立合適的學習小組
個人的優(yōu)秀除卻自己發(fā)光之外,也要和團隊一起合作才能更上一層樓,正所謂合作雙贏。高職院校的綜合實踐活動大部分是理論與實踐基本等同,對一些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來講,沒有足夠的理論知識支撐,而且實踐性稍微強一點的活動,就有可能打擊他們的自信心,從而喪失對活動的興趣。因此,建立學習小組是非常有必要的。學生之間通過合作的方式來參加活動,正所謂“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學生之間互幫互助,相互學習各自的優(yōu)點。這樣不僅能夠一起努力獲得成功,還能讓他們感受到團隊合作的力量,加深團隊精神的認知,培養(yǎng)出團隊合作的能力。
(四)對外界的發(fā)展要多多關注
現(xiàn)在的高職學生基本都有自己的獨特想法與生活習慣,一些優(yōu)秀的思想、行為就很值得別人學習。比如學校社團舉行某種活動,就可以讓學生自主去觀察校內(nèi)、校外各界人士的日常行為習慣,通過行為習慣去進一步探索他們的思想修養(yǎng),比如學校社團舉行的光盤行動這項活動,就可以讓學生在平時吃完飯之后進行日常打卡,通過拍照將自己空盤的照片進行上傳,開展這種活動時,也可以制作宣傳片,內(nèi)容可以講述袁隆平教授研發(fā)出的雜交水稻對全人類的巨大貢獻,讓學生感受袁隆平教授的偉大愛國情懷并向袁教授學習,感受以前的困苦和現(xiàn)在我們國家飛快的發(fā)展。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節(jié)約食物的良好習慣,還可以讓他們學習愛國精神,感受科研對人類發(fā)展的巨大作用,激發(fā)他們對科技的興趣。
五、結(jié)語
隨著社會的高速發(fā)展和學生思想的日益變遷,高職院校德育教學的方式也應當適當做出調(diào)整,針對一些較為明顯的問題進行討論,做出解決方案。通過各種激勵性的教育教學和德育教學功能性之間的相互配合,發(fā)揮兩者的功能,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李祖超.教育激勵理論探討[J].教育評論,2001(5).
[2]屠麗君.試論“激勵”在中職教育班級管理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3(18).
[3]張傳宇.中職生文明禮儀習慣缺失的探究及應對[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3(35).
[4]肖華英,吳東輝.談中職學校學生的感恩教育[J].中國電力教育,2011(14).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