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魏晉南北朝服散現(xiàn)象再探討

      2021-12-28 13:46:26時國強
      遼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1年6期
      關鍵詞:皇甫謐何晏服食

      時國強

      (商丘師范學院 人文學院,河南 商丘 476000)

      寒食散較早出現(xiàn)在張仲景《金匱要略》卷二十三《雜療方》中,題為《治傷寒令愈不復紫石寒食散方》,然流傳未廣,故皇甫謐云:“寒食藥者,世莫知焉?;蜓匀A佗,或曰仲景,考之于實,佗之精微,方類單??;而仲景經(jīng)有侯氏黑散、紫石英方,皆數(shù)種相出入,節(jié)度略同。然則寒食紫石二方,出自仲景,非佗也”,“近世尚書何晏,耽聲好色,始服此藥,心加開朗,體力轉強,京師翕然,傳以相授,歷歲之困,皆不終朝而愈。眾人喜于近利,未睹后患。晏死之后,服者彌繁,于時不輟,余亦豫焉”[1]119-120?!妒勒f新語·言語》亦載何晏云:“服五石散,非唯治病,亦覺神明開朗?!眲⑿俗⒁刎┫唷逗成⒄摗罚骸昂成⒅?,雖出漢代,而用之者寡,靡有傳焉。魏尚書何晏首獲神效,由是大行于世,服者相尋也?!盵2]40徐震堮認為秦丞相當為秦承祖[2]40,為劉宋時人,則知南朝士人對寒食散的流行,也和皇甫謐一樣,歸因于何晏的提倡,直到蘇軾仍把服散之始及其危害歸因于何晏。他在《東坡志林》里言:“世有食鐘乳烏喙而縱酒色,所以求長年者,蓋始于何晏。晏少而富貴,故服寒食散以濟其欲,無足怪者。彼其所為,足以殺身滅族者日相繼也,得死于寒食散,豈不幸哉!而吾獨何為效之?世之服寒食散,疽背嘔血者相踵也,用商鞅、桑弘羊之術,破國亡宗者皆是也。然而終不悟者,樂其言之美便,而忘其禍之慘烈也?!盵3]108皇甫謐只是說何晏好色,首服寒食散,而蘇軾則直言何晏服散是為了縱欲長生。其實這段話的重點是在譴責商鞅、桑弘羊,何晏只是個比擬陪襯,其言何晏服散縱欲長生之說未必可信。然《三國志》卷九《魏書·曹爽傳》裴松之注引《魏略》:“晏尚主,又好色,……性自喜,動靜粉白不去手,行步顧影?!盵4]292《世說新語·容止》載:“何平叔美姿儀,面至白?!盵2]333《宋書》卷三十《五行志一》:“魏尚書何晏,好婦人之服?!盵5]886好色、愛美、女性化使何晏的服散成了享樂腐朽的表現(xiàn)形式,而何晏的地位及影響力無疑促進了服散的流行,于是人們又將服散流行的原因也歸結于養(yǎng)生、美容與助性,并造成現(xiàn)當代人探究服散流行的原因時也不外乎這三種解釋[注]如《服食、醫(yī)療與魏晉士人身體觀——以〈世說新語〉為中心的探究》認為寒食散有養(yǎng)生、房中、美容等功效(《文化研究》第35輯);《論寒食散的緣起及其利弊》認為寒食散可以養(yǎng)生,能夠壯陽、美容等(《湖南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5年11期)。。其實個人的長相、愛好與其服散之間并沒有必然的因果關系,應從寒食散的實際效果及何晏的真實動機來談,否則就會陷入望文生義的臆測。結合寒食散的實際功效,可以發(fā)現(xiàn)寒食散具有很強的毒副作用,不可能用于養(yǎng)生、美容與助性。

