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艷瓊
摘要:目的:探究品管圈活動降低重癥患者口渴程度的效果。方法:選擇2019年1月~2020年12月新疆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重癥醫(yī)學科收治的86例禁水/限水并禁食的重癥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43例)和圈護組(43例)。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圈護組增加品管圈活動,對比兩組患者口渴癥狀改善程度。結果:圈護組干預后口渴程度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舒適度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品管圈活動可有效改善重癥患者口渴程度,提升舒適度。
關鍵詞:重癥疾病;品管圈活動;口渴程度;舒適度;口唇護理
口渴是人體的主觀感受。重癥患者需要進行飲食、飲水限制,同時還需要進行口腔侵入性操作或治療,較容易出現(xiàn)口渴癥狀,若不及時改善,可導致唇部干燥蛻皮、開裂出血,引發(fā)患者焦慮、煩躁等不良情緒,需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品管圈活動是一種新型護理干預模式,通過集中、協(xié)作等科學化護理方式,針對性解決棘手的臨床護理問題,臨床應用效果較好,但是其應用于口渴的重癥患者效果有待明確。為此,本研究選擇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86例重癥患者,對比分析品管圈活動對口渴程度的應用效果?,F(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9年1月~2020年12月新疆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重癥醫(yī)學科收治的86例禁水/限水并禁食的重癥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43例)和圈護組(43例)。圈護組男27例,女16例;年齡39~78歲,平均(58.79±19.46)歲。對照組男26例,女17例;年齡38~78歲,平均(58.91±19.86)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所有患者意識清晰、體征穩(wěn)定,已排除合并口腔基礎病、糖尿病等。
1.2 干預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體征監(jiān)測、輸液管理、口唇護理等常規(guī)護理措施。
圈護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增加品管圈活動。(1)成立品管圈。由本科室護士長任圈長,選拔科室內業(yè)務能力較強的護理人員作為圈員,成立品管圈。(2)分析重癥患者口渴程度。采用頭腦風暴方式明確護理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查閱相關資料,咨詢相關專家,確定解決措施,制定干預措施。在圈長監(jiān)督指導下,實施相關干預措施;定期進行圈內討論,分析患者口渴癥狀改善情況,明確實施效果,及時調整干預措施。(3)口渴癥狀干預措施。合理調整室溫溫濕度,采取床旁加濕裝置,增加周圍空氣濕度;應用人工唾液噴霧全面噴灑口腔內壁,不遺漏死角,間隔1小時1次,必要時增加噴灑次數;唇部濕潤過程中,擴大濕潤面積,確??诖酵耆?,浸潤后涂抹厚涂潤唇膏,間隔1小時1次;可以少量飲水的限水吞咽患者,采用輸液器(去針頭)進行滴注給水,90滴/min,觀察患者吞咽情況,調節(jié)滴速,避免發(fā)生咳嗆,患者口渴緩解后暫停滴注。
1.3 觀察指標
于干預前和干預5 d后評估口渴程度和舒適度。采用口渴痛苦量表評估患者口渴程度,評分4~24分,評分越高,表明口渴程度越嚴重,患者越痛苦。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估患者舒適度,評分0~10分,評分與舒適程度呈正相關性。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研究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圈護組干預后口渴程度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舒適度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討論
重癥禁水/限水患者較容易出現(xiàn)口渴癥狀,機械通氣等治療措施可加重口渴感受,加重患者痛苦,嚴重影響其身心健康和治療依從性,需盡早采取有效護理干預措施[1]。目前,針對重癥禁水/限水患者的口唇護理措施有限,難以有效緩解患者口渴癥狀。
品管圈活動是一種科學化的護理模式,指導護理人員運用科研思路,主動解決護理中的實際問題,指導護理人員完成科學的護理變革,臨床應用效果良好。相關文獻報道顯示,重癥口渴患者臨床護理實施品管圈活動,可有效改善患者口渴程度,評分降低幅度較常規(guī)護理低4~10分[2]。本研究也發(fā)現(xiàn),圈護組干預后口渴程度評分(6.87±2.89)分顯著低于對照組(12.69±2.91)分,舒適度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可知品管圈活動有效減輕了患者口渴程度,并提升患者舒適度,應用效果良好。
綜上所述,品管圈活動可有效改善重癥患者口渴程度,減輕其痛苦,提升患者舒適度,臨床應用效果較為理想。
參考文獻
[1]孔凡一.ICU禁食患者人文關懷中創(chuàng)新干預對改善口渴癥狀及舒適感的影響[J].新疆醫(yī)學,2020,50(9):967-970.
[2]蘇小妹,賀珊,吳志紅,等.ICU機械通氣病人口渴影響因素分析[J].全科護理,2020,18(20):2610-2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