      一、服散不利于養(yǎng)生長生

      服散有較多且危害較大的毒副作用,常常導致嚴重的疾病?!吨T病源候論》卷六《解散病諸候》詳細列舉了各種病狀,大概有50多種。這些病狀既有精神上的病變,也有生理上的病變,可謂身心備受摧殘。輕者讓人昏昏欲睡,重者讓人痛苦而亡。所以皇甫謐稱之為“寒食之療者,御之至難,將之甚苦?!虮┌l(fā)不常,夭害年命”[1]120,并詳細列舉了其族弟長互、東海王良夫、隴西辛長緒等人服散之后,或舌縮入喉、或癰瘡陷背、或脊肉爛潰等慘狀。而皇甫謐自己服用寒食散后也是痛苦不堪,《晉書》卷五十一《皇甫謐傳》載其自言:“隆冬裸袒食冰,當暑煩悶,加以咳逆,或若溫虐,或類傷寒,浮氣流腫,四肢酸重。于今困劣,救命呼噏,父兄見出,妻息長訣”,“初服寒食散,而性與之忤,每委頓不倫,嘗悲恚,叩刃欲自殺,叔母諫之而止”[6]1415。可見寒食散不但毒性酷烈,而且持續(xù)時間長,所謂“遠者數(shù)十歲,近者五六歲”,而皇甫謐自己被寒食散之毒已有七年之久,所以皇甫謐稱之為“競服至難之藥,以招甚苦之患,其夭死者,焉可勝計哉!”[1]120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亦認為服用寒食散者“無不發(fā)背解體而取顛覆。余自有識性以來,親見朝野仕人遭者不一,所以寧食野葛,不服五石,明其大大猛毒,不可不慎也。有識者遇此方,即須焚之,勿久留也”[7]519。五石即五石散,亦即寒食散,其藥性之酷烈,危害之大,可以說已經(jīng)得到了從皇甫謐到孫思邈這樣的醫(yī)學家的確認。

      現(xiàn)實中,人們對寒食散之毒也是深感畏懼,常常聞之色變,避之不及,因此,不可能將之用之養(yǎng)生,實際上人們常常借助這種令人畏懼的毒副作用來作為借口,逃避災禍。如《晉書》卷四十三《王戎傳》載河間王颙與成都王穎謀誅齊王冏,王戎怕卷入其中,“偽藥發(fā)墮廁,得不及禍”[6]1234?;矢χk論寒食散:“或藥發(fā)輒尸臥,不以語人”[1]141,則知此“藥發(fā)”,當為寒食散藥力發(fā)作?!稌x書》卷六十八《賀循傳》載陳敏作亂,逼迫州內(nèi)豪杰出仕偽職,即使老疾者也得就任,而賀循因“服寒食散,露發(fā)袒身,示不可用,敏竟不敢逼”[6]1825,逃過了一劫。《晉書》卷九十《鄧攸傳》載鄧攸被胡人誣告失火燒車,按律當斬,“攸度不可與爭,遂對以弟婦散發(fā)溫酒為辭”[6]2339,竟以此被赦免。在這些危急的狀況下,一般的借口是很難逃脫的,而以寒食散毒性發(fā)作為借口,則皆獲免,可見人們深知寒食散的毒性,對其皆感畏懼,因此能網(wǎng)開一面,免于追責。

      寒食散有如此劇毒,為什么會產(chǎn)生養(yǎng)生的觀念呢?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把服食與服散混為一談,一是把服石與服五石散混為一談,這兩個因素導致了服散能養(yǎng)生的錯覺。服食本指服食藥物,后多指服藥求仙,這一詞義的轉變從漢代就已出現(xiàn)。王充《論衡·無形篇》:“非天所欲壽長之故,變易其形也,又非得神草珍藥食之而變化也。人恒服藥固壽,能增加本性,益其身年也。”[8]62顯然“服藥”即“神草珍藥食之”,認為服用神草珍藥可以延年益壽。《古詩十九首·驅車上東門》:“服食求神仙,多為藥所誤。”[9]332將服食與求仙長生聯(lián)系起來,其后服食成為道教求仙長生的一種重要修煉方式?!度龂摹肪砣段何渑c皇甫隆令》:“聞卿年出百歲,而體力不衰,……所服食施行導引,可得聞乎?”[10]1068“服食施行導引”成為重要的養(yǎng)生方法?!段簳肪硪话僖皇摹夺尷现尽罚骸按蟮狼逄摚M有斯事。專以禮度為首,而加以服食閉練?!盵11]3051明確將“服食閉煉”作為道教的重要修道方式。葛洪《抱樸子內(nèi)篇》卷三《對俗》托言或曰:“得道之士,呼吸之術既備,服食之要又該”[12]52云云,則可知在一般民眾的認知里,服食就是得道的一種重要方式。服食的物品主要是草木及單方金石、復方丹藥之類,而非寒食散這種以五種礦物為主,直接配伍組成的復方藥。如《抱樸子內(nèi)篇》卷十一《仙藥》:“天門冬,……其生高地,根短而味甜,氣香者善。其生水側下地者,葉細似蘊而微黃,根長而味多苦,氣臭者下,亦可服食。”[12]196-197李白《嵩山采菖蒲者》:“我來采菖蒲,服食可延年?!盵13]1877韋應物《餌黃精》:“靈藥出西山,服食采其根?!盵13]1990鮑溶《與峨眉山道士期盡日不至》:“往聞清修箓,未究服食方。瑤田有靈芝,眼見不得嘗?!盵13]5510則知直到唐代,“服食”還是和道教求仙長生緊密相連的,而服食的對象主要是“菖蒲”“黃精”之類的草木藥物。

      同是唐代詩人,陸龜蒙《奉和襲美懷華陽潤卿博士三首》其二:“談玄麈尾拋云底,服散龍?zhí)ピ诰浦?。……奇編早晚教傳授,免以神仙問葛洪”[13]7183。提到“神仙”卻不言“服食”,而以“談玄”與“服散”相對,顯然認為二者都是魏晉特有的現(xiàn)象,也說明唐人對于服散與服食的區(qū)別是有清醒認識的。葉夢得《石林避暑錄話》:“魏晉間尚服寒食散,通謂之服散?!盵14]14可見,服散為服用寒食散之專稱,與道教求仙長生之服食并不相同。但二者在護衛(wèi)生命健康方面是一致的,而且服食與服散并不矛盾,有人既服食又服散,在名士風流的氛圍中,很容易將二者混淆起來。如《晉書》卷四十九《嵇康傳》載其“常修養(yǎng)性服食之事”“導養(yǎng)得理”[6]1369云云,魯迅《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系》遂認為嵇康服散,顯然是把服食與服散相混了。

      誤認為服散可以養(yǎng)生延年的第二個原因是把服石與服五石散混為一談。五石散以五種礦石為主要醫(yī)療成分,其藥力表現(xiàn)癥狀與服石的癥狀有相似之處,導致人們以為服五石散與服石的功效一致,而服石能養(yǎng)生,遂誤以為服五石散也能養(yǎng)生。其實服石與服五石散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服石淵源久遠,而五石散要晚得多。屈原《涉江》言“登昆侖兮食玉英”[15]98,認為食玉石可以長生成仙,可知早在先秦就有服石養(yǎng)生的觀念,當是服食養(yǎng)生之一種?!侗阕觾?nèi)篇》卷十一《仙藥》里詳細列舉了各種服石之物,有所謂“五芝及餌丹砂、玉札、曾青、雄黃、雌黃、云母、太乙禹馀糧,各可單服之,皆令人飛行長生”,“仙藥之上者丹砂,次則黃金,次則白銀,次則諸芝,次則五玉,次則云母,次則明珠,次則雄黃,次則太乙禹馀糧,次則石中黃子,次則石桂,次則石英,次則石腦,次則石硫黃,次則石米臺”[12]196等,僅石芝就有百二十種,認為皆是長生之藥?!侗阕觾?nèi)篇》卷四《金丹》又言“五石者,丹砂、雄黃、白礜、曾青、慈石也”[12]78。顯然也是把它們當作仙藥來看待的,所服用方法皆為“單服之”,與五石散這種配方藥是不同的。到唐代開始把二者混在一起了,孫思邈、王燾都在各自的醫(yī)書中將二者放在一起論述,讓人產(chǎn)生了二者功效一致的錯覺,以為服石可以養(yǎng)生,服五石散也可以養(yǎng)生。其實孫思邈說得很清楚,五石散不可服,但因其對服石大加稱贊,遂致誤解。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解毒雜治·解五石毒》言:“人不服石,庶事不佳,……所以石在身中,萬事休泰,要不可服五石也?!猿m毞?,令人手足溫暖,骨髓充實,能消生冷,舉措輕便,復耐寒暑,不著諸病,是以大須服”,“石藥為益,善不可加”[7]518。這里的“服石”即傳統(tǒng)的養(yǎng)生方法,而“五石”即其后所說“寒石五石更生散方”,亦即五石散、寒食散之謂。此論前部分述服石,尾部述五石散,層次清楚,但所述服石功效、毒副作用、調(diào)養(yǎng)節(jié)度等與寒食散頗為相似,所服之石有些就是五石散的配方,又在一起論述,故致錯覺,誤以二為一。王燾《外臺秘要方》卷三十七《餌寒食五石諸雜石等解散論并法四十九條》以服散與服石“將攝相似”[16]752,直接混雜在一起論述,彼此不分,遂起后世迷霧。

      二、服散不利于美容、助性

      漢末六朝注重人物品藻,講究儀容儀表,而何晏“美姿儀,面至白”,又服寒食散,于是有人以為寒食散可以美容,其實何晏之美乃天生如此,而非服散所致。《世說新語·容止》載:“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與熱湯餅。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轉皎然?!盵2]333可見何晏之美白非傅粉所致,亦非如論者所言服散之后,“面色紅潤、皮膚白嫩細膩”[17]107之相,因為這種藥物不良反應都是有一定期限的,不可能長期如此。事實上,服散的毒副作用讓人痛苦不堪,根本無暇顧及儀容儀表。《諸病源候論》卷六《解散病諸候》載服散之后,失節(jié)度者身體發(fā)生病變,外貌儀表往往邋遢,有礙觀瞻。如“或腹脹欲決,甚者斷衣帶”“或百節(jié)酸疼”,穿單衣“當薄且垢故,勿著新衣,多著故也。雖冬寒常當被頭受風,以冷石熨,衣帶不得系也”“或咽中痛,鼻塞清涕出”“或寒栗頭掉,不自支任”“或關節(jié)強直,不可屈伸”“或遺糞不自覺”“或口傷舌強爛燥”“或手足偏痛,諸節(jié)解、身體發(fā)癰瘡結”“或齒齦腫唇爛,齒牙搖痛,頰車噤”“或周體患腫,不能自轉徙”“或陰囊臭爛”“或腳趾間生瘡”“或兩腋下爛作瘡”“或偏臂腳急痛”“或肌皮如木石枯”“或四肢面目皆浮腫”等[1]129-145,這些病變直接導致軀體四肢面目及各種器官產(chǎn)生畸形,外觀扭曲變形,連穿衣也要穿得污垢破舊,不僅不能美姿容,反而損害了自身的健康和形象。

      服散也無助于縱欲,相反還應禁欲。《千金翼方》言服散后“不得房室”,“服藥后二十日復飲熱食及房室,可漸隨意,惟服藥時不得耳”[18]341?!督饏T要略》載寒食散方治療傷寒,而《傷寒總病論》卷三《傷寒勞復證》載傷寒“新差后,精髓枯燥,切不可為房事,犯房事勞復必死”[19]95??梢?,服散之后及傷寒病初愈,縱欲房事乃生死大忌,即使調(diào)養(yǎng)得當,身體健壯起來,也需二十余日才可逐漸恢復,因此服散助性之說是不可能的。事實上,當時的人們也有這樣的認識,如江總《姬人怨服散篇》:“妾家邯鄲好輕薄,特忿仙童一丸藥”[9]2597。這首詩將服散與求仙聯(lián)系起來是一種誤解,但它表明服散不能近女色,卻是當時一般人的共識。

      三、服散是為了治病

      寒食散養(yǎng)生延年美容助性之說,皆為不實之說,服散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治病,從現(xiàn)存資料來看,也只有病人才服用寒食散。當時的醫(yī)家皇甫謐看到服散者多被其害,“而世人之患病者,由不能以斯為戒”[1]120,明言是“患病者”不能從受害者身上吸取教訓,繼續(xù)服用寒食散來治病。孫思邈亦言:“更生散, 治男子女人宿寒虛羸,胸脅逆滿,手足煩熱,四肢不仁,飲食損少,身體疾病,乍寒乍熱, 極者著床四五十年, 服眾藥不瘥, 此治萬病, 無不愈者?!盵11]340“治萬病”當然是夸大其詞,但卻表明在孫思邈看來,寒食散也是用來治病的,而非他用。從服散的實際應用來看,凡是能考其服用緣由者,亦皆用于治病。如何晏認為服散不但能治生理病患,還能使人“神明開朗”,而所謂的“神明開朗”應是病愈之后的輕松愉悅之感。至于何晏所患之病,《三國志》卷二十九《魏書·管輅傳》裴松之注引《輅別傳》曰:“何之視候,則魂不守宅,血不華色,精爽煙浮,容若槁木,謂之鬼幽”[4]821??梢姾侮淌萑醯搅藳]有血色、精神渙散的地步,所以何晏服散最初最根本的動機應是為了治病,而非其他目的。

      服散主要治療羸冷,同時也用于治療各種疑難雜癥,多在危重、緊急、無藥可治時服用。《宋書》卷八十三《吳喜傳》言“當人羸冷,資散石以全身,及熱勢發(fā)動,去堅積以止患”[5]2121。“資散石”,即服散,可見寒食散是在患病之后才服用,而不是平時用來養(yǎng)生?!赌鲜贰肪砣缎焖貌畟鳌份d:“房伯玉服五石散十許劑,無益,更患冷,夏日常復衣?!盵20]839“更患冷”則知房伯玉服散原本就是因為患冷?!侗笔贰肪硭氖拧兑腋ダ蕚鳌份d“朗患積冷,周文賜三石東生散”[21]1810,“三石東生散”余嘉錫認為是三石更生散,當由五石散去掉兩味而來[22]204。羸冷是癥狀,導致這種癥狀的疾病則多種多樣,因此服散并不局限于羸冷,而常常作為應急藥物使用。如《晉書》卷五十《皇甫謐傳》載其自言:“久嬰篤疾,軀半不仁,右腳偏小,十有九載。又服寒食藥,違錯節(jié)度,辛苦荼毒,于今七年?!盵6]1415可知皇甫謐是在半身不遂12年之后才服用的寒食散,服散的目的顯然也是為了治療已長達12年之久的沉疴。嵇含《寒食散賦》(并序)言其子“既生十朔,得吐下積日,羸困危殆”“既正方之備陳,亦旁求于眾術。窮萬道以弗損,漸丁寧而積日”[10]1830。亦是在“求眾術”“窮萬道”而無效的情況下才服用的寒食散。《北史》卷八十六《梁彥光傳》載其“父遇篤疾,醫(yī)云‘餌五石可愈’”[21]2880??梢?,寒食散在醫(yī)家及一般民眾心目中具有一定的神奇性,往往將其當作最后的醫(yī)療手段,無論有沒有效果都要試一試?!吨軙肪硭氖摺兑ι珎鳌份d“大將軍、襄樂公賀蘭隆先有氣疾,加以水腫,喘息奔急,坐臥不安?;蛴袆衿浞Q命大散者,其家疑未能決,乃問僧垣。僧垣曰:‘意謂此患不與大散相當。若欲自服,不煩賜問 ’”[23]841。《諸病源候論》卷六“大散由來是難將之藥”[1]117,則知大散即寒食散。而姚僧垣在其子殷勤拜請下,為之處方,諸患悉愈??芍成⒉⒉皇轻槍δ撤N特定病癥的專用藥,其效果也具有很大的隨機性。

      從歷史上看,五石并服就是為了治病,《史記》一百五《扁鵲倉公列傳》有“齊王侍醫(yī)遂病,自練五石服之”[24]2810的記載,皇甫謐《針灸甲乙經(jīng)》序中記載有張仲景用五石湯為王粲治病之事,直到唐代五石仍被用來治病。《新唐書》卷二百一十五《突厥上》載:“(處羅)有疾,公主餌以五石,俄疽發(fā)死。”[25]6029“自練五石”“五石湯”或許與五石散并沒有什么關系,但處羅所服五石很可能就是五石散,這種情況充分說明五石作為一種藥物能夠治病的觀念早已產(chǎn)生,五石散或許正是由此演變而來,其目的當然也是為了治病,且適宜人群相當廣泛,凡重患者無論僧道男女老少皆可服之?!吨T病源候論》卷六《解散病諸候》:“少小氣盛及產(chǎn)婦臥不起,頭不去巾帽,厚衣對火者,服散之后,便去衣巾,將冷如法,勿疑也。虛人亦治,又與此藥相宜。實人勿服也。……唯病著床,虛所不能言,厭病者,精意能盡藥意者,乃可服耳。小病不能自勞者,必廢失節(jié)度,慎勿服也?!盵1]125明確提出“實人勿服”“小病不能自勞者”勿服,則服散者必為重病患者無疑。所以王羲之雜帖言“袁妹極得石散力,然故不善佳,疾久尚憂之”[10]1592,當為“疾久”而服散?!陡呱畟?》卷六《慧遠傳》載慧遠“先嬰重疾,年衰益甚”[26]221,服散治病,動散而亡。外生死的高僧、幼稚少兒、產(chǎn)婦弱女都可服散,顯然不可能為了養(yǎng)生、美容,更不可為了助性,因此服散就是為了治病。

      四、服散產(chǎn)生廣泛歷史影響的原因

      寒食散是為了治病,它的流行也主要在患者之間,但其影響卻較為深遠廣泛,從魏晉至唐,歷時數(shù)百年,綿延不絕,且超越了醫(yī)學范疇,成為一種重要的歷史文化現(xiàn)象,其中的原因既有藥物自身的因素,也有社會環(huán)境及誤解訛傳等因素。

      首先,寒食散作為藥物確實有一定的療效,治好了一些病癥,受到了何晏、嵇含等人的稱贊。然其毒副作用相較于療效來說,危害更大,為什么還會被人一直服用呢?這和當時的醫(yī)療條件、醫(yī)藥認知水平及社會環(huán)境有很大的關系。無可否認古代也有高明的醫(yī)生與醫(yī)術,但總體而言還屬于經(jīng)驗療法,沒有可靠的藥物分析、病理分析,更沒有現(xiàn)代科技醫(yī)療設備及醫(yī)療方法。而魏晉以來戰(zhàn)亂頻仍,民眾流離失所,生活得不到保障,身心備受摧殘,容易滋生各種疾病。在不能得到有效治療時,寒食散作為新發(fā)現(xiàn)的藥物,具有新奇、神秘感,出于嘗試的態(tài)度,自然會不斷被人服用??梢哉f,寒食散是人們在當時的醫(yī)療條件與醫(yī)藥水平,所做出的無奈選擇,也是最后、最大的寄托。在這種殷切厚望之下,寒食散的任何一點療效都有可能被夸大,以致被更多的人所傳誦、所服用,遂致流行數(shù)百年而不衰。

      其次,借助魏晉風度擴大了影響。服散與魏晉風度的關系,魯迅先生在《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系》里認為服散對魏晉風度的影響有兩個:一是散發(fā)使得皮膚易破,由此形成了穿破舊寬衣木屐等看似飄逸的形象;二是散發(fā)時不能餓肚,要多吃冷食,形成了居喪無禮的放浪形骸。據(jù)《洛陽伽藍記》卷二《景寧寺》載陳慶之學習中原禮儀,才致“江表士庶,競相???,褒衣博帶,被及秣陵”[27]114。褒衣博帶為中原舊俗,或非服散所致,但寒食散散發(fā)必須飲酒,且調(diào)理節(jié)度“要當逆常理,反正性”“違人理,反常性”[1]146,導致一些違背禮教不合情理的情形,與體現(xiàn)玄學旨趣的魏晉風度頗有相似之處,或有誤解而被謬加推崇者。《抱樸子外篇·譏惑篇》:“聞貴人在大哀,或有疾病服石散,以數(shù)食宣藥勢,以飲酒為性命。疾患危篤,不堪風冷,帷帳茵褥,任其所安。于是凡瑣小人之有財力者,了不復居于喪位,常在別房,高床重褥,美食大飲,或與密客引滿投空,至于沉醉。曰:‘此京洛之法也?!灰嘞г铡!盵28]17魯迅所謂服散導致居喪無禮之說,即本于此。服散者因毒副作用不得已違背禮教,一般人不明就里,盲目效法,遂使散發(fā)時的調(diào)節(jié)護理行為成了魏晉風度的表現(xiàn),而魏晉風度豐富的玄學、社會內(nèi)涵也被誤解為服散的文化意義,因此獲得了更大的更廣泛的歷史影響。

      再次,借助道教養(yǎng)生擴大了影響。前文分析了服食與服散的區(qū)別,在實踐中二者有時卻常常混在一起。如《晉書》卷八十《王羲之傳》載王羲之“雅好服食養(yǎng)性”[6]2098,“與道士許邁共修服食,采藥石不遠千里”[6]2101,又言“王氏世事張氏五斗米道”[6]2103。同時王羲之一家又都服散,王羲之一再言“患散乃委頓”[10]1590“以大近不復服散”[10]1595“小妹亦故進退不孤,得散力”[10]1585云云,所以余嘉錫認為王羲之“妻女諸姑姊妹,亦無不服散者”[22]198。服散夾雜于服食求仙與道教信仰中,顯然也會有意無意地被渲染上道教的色彩,唐代僧人法護即是一例?!独m(xù)高僧傳》卷十三《唐東都天宮寺釋法護傳》載“護善外書,好道術,……先服石散”[29]467中毒,自言被騙。法護作為僧人卻喜歡道教之術,以為服散是道教的養(yǎng)生方法,可見服散曾被賦予道教內(nèi)涵,長時間作為道教的方術流傳。

      總之,魏晉南北朝服散的流行,主要是為了治病而不是為了養(yǎng)生、美容與助性。服散與養(yǎng)生、美容、助性聯(lián)系起來在于對服散的目的、功效及適用人群等產(chǎn)生了誤解,夸大了它的使用范圍,過多地將其與其他社會文化現(xiàn)象相聯(lián)系,人為地賦予了較多的額外的社會文化價值所導致。

      猜你喜歡
      皇甫謐何晏服食
      服藥以攻疾
      美男子何晏,時尚風向標
      在暗處尊重人
      領導文萃(2020年15期)2020-08-19 12:50:53
      “針灸鼻祖”皇甫謐:開掛的勵志人生
      學生天地(2020年19期)2020-06-01 02:11:26
      “一帶一路”視域下皇甫謐文化傳承發(fā)展策略探究
      何晏七歲
      陶淵明的餐菊書寫與服食
      文教資料(2016年36期)2017-05-24 19:09:08
      《神仙傳》中服食登仙故事淺析
      青年文學家(2017年2期)2017-02-22 12:43:26
      “小白臉”最初叫“粉郎”
      甘肅靈臺:皇甫謐文化產(chǎn)業(yè)放異彩
      中國西部(2013年16期)2013-02-12 09:31:08
      观塘区| 六安市| 湖南省| 巴马| 富平县| 高邮市| 汕头市| 东乌珠穆沁旗| 积石山| 九台市| 抚州市| 凭祥市| 时尚| 怀柔区| 天水市| 咸宁市| 阳山县| 曲松县| 丰台区| 晋州市| 神池县| 财经| 邯郸市| 清苑县| 鄂伦春自治旗| 沅陵县| 南召县| 安图县| 赤城县| 宣恩县| 无棣县| 舟山市| 乌拉特前旗| 应用必备| 灵宝市| 忻州市| 太湖县| 墨脱县| 万宁市| 故城县| 屯昌县|